1、简答题教育学模块一、教育的起源学说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论 3。心理起源论4。劳动起源说二、古代教育的特点1。阶级性/等级性 2。道统性 3。专制性 4。刻板性 5.象征性三、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四、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决定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问题: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五、简述社会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
2、发展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六、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一)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二)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为教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继承性上(三)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七、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教育启示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3、,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八、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学校教育、个体实践活动、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九、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十、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
4、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十一、简述我国现行的学校系统(我国学制)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十二、终身教育的特点 1.终身性 2.全民性 3.广泛性 4。灵活性和实用性.十三、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三)学生是发展中的人1.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学生的特点:可塑性、依附性、向师性2.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3.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十四、教师劳动的特点(1)强烈的示范性(2)独特的创造性(3)劳动的复杂性(4)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5)
5、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隐含性十五、简述教师素养(一)思想道德素养(二)专业素养(三)能力素养(四)心理素养(五)身体素养十六、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1、教师需具有学科专业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十七、简述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十八、
6、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师生观3、树立教师威信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5、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十九、新课改背景下的师生观(一)尊师爱生(二)民主平等(三)教学相长(四)心理相容二十、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具体包括: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二十一、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二十二、新课程结构的内容(一)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
7、的课程.(二)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三)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四)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二十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与意义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合作精神、研究能力、课程理论素养)3.凸显学校特色。二十四、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第一,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做人。第二,注重学生的整体全面发展.第三,强调终身教育的基础性。第四,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第五,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二十五、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与课程评价特点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现代课程评价的特点: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二十六、新课程改革下的考试的宗旨1、目的:发现
8、学生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2、内容:涉及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知识,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方法:形式多样,笔试考试和实际操作测验相结合。4、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甚至不设总分而改为各项评定,而且必须遵守“不公布成绩和进行成绩排队.的规定。二十七、教学的基本任务第一、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第二、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三、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第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第五、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十八、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第一、
9、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第二、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第三、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第四、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二十九、教学过程的性质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有领导的认识三十、教学过程的特点/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三)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三十一、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基本结构)(一)激发学习动机(二)领会知识(三)巩固知识(四)运用知识(五)检查知识三十二、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正确选
10、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三十三、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三十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三十五、谈话法的基本要求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要善于启发诱导。要做好归纳、小结.三十六、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
11、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三十七、简述备课的意义与内容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订教学计划。制订教学计划具体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进度、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三十八、简述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导生制、特朗普制.三十九、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四十、我国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1、政治教育2、思想教育3、道德教育4、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
12、导和择业辅导。四十一、德育过程的特点/基本规律(一)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四十二、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四十三、贯彻这德育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四十四、德育的途径(一)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二)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三)劳动(四)共青团、少先队活动(五)班主任工作四十五、简述运用说服法的要求1
13、. 明确目的性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2.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四十六、班主任工作的内容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4。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5.班会活动 6.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7。操行评定 8.建立学生档案四十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二)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三)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四十八、班级管理模式1.班级常规管理 2.班级平行管理 3。班级民主管理 4。班级目标管理四十九、课外活动的特点(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
14、五十、课外活动按其性质划分的类别(一)科技活动(二)学科活动(三)文学艺术活动(四)体育活动(五)社会活动(六)传统的节假日活动心理学模块一、在社会知觉中人们常出现的四种偏差1第一印象2晕轮效应3刻板印象4近因效应二、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三、影响遗忘的因素1.时间因素的制约。2.识记材料的重要性,或者识记者的态度。3.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4。识记材料的学习程度.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四、记忆力的培养(一
15、)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二)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四)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五)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六)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五、创造想象的条件:1、强烈的创造愿望2、丰富的表象储备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5、积极的思维活动6、灵感的作用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的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
16、练学生的想象力。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幻想。七、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阶段1、直观动作思维这是一种依赖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2、具体形象思维这是一种利用头脑中的具体的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3、抽象逻辑思维这是一种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进行的思维。八、 思维的过程(即思维操作)(一)分析与综合(思维的基本过程)(二)比较与分类(三)抽象与概括(四)具体化与系统化九、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习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语言交流训练.4。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十、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是其首要环节。2.理解问题就即形成问题的表征。3。提出假设
17、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算法式和启发式.4。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十一、问题解决的策略包括算法式和启发策略.启发式策略是凭借经验来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又具体可分为四种:手段-目标分析法(2)顺向推理。(3)反向推理。(4)爬山法.十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定势与功能固着2。问题情境3。原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6。人际关系十三、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五)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十四、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
18、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十五、教师如何帮助中小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十六、动机斗争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多重趋避冲突十七、青少年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
19、小事做起。十八、需要层次理论的结构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十九、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1。使学生明确学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2。创设问题情境3.利用学生已有兴趣的迁移4。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二十、青少年学生的能力培养(1)根据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把握时机,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2)在培养智力因素的同时,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3)创设能力发展的环境,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二十一、学校教育对性格形成的影响首先,教师的教育态度对学生性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其次,学校的基本组织是班集体。再次,知识塑造人的性格。第
20、四,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性格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最后,教师的榜样力量同样对学生性格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二十二、良好性格的培养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二十三、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 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二十四、加涅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
21、)智慧技能的学习(3)动作技能的学习(4)认知策略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二十五、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二十六、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相似性2.原有知识结构3.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二十七、促进迁移的教学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二十八、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二十九、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1)深度加工材料
22、(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三十、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一)准确的示范与讲解(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三十一、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三十二、冯忠良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说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三十一、认知策略(一)复述策略(二)精加工策略(三)组织策略三十二、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1外部条件(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2)态度定势(3)道德认知三十三、良好态度
23、与品德的培养1、有效地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三十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小组辅导.三十五、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1、全身松弛训练2、系统脱敏法3、肯定性训练三十六、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具体包括:(一)分析和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二)开展微格教学(三)进行专门训练(四)反思教学经验三十七、布鲁巴奇等人提出的四种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三十八、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仪表、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