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pdf

上传人:宇*** 文档编号:4051642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3.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1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1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1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1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 2021GIHI2021 秉承“科学、客观、独立、公正”的基本原则来构建指标体系、遴选候选城市,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指标优化和数据提升:一是在保持遴选依据和方法不变的情况下,将评估城市从 30 个扩展到 50 个,从而使得一大批“第二阶梯”城市进入视野。同时,我们合并了中国的深圳、香港、广州等城市,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评估对象,以测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二是在兼顾稳定性和前瞻性的情况下,保持 12 个二级指标不变,优化了 31 个三级指标中的 14 个,并新增 1 个“电子政务水平”三级指标。三是提高了数据的颗粒度和精确性。例如“活跃科研人员数量(每

2、百万人)”测度了各个城市(都市圈)过去五年内有出版物和学术论文发表的科研人员数量,“专业人才流入数量”则精确测度了各个城市(都市圈)在过去一年中通过“领英(LinkedIn)”简历变动显示出的专业人才流入数量。四是聚焦新兴的数字经济和前沿技术。例如通过统计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两类赋能型信息技术的专利数据,考察各个城市(都市圈)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全球创新网络演进。GIHI2021 从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创新生态三个维度来综合评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评估指数排名结果如下:GIHI2021 综合排名前 20 的城市(都市圈)依次为:旧金山-圣何塞、纽约、伦敦、北京、波士顿、东京、粤港澳大湾区、巴黎

3、、西雅图-塔科马贝尔维尤、巴尔的摩-华盛顿、慕尼黑、洛杉矶-长滩阿纳海姆、新加坡、上海、圣地亚哥、阿姆斯特丹、芝加哥-内珀维尔 埃尔金、教堂山-达勒姆-洛丽、达拉斯-沃斯堡、哥本哈根。GIHI2021 科学中心单项排名前 20 的城市(都市圈)依次为:纽约、波士顿、旧金山-圣何塞、巴尔的摩-华盛顿、伦敦、北京、教堂山-达勒姆-洛丽、哥本哈根、洛杉矶-长滩 阿纳海姆、粤港澳大湾区、巴黎、芝加哥-内珀维尔 埃尔金、圣地亚哥、西雅图-塔科马 贝尔维尤、斯德哥尔摩、阿姆斯特丹、慕尼黑、亚特兰大、匹兹堡、休斯顿。GIHI2021 创新高地单项排名前 20 的城市(都市圈)依次是:旧金山-圣何塞、东京、北

4、京、粤港澳大湾区、纽约、首尔、京都-大阪-神户、波士顿、西雅图-塔科马 贝尔维尤、奥斯汀、都柏林、达拉斯-沃斯堡、上海、圣地亚哥、巴黎、新加坡、伦敦、班加罗尔、洛杉矶-长滩 阿纳海姆、慕尼黑。GIHI2021 创新生态单项排名前 20 的城市(都市圈)依次是:伦敦、旧金山-圣何塞、纽约、北京、巴黎、慕尼黑、粤港澳大湾区、波士顿、新加坡、上海、东京、阿姆斯特丹、洛杉矶-长滩 阿纳海姆、巴尔的摩-华盛顿、马德里、多伦多、西雅图-塔科马-贝尔维尤、芝加哥-内珀维尔 埃尔金、达拉斯-沃斯堡、菲尼克斯。GIHI2021 评估得出如下结论:一、全球创新网络格局正在发生改变,亚洲新兴经济体迸发活力。美国在科

5、技人力资源、知识创造、高技术制造等领域仍具有压倒性优势;欧洲城市创新生态保持优势,而亚洲城市在创新高地展现活力,具有厚积薄发的潜能。随着科技创新投入的不断增加,全球创新网络已经出现明显变化。研发与创新活动开始不断向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亚洲城市转移。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蓬勃发展,进一步重塑了全球产业分工和创新格局。二、中国城市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兴力量正在崛起。全球新冠疫情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势头持续向好,涌现一大批优秀创新企业,创新潜能不断释放。北京创新高地的优势依旧突出,且在科学中心和创新生态方面进步显著;粤港澳大湾区首秀惊艳,尤其在创新生态和创新高地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中国其他城市如南京、杭州、

6、武汉、合肥、成都,创新经济表现活跃,开始进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视野。执行摘要12021 年 9 月 25 日,清 华 大 学 产 业 发 展 与 环 境 治 理 研 究 中 心(Center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Tsinghua University,CIDEG)联合自然科研(Nature Research),发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Global Innovation Hubs Index,GIHI)2021报告,跟踪全球 50 个城市(都市圈)的创新表现,监测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动态。专家委员会主

7、席薛澜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研究团队首席科学家陈玲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主任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委员 苏竣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梁正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劲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纪珍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正风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穆荣平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柳卸林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刘云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赵志耘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玄兆辉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

8、究员胥和平 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研究员朱付元 清华大学科研院科研项目部主任核心团队 汪佳慧 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李芳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姜李丹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黄颖 武汉大学科教管理与评价中心李鑫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孙君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孔文豪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紫琪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晓飞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布和础鲁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付宇航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支持 Springer NatureDigital Science数据支持 廖炯 武汉大学科教管理与评价中心叶冬梅 武汉大学科教管理与评价中心丁凤 武汉大学科教管理与评价中心徐畅

9、武汉大学科教管理与评价中心余纯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葛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红权 北京外国语大学陆楚逸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施王金羽 南京大学仇杨伊格 温州肯恩大学靖梦琰 暨南大学王英杰 北京师范大学余晨珺 清华大学周土钰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龚教伟 中国人民大学内容编辑 林婧 Springer Nature排版设计 陆叶飞、高军 项目协调 岑黎超、闫子君、王晓夏、潘莎莉、李方芳三、国际科技创新城市呈现出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和定位。旧金山-圣何塞、纽约在三项一级指标上均衡发展并相得益彰,其它城市(都市圈)则在不同单项指标明显分化并各有千秋。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根据自身地区资源禀赋和特征,形成了独有的发展策略和

10、路径。四、聚集顶尖科技人才,提升知识创造是夯实国际科技创新基石的关键。美国城市由于其知识创造的卓越表现和顶尖科技人才聚集优势,占据科学中心排名前列。因此,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大背景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市场导向,进一步集聚顶级科技人力资源,提升知识创造水平是夯实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石的重要途径和关键。五、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两大赋能型信息技术领域各有千秋。美日韩城市(都市圈)的集成电路专利数量遥遥领先,如全球知名半导体芯片厂商集聚地东京、旧金山-圣何塞、首尔等;中国城市(都市圈)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后来居上。六、中国城市新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创新创业活跃

11、。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和上海均进入创新企业前十强,杭州上榜的独角兽企业数量超过了东京、巴黎、慕尼黑等城市(都市圈)独角兽企业数量的总和。这表明中国城市在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借助新经济的发展势头快速崛起。七、新冠疫情没有阻断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2020 年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给社会和经济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全球行业营业收入总额大幅下滑。但疫情期间,数字经济仍保持蓬勃发展。疫情推动医药化工行业,互联网医疗行业以及远程办公行业井喷式增长,数据服务、软件与服务等数字相关行业营业收入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潜力巨大。八、创新生态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持续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欧洲城市创新生态得分普遍较高

12、,其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专业人才流入数量和公共服务水平普遍较高。从开放与合作来看,国际合作网络布局仍在进一步扩散,亚洲城市在论文与专利合作网络中的重要程度不断增加。随着数字技术应用场景的拓展以及电子政务平台需求的提升,网络宽带连接速度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创新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执行摘要3致谢在 GIHI2021 指数研究和报告撰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国内外众多机构和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感谢清华大学尤政、李水清、朱付元等人对本项目的支持。感谢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对研究团队的支持和建议。我们要鸣谢领英公司、OAG 公司等机构提供的数据支持。2表 1.GI

13、HI 指标体系表 2.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 2021 评估城市名单(50)表 3.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排名图 1.GIHI 评估的概念模型图 2.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排名前 10 城市(都市圈)发展模式图图 3.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一级指标得分散点图图 4.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一级指标相关性图图 5.科学中心评分前 20 城市(都市圈)的得分情况图 6.科学中心评分前 20 城市(都市圈)发展状况图图 7.科技人力资源前 20 城市(都市圈)活跃科研人员数量与高被引科学家比例图 8.科技人力资源前 20 城市(都市圈)顶尖科技奖项获奖人数情况图 9.科研机构得分前 20 城市(都市圈)一流大学

14、 200 强和一流科研机构 200 强数量图 10.知识创造前 20 城市(都市圈)高被引论文比例和论文被专利、政策、临床试验引用的比例图 11.创新高地评分前 20 城市(都市圈)的得分情况图 12.创新高地评分前 20 城市(都市圈)发展状况图图 13.技术创新能力前 20 城市(都市圈)有效发明专利存量(每百万人)和 PCT 专利数量图 14.创新企业前 20 城市(都市圈)研发投入 2500 强企业数量和独角兽企业数量图 15.新兴产业前 20 城市(都市圈)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市值和新经济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图 16.经济发展水平前 20 城市(都市圈)GDP 增速与劳动生产率图 17.

15、创新生态评分前 20 城市(都市圈)的得分情况图 18.创新生态评分前 20 城市(都市圈)发展状况图图 19.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论文合著网络中心度(2020)图 20.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专利合作网络中心度(2020)图 21.开放与合作前 20 城市(都市圈)外商直接投资额(FDI)和 对外直接投资额(OFDI)总额图 22.创业支持前 20 城市(都市圈)创业投资(VC)和私募基金投资(PE)总额图 23.公共服务前 20 城市(都市圈)国际航班数量(每百万人)、宽带连接速度与数据中心(公有云)数量图 24.创新文化前 20 城市(都市圈)专业人才流入数量和国际会议数量图表目录91012814

16、15151617171819212223242526272929303132333436引言第 1 章指标体系1.1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的概念模型1.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过程1.3 指标体系1.4 评估对象第 2 章GIHI 指数综合排名2.1 各项排名2.2 综合分析第 3 章科学中心3.1 科学中心排名前 20 强3.2 科技人力资源3.3 科研机构3.4 科学基础设施3.5 知识创造第 4 章创新高地4.1 创新高地排名前 20 强4.2 技术创新能力4.3 创新企业4.4 新兴产业4.5 经济发展水平第 5 章创新生态5.1 创新生态排名前 20 强5.2 开放与合作5.3 创业支

17、持5.4 公共服务5.5 创新文化第 6 章总结和展望参考文献 附录附录一: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指标体系调整说明附录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指标界定和数据来源附录三:数据标准化附录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遴选过程附录五: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城市一览表67789101212141616171920212222242526272828303334363840414142464647目录451.1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的概念模型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指在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中凭借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独特优势,发展形成引导和指挥全球创新要素流动方向、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枢纽,最终成为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和创新生态

18、融合发展的全球城市(Sassen,2001:4)。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GIHI)从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和创新生态三个维度来评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都市圈)的发展水平。GIHI 评估的概念模型见图 1。首 先,国 际 科 技 创 新 中 心 是 科 学 研 究 活动纵深发展和地理扩散形成的科学中心(Csoms,&Tth,2016)。科学研究活动的集聚推动知识共享、思想碰撞与成果溢出,共享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降低创新的风险和成本。随着科学研究活动和创新资源的进一步集聚,辐射和影响周边地区乃至全球的科技发展,就形成全球科学中心。因此,GIHI 科学中心维度包括科技人才资源、科研机构、科学基础设施、知

19、识创造四个方面。其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创新活动和创新经济蓬勃发展后形成的全球创新高地。它聚集了创新和经济活动,引导、指挥和影响全球创新要素的流动方向和发展效率(Sassen,1991;PARNREITER,2010)。集聚的跨国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和研发中心,指挥并且驱动着产业链和生产资源的全球配置,彰显企业创新能力。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的集聚不仅为创新提供了技术需求,还提供市场空间,持续推动新兴产业和创业企业蓬勃发展。创新高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效率也得以提升。因此,GIHI 创新高地维度包括技术创新能力、创新企业、新兴产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四个方面。第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拥有激励创新的良好

20、生态。通过多元创新主体的协作和相互支持,城市内和城市间形成治理良好、动态演化的创新生态系统。该系统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使得各类人才、技术、资本和数据等重要创新要素得以流动,持续产生创新发展的原创力和产业化能力(Derudder,&Taylor,2017)。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还鼓励创业,具有良好的公共服务和创新文化。因此,GIHI 创新生态维度包括开放与合作、创业支持、公共服务和创新文化四个方面。穿越人类文明的时空,思想运动、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理容器,满载着技术创新的强大生命力和未来变革的颠覆性力量。城市以及城市间交互方式塑造了城市创新力和价值网

21、络,是关系人类发展进程和创新格局的重要力量。当今,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如海啸席卷全球,正在快速改写全球创新资源的分布版图并重构全球竞争格局。城市乃至国家如何形成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如何培育和打造良性创新生态,如何凭借亘古未有的创新范式占据发展先机,这些都是城市发展和创新的重要议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以城市为基点,谋划和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周边,驱动甚至控制全球创新要素的流动,已经成为各国科技战略的重要举措。因此,建立一套衡量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综合指标体系至关重要。它通过客观数据呈现全球主要科技创新中心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新兴业态等方面表现以及排名情况,帮助我们探索创新变革的重要力量

22、,展现城市参与全球创新价值创造的基础条件和必要准备,为国家建设国际科技中心提供决策参考。2021 年 9 月 25 日,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Tsinghua University,CIDEG)联合自然科研(Nature Research),发 布 国 际 科 技 创 新 中 心 指 数(Global Innovation Hubs Index,GIHI)2021报告,持续跟踪全球主要城市的创新表现,监测国际科技中心的发展动态。本报告延续了 GIHI202

23、0 所确立的“科学、客观、独立、公正”的基本原则,同时汲取行业专家、媒体和社会舆论关于 GIHI2020 的意见和建议,对报告名称、评估范围、指标体系和数据样本作出适度调整。调整如下:首先,将指数中文名称更名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1年 3 月 1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了保持指数研究与创新战略的一致性,我们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更名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英文名 Global Innovation Hubs Index(GIHI)保持不变。其次,我们扩

24、大了评估范围,并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独立评估对象。为更好观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格局演进,挖掘新兴城市创新变革力量和创新发展路径,评估城市数量由去年的 30 个增加至 50 个。城市(都市圈)覆盖的行政区划城市范围、人口占比、GDP 总量占比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同时评估涵盖的科研机构、科技人力资源储备、独角兽企业等指标评估范围更广泛。新增城市中增加了亚洲国家的新兴城市,反映出全球创新网络中二级梯队城市的变化趋势。此外,鉴于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对标旧金山、纽约、东京等知名科技湾区,GIHI2021 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整体的候选城市(都市圈)进行分析评估。再次

25、,我们进一步优化了指标体系。聚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形势和新变化,综合考虑指标体系的稳定性与权威性、指标数据的可得性与匹配性等因素,GIHI2021 对指标体系进行局部调整。保持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和创新生态 3 个一级指标、12 个二级指标不变;对原31 个三级指标中的 14 个进行优化,优化比例达 45%。同时,考虑到数字技术应用、营商环境对创新生态的影响,增加了“电子政务水平”三级指标。具体指标体系调整说明见附录一。最后,我们对数据采集方式和样本范围做了精细化调整。充分考虑城市横向可比性,提高了数据的颗粒度,比如“活跃科研人员数量(每百万人)”、“专业人才流入数量”、“数据中心(公有云)数

26、量”分别采用五年内有出版物和论文发表的科研人员数量、领英(LinkedIn)城市人才流动数据和数据中心的城市级别数据。GIHI2021 还进一步扩展了专利数据的样本范围,三级指标“有效发明专利存量(每百万人)”、“专利合作网络中心度”、“PCT 专利数量”的样本范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上增加了“集成电路制造”这一重要领域。我们希望 GIHI2021 能够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更好的参照和启示。引言ANDRIY ONUFRIYENKO/GETTY67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 20211指标体系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和创新生态构成了 GIHI 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各维度的关键要素构成了 GIHI

27、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GIHI 指标体系的权重分布如下:一级指标权重总值为 100%,即科学中心为 30%,创新高地为 30%,创新生态为 40%。最终使用线性加权法计算综合评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指标界定和数据来源见附录二,数据标准化见附录三。1.3指标体系GIHI 指标体系如表 1 所示。GIHI评估的概念模型图1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科学中心推动促进创新高地创新生态知识创造开放与合作技术创新能力决定影响服务创新企业科学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新兴产业创业支持公共服务科技人力资源科研机构创新文化支撑产生影响推动形成培育巩固1.2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过程本报告指标体系构建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平衡指标体系的

28、理论性与可操作性。基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和评估框架,坚持“契合理论、国际可比、数据可得、方法透明”的原则选取简明、清晰、可操作的指标。二是兼顾指标体系评估现状和引领未来的功能。指标体系既要客观反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积淀和创新实力,也要反映该城市在新兴技术和前沿领域的动态能力和未来趋势。三是确保指标体系的独立性、稳定性和趋势性。指标体系应具有独立、客观和稳定的数据来源。所选择的指标应能反映出评估对象的动态变化情况,反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演变趋势,为持续开展评估、动态调整既有指标留下拓展空间。四是保持指标体系内在的逻辑一致性。不同创新主体的创新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转化效率存在巨大差异,为了客观

29、评估创新能力和绩效,创新测度中涉及创新投入的指标如研发支出、财政投入、产业政策等,没有纳入本评估框架。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分为定性设计、定量筛选与反馈检验三个阶段。定性设计阶段,遵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和创新生态的评估框架,契合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着重对三级指标进行优化调整和补充,并对数据来源、统计方式做出适度调整。定量筛选阶段,对收集到的数据逐个展示指标的数据变异度和时间分布特征,剔除差异度较低(所有评估对象的得分十分接近)、时间敏感度过高或过低(随着时间变化过于活跃或几乎没有变化)的指标。反馈检验阶段,则是将综合评估结果与专家和普通人的直觉做对比,检验评估结果是否违背直觉和

30、常识,且难以科学解释,进而对指标体系做出修正。一级指标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三级指标A科学中心30%A1.科技人力资源30%01.活跃科研人员数量(每百万人)02.高被引科学家比例03.顶级科技奖项获奖人数A2.科研机构30%04.世界一流大学 200 强数量05.世界一流科研机构 200 强数量A3.科学基础设施10%06.大科学装置数量07.超级计算机 500 强数量A4.知识创造30%08.高被引论文比例09.论文被专利、政策、临床试验引用的比例B创新高地30%B1.技术创新能力25%10.有效发明专利存量(每百万人)11.PCT 专利数量B2.创新企业25%12.研发投入 2

31、500 强企业数量13.独角兽企业数量B3.新兴产业25%14.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市值15.新经济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B4.经济发展水平25%16.GDP 增速17.劳动生产率C创新生态40%C1.开放与合作25%18.论文合著网络中心度19.专利合作网络中心度20.外商直接投资额(FDI)21.对外直接投资额(OFDI)C2.创业支持25%22.创业投资金额(VC)23.私募基金投资金额(PE)24.注册律师数量(每百万人)C3.公共服务25%25.数据中心(公有云)数量26.宽带连接速度27.国际航班数量(每百万人)28.电子政务水平C4.创新文化25%29.专业人才流入数量30.居民平均受

32、教育年限31.国际会议数量32.公共博物馆与图书馆数量(每百万人)GIHI 指标体系表 189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 20211指标体系1.4评估对象为契合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并尊重城市空间体系演化趋势,同时与自然指数保持评估口径一致,本报告采用都市圈(metropolitan area,MA)的定义来界定评估对象。都市圈是指由人口稠密的城市核心区和人口较稀少的周边地区组成的区域,区域内紧密联系、共同参与劳动分工。大都市圈通常由多个行政区划单位组成,如市、镇、郊区、县、地区等;有的都市圈几乎模糊了独立的行政区划城市之间的地理界限,例如有的欧洲都市圈甚至跨越国家界限,常以通勤时长和方式来衡量。

33、为了确保评估对象覆盖范围的客观性、全面性和有效性,本报告首先选取 自然指数-科学城市 2020排名前 100 的城市,与同类评估报告进行比对,剔除了人口不足一百万的城市,遴选出 137 个候选城市。然后采取核心指标均衡排名和分类逐层排名两套方案对137 个候选城市进行二次遴选并交叉比对,形成预评估城市名单。最后,去除两套方案重合的30个城市,并集后得到50个城市(都市圈),形成最终评估城市名单(见表 2)。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遴选过程见附录四。评估对象 50 城市(都市圈)共涉及 5 大洲 22 个国家,覆盖了 225 个主要行政区划城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城市一览表见附录五。人口仅占全球总

34、人口的 7%,但拥有近 80 所世界前 200 强一流大学、近 100 家世界前 200 强一流研究机构、近 800 家估值 10亿美元以上的独角兽企业,近 1500 家全球研发投入前 2500 强企业,吸引 247 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等世界顶级科技奖项的获奖者就职。这 50 个城市(都市圈)在科学研究、创新经济、创新生态领域表现突出,集聚全球顶尖创新资源与创新成果。序号City/MetropolitanArea城市/都市圈国家或地区1New York MA纽约美国2Boston MA波士顿美国3San Francisco-San Jose旧金山-圣何塞美国4Baltimore-Wa

35、shington巴尔的摩-华盛顿美国5Los Angeles-Long Beach-Anaheim洛杉矶-长滩 阿纳海姆美国6Chicago-Naperville-Elgin芝加哥-内珀维尔 埃尔金美国7San Diego MA圣地亚哥美国8Houston MA休斯顿美国9Atlanta MA亚特兰大美国10Seattle-Tacoma-Bellevue西雅图-塔科马 贝尔维尤美国11Austin奥斯汀美国12Dallas-Fort Worth达拉斯-沃思堡美国13Pittsburgh匹兹堡美国14Phoenix MA菲尼克斯美国15Chapel Hill-Durham-Raleigh教堂山-

36、达勒姆-洛丽美国16Toronto MA多伦多加拿大17Paris MA巴黎法国18London MA伦敦英国19Berlin MA柏林德国20Munich慕尼黑德国21Madrid马德里西班牙22Stockholm斯德哥尔摩瑞典23Amsterdam MA阿姆斯特丹荷兰24Dublin都柏林爱尔兰25Copenhagen哥本哈根丹麦26Beijing北京中国27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粤港澳大湾区中国28Shanghai上海中国29Wuhan武汉中国30Hefei合肥中国31Hangzhou杭州中国32Suzhou苏州中国33Che

37、ngdu成都中国34Nanjing南京中国35Tokyo MA东京日本36Kyoto-Osaka-Kobe京都-大阪-神户日本37Nagoya MA名古屋日本38Bengaluru班加罗尔印度39Central National Capital Region Delhi MA德里中央国家首都区印度40Mumbai MA孟买印度41Seoul MA首尔韩国42Singapore新加坡新加坡43Tel Aviv特拉维夫以色列44Istanbul伊斯坦布尔土耳其45Bangkok曼谷泰国46Dubai迪拜阿联酋47Abu Dhabi阿布扎比阿联酋48Jakarta雅加达印度尼西亚49So Paulo

38、圣保罗巴西50Sydney悉尼澳大利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1 评估城市名单(50)表 21011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 20211指标体系2.1各项排名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GIHI)排名结果如表 3 所示。城市(都市圈)综合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创新生态得分(分)排名得分(分)排名得分(分)排名得分(分)排名旧金山-圣何塞100197.133100194.322纽约87.252100171.49591.853伦敦82.97386.95565.50171001北京82.68485.78675.87386.224波士顿82.43597.21269.69882.578东京79.86673.46278

39、2.22281.3011粤港澳大湾区79.67782.431073.04484.327巴黎77.05882.331166.251585.745西雅图-塔科马 贝尔维尤75.75981.721469.23978.4117巴尔的摩-华盛顿75.401087.21463.492779.7214慕尼黑75.401179.891764.622085.416洛杉矶-长滩 阿纳海姆74.711282.76964.621980.5213新加坡74.261377.922265.691682.499上海73.921476.232466.871381.5310圣地亚哥73.891582.071366.851475.

40、7124阿姆斯特丹73.751681.161663.133081.2312芝加哥-内珀维尔 埃尔金73.281782.091263.602578.2518教堂山-达勒姆-洛丽72.331884.49763.312973.4230达拉斯-沃斯堡72.281973.292867.971278.0119哥本哈根71.912083.25862.313574.7525首尔71.702169.453670.80676.2221都柏林71.472272.753068.071175.9722奥斯汀71.402375.542568.271072.7432多伦多71.062476.352362.183879.17

41、16斯德哥尔摩70.682581.391561.624673.8126亚特兰大70.332679.071862.553373.8027休斯顿70.262778.792062.623273.7628菲尼克斯70.192873.192963.732377.5820京都-大阪-神户70.142971.433270.06770.5833悉尼69.063078.102160.494773.7329柏林69.063173.942662.033975.7423匹兹堡68.483278.891961.984069.1934马德里68.443368.273861.904279.6715南京65.543472.3

42、53163.552664.6842特拉维夫65.463570.773361.894368.2635迪拜65.283665.394261.734473.2531杭州65.133768.543764.242166.2938武汉64.843870.753463.492864.2345合肥63.643969.803562.783162.5347名古屋63.364065.974162.523465.8339阿布扎比62.944165.224362.183765.7540成都62.704267.724062.233662.5148圣保罗62.604365.1644605067.7536班加罗尔62.504

43、461.914864.671864.3443德里中央直辖区62.434562.654764.002264.3044苏州62.244668.193961.694561.4249孟买62.014761.494961.964166.9637曼谷61.284863.384560.174865.3241伊斯坦布尔60.354962.984660.084963.0346雅加达6050605063.72246050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排名表 31213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 20212GIHI 指数综合排名2.2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旧金山-圣何塞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排名中再次夺魁,得分远超其它城市(都市圈);

44、纽约和伦敦分别以 87.25分和 82.97 分居第二、第三位。其余综合得分排名前二十的城市(都市圈)分别为:北京、波士顿、东京、粤港澳大湾区、巴黎、西雅图-塔科马 贝尔维尤、巴尔的摩-华盛顿、慕尼黑、洛杉矶-长滩 阿纳海姆、新加坡、上海、圣地亚哥、阿姆斯特丹、芝加哥-内珀维尔 埃尔金、教堂山-达勒姆-洛丽、达拉斯-沃斯堡、哥本哈根。从地域分布来看,美国在科技创新领域仍然保持领跑地位,前 20 强城市(都市圈)中独占 10 席。欧洲有 5 个城市位居前 20 强,以伦敦、巴黎最为突出。此外,亚洲城市(都市圈)中,北京、东京、粤港澳大湾区、新加坡、上海 5 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评估中跻身前20

45、强,表现出亚洲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科技力量,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技术追赶态势。从湾区情况来看,世界三大湾区均进入综合排名前十,其中旧金山-圣何塞、纽约包揽前两名,东京位居第六。这三大城市(都市圈)拥有完善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正在不断发挥着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日益成为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中国自 2016 年着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来,其在工业体系、配套能力、贸易优势、科技金融、面积人口等方面得以迅速发展,目前已跻身前十仅次于东京,有望比肩三大湾区,进一步发挥在创新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从国内城市来看,南京、杭州、武汉、合肥、成

46、都和苏州也已经进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视野,分列第 34、37、38、39、42、46 位,表明中国一批新兴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正在崛起。其中,在创新高地指数排名上,南京、杭州、武汉等城市已列居所评估城市的中游,创新经济表现活跃;但在科学中心和创新生态两项指标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发展模式上来看,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呈现差异化分布。在综合得分排名前十的城市(都市圈)中,排名第一的旧金山-圣何塞在三项一级指标上均衡发展并相得益彰。其它城市(都市圈)则在不同分项指标中各有特色:纽约、旧金山-圣何塞、波士顿、巴尔的摩-华盛顿 4 个美国城市(都市圈)在科学中心指标表现最为突出,为创新活动提供厚重的科

47、学研究支撑。伦敦在创新生态上表现杰出,且具有高水平的科学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都有着优良的科学中心与创新生态,创新高地的竞争力尤为突出。而东京则以创新高地的特别优势见长。巴黎主要依靠其创新生态形成良性的创新氛围,成为重要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排名前 10 城市(都市圈)发展模式如图2 所示。进一步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指标体系三个一级指标评分与综合得分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三个一级指标全部与综合得分显著相关(p0.01),其中创新生态得分与综合得分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 0.909;其次是科学中心,相关系数为0.886;创新高地得分与综合得分相关性最弱,相关系数为

48、 0.782。具体分析三个一级指标两两之间的相关性可知,科学中心得分与创新生态得分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得分为 0.793(p0.01),说明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可以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科学中心得分与创新高地得分也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得分为0.481(p0.01),说明科学研究正向激励创新经济发展。创新生态得分与创新高地得分之间也呈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得分为 0.547(p0.01),体现出良好的创新生态有利于为创新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环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一级指标得分散点图如图3所示。旧金山-圣何塞纽约伦敦北京波士顿东京粤港澳大湾区巴黎西雅图-塔科马贝尔维尤巴尔的摩-华盛顿97.13100100

49、10094.3291.8510086.2282.5781.3085.7478.4179.7284.3271.4910065.5075.8769.6982.2273.0466.2569.2363.4910086.9585.7897.2173.4682.4382.3381.7287.21科学中心得分创新高地得分创新生态得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排名前10城市(都市圈)发展模式图图260708090100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一级指标得分散点图图3创新高地创新生态科学中心线性(科学中心)线性(创新高地)线性(创新生态)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一级指标相关性图图4科学中心创新高地综合得分创新生态0.793*0

50、.481*0.886*0.782*0.909*0.547*注:.图中数字为相关系数.*表示p .1415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 20212GIHI 指数综合排名科学研究是创新的知识源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在科学研究、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GIHI)通过测度科技人力资源、科研机构、科学基础设施、知识创造等 4 个二级指标,共 9 个三级指标考察“科学中心”。3.1科学中心排名前 20 强科学中心排名榜首的是纽约;美国的波士顿、旧金山-圣何塞紧随其后,位列第二、第三位;伦敦位列第五,中国的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列第六和第十;其余进入前 20 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