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JJF 2047-2023 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校准规范-(高清原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04943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99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JF 2047-2023 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校准规范-(高清原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JJF 2047-2023 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校准规范-(高清原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JJF 2047-2023 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校准规范-(高清原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JJF 2047-2023 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校准规范-(高清原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JJF 2047-2023 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校准规范-(高清原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 J F2 0 4 72 0 2 3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校准规范C a l i b r a t i o n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M e a s u r e m e n tD e v i c e so fB u sG a n g w a ya n dA c c e s sP a s s a g e 2 0 2 3-0 6-3 0发布2 0 2 3-1 2-3 0实施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发 布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校准规范C a l i b r a t i o nS p e c i f i c a t i

2、o nf o rM e a s u r e m e n tD e v i c e so fB u sG a n g w a ya n dA c c e s sP a s s a g eJ J F2 0 4 72 0 2 3 归 口 单 位: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机动车检验检测分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甘肃省计量研究院江西省计量测试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广州市腾畅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梁山恒泰测量装置研发有限公司 本规范委托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机动车检验检测分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 J F2 0 4 72 0 2 3本规范主要

3、起草人:杨永灿(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高德成(甘肃省计量研究院)管 锐(江西省计量测试研究院)参加起草人:王晓龙(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石 鑫(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陈文辉(广州市腾畅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董圣民(梁山恒泰测量装置研发有限公司)J J F2 0 4 72 0 2 3目 录引言()1 范围(1)2 引用文件(1)3 术语(1)4 概述(1)5 计量特性(2)5.1 平板式测量装置(2)5.2 圆柱体式测量装置(2)6 校准条件(2)6.1 环境条件(2)6.2 校准用标准器(2)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3)7.1 平板式测量装置误差(3)7.2 圆柱体式测量装置误差(4)8 校准结果的

4、表达(6)9 复校时间间隔(6)附录A 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分类及尺寸(7)附录B 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厚度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1 3)附录C 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圆柱体式)直径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1 5)附录D 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高度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1 7)附录E 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原始记录格式(1 9)附录F 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校准证书(内页)格式(2 4)J J F2 0 4 72 0 2 3引 言J J F1 0 7 12 0 1 0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 J F1 0 0 12 0 1 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和J J F1

5、 0 5 9.12 0 1 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共同构成支撑本规范制订工作的基础性系列规范。本规范主要参考G B7 2 5 82 0 1 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 B1 3 0 9 42 0 1 7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和G B2 4 4 0 72 0 1 2 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G B3 8 9 0 02 0 2 0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和T/CMAJ D0 2 52 0 2 0 客车、专用校车乘客通道和引道量规通用技术要求编制而成。本规范为首次发布。J J F2 0 4 72 0 2 3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校准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的校准。2 引

6、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下列文件:G B1 3 0 9 42 0 1 7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 B2 4 4 0 72 0 1 2 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G B3 8 9 0 02 0 2 0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T/CMAJ D0 2 52 0 2 0 客车、专用校车乘客通道和引道量规通用技术要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 术语G B1 3 0 9 42 0 1 7、G B 2 4 4 0 72 1 0 2、G B/T 1 5 0 8 92 0 1 6、G B 3 8 9 0 02 0 2 0及T/CM

7、A J D0 2 52 0 2 0界定的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 通道 g a n g w a y乘客从某个(排)座椅或轮椅区到其他(排)座椅或轮椅区、乘客门引道、通行楼梯或乘客站立区域的行走空间,不包括:a)座椅前方3 0 0mm的空间,对侧向座椅,该尺寸可减小到2 2 5mm;b)踏步或楼梯上方的空间(与通道或引道地板表面相连的踏步除外);c)仅供进入某个(排)座椅或相向布置座椅的横排座椅之间的行走空间。来源:G B1 3 0 9 42 0 1 7,3.33.2 引道 a c c e s sp a s s a g e从乘客门向车内直到最上一级踏步的外边缘(通道的边缘)、通行楼梯

8、或半楼梯在车内的延伸空间。当车门处无踏步时,引道为从乘客门向内3 0 0mm的空间。还包括通道和应急门之间的自由空间(应急门引道)。来源:G B1 3 0 9 42 0 1 7,3.44 概述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是测量客车乘客通道和引道尺寸的仪器,其原理相当于通止规。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分为客车通道测量装置和客车引道测量装置。客车通道测量装置,其形状为圆柱体,不同的车型使用不同尺寸的圆柱体。客车引道测量装置,其形状为平板或圆柱体。从功能上分为乘客门引道测量装置和应急门引道测量装置;从形式上分为平板式引道测量装置和圆柱体式引道测量装置。1J J F2 0 4 72 0 2 3客车通道、引道

9、测量装置分类和具体尺寸见附录A。5 计量特性5.1 平板式测量装置5.1.1 平板式测量装置宽度误差范围:-1.5%0%。5.1.2 高度误差:不超过1.5%。5.1.3 厚度标称值为T,T取值范围为(72 0)mm。5.1.4 测量面直线度误差:不超过3mm。5.2 圆柱体式测量装置5.2.1 圆柱体式测量装置直径误差范围:-2.5%0%。5.2.2 高度误差:不超过1.5%。5.2.3 圆柱体同一截面的半径差误差:不超过5mm。5.2.4 圆柱体不同截面的半径差误差:不超过3mm。注:作为校准,不判断合格与否,上述计量特性的指标仅供参考。6 校准条件6.1 环境条件校准室温度:(2 01

10、0);相对湿度:8 5%;校准前,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及使用的计量器具,应在同一环境条件下放置至少1h,校准工作区域应水平、平整,不得有明显缺陷。6.2 校准用标准器校准用标准器及计量特性见表1。表1 校准用标准器及计量特性名称测量范围计量特性游标卡尺(03 0 0)mmMP E:0.0 4mm游标卡尺(06 0 0)mmMP E:0.0 7mm尺(5 05 0 0)mmMP E:0.0 5mm尺(5 0 011 0 0)mmMP E:0.0 6mm钢卷尺(05)m级水平尺6 0 0mm零位误差:0.5mm型楔形塞尺(05)mmMP E:0.1 0mm激光测距仪(03 0)m分度值为1mm,

11、1级 游标卡尺爪长不小于被校装置的最大半径。钢卷尺与激光测距仪,校准时可任选其一。2J J F2 0 4 72 0 2 3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7.1 平板式测量装置误差7.1.1 宽度误差如图1所示,用钢卷尺分别在平板距上、下端面约6 0mm处直接测量宽度,两次测得值的平均值为平板式测量装置宽度的校准值,按公式(1)计算该校准值与被测宽度标称值的相对误差。图1 平板式测量装置宽度测量方法W=w-WW1 0 0%(1)式中:W 宽度相对误差;w 被测宽度标称值,mm;W 宽度的校准值,mm。7.1.2 高度误差通过吊铅垂线,使平板的被测尺寸面处于与水平面垂直,再按图2所示的方法,使用激光测距仪

12、(或钢卷尺)测量平板式测量装置的不同高度点的高度,每个高度点测量两次,两次测得值的平均值为该高度点的校准值,按公式(2)计算校准值与被测高度点标称值的相对误差。图2 平板式测量装置高度测量方法3J J F2 0 4 72 0 2 3H=h-HH1 0 0%(2)式中:H 高度相对误差;h 被测高度标称值,mm;H 高度的校准值,mm。7.1.3 厚度误差用游标卡尺分别在平板的顶部、中部、下部三处位置直接测量其厚度,以三次测得值的平均值作为平板式测量装置厚度的校准值。7.1.4 直线度误差如图3所示,用水平尺直接靠在A或B测量面,此时以水平尺作为基准线。用楔形塞尺测量平板A测量面与基准线之间的最

13、大间隙即为直线度误差。按上述步骤,测量B测量面的直线度误差。每个测量面测量两次,以两次测得值的平均值作为该测量面直线度误差的校准值。图3 平板式测量面的直线度误差测量方法7.2 圆柱体式测量装置误差7.2.1 直径误差测量时避开材料接缝及圆柱体边缘,在圆柱体约中间高度的横截面处用尺直接测量直径,得到圆柱体直径测得值,测量两次,两次测得值的平均值为直径的校准值。按公式(3)计算该校准值与被测圆柱体直径标称值的相对误差。D=d-DD1 0 0%(3)式中:D 直径相对误差;d 被测圆柱直径标称值,mm;D 直径的校准值,mm。7.2.2 高度误差如图4所示,将水平尺置于圆柱体顶端最高点,使用激光测

14、距仪(或钢卷尺)测量圆柱体的高度,测量两次,两次测得值的平均值为高度的校准值。按公式(2)计算该4J J F2 0 4 72 0 2 3校准值与被测标称值的相对误差。图4 圆柱体式测量装置高度误差测量方法7.2.3 圆柱体不同截面的半径差如图5所示,测量时避开材料接缝及圆柱体边缘,在被测圆柱体测量面的任意铅锤面上,分别在约上(a)、中(b1)、下(c)3个水平横截面的位置,用尺分别测量圆柱体直径值a、b 1、c,每个横截面测量两次,各横截面的两次测得值的平均值a、b 1、c分别为该横截面直径的校准值。按公式(4)计算,以3个横截面的直径校准值a、b 1、c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1/2作为圆柱体

15、不同截面的半径差。=m a x-m i n2(4)式中:圆柱体不同截面的半径差,mm;m a x 上(a)、中(b1)、下(c)3个水平横截面位置的直径的校准值a、b 1、c的最大值,mm;m i n 上(a)、中(b1)、下(c)3个水平横截面位置的直径的校准值a、b 1、c的最小值,mm。图5 圆柱体不同截面的半径差测量方法5J J F2 0 4 72 0 2 37.2.4 圆柱体同一截面的半径差如图6所示,测量时避开材料接缝及圆柱体边缘,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圆柱体直径b 1,然后在(b1)同一水平横截面上的约9 0 方向位置(b2),用游标卡尺测量圆柱体直径b 2,每个位置测量两次,两次测

16、得值的平均值为该位置点直径的校准值。按公式(5)计算,以两个位置点直径的校准值之差的绝对值的1/2作为圆柱体同一截面的半径差。=b 1-b 22(5)式中:圆柱体不同截面的半径差,mm;b 1、b 2 分别为中(b1)、中(b2)2个水平横切面位置的直径的校准值,mm。图6 圆柱体同一截面的半径差测量方法8 校准结果的表达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经校准后出具校准证书,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上反映,校准证书内页格式可参考附录F。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示例参见附录B附录D。9 复校时间间隔复校时间间隔建议一般不超过1年。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仪器的使用情况、使用者、仪器本

17、身质量等诸多因素所决定的,因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6J J F2 0 4 72 0 2 3附录A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分类及尺寸A.1 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分类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分类详细见表A.1。表A.1 客车类型与检验用测量装置(量规)一览表适用车型客车类型测量装置(量规)类型客车级、级、级客车A级、B级客车级、级、级客车A级、B级客车级、级、级客车A级、B级客车双层级、级、级客车级、级、级客车A级、B级客车级、级、级客车A级、B级客车乘客门引道主量规(平板式)乘客门引道量规1、量规2、量规3(平板式)通道主量规(圆柱体式)、通道辅助量规(平板式式)应急门

18、引道量规(叠加圆柱体式)应急窗量规、应急窗辅助量规(平板式)专用校车轻型、大中型专用校车乘客门引道平板式1、平板2轻型、大中型专用校车、型通道量规(圆柱体式)轻型、大中型专用校车应急门引道量规轻型、大中型专用校车应急窗量规(平板式)A.2 客车乘客通道、引道测量装置尺寸A.2.1 客车乘客门引道测量装置A.2.1.1 平板式量规1、平板式量规2按G B1 3 0 9 42 0 1 7规定,量规1和量规2标称值见表A.2和图A.1。表A.2 乘客门引道量规的上板高度标称值单位:mm客车类别A级B级级级级量规上板高度A19 5 06 5 011 0 09 5 08 5 0量规上板高度A29 5 0

19、11 0 0 A级和B级客车的乘客门引道量规1可采用双联板,且下板可在上板的垂直投影内水平移动。7J J F2 0 4 72 0 2 3单位:mm (a)乘客门引道量规1 (b)乘客门引道量规2图A.1 乘客门引道量规1、量规2的标称值A.2.1.2 平板式量规3量规3的形状和尺寸与图A.1所示的客车通道主量规的圆柱体中心截面相同,按G B1 3 0 9 42 0 1 7规定。A.2.1.3 客车通道主量规(圆柱体式)客车通道主量规是由同轴的两个圆柱及中间一个倒置锥台构成,按G B1 3 0 9 42 0 1 7规定,该量规的标称值见图A.2及表A.3。单位:mm图A.2 客车通道主量规8J

20、J F2 0 4 72 0 2 3表A.3 客车通道主量规标称值单位:mm车辆类型上圆柱直径B下圆柱直径C上圆柱高度D下圆柱高度E总高度F单层客车A5 5 03 5 05 0 09 0 019 0 0B4 5 03 0 03 0 09 0 015 0 0级5 5 04 5 05 0 09 0 019 0 0级5 5 03 5 05 0 09 0 018 0 0级4 5 03 0 05 0 09 0 018 0 0其他4 0 017 0 0双层客车级下层上层级下层上层级下层上层其他5 5 04 5 05 0 010 2 018 0 05 5 04 5 05 0 09 0 016 8 05 5 0

21、3 5 05 0 010 2 017 7 05 5 03 5 05 0 09 0 016 8 04 5 03 0 05 0 010 2 017 7 04 5 03 0 05 0 09 0 016 8 04 5 013 5 09 9 017 4 0 A级、级、级和级单层客车在下述位置后面的通道处,上圆柱体的高度D可减少(量规总高度F也相应减少)1 0 0;后轴(多于一个后轴时,为最前面的后轴)中心线前15 0 0的横向垂直平面;乘客门(多于一个乘客门时,为最后一个乘客门)的后边缘处的横向垂直平面。对发动机前置的单层A级客车,量规总高度F可减少到18 4 0(上圆柱体的高度D也相应减少到4 4 0

22、)。双层客车以下位置的下层量规的总高度F可适当减少(下圆柱体的高度E也相应减少)。位于后轴(多于一个后轴时,为最前面的后轴)中心线前15 0 0的横向垂直平面后面的通道处,量规总高度F可减少为13 5 0(下圆柱体高度E相应减为9 0 0,上圆柱高度相应减为4 5 0);若乘客门位于前轴之前,则前轴中心线的前后8 0 0处的两个横向垂直面之间的通道处,量规总高度F可减为17 4 0(下圆柱高度E相应减为9 9 0mm)。A.2.1.4 客车通道辅助量规(平板式)通道辅助量规是用于测量发动机前置客车通道,按G B1 3 0 9 42 0 1 7规定,该量规的标称值见图A.3。9J J F2 0

23、4 72 0 2 3单位:mm图A.3 通道辅助量规A.2.1.5 客车应急门引道量规按照G B1 3 0 9 42 0 1 7的规定,客车应急门引道量规(圆柱体式)标称值见图A.4或通道主量规标称值见图A.2。单位:mm图A.4 客车应急门引道量规标称值A.2.1.6 应急窗量规按G B1 3 0 9 42 0 1 7规定,应急窗主量规的标称值为6 0 0mm4 0 0mm,圆角半径为2 0 0mm;对用于车长小于7m的B级客车的应急窗量规其标称值为6 0 0mm3 5 0mm、圆角半径为1 7 5mm;若应急窗在客车后围,应急窗量规可改用14 0 0mm3 5 0mm、圆角半径为1 7 5

24、mm的辅量规。A.2.2 专用校车量规尺寸A.2.2.1 乘客门引道量规A.2.2.1.1 平板式量规1按G B2 4 4 0 72 0 1 2规定,平板式量规1标称值见图A.5。01J J F2 0 4 72 0 2 3单位:mm图A.5 平板式量规1标称值A.2.2.1.2 平板式量规2按G B2 4 4 0 72 0 1 2规定,平板式量规2的形状和标称值与图A.7圆柱体中心截面相同,其厚度标称值应满足A.2.1.1.2要求。A.2.2.2 应急门引道量规按G B2 4 4 0 72 0 1 2规定,应急门引道量规标称值见图A.6。单位:mm图A.6 应急门引道量规标称值上圆柱直径可在顶

25、部减为4 0 0mm,其过渡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不超过3 0。A.2.2.3 通道量规按G B2 4 4 0 72 0 1 2规定,、型专用校车通道量规标称值见图A.7和表A.4。11J J F2 0 4 72 0 2 3单位:mm图A.7、型通道量规标称值表A.4 专用校车通道量规标称值单位:mm型通道量规(量规)型通道量规(量规)型通道量规(量规)下圆柱直径(C)3 0 03 0 03 5 0上圆柱直径(B)4 5 04 5 05 5 0上圆柱高度(D)3 0 03 0 03 0 0下圆柱高度(A)9 0 09 0 09 0 0总高(E)15 0 018 0 018 0 0A.2.2.4 应急

26、窗量规应急窗量规标称值为6 0 0mm4 0 0mm、圆角半径2 0 0mm的薄板。用于应急窗在车辆后围的测试量规尺寸可改为14 0 0 mm3 5 0 mm、圆角半径1 7 5mm。21J J F2 0 4 72 0 2 3附录B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厚度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B.1 校准用标准器及测量方法B.1.1 校准用标准器校准用标准器为游标卡尺,测量范围:(03 0 0)mm(见表B.1)。表B.1 校准用计量标准器序号设备名称计量性能测量范围计量指标1游标卡尺(03 0 0)mmMP E:0.0 4mmB.1.2 测量方法采用游标卡尺分别在平板的顶部、中部、下部三处位置直接测

27、量其厚度,三次测得值的平均值为平板式测量装置的厚度的校准值。B.2 测量模型T=t(B.1)式中:T 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实际厚度,mm;t 厚度的校准值,mm。B.3 不确定度传播律u2c(y)=fxi 2u2(xi)(B.2)有:u2(T)=c2(t)u2(t)(B.3)灵敏系数:c(t)=1故:u2(T)=u2(t)(B.4)B.4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B.4.1 游标卡尺示值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1(t)测量范围为(03 0 0)mm的游标卡尺最大允许误差为0.0 4mm,由于服从均匀分布,故u1(t)估算为:u1(t)=0.0 4mm30.0 2mmB.4.2 由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

28、定度分量u2(t)用游标卡尺测量厚度,重复测量1 0次,得到的单次实验标准差s=0.0 6mm。实际测量时,取3次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故有:u2(t)=0.0 6mm30.0 4mmB.4.3 由均匀性估算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3(t)31J J F2 0 4 72 0 2 3测量厚度时,测量位置存在偏差,其最大与最小的差值达0.1 0mm,由均匀性引起的误差服从半宽为0.0 5mm的均匀分布,得:u3(t)=0.0 5mm30.0 3mmB.4.4 被测件与游标卡尺线胀系数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4(t)以游标卡尺测量平板式测量装置(P V C材料)厚度,P V C线胀系数为(8 00.5)1

29、 0-6/,游 标 卡 尺 线 胀 系 数 为(1 1.50.5)1 0-6/,最 大 差 值 为6 9.51 0-6/,校准室温度为(2 01 0),则t=1 0,T=7mm,服从三角分布,得:u4(t)=0.0 0 49mm60.0 0 2mmB.4.5 被测件与游标卡尺温度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5(t)以游标卡尺测量P V C材料平板式测量装置厚度,被测件与游标卡尺温度差为2,P V C线胀系数为8 01 0-6/,T=7mm,服从反正弦分布,得:u5(t)=0.0 0 1mm20.0 0 1mmB.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B.5.1 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各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见表B.2。表B.2

30、 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不确定度分量值mmu1(t)游标卡尺示值误差0.0 2u2(t)测量重复性0.0 4u3(t)均匀性0.0 3u4(t)被测件与游标卡尺线胀系数差0.0 0 2u5(t)被测件与游标卡尺温度差0.0 0 1B.5.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由于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互不相关,故:u2c(T)=u21(t)+u22(t)+u23(t)+u24(t)+u25(t)(B.5)=(0.0 22+0.0 42+0.0 32+0.0 0 22+0.0 0 12)mm2=0.0 0 29mm2uc(T)=0.0 5 4mmB.5.3 扩展不确定度计算取包含因子k=2,则

31、:U=2uc(T)=20.0 5 4mm 0.1 1mm41J J F2 0 4 72 0 2 3附录C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圆柱体式)直径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C.1 校准用标准器及测量方法C.1.1 校准用标准器校准用标准器为尺,测量范围:(5 011 0 0)mm(见表C.1)。表C.1 校准用计量标准器序号设备名称计量性能测量范围计量指标1尺(5 05 0 0)mmMP E:0.0 5 mm2尺(5 0 011 0 0)mmMP E:0.0 6mmC.1.2 测量方法测量时避开材料接缝及圆柱体边缘,在圆柱体约中间高度的横截面处用尺直接测量,得到圆柱直径尺寸测量值,测量两次,两次

32、测得值的平均值作为直径的校准值。C.2 测量模型D=d(C.1)式中:D 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实际直径,mm;d 直径的校准值,mm。C.3 不确定度传播律u2c(y)=fxi 2u2(xi)(C.2)有:u2(D)=c2(d)u2(d)(C.3)灵敏系数:c(d)=1故:u2(D)=u2(d)(C.4)C.4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C.4.1 尺示值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1(d)(5 011 0 0)mm的尺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0.0 6mm,由于服从均匀分布,故u1(d)估算为:u1(d)=0.0 6mm30.0 3mmC.4.2 由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2(d)用尺测量同一截面的直径

33、,重复测量1 0次,得到的单次实验标准差s=0.1 3mm。实际测量时,取2次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故有:u2(d)=0.1 3mm20.0 9mm51J J F2 0 4 72 0 2 3C.4.3 由均匀性估算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3(d)测量同一尺寸时,测量位置存在偏移,其最大与最小的差值达0.3 0mm,由均匀性引起的误差服从半宽为0.1 5mm的均匀分布,得:u3(d)=0.1 5mm30.0 9mmC.4.4 被测件与尺线胀系数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4(d)以尺测量圆柱体式测量装置(钢质)的直径,钢质线胀系数为(1 1.50.5)1 0-6/,尺(钢质)线胀系数为(1 1.50.5)

34、1 0-6/,最大差值为11 0-6/,校准室温度为(2 01 0),则t=1 0,D=3 0 0mm,服从三角分布,得:u4(d)=0.0 0 3mm60.0 0 2mmC.4.5 被测件与尺温度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5(d)以尺测量圆柱体式测量装置(钢质)的直径,被测件与尺温度差为2,线胀系数为:1 1.51 0-6/,D=3 0 0mm,服从反正弦分布,得:u5(d)=0.0 0 7mm2=0.0 0 5mmC.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C.5.1 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各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见表C.2。表C.2 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不确定度分量值mmu1(d)尺示值误差0.0

35、3u2(d)测量重复性0.0 9u3(d)均匀性0.0 9u4(d)被测件与尺线胀系数差0.0 0 2u5(d)被测件与尺温度差0.0 0 5C.5.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由于各不确定度分量互不相关,故u2c(D)=u21(d)+u22(d)+u23(d)+u24(d)+u25(d)(C.5)=0.0 32+0.0 92+0.0 92+0.0 0 22+0.0 0 52=0.0 1 71mm2uc(D)=0.1 3mmC.5.3 扩展不确定度计算取包含因子k=2,则:U=2uc(D)=20.1 3mm 0.3 0mm61J J F2 0 4 72 0 2 3附录D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高度示

36、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D.1 校准用标准器及测量方法D.1.1 校准用标准器校准用标准器为钢卷尺,测量范围(05)m(见表D.1)。表D.1 校准用计量标准器序号设备名称计量性能测量范围计量指标1钢卷尺(05)m级D.1.2 测量方法采用钢卷尺测量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的高度。同一位置测量两次,两次测得值的平均值作为高度的校准值。D.2 测量模型H=h(D.1)式中:H 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实际高度,mm;h 高度的校准值,mm。D.3 不确定度传播律u2c(y)=fxi 2u2(xi)(D.2)有:u2(H)=c2(h)u2(h)(D.3)灵敏系数:c(h)=1故:u2(H)=u2(h

37、)(D.4)D.4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D.4.1 钢卷尺示值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1(h)钢卷尺最大允许误差为(0.3mm+21 0-4L),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的高度不超过2m,即示值最大允许误差为0.7mm,服从均匀分布,故u1(h)估算为:u1(h)=0.7mm30.4mmD.4.2 由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2(h)用钢卷尺测量高度,重复测量1 0次,得到的单次实验标准差s=0.5mm。实际测量时,取2次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故有:u2(h)=0.5mm20.4mmD.4.3 由均匀性估算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3(h)71J J F2 0 4 72 0 2 3测量同一尺寸时,测量

38、位置存在偏移,其最大与最小的差值达1.0mm,由均匀性引起的误差服从半宽为0.5mm的均匀分布,得:u3(h)=0.5mm30.3mmD.4.4 被测件与钢卷尺线胀系数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4(h)以钢卷尺测量平板式测量装置(P V C材料)高度,P V C线胀系数为(8 00.5)1 0-6/,钢卷尺(钢质)线胀系数为(1 1.50.5)1 0-6/,最大差值为6 9.51 0-6/,校准 室 温 度 为(2 01 0),则t=1 0,H=5 0 0 mm,服 从 三 角 分布,得:u4(h)=0.3 5mm6=0.1 4mmD.4.5 被测件与钢卷尺温度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5(h)以钢卷

39、尺测量平板式测量装置(P V C材料)高度,被测件与钢卷尺温度差为2,线胀系数为:8 01 0-6/,D=3 0 0mm,服从反正弦分布,得:u5(h)=0.0 4 8mm2=0.0 3 4mmD.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D.5.1 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各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见表D.2。表D.2 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不确定度分量值mmu1(h)钢卷尺示值误差0.4u2(h)测量重复性0.4u3(h)均匀性0.3u4(h)被测件与钢卷尺线胀系数差0.1 4u5(h)被测件与钢卷尺温度差0.0 3 4D.5.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由于各不确定度分量互不相关,故u2c(H)=u21(h

40、)+u22(h)+u23(h)+u24(h)+u25(h)(D.5)=0.42+0.42+0.32+0.1 42+0.0 3 42=0.4 3mm2uc(H)=0.6 6mmD.5.3 扩展不确定度计算取包含因子k=2,则:U=2uc(H)=20.6 6mm 1.3mm81J J F2 0 4 72 0 2 3书 书 书!#$%&!&()*+,-./0!#$%&()*+,-)./0123!4563!78-)9:;?78-)AB-)CDEFGHIAB-)JKLJMEN#OPQRS#TUVWX:YZ#$#TU_TUabcd_eTU_eTUabcd_fefgf$%hijke$%$%$%l_m$%hi

41、jke$%$%$%l_m$%hij$%hij$%hij#n!opqrst:*#nopqrst:*91J J F2 0 4 72 0 2 3书 书 书!#$%&($%&)*+,-(.%&(.%&)*+,-($/./0/!123$4.!5(6!123$4.!5(6!123!123!12378!9:;?78#9:;?78$9:;?#ABC;D=?ABC;#D=?ABC;!D=?EFG6%&HIJ?KL(MNG6OP$%&($)(%/QMNG6$)RS*!&(%&H*T+,-5(6G6$)RS+%&H)*+,-5(6G6$)RS,+02J J F2 0 4 72 0 2 3书 书 书!#$%$&()*

42、!+,$!-.&/01/21&3013214152167891/:3:&;#&;/:3:&;#&;/=3&;#&;$%#&;#&;?A?B%$&(%#!#?A?B%$&(%&%!#?A?B%$&(&%!#?A?B%$&(&%#!#?#$CD)*!&($#%?A?B%$&(%#12J J F2 0 4 72 0 2 3书 书 书!#$%&(&)($%*(*)(+(,)(-./0(&1*1$23!$23&1*1$23!$23&4*$23!$23#$!$23!$23#$5 6 7869:;$%$#5#$5 6 7869:;$%?7869:;$%?7869:;$%?7869:;$%?7869:;$%$

43、#ABCD$%EFGH(IJCDKL%&!()$*)&)(IJCD%MNO+!()&+(PQ3R!S3KLR!,$*-&EFT/0(CD%MNO%-22J J F2 0 4 72 0 2 3书 书 书!#$%&!()$!*+,-.-/-#&012343&01254&01#$%&%$#$%&%6#789:;?-!&#$32J J F2 0 4 72 0 2 3附录F客车通道、引道测量装置校准证书(内页)格式一、外观检查:二、通道引道圆柱体式量规 单位:mm分类上圆柱直径上圆柱不同截面的半径差下圆柱直径下圆柱不同截面的半径差上高下高总高单层级客车通道主量规单层级客车通道主量规单层级客车通道主量规单

44、层A级客车通道主量规单层B级客车通道主量规、专用校车型通道量规专用校车型通道量规专用校车型通道量规三、通道引道平板式量规 单位:mm分类平板上宽度上高度平板下宽度下高度厚度总高度侧边直线度、级客车乘客门引道平板式2、级客车乘客门引道平板式3、级客车乘客门引道平板式3、级客车乘客门引道平板式3、级客车通道辅助量规(平板式)A、B级客车乘客门引道平板式242J J F2 0 4 72 0 2 3表(续)分类平板上宽度上高度平板下宽度下高度厚度总高度侧边直线度A、B级客车乘客门引道平板式3A级A、B级客车乘客门引道平板式3B级、专用校车乘客门引道平板式2型专用校车乘客门引道平板式1专用校车乘客门引道平板式2型专用校车乘客门引道平板式2型四、应急窗平板单位:mm分类长度宽度厚度应急窗平板a应急窗平板b五、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k=2):J J F2 0 4 72 0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测绘测量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