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防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建筑消防设施施工是建筑设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物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建筑安装工程。随着建筑物的高度和广度的不断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消防用水的安全程度、供水的可靠性和建筑物抗御火灾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除了在设计和材料设备选择等方面外,很大程度需要施工安装质量的保证。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从日常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与工程验收情况来看,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建筑消防工程施工中若干通病进行分析。一、主要存在的质量通病(一)、管道及支架制作安装 1、立管安装时距墙面间距过大或过小,不符合要求,影响使用及美观;以上
2、是两张不同的图片,一张立管距墙过远,另一张靠紧墙面同时不垂直.规范要求管道的中心线与梁、柱、墙面的最小距离:公称直径(mm)25 32 40 50 70 80 100 125 150 200 距离(mm)40 40 50 60 70 80 100 125 150 200 2、立管管道支架制作及安装高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立管管道支架安装高度从800毫米至2600毫米的现象都有,有没有安装的,也有安装两个的,千奇百怪,什么样的都有,能够符合规范要求的很少,大多项目均有此现象。同时支架制作时角钢的槽朝上,影响受力,影响美观;支架安装部位不隐蔽.规范要求支架安装高度及个数:管道支架距地面或楼面的距离宜为
3、1.51.8m,当楼层高度超过5米时,应安装两个支架、均匀布置.为规范安装及美观,要求支架安装高度为1。8米,安装部位在管道与墙面之间的位置,尽可能隐蔽;同时要求角钢的槽朝下,同一场所的管卡应一致.3、水平布置的管道支架间距及部位不符合规范要求; 支架安装歪斜弯头三通处没有支架 支架不防腐 末端没有设置防晃支架 上图显示水平管道安装时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支架不防腐、支架间距过大、支架安装歪斜、弯头三通处没有支架、喷头末端没有固定支架、管道吊架距喷头距离过近等现象。管道支架或吊架之间的距离 公称直径(mm) 25 32 40 50 70 80 100 125 150 200 250 300 距离
4、(mm)3。5 4.0 4。5 5。0 6.0 8.0 8。5 7。0 8。0 9。5 11。0 12。0 管道支架、吊架、防晃支架的型式、材质、加工尺寸及焊接质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管道支架、吊架的安装位置不应妨碍喷头的喷水效果;管道支架、吊架、与喷头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300mm;与末端喷头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750mm; 配水支管上每一直管段、相邻两喷头这间的设置的吊架均不宜少于1个;当喷头之间距离小于1。8m时,可隔段设置吊架,但吊架的间距不宜大于3.6m;水平管道安装的弯头两端300 mm内应增加支架;立管的下端弯头处须安装支架。管道沟槽连接的卡箍、弯头、三通处都
5、应增设支架,以免沟槽管件受力.配水干管、配水管应做红色或红色环圈标志。红色环圈标志,宽度不应小于20mm,间隔不宜大于4m,在一个独立的单元内环圈不宜少于2处。水压试验当系统设计工作压力等于或小于1.0MPa时,水压强度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工作压力的1。5倍,并不应低于1。4MPa;当系统设计工作压力大于1。0MPa时,水压强度试验压力应为该工作压力加0。4MPa。水压强度试验的测试点应设在系统管网的最低点。对管网注水时,应将管网内的空气排净,并应缓慢升压,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30min后,管网应无泄漏、无变形,且压力降不应大于0.05MPa.水压严密性试验应在水压强度试验和管网冲洗合格后进行.试
6、验压力应为设计工作压力,稳压24h应无泄漏。(二)、套管安装不规范;上图显示管道穿楼板时的各种现象,套管不防腐、套管与管道之间间隙不均匀、套管底部与顶板不平、套管上部未高出地坪等现象。规范要求:管道穿过楼板、墙板时要放置套管,套管的大小要比管道大两个号;穿过楼板的套管,底部与顶板平,顶部高出地坪20毫米,卫生间的要高出地坪50毫米;放置在墙体内的套管两端要与墙面相平,套管与管道的间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填塞密实.套管内部及外露部位要做防腐处理;套管周边空洞浇筑要用比原楼板标号大一号的砼分层浇筑.(三)、消防箱、消火栓安装高度、方式及配管支架不符合规范 以上图片中显示消火栓口距地、距箱底尺寸均不符合
7、规范要求,栓头不在箱门开门侧,暗装箱体铝合金门框埋在墙体内,暗装箱箱体出墙不一致,消火栓水平支管没有安装支架等现象。规范要求:消火栓口(中心)距地面宜为1.1米,距近箱侧面不小于140mm,距箱底120 mm140 mm;消火栓应安装在箱门开启的一侧。消火栓所配支管的立管和水平管都应安装管道支架。安装比较正确的图片(四)、报警系统设备安装及线路附设不符合规范手报按钮固定不牢固,只固定一个螺丝消火栓按钮固定不牢固,线路附设不穿管保护 感烟探测器安装在支架上、吊在线路上自动报警施工验收规范1、线管敷设及穿线要求: 在管内或线槽内的穿线,应在建筑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穿线前,应将管内或线槽内的
8、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 管路超过下列长度时,应在便于接线处装设接线盒:一、管子长度每超过45m,无弯曲时;二、管子长度每超过30m,有1个弯曲时;三、管子长度每超过20m,有2个弯曲时;四、管子长度每超过12m,有3个弯曲时; 管子入盒时,盒外侧应套锁母,内侧应装护口,在吊顶内敷设时,盒的内外侧均应套锁母。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导线敷设后,应对每回路的导线用500V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对他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0M 。 点型火灾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二、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三、探测
9、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四、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距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五、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必须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度 . 探测器的“线应为红色,“”线应为蓝色,其余线应根据不同用途采用其它颜色区分。但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的导线颜色应一致。 探测器底座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5cm的余量,入端处应有明显标志.探测器底座的穿线孔宜封堵,安装完毕后的探测器底座应采取保护措施.探测器
10、的确认灯,应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探测器在即将调试时方可安装,在安装前应妥善保管,并应采取防尘、防潮、防腐蚀措施.(五)、对现场半成品未采取保护措施墙体粉刷之前安装的箱体未采取保护措施,特别是半明半暗箱,粉刷时水泥、砂浆对箱体污染,很难清除,导致交工时须重新喷漆。进入箱体内的线路未用开孔器,用簪子剔凿,破坏箱体(六)管道系统通病及解决办法暖通空调工程的质量不仅取决于设计的水平和设备的性能,而取决于整个通风空调系统的质量,这当中也包括管道、部件的连通.管道系统的质量通病是常见的也是最多的。遵照质量规范要求,以下对暖通空调工程中管道系统、部件、等几个方面常见的通病提出防治措施和方法.1、
11、风管系统制作安装风管采用薄钢板制作安装常见质量问题有风管安装不平直,主要表现:(1)薄钢板风管钢度不够;(2)风管大边表面下沉;(3)风管不严密,铆接不严(如图1所示);图1(4)风管翻边宽度不一致(如图2);图2(5)风管法兰密封垫片连接不符合要求(如图3所示).图3以上现象产生的后果:系统运转时,风管表面漏风量大颤动产生噪声,除造成环境噪音污染外,还会降低风管的使用寿命;风管系统外形不美观,增大冷热量的损耗。产生的原因分析:(1)制作风管的钢板厚度不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2)没有采取加筋加固措施;(3)板料下料不均匀;(4)风管与法兰尺寸偏差过大;(5)法兰垫片材质不符合规范要求。防
12、治措施:(1)制作风管的钢板厚度,如果图纸无特殊要求,必须遵守现行的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中的有关规定;(2)加固措施可以考虑角钢加固、楞筋加固和镀锌丝杆加固;(3)矩形板下料时应最好采用机械下料,下料前做到测量准确,咬口合缝均匀,不得有孔洞或开裂,如出现可采用密封胶封堵。(4)为了保证管件质量,风管套入法兰前,应严格确定翻边尺寸,做到无扭曲、翻边平整;(5)法兰垫片材质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选材,如防排烟风管可采用不燃材料。二、防治措施1、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企业技术规范的规定。国家规范是建筑消防设计、施工和监督必须遵循的准则,我国目前出台的大量规范和
13、技术标准,不但综合了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有的还是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结果,如不严格执行,必将重蹈覆辙,悔之晚矣。2、要督促建设单位严格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管理。从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安全,消除各类事故隐患.3、全面贯彻“政府领导、行业管理、企业负责、公安消防机构依法监督”的消防管理新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使消防安全形成无缝覆盖的立体管理网络和消防安全屏障,不给任何违反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人和事以可乘之机。4、注重对施工从业人员进行有关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施工现场安全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建筑消防设施设计、施工、监理和消防监督管理人员水平。目前,各级各地广泛开展的全方位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收到了一定效果,但专业人员的消防知识水平尚待进一步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实践证明,只要强化质量意识,严格施工管理,认真按规范和操作规程施工。随着建筑工程立项审批、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的长效制约机制和消防法规的不断完善,消防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完善和提高整体的安装工艺水平,就会建设出让国家、人民放心的工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