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学重点总结第一章 教育概述一、教育的定义 (课本p1) 我国教育界学界普遍认为教育具有双重含义,即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为学校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的对象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身心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二、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由它自身的特殊性决定的。三、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四、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一)四种起源说:1、神话起源说伏羲:教民以猎 燧人:教民以渔;钻木取火 神农:教民以耕;尝百草2、心理起源说美国学者
2、孟禄 (18691947)3、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苏联的教育史学家、中国的教育理论界4、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 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家 沛西能(二)发展(p2-9页):1、原始教育阶段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非独立性;(2)原始性;(3)同一性2.古代社会教育阶段:特点(1)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形态(2)学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4)教育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了解)学校产生的条件:(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物质基础;(2)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必要条件;(3) 文字的创造发展和知识的积累 -直接条件;(4) 国家机器的产生
3、,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3、近代教育阶段(1)教育世俗化.(2)教育的国家化.(3)、教育的法制化。(4)初等教育义务化。4、现代教育阶段(20世纪以后)(p78页)(1)教育形态发生重大变化(2)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不断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和结合,职 业教育多层次发展(4)精英化高等教育与大众化高等教育同时推进(5)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6)终身教育体系在逐步构建5、当代教育(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整合(5)教育的个性化第二章 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定义(p9)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
4、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二、教育学研究对象:(p9)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思想萌芽期 1、代表人物:孔子 (1)著作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古代典籍,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之大成.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树立了继往开来的丰碑。(2)孔子的教育思想 A 教育对象主张有教无类。B最高的教育目的是道德教育。C教育内容上主张“六艺教育D学习方法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E教学原则强调进行因材施教. F倡导启发式的教育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法(也称问答法),与孔子的启发法异曲同工3、柏拉图:(1)著作:理想国 (2)教育思想:一是重视教育与政治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
5、。二是强调人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回到理性。4、亚里士多德 (1) 设立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他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重。(2)思想:一是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主张和谐教育;三是他倡导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分阶段进行教育。(3)著作:政治主张5、昆体良(1) 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被公认为西方最早的专门教育论著,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 也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二)初步建立期 1、发展特征:教育学从庞大的哲学体系里分化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是培根的贡献: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3、教育著作: (1)捷克 教育家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6、是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主要教育思想:A、教育对改造社会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实施普及教育;B、按年龄实行班级授课制,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学校制度,提出了自然性、准确性、直观性的教学原则。 (2)德国 著名哲学家 康德 第一次在大学讲台上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 (3)英国 洛克教育漫话 A、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于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B、提出了著名的绅士教育思想.认为绅士教育是最重要的,绅士应当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的创业精神和才干,还要有健壮的身体. (4) 法国 卢梭 爱弥儿
7、系统地提出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倡导自然教育,让儿童任其天性自由发展,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5)德国 教育家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A、教育性教学原则”道德教育理论伦理学 B、“教学过程的四阶段说-教学理论-心理学(三)多元发展期 1、实用主义教育学 (1)代表人物:(美)杜威 (2)三大教育命题: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生活;从做中学(3)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教师”“书本”“课堂的三中心,提出了“学生”、“活动”、“做中学 三中心的教育主张,被人们称为现代教育学派.2、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 代表人物: 凯洛夫 (2)代表观点:A、教
8、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 B、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C、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实验主义教育学 (1)代表人物: 梅伊曼、拉伊 (2)A、批判以思辨方法建立起的旧教育学,缺乏科学性,与实践脱节,不能很好的解决教育实践的问题;B、主张把自然科学实验方法技术应用于教育问题研究4、除此之外,苏联的马卡连柯、赞科夫、维果斯基、美国的布鲁纳、布鲁姆等教育家的思想在教育学的发展史上也具有重要的贡献第三章 教育学与人的关系一、教育功能的分类(p50-51页)(一)从作用的客观性上看,教育功能可分为筛选功能和协调功能。(二)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
9、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三)从结构上看,教育功能可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四)从作用的方向上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二、个体发展的含义和规律(一)个体发展的含义(p52)所谓个体发展通常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期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有论者定义为“是指个体的人从出生到生命终止在生理和心理结构两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过程”。个体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心理发展两个方面。(二)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1、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2、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三、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10、 -物质基础(基础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和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个体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3)遗传素质对不同机能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同.(4)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的大小不同,随着个体不断的发展,遗传的作用日益减弱。(5)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例如盲童和健康儿童。 (6)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外部条件(制约作用)(1)环境是个体发展的资源,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限制。(2)环境对人的影响既取决于环境自身,也取决于个体的发展水平。(3)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最终取决于
1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三)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主导作用(p57)包括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家庭环境的因素 、学校教育自身条件 社会发展状况 、教育的物质条件 、教师的素质 、教育管理水平 等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具体作用:(1)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2)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3)唤醒个体发展的意识;(4)挖掘发展的潜能;(5)健全人的个性;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负向作用(1)标准化的教学、考试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成为扼杀创新精神的“凶手;(2)过重的学业负担、惟“智”是举的做法,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3)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
12、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培养.(四) 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内在动力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的发展的内因,环境与教育是人的发展的外因。以上四个因素交互作用,共同制约、影响人的发展.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关系一、社会各要素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自然环境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人不同的自然环境具有着加速和阻滞教育发展的作用.(2)教育受到生态平衡规律的制约。2、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方法
13、、手段及其组织形式。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1)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管理体制.4、社会人口对教育的作用(1)人口对教育的影响A 、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 a、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结构;b、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的质量(2)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A、人口质量是指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B、人口质量对教育质量的影响:(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 1)人口的年龄结构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系统中的比例 2)人口
14、的性别结构会给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 3)人口的阶级结构影响教育 4)人口的文化、职业结构影响教育质量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 5)人口的地域分布影响教育机构的分布 6)人口的民族结构对教育的影响更为复杂(4)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 人口流动的种类:一是城乡之间的流动;二是国内贫困地区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流动;三是不发达国家与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的流动教育的人口功能:1、教育可以控制人口的数量;2、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3、教育可以完善人口结构;4、教育可以促进人口合理流动5、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1、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观念。 2、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内容的选择. 3、一定的民族
15、文化传统影响着对教育的需求. 4、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管理体制。二、教育对社会各要素的反作用教育的发展和变革不仅受制于社会自然环境、人口状况、生产力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和决定,同时,教育又以其自身特有的活动形式反作用于社会发展,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一)教育的经济功能1 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2 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1)教育可以使科学知识保存和继承下来(2)教育可以把科学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3)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又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3 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具有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促进社会变
16、革的功能。 2、教育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去实现教育整治功能。 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制造舆论来影响社会政治生活。 4、教育推进着政治民主化.(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对文化的交流 ; 2、教育对文化的创新(四)教育的人口功能 对人口结构、人口质量(素质)、人口数量都有影响(五)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转化活动过程。2、教育本身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五章 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一、教育目的的含义和层次结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p72) 一般认为,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它指向
17、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教育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 -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2、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12是从普遍到特殊,23是从抽象到具体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科学表述(p7275页)(一)1951年3月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普通中学的宗旨和教育目标是使青年一代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自觉的积极的成员.(二)1957年毛主席提
18、出的:“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五)我国当前教育目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9、和接班人.其中德育是方向;智育是中心;体育是物质基础;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渗透到各个方面。*(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2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质量标准; 3坚持教育目的的“两个服务”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4、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国教育目的一直坚持的原则.三、我国现行的基本教育制度有哪些(p8283页)(一)学校教育制度(最核心内容) (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三)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制度(四)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五)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 (六)教育督导制度和评估制度四、我国教育制度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关于
20、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核心)(p74)(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2)现代工业要求人的全面发展(3)教育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条件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推动现代工业的进步,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历史要求,社会生产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也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和可能性,教育则使人的全面发展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必不可少的桥梁。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五、学制的概念及我国的学制系统(一)学制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一般简称学制,它主要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它规定学校的性质、任务、学生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与联系
21、。(二)历史上几种典型的学制: 1. 双轨制 2。 单轨制 3. 分支型(三)我国的学制系统 1。 学前教育制度 2. 初等教育制度 3. 中等教育制度 4。 高等教育制度第六章 教师一、教师的由来和社会地位(一)教师的由来1、教师职业经历了从“职业(vocation)到“专业(profession)的演进阶段 :非职业化阶段职业化阶段(教师职业的萌芽与形成阶段)-非专业化阶段专业化阶段2、私学的出现-独立的教师职业由此而生.3、教师职业的专门学校培养阶段师范教育产生发展(专门化阶段)(了解)1681年法国天主教徒拉萨尔首创师资训练学校,标志着师范教育的诞生。 1765年德国首创公立师范学校.
22、 1897年盛宣怀在其创办的南洋公学中首设“师范院”,1898年在北京成立了京师大学堂的师范馆,我国教师培养也开始走向专门化。(二)教师的社会地位1、经济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6章第25条规定,“1994年1月1日起,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的晋升增薪制度。”2、政治地位:从1985年起规定每年的9月10日作为教师的法定节日.同时,各级政府还选举教师当选人大代表,参政议政,公开表彰、奖励优秀教师以及从教师中选拔人才进入各级政府的领导班子。3、教师的职业声望:一个国家教师职业声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本国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效率乃至整个国家的教育
23、事业质量.(1)教师职业声望较高且呈上升态势.在常规职业排名中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并且高于教师经济地位的排名。(2)第8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结果显示:教师、科学家、医生分别以55.10、44。02、44。02%的支持度排在职业声望前三位.中国 胡锦涛在第四次教育会议上指出要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4、教师的专业地位英国教育家霍勒教授在教师角色一书中对教师专业化的标准提出了六条要求:(1)履行重要的社会服务.(2)系统知识训练.(3)需要持之以恒的理论与实践训练.(4)高度的自主性。(5)经常性的在职进修。(6)团体的伦理规范。二、教师劳动的特点1
24、、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 2、教师的劳动具有创造性;3、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 4、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期性三、教师的角色-具有多样性教员角色、管理者角色、示范者(模范)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替代父母角色、促进者角色四、教师的职业素养1、教师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爱国守法 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终身学习。2、教师要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3、教师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学科专业知识; 通识文化知识; 教育理论知识; 实践知识。4、教师要具有精湛的专业能力基础能力(一般能力):正常智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职业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拓展能力:自我发展、自我反思、教育科研能力。5、教师要
25、具有健康的身心(1)健康的身体,精力充沛地投人教育教学活动。 (2) 积极乐观的情绪。 (3) 豁达开朗的心胸。 (4)坚韧不拔的毅力。第七章 学生一、学生的本质(p29)(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二)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三)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二、学生的特点(此部分需结合个人身心发展规律,记忆理解应用)(p2930)1、主动性 2、未完成性 3、开放性 4、独特性 5、创造性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p37)所谓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它对学生身心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对教育活动及其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26、;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首要条件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能力、思想道德(包括教育思想和职业道德)等职业品德修养水平。建立现代的新型师生关系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理解、尊重、热爱学生;2、努力为学生服务,全面关心学生,教好功课;3、严于律己,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尤其在学生由错误行为时,应坚持和风细雨,耐心教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平等待人;善于倾听学生意见,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尤其在学生由错误行为时,应坚持和风细雨,耐心教育;妥善处理师生冲突,特别是当学生触犯了教师的尊严时,
27、教师应当宽宏大度;教师本人犯错时,要勇于承认,并诚心道歉.有人将今天大学的师生的关系分为情谊、交易、工作三种类型第八章 课程一、课程含义和课程分类(了解)(p161) (一)课程含义 狭义 :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所有学科的总合,它主要体现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课程资源之中. 广义:指按一定的培养目标,在学校安排和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的一切活动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它含有两方面的意思: (1)是某一类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2) 课程兼有计划、途径、标准的含义。不仅规定了各
28、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设置的程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课程分类1、根据课程任务,可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3根据课程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又称分科4根据课程组织方式可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课程,5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可分为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6根据对学生学习要求可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7根据教育阶段,可分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 、高等教育课程二、课程的表现形式(p171) 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表现形式(一)(二)(三)(一)课程计划1.指导思想。2。
29、培养目标。3。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4。考试考查。5 .课程实施.(二)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基本内容:1。前言 2。课程目标 3。内容标准 4 。实施建议 5.术语解释(三)课程资源 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我们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三、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p186)(一)改革原因:传统课程体系存在弊端,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高科技时代的客观要求 。 第一, 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与时代对人的素质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第二,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二)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的关于“教育要面
30、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统辖新课程的灵魂,是贯穿新课程的一条主线。 (三)目标:1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2课程结构体现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课程内容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综合性 4学习方式提倡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5课程评价树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观 6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第九章 教学一、 教学的含义(p195)和任务(一) 含义: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二) 教学的任务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
31、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 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教学过程的实质和教学过程的阶段(p198-201)(一)教学过程的实质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教学过程具有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共同性: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2)教学过程具有特殊性:第一,学生的认识对象具有间接性. 第二,学生认识活动的条件具有引导性。 第三,学生的认识过程具有简捷性。2、教学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活动,学生的认识活动必须和学生身心两个方面的活动相关联。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知识认识的同
32、时,也必然促进整个身心的发展。(二)教学过程的阶段1、接受式教学的基本阶段学的过程 教的过程激发动机 导入新课感知和理解教材 教师讲解巩固知识 引导复习运用知识 布置作业检查知识 检查作业2、发现式教学的基本阶段:设置问题情景 发现问题 -提出假说 。验证假说 运用结论解决新问题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三)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结合 (四)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五)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四、教学过程的原则(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1。含义: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
33、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教育.2。依据: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根本要求.3。贯彻要求: (1)确保教学的科学性;(2)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案例:初三几何教材中有一道例题是通过计算赵州桥桥拱的半径,使学生掌据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一位教师在教这道例题时,先将赵州桥的画面展示给学生,并把赵州桥的建造历史背景和桥的构造及其在世界桥梁建筑中的意义给学生进行了讲解,之后学生带着崇敬和自豪的心情听完了教师对例题的讲解。(1)分析该教师遵循了什么教学原则?(2)贯彻这一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美国老师如何给孩子们讲灰姑娘的故事上
34、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学生: 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老师: 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
35、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全班大笑)老师: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是的,如果我是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老师:为什么?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
36、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它的孩子。老师: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学生:是的!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老师:虽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帮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
37、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老师: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遇到,认识和爱上她了。老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学生:她自己。老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么样?学生:
38、要爱自己!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学生:是的!!!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学生:(过了好一会)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老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孩子们欢呼
39、雀跃。案例:在讲授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一部分内容时,一位教师作了如下穿插:“爱因斯坦于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的乌尔特市,小时候并不聪明.三岁时还不会说话,(堂下出现笑声)上中、小学时,除数学外,有多门功课补考,甚至没拿到中学毕业文凭(有人小声议论)。他父亲带着爱因斯坦去见校长.父亲说:尊敬的校长先生,请您多指教,您看这孩子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合适呢?校长板着面孔,未作回答,父亲搭讪着又问一句,校长才冷冰冰地说:反正都一样,干什么都不行!(学生哄堂大笑)。岂料,后来由于爱因斯坦勤奋学习,锐意进取和顽强拼搏,终于在1905年提出光量子假说,并创立了狭义相对论,1919年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对物理学的
40、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代物理学有两大支柱,即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而爱因斯坦在这方面都有突出的建树,因而被后人尊称为近代物理学之父。”(学生议论纷纷,并面露景仰和尊敬之神色。)美国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和科学课举例(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含义: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2。依据:教学以间接经验为主的规律3。贯彻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案例:有两位教师同时教“机器这一概念。一个教师在甲班说:“电动机、拖拉机、织布机
41、都是机器。”另一个教师在乙班结合电动机、拖拉机、织布机分析了机器有三个要素,一是人为的构件组合体,二是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三是能代替人做功转换力能。课后提问检查:钟表是不是机器?甲班学生说:“不知道,老师没有讲.”乙班学生说:“钟表不是机器,他不能做功。请分析这位教师遵循了什么教学原则?(三)直观性原则1。含义: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2。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3.贯彻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
42、语言直观。一位教平面几何的教师在讲授“圆形的概念时,学生感到抽象、不好理解,老师就让学生想象生活中“毛驴拉碾子”的具体形象,来理解“一个点围绕另一个固定点的等距运动的轨迹就是圆形”这一抽象概念.这里有一个碾子,现在牵来一头毛驴,把它套在碾子的木杆上,开始让它拉碾子,驴走的路径是什么图形?学生:是圆形.教师:驴所经过的任何一点距碾子的中心有多长?学生:都是木杆那么长。教师:驴能跑到圆的外面去吗?学生:不能。就这样,学生借助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上教师的通俗讲解,很容易的理解了“圆形”的概念。案例:一位中学地理老师在讲世界地理南非这个国家时,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他的描述.“我们全班学生快乐的从青岛
43、登上”五月花号“游艇,一路欢呼南下,经过浩瀚的东海、黄海抵达菲律宾,穿过美丽的马来西亚群岛,西行驶入印度洋,经过三天的航行,来到一个名叫马达加斯加岛(世界第四大岛),逗留了一天,欣赏了火山和岛上可爱的狐猴,第二天继续向西南航行,眼前突然呈现一个大陆,好了同学们,我们到了,就在好望角登陆吧,让我们来考察一下这个美丽的国度。 (1)请分析这位教师遵循了什么教学原则?(2)贯彻这一原则有哪些基本要?(四)启发性原则1。含义: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依据:传授知
44、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规律3.贯彻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为了他的尊严的导入师:一个晴朗的日子,一位富人正在门前悠闲着,嘴里还含着一支烟,突然从远处走来一个乞丐,并还只有一只手臂,他走过来便向这位富人要东西,可是这位富人头也不抬便说道:给我把这堆砖搬走,我便给你20元钱;这位气丐很生气,认为是富人在故意为难他,这位乞丐到底做了没有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了他的尊严一课.案例:某教师在教司马光砸缸一文时,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当时的司马光,若当时周
45、围没有石头,想一想你还会用怎样的方式搭救落水儿童?问题一出,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有的说,号召大家一起将缸推倒,水流出来后,儿童自然获救;有的说,找一根木棒,让落水儿童抓住,便可获救;还有的说让所有的儿童全跳到缸里去,缸里的水就溢出来了,谁也不会淹死了 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增强了同学们在遇到类似问题时的自救能力。在小学一年级的自然课中,要教学生形成“动物”这个概念该怎么办呢?常见的办法是,把“动物的定义抄下来,或者高明一点,编个口诀让学生背。可是,一位教师是采用提问组成的问答来教学的:师:为什么说鸡、鸭、猪都是动物?生:因为它们都会叫唤。师:对吗?蚯蚓不会叫唤,可是它也是动物啊!生:蝗蚓会爬、会走的都叫动物。师:鱼不会爬,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