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火针的历史进展.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042944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针的历史进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火针的历史进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火针的历史进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火针的历史进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火针的历史进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北中医药大学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论文题目: 火针的文献研究姓名: 梁 亚 光学号:20100207022院系:针灸骨伤学院班级:10级针涉一班日期:2014年3月18日目录摘要-2关键词-21、火针的定义22、火针的起源与发展22.1.萌芽阶段22.2.发展阶段32.3成熟阶段32.4普及和提高阶段33、火针针具的发展44、火针的针刺方法44.1 深刺法44.2 散刺法44.3 刺血法45、火针的功效45.1、温壮阳气45.2 生肌敛疮45.3 散寒除湿55.4 祛风止痒55.5 祛瘀除腐排脓55.6 散结消肿55.7 止痛缓急除麻木55

2、.8 清热泻火解毒56、火针的适应症和禁忌症66.1 火针的适应症66.2 火针的禁忌症66.2.1 火针在人体的禁忌部位66.2.2 火针应随季节时令而改变,不能违背人体的生理规律66.2.3 太阳病汗后误下之后不宜用火针67.1 火针温度77.2 掌握好火针针刺的深浅度77.3 火针刺后应注意保护针孔77.4 火针使用的时间间隔78、关于火针的部分文献摘录78.1黄帝内经78.2伤寒论78.3针灸聚英89、小结8参考文献-9火针的文献研究(10级针涉一班 梁亚光 20100207022)摘要:火针,是将针在火上烧红后刺八穴位或一定韶位以治疗疫病的一种针刺方法。该疗法具有桔寒障湿、诮瘀散结、

3、清热解毒、温通经络等功能。火针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业在灵枢-经筋就记载有“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本文通过对历代医家对火针论述的总结,详细介绍火针的特色。关键词:火针 功效 适应症 禁忌症 文献1、火针的定义火针,又称燔针、焠针或烧针;火针疗法,又称燔针法、焠刺法。通过对火针针体加热或烧红后,将携有火之热能的针体迅速刺入机体穴内,以其热能来激发机体的生理调节作用,达到去除疾病的目的。火针疗法是针灸疗法中的一种特色疗法,是将针法和灸法巧妙的结合,将机械能与热能融于一体的医疗技术。2、火针的起源与发展 2.1 萌芽阶段汉代黄帝内经中记载九种不同形式的针具,即馋针、圆针、鍉针、锋针、铍针、

4、毫针、长针、大针,其中大针即为火针。黄帝内经称火针针具为“大针”“燔针”,将火针疗法称为“粹刺”法、 “燔针”法。灵枢经筋中详细记述了全身十二经筋病症,治疗都强调“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灵枢官针中也记载有“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素问调经论中也指出“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黄帝内经对火针的针具、刺法以及其适应症、禁忌症都初步的描述,认为火针的治疗多局限于寒证,禁忌症是热证,说明当时火针的应用并未得到较全面的推广,只是萌芽阶段。2.2 发展阶段伤寒论将火针疗法称为“温针”“烧针”,对火针的适应症,非适应症,以及误治后的处理作了详细论述,并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进

5、一步丰富了火针疗法的内容,促进了火针疗法的发展。晋代陈延之所著小品方一书,则最早提出了“火针”的疗法的名称,而且还将火针应运于眼科。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强调火针的适应症为寒证和痹证,并且肯定了“焠刺”是刺法之一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称火针为“煨针”,并有“处疖痈疽,针惟令极热”的论述,这是火针治疗热症的最早记载,从此进一步扩展了火针适应症的范围。宋代王执中所著针灸资生经,将火针针具称为“白针”, 针灸资生经所载火针治疗的病症,均为作者亲身体验或给其亲属治疗的病案,真实可靠。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一则对痈疽用火针或不用火针的证型进行了分析,认为“夫痈疽者,头少肿处多出脓。不快者宜针烙”,其也首次提出

6、小儿无辜疳用火针治疗的方法:“烧针似火色,看核子大小,作一纸环子束定,无辜仍须捏定,以针当中烙之,可深二豆许,即贴沉香膏”。汉晋唐宋时期,有关火针的论述已打破了黄帝内经的范围,对火针的刺法,适应症及禁忌症均有扩张,特别是火针已推荐用于内外科等各种疾患,但其未形成比较完善的理论基础,处于百家争鸣的发展阶段。2.3 成熟阶段元明时期火针日趋成熟,高武所著的针灸聚英一书,系统而全面的介绍了火针的疗法,指出“凡癥块结积之病,甚益火针”标志着火针疗法的日趋成熟;明代的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大成一书,总结了明代以前用火针治疗疾病的经验,并把火针列为针灸疗法的一种针法。明代的火针疗法,已成熟的走上了针灸的圣坛。直

7、到明清以后,火针疗法才统一了称谓,统称为火针。李学川之针灸逢源卷三里火针法篇对火针的刺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强调“烧时令针头低下恐油热伤手,先令他人烧之,医者临时用之,以免手热”;“凡行火针,必先安慰病人,毋另惊恐”;“凡针肿上不可按之,即以手指从两旁按之,另脓随手而出”。 李时珍则以黄帝内经、伤寒论为基础,在他的著作本草纲目里较全面的论述了火针的刺法,治疗作用,并且对火针治疗痈疽,痹证的机理进行了阐述,而且也对火针治疗目翳的刺法进行了描述,曰:“其法用平头针如翳大小,烧赤,轻轻当翳中烙之,烙后翳破,即用除翳药敷点。明代是火针发展的鼎盛时期,到了清代,由于那个时代采取了限制中医的措施,火针疗法

8、发展也相对比较缓慢。只在火针的治疗范围上有所延伸,而在针具和操作方法上却没有很大的改进。此阶段已逐步形成了较完善的火针理论基础,不仅从刺法、适应症、禁忌症上有所扩展,还对火针的针具进行了规范,火针已用于内外科、儿科、五官科等各种专科疾病的治疗,并且有大量的医案记载,为火针疗法的成熟阶段。2.4 普及和提高阶段针具由传统的粗火针发展到细火针、电火针、电热针,治疗范围则扩展至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肿瘤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等各个方面,近些年甚至发展到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探讨火针的治疗机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针灸得到普及和提高,火针疗法也从新得到重视,针具由传统的粗火针发展到细火针、电火针、电热

9、针,治疗范围则扩展至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肿瘤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等各个方面,近些年甚至发展到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探讨火针的治疗机理。 近些年来对火针的研究更加深入,出现以贺氏火针、师氏火针为代表的火针研究,对火针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3、火针针具的发展黄帝内经中所记载的“九针”用作火针之用的有大针和铍针,其中大针用来焠刺,铍针用来铬刺,一直沿用至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具也的到不断革新,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师怀堂老先生倡导的新九针,即细火针、粗火针、中粗火针,三头火针,火针、火铍针;还有贺普仁老先生提出的五针,根据不同形状、规格和用途分为,细火针、中粗火针、粗火针、平头火针、三头火

10、针。粗火针直径1.1mm或更粗,中粗火针直径0.8mm,细火针直径0.5mm,各针针身长4cm,盘龙针针身长4cm,针尖呈鼠尾型;平头火针直径3mm,针身长4cm,盘龙针柄长6cm,针尖为光滑的平面;三头火针为三根同细火针一体缠绕而成,每针直径0.8cm,针身长4cm,盘龙针柄长5cm。另有贺普仁所制的临床火针,其所创“三通法”中之温通疗法,即是以火针为主的一种针刺疗法。4、火针的针刺方法火针的针刺方法,众多书籍中均有相关记载,具体的以针灸聚英最为详细,其书中有云:“以麻油满盏,灯草令多如大指许,丛其灯火烧针,频以麻油蘸其针,烧令通红,用方有功。”且宜“先令他人烧针,医者临时用之”。运用火针,

11、要求“以油火烧之,务在猛热,不热即于人有损也”。方法可分为:4.1 深刺法即以火针深刺入穴,迅即出针,按压针孔,“凡行火针,一针之后,疾速便去,不可久留,寻即以左手速按针孔上”(针灸聚英)。4.2 散刺法以火针频频点刺,不计次数。使症状减轻或消失。既包括不拘部位的较大面积浅刺,亦可反复叩刺某一穴位,如王执中治疗腰痛,“火针微微频刺肾俞,则行履如故”。4.3 刺血法此法在古籍中记载很少。针灸资生经中提到,王执中治其母突发脚肿之症,“以针置火中分热,于三里穴,刺之微见血,凡数次,其肿如失。”火针刺血法,结合了火针刺和刺血二法,我们以为,如能进一步加以探讨,可能对治疗某些急症有一定临床价值。5、火针

12、的功效火针疗法常常用于温壮阳气(温脾阳、肾阳;益肺气;激发经气、卫气等)、生肌敛疮、散寒(外寒、内寒)除湿、祛风止痒、祛瘀祛腐排脓、散结消肿、止痛缓急、消除麻木以及清热泻火解毒等,可治疗的病种涉及到内、妇、儿、外、皮肤、五官等临床各科疾病近百种。 5.1、温壮阳气 温壮阳气是指火针通过其借助的火力,直接温补壮大脾肾以及命门的阳气、补益肺心宗气、激发经气、卫气的作用。肾为先天之本,与命门同为人体阳气之根,命门肾脏阳气衰弱则不但肾脏功能低下,而且常可导致下焦脏器以及全身许多脏腑和器官的机能低下,用火针导入阳气,可直接温补壮大命门之火、肾中原阳,使肢体逆冷、腰膝酸软、阳萎遗精、水肿尿频、头晕脑迟以及

13、妇女宫寒冷痛等病得以治愈;脾胃为中土,得阳气的温煦才能正常的消谷腐熟、转输运化,如果脾胃阳虚,不但可以引起胃脘局部冷痛,而且还会出现水湿内停有腹胀泻以及痰浊内壅的各种证候,火针以火热助脾胃的阳热,使诸证得除。产生于肺,集于胸中的宗气是人体血气运行的原动力,同时与人体的呼吸、声音密切相关,如果宗气虚弱,则胸阳不振、肺失宣降,出现心痛、咳嗽、哮喘等,火针的阳热可助宗气循血脉、行呼吸使上述病症得以缓解;行于经脉的经气是一种化源于命门的阳气,如果经气不足或经脉不通,则其所过之处失养而病,火针循经选穴可以激发经气,使经通气足而病除。 5.2 生肌敛疮 生肌敛疮,是指火针具有促使新肉化生、生长,愈合疮口的

14、作用。火针温热之性,可以激发人体的阳气,鼓舞主肌肉的脾脏的功能,促进新肉组织化生、生长,治疗肢体萎力的痿证和各种溃疡病以及疮口不闭合者。5.3 散寒除湿 散寒除湿,是指火针具有疏散外寒、驱散内寒、温化痰湿的作用。火针具有针与炙的双重作用,既可开泻腠理,使外感的寒湿之邪从表而出,又可直接温助人体内在阳气,驱散内寒,使“阴霾四散”,属阴的痰湿之邪,得火热之行,不除而自化。所以经常用治“风寒湿三气杂而为痹”之证。身体各种类型痹证都可用火针治之,尤其是沉寒痼冷,寒痰瘀血凝滞而成的痼疾,火针常有奇效。 5.4 祛风止痒祛风止痒是指火针具有疏散外风,熄灭内风,行血止痒的作用。中医认为“风动则痒”即痒是一种

15、风去的表现,而引起痒的风既可来源于外风,又可来源于体内的血虚风燥,火针依其开门祛邪之功,可直接疏泄腠理,使风邪从表面而出,又可借其温热之性,使血得热而行,血循正常,体表腠理得养而燥除风熄,痒自停。火针的这一作用,可用治各种以痒为主症的皮肤病,无论新病久病。火针均有不同程度的止痒效果,这种效果大都在针后12小时产生,持续23天,临床常用治老年性瘙痒症、神经性皮炎 、白癜风、湿疹等。 5.5 祛瘀除腐排脓 祛瘀除腐排脓是指火针具有祛除瘀血、排除脓肿、去掉腐肉的作用。瘀血、痈脓、腐肉不但是病理性产物,而且是重要的致病因子,这些产物一旦产生,如果不能及时祛除,则直接影响疾病的恢复,而用火针,依其开门祛

16、邪之功,可以很容易除去这些瘀血、痈脓、腐肉等,常常用于乳痈、痈肿、耳壳流痰、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曲张、痔疮、关节腔积液、扭伤肿痛、瘀血头痛以及臁疮、窦道等病症的治疗。5.6 散结消肿 散结消肿是指火针具有消散癥瘕、积聚、痞块,祛除肿胀的作用。火针的这一作用可被广泛用于人体各个部位、各种性质的肿块治疗,无论是生于体表,还是生于体仙,无论是由于痰浊凝聚,水湿内停,气郁而结,还是瘀血内停,都可用火针加以消散排除。所以可用治疗胶瘤、瘰疬、瘿瘤,痰核、乳癖,血管瘤,纤维瘤,子宫肌瘤、前列腺肥大,卵巢囊肿,以及有些恶性的肿瘤,如皮肤癌、乳腺癌、膀胱癌等,也可用治中风等所致的手足肿胀。 5.7 止痛缓急除麻木

17、 止痛是指火针具有开能经脉,消除或缓解疼痛的作用。中医认为“不能则痛”或“失养而痛”。引起不痛的原因,有外邪所袭,气滞不行,而更常见的有痰浊,瘀血,寒凝;引起失养的原因,有血虚、阴亏,而更为常见的是阳虚内寒,火针善化痰、祛瘀、温阳、散寒,故可用治各种痛证,尤其适宜于那些“久病入络”,寒痰瘀重大国际凝滞的顽固性疼痛。 缓急除麻木是指火针具有缓解筋脉拘急,消除皮肤与肢体肌肉麻木、不知痛痒的作用。挛急、麻木均由血不养筋或血不能润养肌肤或阳气不能温煦所致。火针借火助阳,有但可以温煦局部,而且可以间接的推血运行,使筋脉肌肤得养,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肌肤麻木,手足挛急等症。5.8 清热泻火解毒 清热解毒是指

18、火针具有清泻火热之邪,解除局部热毒的作用。火热之邪均可导致血气壅滞,而用治各种红、肿、热、痛之症。如热痹、痄腮、缠腰火丹、乳痈、疖肿等病。6、火针的适应症和禁忌症6.1 火针的适应症在内经时代,火针主要用于痹症。灵枢官针 :“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又灵枢-经筋“ 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纵不收阴痿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腹不伸。焠刺者,刺寒急也;热则筋不收,无用燔针”。可见火针最初是为疗筋急寒凝之痹症而设的。此后火针的应用多向外科发展。刘涡子治痈疽神仙遗论针焙宜 宜“疽初生赤硬其患处疮头不拘多少,其间须有一个最大者、即是大脓窍,当用熟铁大针头如钗脚者,于麻油灯上烧令热透,插入一寸至二

19、寸”。明针灸聚英“火针者,宜破痈毒发背溃脓在内,外皮无头者 ”并且指出“凡症块结积之病,其宜火针,比非万教之功,火针甚妙。”明代陈实功前外科正宗中也有火针可治疗外科疮疡的记载。在火针治疗内科疾病方面,古代医家也总结了一定的经验。千金要方风眩卷十四 “夫风眩之病 困急时但度受穴,使火针针之,无不瘥者,初得,针竟便灸,最良 ”。风眩指困风而起的眩晕,用火针可 熄风解郁。夷坚乙志卷十四“叉尝病黄疸,势已殆,有妪负小匣至门,家人问所货何物?日善烙黄。呼使视之,发匣,取钱匕烧热,上下熨烙数处黄色应手退。”火针治疗五官疾病方面古人的著述也颇为丰富。圣济总录钩割针镰卷一百一十三“凡目生顽翳者,可用火烧铜针轻

20、点,传波斯国银矿名悉兰脂,点之不痛,勿用别法。”叉医学纲目-牙齿痛卷二十九“治齿痛:金钗股火烧针痛处,即止。” 从古代文献记载看,火针广泛用于外科、内科、五官科等多种病症的治疗 也用于止血。尤多用于痈疮及诸黄症的治疗。唐宋间出现了专 火针烙黄为业的专科医生,并出现了火针烙黄的专书点烙三十六黄经,足见当时火针烙黄运用之广泛。6.2 火针的禁忌症6.2.1 火针在人体的禁忌部位千金要方用针略例卷二十九 巨阙,太仓,上下腕,此之一行有六穴,忌火针电。”此六穴的深部有重要脏器,故忌之。高武针灸聚英火针卷三“人身诸处皆可行针,面上忌之。”颜面部血管和神经丰富,用火针易感染,留疤痕,影响美观,故忌之。6.

21、2.2 火针应随季节时令而改变,不能违背人体的生理规律针灸聚英火针:”凡季夏,太经血盛皆下流两脚,切忌妄行火针于两脚内,及足则溃脓肿疼难退。”随着季节的变化,人体气血盛衰的部位亦有所不同如脚气多发于夏季,夏季多湿,血气湿气皆下聚两脚,若误行火针,则反加肿痛,不能行履。6.2.3 太阳病汗后误下之后不宜用火针金匮玉函经-辩不可火病形证治:“太阳病,医发其汗,遂发热恶寒,复下之,则心下痞此表里俱虚,阴阳气并蝎,无阳则阴独,复加火针,因而烦”太阳病汗后误下,导致阴阳表里俱虚,此时复加火针, 劫夺精气,更损阴阳,则由“心下痞”又添“心中烦乱”,是谓添痫而非祛癌。除此之外阳脉浮、阴脉弱、营气微、卫气衰的

22、病人亦不用火针。这是因为加娆针,血留不行 更发热而烦躁。7、火针的注意事项7.1 火针温度千金要方,用针略例卷二十九“以油火烧之,务在猛热,不热即于人有损也”本草纲目火针卷六“烧令通赤用之,不赤或冷,则反损之 且不能去病也”。由此可见,使用火针时,将针体烧得发亮发白是治病的关键。7.2 掌握好火针针刺的深浅度本草纲目火针卷六“凡用火针,太深则伤经络,太浅则不能去病,要在消息得中。针后发热恶寒,此为中病”。这里提到 “针后发热恶寒”是指火针中病后邪正交争的临床表现。针灸聚英火针卷三“火针甚难,须有屠儿心刽子手;方可行针。先以左手按定其穴,然后针之。切忌太深,深则反伤经络,不可太往,法则治病无功,

23、但消息取中也”。医者只有掌握好针刺的深浅度才能 消息得中”,针到病除而这不仅需要掌握西医的解剖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胆量。7.3 火针刺后应注意保护针孔医心方-针例法卷二“针讫以烧钉赤灸上七过佳也,毋钉灸上七壮而 引之佳也,不则大气伏留以为肉痈也若肉薄之处不灸,亦得大禁水也。禁冷饮食疮不发者,欲不作瘙者”。此段大意是说:火针之后用针钉烧红针孔表面,如无铁钉时,亦可当针孔灸七牡,不然,针孔内热气伏留而不得泻易成痈疾;若于肉薄处行火针针后可不受,但要防止着水,并禁食冷物。7.4 火针使用的时间间隔千金要方用针略例卷二十九“ 隔日一报,三报之后,当脓水大出为佳”。这里的“报”就是火针针刺的意思。

24、火针的使用周期不同于一般针刺,它有使用次数少,间隔时间长,每次操作时间短,疗效较迅速的特点。8、关于火针的部分文献摘录 8.1黄帝内经 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焠针药焚”。 灵枢寿夭刚柔第六:“黄帝曰:刺寒痹内热奈何?伯高答曰:刺布衣者,以火焠之;刺大人者,以药熨之。” 灵枢官针第七:“病水肿不能通关节者,取以大针。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一曰输刺,二曰远道刺,三曰经刺,四曰络刺,五曰分刺,六曰大泻刺,七曰毛刺,八曰巨刺,九曰焠刺;焠刺者,刺燔针而取痹也”。 灵枢四时气第十九:“转筋于阳治于阳,转筋于阴治于阴,皆焠刺之。著痹不去,久寒不

25、已,焠取之”。8.2伤寒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太阳病二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症治之。太阳病中风,以火针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伤寒脉浮,医者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太阳病,以火熏之,不

26、得汗,其人必燥。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其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火逆下之,因烧针而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而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阳脉浮,阴脉弱,则血虚,血虚则筋惕。其脉沉者,荣气微也,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荣气微,加烧针,血留不行,更发热而燥烦。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

27、便不利,必发黄。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是为被火气劫故也,不便必难,为强责少阴汗也。8.3针灸聚英焠针者,以麻油满盏,灯草令多如大指许,从其灯火烧针,频以麻油醮其针,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者,反损与人,不能去病。烧进令针头低下,恐热油伤手。先令他人烧针,医者临时用之,以免致手热,才觉针红,医即取针,先以针安穴上,自然干,针之亦佳。凡行针点灸相似,以墨记之,使针时无差。穴道差,则无功。火针甚难,需有屠儿心、刽子手,方可行针。凡行火针,必先安慰病人,令勿惊心。先以左手按其穴,然后针之,切忌太深,深则反伤经络,不可太浅,浅则治病无功,但消息取中也。较之火针及灸,灸则直守艾灼烧过,痛则久也。火针虽

28、则视之畏人,其针下快疾,一针便去,疼不久也。以此则知灸壮候数满足,疼之久也。火针止是一针,不再痛过也。凡行火针,一针之后,疾速便去,不可久留。寻即以左手速按针孔上,则疼止,不按则疼甚。烧针之人,委令定心烧之,恐视他处。针冷治病无功,亦不入内也。人身诸处皆可行针,面上忌之。火针者,宜破痈毒发背,溃脓在内,外皮无头者,但按肿软不坚者以溃脓,阔大者按头尾及中,以点纪,宜下三针,决破出脓,一针肿上,不可按之,即以指从两旁捺之,令脓随手而出,或肿大弄多,针时须侧身回避,恐脓射出污身。凡下火针,须隔日一报之,报之后,当脓水大出,疾则效矣。凡癥块结积之处,甚宜火针,此非万效之功。火针甚妙,于结块之上,须停针

29、慢出,仍转动其针,以发出污滞。凡下火针,经一宿,身上发热恶寒,此为中病,无害事。出火针亦行气,火针惟假火力,无补泻虚实之害,惟怕太深有害,余则无妨。凡治瘫疾,尤宜火针易获功效。盖火针大开其孔穴,不塞其门,风邪从此而出;若气针细微,一出其针,针孔即毕,风邪不出,故功不及火针。若风寒湿三者,在于经络不出者,宜用火针,以外发其邪,针假火力,故功效胜气针也。破痈坚积结瘤等,皆以火针猛热可用。火针者,以火烧之可用,即九针之中大针是也。9、小结火针疗法经历了古人数千年的发展与积淀,已经形成鲜明的特色,具备确切的疗效,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我们应该很好的继承古代火针的经验,使这一古老的独特的针刺疗法得到发展与进步,从而造福于广大劳动人民。参考文献1 刘恩明.刘氏毫火针特色治疗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年5月. 2 王庆其.内经选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4月. 3 李赛美,李宇航.伤寒论讲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6月.4 吴富东,常小荣.针灸医籍选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7月.5 曹大明,常明.古人论火针J. 河南中医学刊.河南中医药大学,2002年第一期,第十七卷.6 谭倩婷.火针疗法的古代文献研究D.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