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企业管理的集权与分权内容摘要: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是构建企业集团领导体制和组织结构的基本原则;也是科学处理企业集团内部母、子公司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集权过度与分权过度,都不利于发挥集团优势。企业集团内部管理权限的划分,中心问题是寻找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适应本集团实际情况的集权与分权的适度点。关键词:集权制 分权制 企业管理 成本一、企业管理中集权制与分权制的利弊分析 1。 集权制。企业管理的集权制是指企业管理的权力集中在较高的管理层,实现指挥的高度统一,下层没有决策权。采用本模式的企业集团,财权绝大部分集中于母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采取严格控制和统一管理。在企业管理中,集权这种形式看上去类似
2、专制型企业领导风格,人们对其异议颇多,但它有利于企业集团发挥整体资源的整合优势,提高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1)有利于企业领导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行统一指挥、集中领导、果断决策;(2)有利于企业领导人对企业的整个组织及经营活动实行全面控制;(3)能有效地拟定和贯彻企业的经营战略;(4)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经营资源;(5)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集权制适当削弱了下级管理层的管理权限,防止局部利益的盲目膨胀,避免下层管理人员因本部门的利益驱动而做出与整体利益相违背的决定,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集权的缺点是:(1)加重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负荷,有权就要多做事,他们难以腾出时间和精力来深入考
3、虑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2)不利于调动下层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影响企业下层管理人员的培养,实践是达到真理的唯一途径,下层管理人员因管理权限的限制,其实践机会必然减少,得不到适当的锻炼和培育,减弱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3)有可能导致企业重大的决策失误,当企业某个高层管理人员完全集所有重大决策权于一身时,就会因个人偏见、私利观念等因素给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甚至毁灭一个企业。2. 分权制。分权制是把企业管理的权力尽可能地分散在下级管理层,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分级管理的优势。采用本模式的企业集团,子公司拥有充分的财务管理决策权,而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以间接管理为主。分权的优点很多,集权的缺点反过来
4、看就是分权的优点。另外,运用分权管理模式,在处理企业各类各种问题上能机动、灵活、及时,当下层部门有一定权力时,就可以随时根据情况处理问题,不需要层层上报审批,浪费时间.然而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1)十分容易产生偏离企业目标的本位主义倾向。有了权就会用权,甚至会较多地考虑私利,而企业的某一局部利益往往与企业的整体利益相冲突,甚至偏离企业目标。(2)使各部门之间协调困难。在分权条件下,下层各部门都拥有一定的权力,各自为阵,谁也不服谁,企业整体利益很容易被忽视。当部门之间出现利益矛盾时,上层因权力完全下放而失去权威性,其协调功能就无法发挥作用。此时,扯皮、推诿等一些不良情况会随之发生并越来越严重,
5、有损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二、集权制与分权制的经济成本分析企业治理结构的经济成本主要有信息成本和委托代理成本。信息成本是指在集权制下,由于上级管理层不能够及时、完全地掌握企业所处经营环境的信息,而下层虽能够准确地获取信息,又没有一定的决策权限,从而使企业无法做出有效合理的决策,产生信息不对称成本.委托代理成本是指在分权制下,企业各级管理层之间因产生委托代理关系而引发的成本。管理权限下放程度越大,这种成本也就越高. 过度集权会增加信息成本,而过度分权又会提高委托代理成本.在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管理的过度集权,往往造成逆向选择,大大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然而在进行企业改革的今天人们又逐渐趋向于极度
6、分权。现代公司的管理体制中,董事会和经理层常常被授予包括财权在内的全部决策权,各种决策权再按照最高管理层所确立的授权规则逐级下放,配置给个人和组织单位。这必然会使代理链条不断延长,使受托责任层次更多样化,使企业决策更接近于基层,大大降低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成本,但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的代理成本却会越来越高,这种做法最终也将不利于企业的进步.因此我们在企业管理中总是力求达到管理总成本的最低点,即要确定集权与分权的最优程度.这往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需要权衡信息成本与代理成本。三、企业管理应将集权制与分权制相互融合前文我们把集权制与分权制独立开来分别进行了考察,其实,两者是不能分割的.根据自然辩证
7、法中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集权和分权作为一对矛盾,是两个对立的方面,但绝对的集权制与分权制是根本不存在的,它们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具有统一性,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当集权超过一定限度时,就要向分权的方向转化,如果不主动采取和平转化,可能就会发生强制性转化事件;当分权发展到优点显得不很明显、缺点非常严重的时候也会向集权方向转化。过度的集权与分权都不利于企业管理,都是要被转化的,当集权与分权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它们也会互相转化.为了克服极端集权制与极端分权制的不足,一种新型的组织管理模式也就应运而生,也就是将集权制与分权制相融合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将部分权利适度下放。一般来说,事关企业发展
8、大局的决策如决定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批准企业财务预算、确定企业发展战略等,其权力就配置给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而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权如拟定各种具体的项目计划、控制现金流量、进行管理报告与分析、落实财务预算等,就配置给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对于一般成本费用的控制、采购方式的选择等日常活动,其权力可直接配置给基层有关从业人员。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将集权制与分权制相融合呢?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实际的例子.几年前的湖北化工拥有30多个子公司,每一个子公司都有自己的财务会计,都独立设置帐户,加之公司管理机制混乱,公司整体费用常年居高不下,利润都被庞大的分支机构稀释掉了,而母公司却没有获得太多利益,公司的整体效益不高
9、。可见,极端分权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大障碍。与之相反的另一个例子是联想集团,联想长期以来所有的资金都是由总部管理,集权的结果是总部对全部资金的协同状况和运用方向都了如指掌。它使联想在发展初期获得了巨额利润,但是当其总资产达到4个亿时,一笔买卖可能会动用几千万的资金需要量,下层由于没有适当的运营资金,需逐级上报申请,显然会影响业务的进展程度.这样看来,极端集权制同样会限制企业发展。那么,集权制与分权制融为一体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管理情况又如何呢?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是超大型的跨国公司,是传统企业向高技术转换的成功典范,其经营战略是全球大公司的典范。它采取了较灵活的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全球中心体制”。一
10、方面,母公司在财务、人事和研究开发三大关键领域对子公司进行严密控制;另一方面,母公司又在营销决策、劳动关系、生产关系等方面赋予各子公司较大的自主权。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财务管理上实行“集权为主,分权为辅”的方式。总公司设有财务部,是全公司的中央机构,各集团根据各自的不同业务构成来设置其财务机构,直接向公司的财务副总裁负责.子公司只能在总部制定的财务制度范围内活动,在遵守财务制度的情况下,享有完全的财务自主权。通用公司把事关企业命运的重大决策权集中在公司总部,而把需要灵活反应的具体安排和经营业务分散在各子公司.这种管理模式使集中管理在协作中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并通过分散经营充分发挥了子公司各级人员
11、的积极性,提高了经营的灵活性,从而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集权制和分权制相融合的管理体制已成为跨国公司最广泛采用的企业治理方式,也是通用公司成功的秘诀之一.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我们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什么权该集、什么权该分做明确的界定,并切实地遵循,否则不仅不能获得效益,反而引起更大的混乱。四、集权制与分权制相互融合的原则集权与分权是一对欢喜冤家,既互相矛盾,又密不可分。怎样才能化解它们之间的恩恩怨怨,使之发挥最大的整体协调效应呢?要达到这一目标可遵循以下两条原则:第一条原则:战略上的集权和战术上的分权。具体到企业管理中,就是少数重要决策权要高度集中,如客户、财务、人事等应由高层集中掌控,多数运
12、行权力要彻底分开,如品种开发、生产、营销等由基层自行掌控。 第二条原则:因势而变的弹性交错。企业对集权与分权的划分,不能拘泥于一成不变,而应根据企业内外形势的变化作相应的权变。权变的思想关键在于“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在现实的企业管理中,关于集权与分权的发展趋势是:最大限度地放权,实行扁平化管理。首先要认识到,放权是必然的,不是主观意愿的要求,完全是业务发展规模的内在驱动和管理者管理关系能量的有限性约束限制。实行扁平化管理就是要使权力下移,同时取消臃肿的中层管理。在分权的管理体制之下,各层级之间的联系相对减少,各基层组织之间相对独立,使得扁平化的组织形式能够有效运作。真正做到有效分权是最好的集
13、权。以一个集团公司实行扁平化管理为例,集团公司应发展投资为中心集权和分权;各个实体公司应以利润为中心集权和分权;最下面的工厂、车间则要以成本为中心集权和分权.制度是保证权力掌控的关键,不管集权与分权,都要建立规范化的制度,形成好的机制.要建立公司规范的运作体系,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来保障权力行使的有效性。集权要有好的治理制度,分权要有好的运行制度,对面向市场的决策,要由基层灵活处理.在整个制度执行过程中,信息化是重要保障。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有效地保证了制度的执行。 五、判断集权与分权是否协调的标准 1、大政方针统一,决定经营方针和中长期规划的职能应集中在
14、组织的最高决策层,保证组织发展方向正确。 2、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注重灵活性,提高公司适应能力,提高管理效率. 3、每一组织层次的责、权、利对称,公平合理。 4、节约管理费用,降低决策成本. 5、企业对市场动态反应灵敏。 6、组织整体利益和目标一致,集团成员企业独立法人地位不受侵犯. 六、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 1、企业(集团)的规模。一般说,一个组织规模小,人员少,内部关系简单,决策涉及面小,领导可以靠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精力和时间,处理和掌握组织的情况,从而集权可以多一些.反之,企业(集团)规模庞大,人数众多,管理工作和内部关系复杂,需要设置的职位多,集中决
15、策不但速度缓慢,而且容易失误,同时,也是一个领导时间和精力所不及的,必然逐步由集权走向分权。 2、企业(集团)经营范围的大小和产品品种的多少。如果企业产品品种单一,经营范围小,可以发挥集权的优势,使生产经营全过程充分受控而又保持高效率。反之,企业(集团)经营众多产品,面对不同市场需求,每一个产品决策所要求的市场信息是不同的,这时,就必然要求分散经营权。 3、企业(集团)的生产技术特点。一些大工业如机电、冶金、石化、电力等,生产连续性强,工艺复杂,分工协作联系紧密,生产指挥控制要求集中统一,从而集权多一点.反之,对于那些生产连续性、协调性要求不高的企业,如食品、服装、采矿等,生产经营管理权可以分
16、散一些。 4、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如果发展战略要求集中大量资金,扩大母公司的生产规模,母公司就要集中管理资金和投资决策。如果发展战略采取集约经营的方针,量力而行改善品种,提高质量,同时鼓励子公司开拓市场,建立多个新经济增长点,分权程度就应大些. 5、企业(集团)领导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控制技术。一般说,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高,决策能力强,则可分权多一点。做到“管而不死,分而不乱”。 6、企业(集团)最高层领导的管理哲学。有的最高层领导强调组织政策的一致性,强调企业标准、会计、统计制度的统一,倾向于集中职权.但是,有的企业最高层领导却极力追求组织政策的多样性,除了在重大问题上保持一
17、致外,他们鼓励多样性,促进内部竞争,相互学习借鉴,提高士气和效率,达到创新和活力,同时,培养一批企业家。 7、企业(集团)适应市场的能力和组建时间的长短。如果企业(集团)组建时间长,适应市场的能力强,可分权多一些。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确立,企业集团又是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而产生和发展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行为能力有待提高。 8、企业(集团)成员单位的地理分布状况。如成员企业分布分散,集中决策自然代价高,应赋予下属组织较大职权。 七、结论 正确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有利于发挥两个管理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者的平衡,不但对个体组织系统是必需的,而且在社会系统的整体管理中也尤为重要。只有把握好其限度,协调好这对矛盾,才能促进企业发展,进而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