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境的意思【高中语文教学要创设问题情境】 摘 要:语文新课标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 创设问题 教学情境 古人云,“学则需疑”。“怀疑”是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的有效动力。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下功夫,克服学生对新课“望而生畏”的心理,引导学生运用有关旧知去进行新知的探求,这样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尝到自己“摘苹果”的甜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兴趣浓了,思维也就活跃了。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显然,教学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
2、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在有的人眼里,课堂是一种枯燥的重复;在有的人眼里,课堂是一种乱哄哄的热闹;而在有的人眼里,课堂是一本耐读的书。这里面既有看得见得语言、神态、对话,更有看不着的各种思想、理念的交锋。 因此,精心创设情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是一项重要教学策略。教学情境,应该变换着若干方式,以不同的形式与知识融合为一体,地呈现给学生。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但是情境中的问题一定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问题必须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目标是设问的方向、依据,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问题
3、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以保证使大多数学生的课堂上都处于思维状态;问题的设计和表述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以使问题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 问题情境的设置便是语文教学促进创新意识的方式之一。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兴趣,自觉探究阅读材料的内涵,是做好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要让学生“活”起来,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高见”。在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从“把握时代的脉搏、学生的思想,认知及教学内容”去创设问题情境,符合学生渴望表现自己的心理。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利用这些知识作
4、为情境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只有问题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匹配,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才能达到目的。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应考虑内容、方式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从而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认知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经验构成一种认知的预结构,教师应该把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在课堂导入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沟通,可以水到渠成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入课文中,激发他们探究领域的兴趣。教学时,一方面是
5、反映学生的认知、情感的疑问、困惑和要求,另一方是体现的社会、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是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融合点,是一种双向交流,体现了教学活动领域的民主性。在创设问题探究情境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对教师的发问乐于思考,并能够各抒已见,在积极的思维中进行知识的习得,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要点燃的火把。这就要求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要新,而且能引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悟、探索、升华。它并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的模式,而是
6、“创设情境师生互动”的新型模式,应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独特新颖的问题情境。 如何设计好问题情景呢?“好的问题”应该具备下列特点:(1)现实有趣,富于挑战。即问题的提法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2)举手不及,跃而可获。即要求教师在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充分分析之后,设计出在学生能力 “最近发展区” 的问题;(3)问题成串,层次递进。即以“问题串”的形式提出,问题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4)推广扩充,思维开放。即问题能推广或扩充到各种情形。教师在引导或设置问题情境时,要以每个学生当前具有的知识、理解力、思考力等为基础,给予与这一基础有适度距离的学习内容,提出使其感到有价值的问题.
7、理解教育对象在生理及年龄方面的特征,使问题激起更多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让学生学会质疑、敢于质疑。对学生而言,一切现成的知识除非经他们自己确认,否则都是可以怀疑的.有怀疑才能有兴趣,教师要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或潜在的创造力火花,不以自己的理解去统一学生对课文中某一形象的理解和认识,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观念,平等的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质疑. 在问题情境中,教师指导学生应尽可能全面的,不要孤立的只攻一点不及其余,要把传授学习内容与传授学习方法结合,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到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每一个身处一线、和学生每天密切接触的教师都应该有责任通过多种模式,为学生创设多个有利于他们成长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创新,从而实现学生有效地继续学习和健康地终身发展。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