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写作方法论读后感 人生,是一路修行。 缤纷炫目的万丈红尘,我只想修成一块煤,一块质朴厚重、不事张扬、却内敛万年烈焰、淡泊明志的煤。琳琅满目的古今书籍,我只钟情一本新闻写作方法论,一本给我温暖、伴我成长、令我沉淀升华的书。 书,是恩师赠送;煤,是生命体验的价值归宿。 上世纪*年代初,十八岁懵懂的我,从课堂步入社会,成为一名煤矿手选工。夜班,寒风裹挟着凌厉,运输皮带转动出一波波沙一般细密而粗糙的煤渣,一层层、一遍遍肆虐地冲刷着面庞,刀割一般,却远不如内心的痛,反而让心痛一点点分散,变得巨大、模糊、茫然我无语逡行,在冰冷、狭长、漆黑的工作区间,麻木地听着轰鸣的机械咣铛声,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前途
2、的渺茫、人生的悲哀:“我的未来在哪里!为什么我面对的只有无望!”但倔强在心中呐喊:这一片晦暗,绝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绝不是我人生该有的颜色! 19*年3月,上班一年多,收到了语文老师白春芝写来的信。她说,“你上学是好学生,工作也一定是好样的,要相信自己!绝不放弃!”我的眼泪瞬间倾泻看着“怕你自暴自弃”、“我现在教育学院进修,之后转行到政府工作”、“一定要坚持学习”、“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却会因不尽责不拼搏而低贱”眼泪化作了感动、激动与振奋,我慎重地拿起纸笔,一笔一画抄写她附上的手抄诗热爱生命,进而疯狂背诵汪国真的诗,那些“风不能使我忧伤/雨不能使我惆怅/风和雨都不能使我的心情变得不明朗”、“
3、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像一束束阳光,照进黯哑的精神世界,唤醒沉睡的动力,激励我重新审视手选岗位,告诉自己:“吃了最苦的苦,剩下的都是甜!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后来,与恩师联系时断时续,但热爱生命已成为人生底气与主线,让我以一名普通手选工的姿态,抛弃抱怨与埋怨,安心工作,潜心学习,成为新工人中第一个拿奖金的、第一个获得安全竞赛奖的、第一个被写上光荣榜的,也成为第一个广播员、宣传干事、参加成人高考、成长为宣传部长的人。 *年,由广播员为宣传干事,收到了白老师寄来的新闻写作方法论,白色厚纸包了书皮,认认真真写
4、了书名与作者。感动之余,不由一笑:“老师都混成大集团宣传部长了,怎么还这么细致!”那时,青涩、张扬、匆匆前行的我,怎能了解细节里的修养,又怎能看出厚重的出彩!我只是带着感恩的心,沐浴书香,寻觅所需。 第一遍,急切翻阅,开篇就被前言中作家与记者的揶揄、反讽所吸引,一面体味记者写新闻的本质,一面感叹:“文人相轻”!甚至不以为然地认为:既相轻必相弃,最终会让自己见弃于他人。辗转人生,今天再看,却以为:存在即合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哲理,都会选择自己的人生,即使违背良心与初心,纯属逃避或借口,也是一种选择。而人生往复,谁又逃避得了自我的内心?谁又能靠借口坚定最终的人生?生命如花,可以生得绚烂,死得静
5、美;也可以生得龌龊,死得肮脏。用一时利益换取生命的终极惭愧,这需要每个人自己去衡量和掂量。作为一名社会人,与其浪费口舌与情绪,拿有限的生命做毫无意义、无法改变的事,不如遵从社会分工,各负其责,准确自我定位,各自铁肩担道义,这世界岂不美好处处?至少好于毫无意义的指责与批评!及至看完全书,既感激老师的惦念,也不由自主被吸引,一些新闻专用术语、新鲜词汇、经典新闻,都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其为指导,在省级报刊连续发表了10余篇作品,崭露头角,也激励我静下心思,好好品读。 第二遍,用心品鉴,颇有收获。根据书中提示,反思新闻写作实践,第一次从理论上以总分总的逻辑关系,对新闻写作规律进行对照理解,许多模
6、糊认识,逐渐清晰起来。尤其“只研究人和笔头的关系,而不研究这中间的人头和人头的关系,就像抛开生产关系,单独研究生产力一样,许多问题说不清楚”,将我的认识层次,由修炼笔头,上升到了修炼人品,联系经历种种,愈加认同“新闻是一种文化”、“新闻素养是一种重要素养”。事实上,这也成为我的人生姿态:努力学习,争取成为有文化的人!有素养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借鉴“新闻眼”视角,真正理解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为人处世清正为要,荣辱关头无欲则刚,人一生如一新闻,废品好做,成品费力,精品则要耗尽一生精力,不断反思,不断修炼,不断超越,才能顽石化铁,淬火成钢,升华到精钢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学就是人
7、学,是人一生都要修炼的学问,这个学问,也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新闻学了。正所谓看山是山不是山,看水是水不是水,看尽千山万水,最终明了大道至简,不过是一个“人“字”既顶天立地,又问心无愧,一撇一捺豪放而不失端重,孤独而不失协同,冷清而不失温馨,写好一个“人”字,写好一篇新闻才有了基础与凭仗。当时,虽然“书中读来终觉浅”,阅历、能力、理解力达不到,但还是激发了我浓厚的学习兴趣,边看边学边做记录,对重点章节与观点,反复理解消化;对精彩例文和语句,默写背诵;对感兴趣的述评,理解一点实践一点,力求在最快的时间内,将相关内容利用到新闻写作中。读到“米饭扣肉”的例证,更觉浅显易懂,生动有趣:肉扣饭中,很难发现
8、,食欲不振;肉扣饭上,一眼观之,食欲立增。做新闻,肉就是新闻点,米饭就是新闻素材,应该把好肉放在好饭上,才能精彩牵线,引发“眼球效应”。否则,再好的新闻,也只能在读者恹恹的审美中与泥沙同流,轻易被弃。这种认识,一以贯之,不仅让我夺得了省级新闻一等奖,也拓展了写作文路,引领我构思散文、论文、诗歌时,都以挖掘“肉”、放好“肉”、炖香“肉”为前提,分别获得了省级一、二、三等奖,为企业、完成了“40年*”、“粉红矿井”等主题系列的有较大影响力的新闻报道。 第三遍、四遍、N遍一次次精心阅读,一次次升华见解,一次次由衷感叹貌似普通的工具书,怎会有风景无数!随便一翻:“大风在这里转了一个弯”、“报人唯一满足
9、的就是把一件事情做好”都会令人眼前一亮,凝神思考。深入阅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每次写作,调集素材、人头、笔头资源,精心整合提炼,努力追求思想性、实效性、审美性的完美结合。不知不觉,开拓到了各种文体写作中,融入到了为人处世间,不仅促成了自己的独特文风,也促成了自己人生境界的升级,立足当下,又跳出当下,从人生结点出发,准确地定位自己、定位人生。 *年,从宣传干事成为部长,白老师也再度转型,下海经商。谈起新闻写作方法论,她说:“看书如看人,看的是本质,是真正的价值。遇到一本好书,就像遇到一位知己、一位老师,应以审慎敬畏之心,呵护珍惜,细细研读,才能读出书里的学问、书外的人生!”我说:
10、“就像这本书,一眼看去,简单大方,没什么修饰。书体布局、语言风格,都似一位无限诚恳的新闻人,站在文字的后面,趣谈爱好,让人爱不释手!”老师笑了:“书遇知音,也是一喜。看来,送给你是对了!但我更希望你透过书本,不仅看到新闻知识,更看到新中国第一代新闻人的职业操守,看到他们为人处世的风格和底线!做人做事,人生一世,都是一场修行!”于是,我再次审视老师精心装订的封皮、认真书写的文字、不断超越的人生,联想她的一路扶持,再次感动于老师的真、老师的善、老师的美,也第一次完整地审视自己的一生,追问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标准,思考新闻写作方法论丰厚的内涵与价值,第一次理解了简单厚重是如何的对立统一,理解了把简单的事
11、用心做好就是厚重,把一点点厚重累积起来,就是境界!作者艾丰先生,就是用一个新闻人的赤诚之心,将一生心得用心倾诉,向社会散发着新闻和新闻人的光辉。而白老师,在我最无望的时候赠我以心灵之光,又在我前行中送来这智慧之光,并以敬畏与慎重的实际作为,带我解读人生的厚重:善待每一个人、每一本书,做好每一件事、每一刻自己,最终修炼出一个最好的自己,最美的人生!缘于此,她不甘平庸,一路跨越,一路超越。缘于此,我感恩老师、感恩书籍、感恩煤矿伴我一路成长、一路前行、一路磨砺、一路修炼,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 岁月流转,墨染韶华,弹指二十年,在煤矿成长,在煤矿历练,在煤矿成才,煤矿锻造了我,培养了我,成就了我,煤成为心中神圣的图腾!成为一生修行的标的!而新闻写作方法论,则因了恩师的情谊,因了厚重的姿态与内涵,与我结下不解之缘,常年相伴,如山水映秀。每每相望,思绪翩翩;每每相对,收获连连;每每相阅,欣然一笑:人生如书,方态静雅;修炼成煤宁静致远! 多年以后,我若如书 ,此心绚烂!我若成煤,此心静美!一本书、一块煤、一场修行我这一生足矣!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