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 财务报表的综合分析方法 一、关键术语解释 1.财务比率:主要是以财务报表资料为依据,将两个相关的数据进行相除而得到的比率。一般地说,常用的财务比率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偿债能力比率(反映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营运能力比率(反映企业利用资金的效率)和盈利能力比率(反映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上述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例如盈利能力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而资产运营的效率又会影响盈利能力。因此,财务分析需要综合应用上述比率。 2.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反映企业运用其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因为流动负债具有偿还期不确定的特点,流动资产具有容易变现的特点,正好可以满足流动负债
2、的偿还需要,所以流动比率是分析短期偿债能力的最主要的指标.实践当中,将其保持在21左右是比较适宜的,这是一个经验数据。但是由于所处行业及季节性因素,或者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一数据会有很大的差别。通常是将这个数据与往年同期的该数据比较,或者和行业数据进行比较,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 3. 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其中“速动资产”是指可以及时的、不贬值的转换为可以直接偿债的资产形式的流动资产。在实践中一般是将存货从流动资产中剔除就得到速动资产。一个企业的速动比率为11通常是恰当的,即便是流动负债要求同时偿还,也有足够的资产用来及时偿债,同时还将留有一定的流动资产用来维持企业正常运营
3、. 4.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企业当期营业收入与平均流动资产总额之比,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是从企业全部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流动资产角度对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影响企业资产质量的主要因素。 5。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当期赊销净额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之比,该比率揭示企业应收账款的平均回收速度和周转效率,是决定应收账款质量的主要因素。在计算该比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该公式假设企业的应收票据一般规模不大(因为应收票据也推动了赊销收入),在应收票据规模较大时,应改用商业债权周转率;第二,应收账款应该用没有减除坏账准备以前的“原值金额(因为企业真正周转和回收的不是
4、净值,而是原值);第三,在实施增值税的条件下,销售额的项目还应该乘以(1+增值税率),这是因为债权中包括了销项增值税。 6。 存货周转率:是企业当期营业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之比,该比率揭示企业存货的平均周转效率,是决定存货质量的主要因素.使用这个指标时假设存货在一年当中是匀速使用的,不会发生波动。对于那些存货具有明显季节性的企业,该指标使用时最好缩短会计期间,计算短期内(如一个月)的存货周转率。 7。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企业当期营业收入与平均固定资产原值之比,该比率可以粗略地计量企业固定资产创造收入的能力,反映企业管理层管理企业固定资产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教科书用固定资产净值来计算此指标。
5、我们认为,企业利用的固定资产不是净值,而是原值.因此,用原值计算出来的周转率可以恰当地反映企业对固定资产的运用状况。否则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企业相邻两年的营业收入完全一样,但由于第二年企业计提了折旧而导致净值减少,结果用净值计算出来的周转率第二年高于第一年!而如果用原值计算,就会得出两年周转率一样的恰当结果。 8. 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当期营业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之比,该比率可以粗略地计量企业资产创造收入的能力,反映企业管理层管理企业资产的能力。但是资产的组成很复杂,所以这个指标只是一种粗略的描述,还要具体考虑企业资产的情况才能作出合理细致的评价。需要注意的是,在企业对外投资规模较大时,平均总资
6、产应该剔除并不引起营业收入增加的各项投资性资产。 9. 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该比率表示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有多少来源于举借债务.这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指标。该比率应该多大为宜,通常没有定论。该比率除了受企业所在行业、所处经营周期等经营因素的影响,还与企业管理层的经营方针有关系.不过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比较低的企业财务风险比较小。但是并不是该比率越低越好,因为企业的目的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利用财务杠杆可以利用经营机会,借用债务人的资金为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所以,对于不同的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融资策略,在不同企业之间会存在很大的差异。该比率只是在分
7、析企业偿债能力时作为一个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从总体上说明企业用全部资产为债务人提供保护的程度。一般地说,该比率只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里就可以了。 10. 毛利率:是企业当期毛利与营业收入之比,其中毛利等于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该比率用来衡量管理者根据产品成本进行产品定价的能力,也就是企业的产品还有多大的降价空间。但是要注意由于各个企业所处行业和会计处理方式的不同,产品成本的组成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用该比率比较两个企业时要注意分析具体情况。 11. 营业利润率:是企业的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之比,该比率可以用来评价管理层的管理经营能力,是对企业经营能力的直接评价。但是,现行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
8、已经扩展到了包括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内范围更为广泛的内容,如果直接与营业收入对比,在企业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利润比重较大时,将会失去意义,因为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企业自己的本期营业收入无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将核心利润与营业收入相对比,就可以反映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业绩的成效。核心利润率是核心利润与营业收入之比。 12. 净资产收益率:又称为(股东)权益报酬率,是企业可供普通股股东分配的净利润与平均普通股股东权益之比,该比率对普通股股东是非常有意义的,股东可以用这个数据和自己的要求收益率相比,决定是否继续投资该企业。另一方面,对管理层来说这个数据也有实际意
9、义,用这个数据和企业的贷款利率相比较,如果比贷款利率高,那么说明企业很好地利用了财务杠杆为股东创造了更多价值. 13. 每股收益:又称每股盈余或每股盈利,是可供普通股股东分配的净利润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之比,该比率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平均对外发行的股份所享有的净利润。一般来说,每股收益指标值越高,在利润质量较好的情况下,表明股东的投资效益越好,股东获取较高股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个比率是普通股股东最关心的指标之一,而且这个比率直接影响了企业支付普通股股利的多少,如果没有足够的收益就不能支付股利,当然股利的实际支付还要受企业现金状况的影响。14. 市盈率:是普通股市价与每股收益之比,该比率
10、反映市场对企业的总体期望,比率越高,市场对企业的未来越看好。但是,这个比率不能用于不同行业间企业的比较,因为市盈率与企业的增长率相关,不同行业的增长率不同,所以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比较这个数据是没有意义的.同时,由于每股收益常受到企业会计政策的影响,这也使得企业间的比较发生困难。 15。 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当期息税前利润与总资产平均余额之比,该比率是在不考虑利息费用和纳税因素,只考虑经营情况时,管理层对能够运用的所有资产管理好坏的程度,即管理层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创造价值的能力。该比率是对企业经营盈利能力的衡量,因此应排除企业的财务结构和税收等非经营因素的影响。 16. 已获利息倍数:又称为利息保
11、障倍数,是企业当期税息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该比率反映企业当期所获取的盈利对当期利息费用的保障程度。一般教科书认为,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了企业偿还利息的能力。此倍数越大,表明企业还息能力越强。只要此比率大于1,企业即可举债。但是,企业偿还利息的能力,在短时间内,应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与利息保障倍数无关。实际上,如果利息保障倍数小于1,则表明企业的财务成果不足以回报债权人,从长期来看,将最终损害股东的利益。因此,我们认为,利息保障倍数的真正作用在于,从股东的角度评价企业当前的借债政策是否有利。 17. 财务状况:本书认为,财务状况应该是指通过资产状况、债务风险状况、资本投入与积累状况、盈利
12、状况以及现金流转状况等方面所揭示出来的企业基本财务状态。由于盈利状况和现金流转状况都会通过特定项目最终影响到资产负债状况,因而通过资产负债表所揭示出来的资产负债状况是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体现。概括起来说,财务状况可以从财务角度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健康状况,它是企业战略实施的财务后果,是企业内在价值的决定因素,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基本保障。 18. 财务状况质量: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符合标准的程度进行评价,即从财务角度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健康程度做出诊断。本书作者之一张新民教授于2001年首次提出“财务状况质量”这一概念,随后在理论和实务界得到了推广与应用。他认为,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可以从资产质量、资本结构质量
13、、利润质量以及现金流量质量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二、思考题参考答案 1.利用财务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 目前实务界利用财务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主要采用的是比率分析方法,常用的财务比率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偿债能力比率(反映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营运能力比率(反映企业利用资金的效率)和盈利能力比率(反映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每一个比率由于所使用的项目不同,因而可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不同方面的问题. 但就以比率分析得出的结论本身而言,还不足以作为决策的全部依据.这是因为,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发展前景等诸方面的问题,有些是难以用货币来表示的.而有些非货币方面的信息对企
14、业的信息使用者来说比货币信息更为重要。例如,两个财务状况相同(从报表信息看)的同类企业,一个处于上升期,另一个则处于下滑期。它们只是在上升与下滑的过程中的某一时点表现为相同的财务状况。这种上升与下滑的趋势就不一定能从报表中反映出来,特别是不能从一个会计年度的报表信息中体现。另外,由于企业的管理战略不同,采用不同的生产、销售、研发策略,从而影响费用、成本因素,可能出现财务数据在短期内相近,可是在长期内会产生较大差异的情况。因此,在比率分析的基础上,有必要结合企业的企业非货币性信息,展开全面的财务状况质量分析。 财务状况质量分析主要是在基本会计报表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年报中重要的文字性叙述材料以及报
15、表附注中关于报表主要项目的详细披露材料,运用大量的会计信息与非会计信息、货币性信息与非货币性信息,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对基本会计报表中的主要项目展开全面的项目质量分析,并进一步进行资产质量、资本结构质量、利润质量以及现金流量质量分析,从而最终对财务状况的整体质量做出评价与判断。财务状况质量分析可以从财务角度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健康状况做出综合判断,对企业战略实施的财务后果和管理质量进行系统评价,为进一步进行企业前景预测、确定企业内在价值提供更为充分而科学的依据. 2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财务比率主要有哪些?各个主要比率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的哪些方面? 用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财务比率主要有:(1)偿债
16、能力比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杠杆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用以反映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2)盈利能力比率,包括毛利率、核心利润率、销售净利率、股东权益报酬率、资产报酬率、以及每股收益等,用以反映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3)营运能力比率,包括商业债权周转率(应该考察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合在一起的回收期)、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经营性资产周转率、商业债务(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之和)平均付账期等,用以反映企业利用资金的效率。 3请说明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比率对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影响。 由于受财务报表信息固有局限性的影响,财务比率信息也具有其固有的局限性:从本
17、质上讲,财务比率分析本身并不严谨。比率的选择、比率的确切定义以及比率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判断和假定的色彩,并且比率分析在于提出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对于企业真正新创造的财富而言,损益类账户常倾向于高估利润,对于企业实际拥有的资产而言,净资产的数值常被低估,当我们用利润表中的一个数值与一个资产负债表中的数值计算比率时,将不可避免地造成矛盾。因为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是企业某一具体的时点的财务状况,如会计年度末,但并不能反映本会计年度其他时点的财务状况,据此分析可能产生误解。将一个利润表的数值和一个资产负债表的数值用于计算比率时,另一个问题是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会计期末的时点指标,而损益表反映的是整个会
18、计期间的时期指标。如果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值和期末数值在该会计期间不具有代表性,那么计算出来的比率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导。尽管要求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一贯性,但由于会计信息形成过程不可避免地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即使同一交易,在不同的企业其会计处理也可能不同,这势必加剧财务信息进行比率分析带来的缺陷。 基于上述有关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比率自身所固有的局限性,企业经营者有可能会为单纯追求这些比率达到预订目标,采取各种行为对其加以人为干预.例如,由于各项财务比率不同程度会带有主观判断色彩,经营者可能通过改变主观判断结果来调整财务比率的最终结果。另外,由于涉及资产
19、负债表项目的财务比率在计算中只涉及某一时点的数值,因而经营者可以通过控制业务发生的时间来操纵和调节该时点的账面数值,从而改变财务比率的最终结果。还有,经营者还可能根据某些财务比率的经验数值(如流动比率为2)来人为设计、规划报表数据,刻意安排经营活动(如融资安排),而不是基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需求来开展各项经营活动,长此以往有可能对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最终实现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4不同企业之间进行财务比较时“同类企业”如何认定? 一般而言,财务比率在同类企业间具有较大的可比性。但是,“同类企业的确认则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在实际分析中,“同类企业”往往是观念上的(即财务读者观
20、念上所认定的)。这样,某一个财务读者所认定的两个同类企业,其他财务读者未必也认为是同类企业.同类企业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考虑: (1)最终产品相同。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通常对生产同类或同系列产品的企业视为同类企业.这是因为,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从产品的生产设备基础、技术水平、加工工艺、成本构成、价格水平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可比性,彼此可互为参照物。 (2)内部生产结构相同。这里的内部结构相同的企业,是指使用同样的原材料、同样的技术、同样生产方式的企业。例如,副食品加工、食品加工等类型的企业就属内部生产结构相同的企业,这是因为这些企业所用的材料、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等大体相似,只是最终产品间存在着较大差
21、异。 (3)股份特性相同。股份特性相同的企业,是指那些具有同样风险程度、同样的市盈率、同样股利保证倍数等特征的企业。股票投资者常从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方面关注企业,因而他们常将股份特性相同的企业作为同类企业。 (4)规模相近。主要是因为规模不同的企业由于自身资源的丰富程度不同,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方面都会有不同。所以,在确定同类企业时规模因素是必须要考虑的。另外,在考虑规模时,不仅要考虑企业本身的规模,还要考虑进行比较的该产品的生产或经营规模。 5在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时,应考虑哪些非货币因素? 比率分析固然在多方面可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但就以比率分析得出的结论本身而言,还不足以作为决策
22、的全部依据。这是因为,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发展前景等诸方面的问题,有些是难以用货币来表示的。有些非货币方面的信息对企业的信息使用者来说比货币信息更重要。例如,两个财务状况相同(从报表信息看)的同类企业,一个处于上升期,另一个则处于下滑期。它们只是在上升与下滑的过程中的某一时点表现为相同的财务状况。这种上升与下滑的趋势就不一定能从报表中反映出来,特别是不能从一个会计年度的报表信息中体现。另外,由于企业的管理战略不同,采用不同的生产、销售、研发策略,从而影响费用、成本因素,可能出现财务数据在短期内相近,可是在长期会产生较大差距的情况. 企业非货币性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企业的基本情况与行业分析;企业自
23、身对经营活动及经营战略的表述;企业竞争环境与竞争优势;政策法规环境对企业的机会或者制约;企业的控制性股东及其状况;企业发展沿革及主要人力资源状况;企业经理人员对财务报告的评论;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措辞;资产的构成及保值增值情况;企业或有负债与资产负债表上现实负债的数量对比关系;企业的股利发放政策;企业产品的市场状况与发展趋势;企业的公众声誉;企业的雇员周转率;等等。 6怎样对企业财务状况质量进行综合分析? 财务状况质量分析必须首先对企业的经营背景进行分析,了解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和对自身经营战略的选择与表述,这是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的基础和先行条件;其次,借助财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对企
24、业财务报表的会计质量做出总体评价,这是保证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结论客观性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围绕资产质量、资本结构质量、利润质量以及现金流量质量等方面展开全面分析,这是财务状况质量分析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也是进行管理质量透视的基础;之后,有必要对企业经营战略的遵守情况与实施后果予以分析,从而对企业管理质量进行透视与评价;最终,对企业发展前景做出预测与推断。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四个基本方面的分析: (1)背景分析 应该重点关注:企业的基本情况与行业分析、企业自身对经营活动及经营战略的表述、企业竞争环境与竞争优势、政策法规环境对企业提供的机会或者形成的制约、企业的控制性股东及其状况、企业发展沿革及
25、主要人力资源状况等等。这是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的基础和先行条件,也是评价战略实施与遵守情况、预测企业发展前景的重要依据。 (2)会计分析 财务报表数据是经过一套复杂的会计程序加工后生成的财务信息,信息质量本身会受到诸如会计原则的制定和执行质量、会计政策的选择质量、审计质量、信息披露质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财务分析之前,应首先设计一个必不可少的会计分析环节。由于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会计质量信息,因此,可以简单通过分析审计师的措辞和对相关事项的说明,从整体上对企业财务报表的会计质量做出判断,而不必再开展单独的会计分析程序。 (3)财务分析与管理质量透视 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分析中
26、应重点考察的比率包括:偿债能力比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杠杆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盈利能力比率,如毛利率、核心利润率、销售净利率、股东权益报酬率、资产报酬率、以及每股收益等;营运能力比率,如商业债权周转率(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之和)、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经营性资产周转率、商业债务(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之和)平均付账期等。在此基础上,通过进行年度间相同比率的分析与比较,同行业企业间(主要指行业先进企业、行业平均值以及竞争对手等)相同比率的分析与比较,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趋势。 财务状况质量分析 第一,围绕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评价资产质量和资本结构
27、质量。 应分别分析资产的个体质量和整体质量.在资产负债表观下,企业的利润是建立在资产真实价值基础上的资产利用效果的最终体现,强调资产在价值转移、处置以及持有过程中的增值质量(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可视为该项资产在持有过程中产生的负增值)。因此,对于资产负债表中的主要资产项目,可以按照盈利性、周转性、变现性(即保值性)以及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协同性等几个方面逐项考察其个体质量.而对于企业资产的整体质量,可通过考察资产结构(经营性资产与投资性资产的相对比例)与企业经营战略、经营特点的吻合性,资产整体的增值性和获现性等方面来加以综合评价.对于资产金额发生重大变化的项目,还要分析其变动的幅度、变动原因以及此项
28、变化对企业财务状况造成的方向性影响,从而对企业的资产管理质量做出判断与分析。 分析资本结构质量应重点关注:企业资金成本的水平与企业资产报酬率的对比关系;企业资金来源的期限构成与企业资产结构的适应性;企业的财务杠杆状况与企业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杠杆状况与企业未来融资要求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企业所有者权益内部的股东持股构成状况与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等.此外,还应关注资本结构中所蕴藏的利益相关者在产权、控制权等方面的博弈过程与结果,是否推动或制约着企业长期发展。 第二,围绕利润表进行分析,评价利润质量. 分析利润的内在质量,即利润自身结构的协调性。首先分析核心利润与投资收益的比例关系,揭示企业
29、自身经营活动的利润贡献度;分析各项费用开支的合理性,揭示出企业的费用管控能力。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企业自身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主要通过毛利率、核心利润率等指标来加以评价);企业资产管理质量和盈余管理倾向(主要通过“资产减值损失”项目的规模大小来加以揭示);企业利润的持续性(主要通过直接比较营业利润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相对规模加以分析);企业利润的实现性(主要通过将包括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内的未实现损益与利润表中的已实现损益进行比较来加以考察)。 分析利润结构的资产增值质量,即利润结构与资产结构的匹配性.资产结构体现了企业的战略部署与安排,而利润结构则揭示了企业的战略遵守与实施
30、情况。具体地说,可以分析经营性资产的增值质量(可通过比较核心利润和经营性资产平均余额,计算经营性资产报酬率来进行评价)和投资性资产的增值质量(可通过比较投资收益和投资性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投资性资产报酬率来进行评价)。 分析利润结构的现金获取质量,即利润结构与对应的现金流量结构的趋同性.主要分析:核心利润的现金获取质量(可通过将调整后的核心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进行比较来进行评价);投资收益的现金获取质量(可通过将扣除金融资产处置收益和长期股权投资转让收益后的投资收益与相应的现金回款金额进行比较来进行评价)。 第三,围绕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评价现金流量质量。 分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充分程
31、度.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最好能够完成:补偿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费用;支付现金股利;支付利息费用。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难以完成上述支付的条件下,企业或者收款出现了问题,或者付款出现了问题,而在这些方面都体现了企业的营运资本管理质量。 分析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量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吻合程度.作为投资性现金流出,除了抓住时机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外,无论是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还是对外股权和债权投资支出,都应是企业在充分进行研究与论证后审慎决策的结果。一般来说,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量和流出方向代表了企业的扩张规模和扩张途径,由此可以透视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量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吻合程度,即企业战略部署的实施情
32、况. 分析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之和的适应程度。企业在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方面出现的资金缺口,可以考虑通过筹资活动予以补足。若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之和不能相互适应,从长期来看,极易出现现金闲置或现金短缺等情况,反映出企业在现金管理质量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四,围绕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进行分析,关注其中包含的财务状况质量信息。 对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所包含的财务状况质量信息,主要应关注:“输血性”变化和“盈利性”变化;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互相结转的财务效应;企业股权结构的变化与方向性含义;会计核算因素的影响;企业股利分配方式所包含的财务状况质量信息;
33、等等. 第五,针对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进行比较分析,评价集团整体财务状况质量. 在对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进行比较和分析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上市公司为母公司所形成的纳入合并报表编制范围的企业集团所“存在的资源规模及其结构;集团内部关联方交易的程度;企业集团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等等. (4)前景预测 预测经营活动的发展前景.以经营性资产目前的盈利能力和产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状况为基础,可通过分析企业在经营活动方面进一步可能采取的有效措施,预测经营活动的发展前景:在经营性资产整体结构存在优化空间的情况下,企业是否可能进一步减少不良资产占用、及时处置闲置资产、适量增加企业经营性资产的规模等;在经营性资
34、产整体结构较为协调,但盈利能力仍需改善的情况下,企业是否可能进一步改善经营性资产的利用率,提高产品的盈利能力(如通过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改变销售结构来改善企业产品的毛利率、扩大市场销售规模等);在企业具备基本的盈利能力,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不太理想的情况下,企业是否可能在商业债权管理、销售回款制度安排以及购货付款谈判等方面进行系统性优化,以改善企业核心利润产生现金净流量的能力;在资产的局部或整体出现失衡的情况下,企业是否可能进行经营性资产置换,以增强与其他资产组合后的增值潜力;等等。 预测对外投资活动的发展前景。由于企业控制性的对外投资活动所产生的效益,主要取决于其子公司经营活动的盈利
35、能力,因此,以投资性资产目前的盈利能力和产生现金流量状况为基础,可通过分析企业投资性资产所占用资源的潜在盈利空间,预测对外投资活动的发展前景:对企业控制性的投资性资产直接占用资源的规模及其潜在的盈利空间进行分析(可以大体上根据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的“母公司数”与“合并数”之间的差额来确定);对企业控制性的投资性资产间接占用资源的规模及其潜在的盈利空间进行分析(可以大体上根据其他应收款和预付款项等项目的“母公司数”与“合并数”之间的差额来确定).而对于子公司经营活动所进行的前景预测,可以比照前述对企业自身经营活动的前景预测方法来进行。 以重组、并购等方式谋求发展的企业前景预测。企业除了依靠自身的经营
36、走持续发展的道路之外,还可以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谋求迅速的发展壮大.企业可以通过贷款、股东入资、减少现金股利分配、债务重组等手段来满足必要的资金需求。在重组方式的选择上,企业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债务重组、资本重组和企业重组等方式来改善企业的资产结构、资本结构,从而为企业盈利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创造条件。然而,在重组、并购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关注不同的融资方式给企业带来的潜在风险。 7仅利用财务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质量进行分析有哪些局限性? 仅利用财务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质量进行分析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若仅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关决策,很可能使决策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偏差。正确认识这些局限性,对于防范决策风险,提高
37、决策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大部分财务信息目前仍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生成的,难以提供与决策相关的全部信息。财务会计主要立足过去的交易与事项,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过去的信息,而使用者的决策总是希望通过财务报告获得更多面向未来的信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传统财务报告信息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决策对信息的相关性的要求。过去的交易和事项都是较为确定的,而企业不少的经济活动具有不确定性;特别是近来由于金融创新,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与报酬于合约签订时转移,如按实现原则在交易完成时计量显然不符合实际,同时由于风险和报酬的不确定性,又给转移时计量带来重大的困难;另外,一些有用的信息,例如持有资产的价值变动由于尚
38、未实现、尚未形成交易或事项,在报表中没有进行确认。同时,由于市场创新、销售方式的多种化、长期化,如分期付款销售、产品融资销售,很难用传统的财务方法确认、计量和报告。 (2)财务信息是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生成的,也难以提供与决策相关的全部信息。财务报告中许多数据都是通过合计、汇总而来,是若干交易或事项的金额汇总、抵销所形成的,这种汇总、抵销也不可避免地掩盖了某些矛盾与问题;币值稳定假设本身在剧烈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也是不成立的,因而建立在币值稳定基础上的财务报告在物价持续、剧烈变动时,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当前,有不少尚难以用货币计量、但却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如在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中,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是企业的巨大财富,但人力资源的价值却在财务报告中不能得到反映,知识产权的真正价值也难在无形资产之中显示出来。 (3)财务信息是以会计准则为依据生成的,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的运用,使得财务信息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人为因素和主观判断因素,为会计人员的利润操纵留下了相当大的空间,因而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只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