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链接考场体验【例1】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接受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问题。(1)据图推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北极四周 D南极四周(2)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推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A1个多小时 B3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 D7个多小时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自转。该地能拍到北极星,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从图中看该地北极星的仰角在地平线四周,角度很小,说明该地位于低纬度地区(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故A项正确。(2)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的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15/小时。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
2、的角度约为50,大约经过了3个多小时,故B项正确。答案(1)A(2)B【例2】北京时间2022年12月21日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此刻,日期为2022年12月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A0 B.C. D.解析本题考查日期范围问题。北京时间2022年12月21日1918,东12区为21日2318,西11区是018。所以22日范围约为0。因此本题选A。答案A【例3】一艘海轮从上海动身驶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经图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读图回答(1)(2)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A15N,135EB15S,135WB2326N,0 D2326S,180(2)下
3、列现象发生时间与海轮途经P点的日期相近的是()A江淮平原地区正播种冬小麦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C北京一年中昼长最短D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解析(1)本题考查了晨昏线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判读等学问。据题意可推断,EF为晨线,因此该线东侧为昼半球,西侧为夜半球,由太阳光线与晨昏线相互垂直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因此可知,A、C错;图中南极圈以南消灭极昼现象,而南极圈上则无极昼现象,因此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不行能是南回归线。所以答案为B。(2)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及气候、水文等学问。由上题可知,此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应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对应时间应为11月中旬或2月初。11月中旬时,江淮
4、地区播种冬小麦,A对;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季节为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B错;北京昼长最短的时候应当在冬至日时,C错;塔里木河是受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其流量最大值消灭在夏季,D错。故答案为A。答案(1)B(2)A【例4】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观测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完成(1)(2)题。(1)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A3月12日晴朗 B6月5日晴朗C3月22日多云 D6月20日多云(2)该地可能位于()A祁连山地 B大兴安岭C南沙群岛 D帕米尔高原解析(1)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及天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依据“该地太阳辐射日变化曲线图”,可推断出该地日照时长将近15小时,即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
5、射北半球,A、C错误。该地正午大致是北京时间6时15/213时30分,图示在北京时间13时14时,太阳辐射日变化曲线消灭一波谷,应当是受多云天气影响,故选D。(2)本题考查区域定位。依据上题分析,该地正午地方时为12时时,北京时间约为13时30分,据此求出该地的经度约为120E(1301200)1597.5E,结合供应选项可知A正确。答案(1)D(2)A【例5】福建某中学争辩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整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完成(1)(2)题。(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
6、以南地区极昼(2)济南某中同学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外形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遮阳板长度不变,上升安装高度A BC D解析(1)本题以窗户遮阳板设计原理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相关学问。位于北半球的福建夏季应将遮阳板放下,避开因强光照射导致室内温度太高,冬季收起遮阳板,让尽可能多的光线进入教室,以改善教室热量和采光条件。因此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北半球冬至日,此时南极圈以南地区为极昼。故选D。(2)济南纬度比福建高,冬、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均比福建小,因此为了达到和福建一样的效果,济南可以通过降低遮阳板安装高度或加长遮阳板来实现。故选A。如下图:(以夏至日放下遮阳板为例)答案(1)D(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