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常见病句类型分析专题培训讲学.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025183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常见病句类型分析专题培训讲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常见病句类型分析专题培训讲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小学常见病句类型分析专题 小学常见病句类型分析专题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与分析,有了这种能力才可能对病句进行修改。"正确使用词语"一条已有涉及;《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六种病句类型大致有如下情形:  1.  语序不当      (1)名词修饰语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      ①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修饰"事情")      ②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      下面是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的例子:      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      (2)动词修饰语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      ①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      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看下面的例子:      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上一世纪"应放在"这      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②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      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急于对兰花"应放"进行"前)      ④国有15个洲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应修饰"平等")      ⑤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广泛"应修饰"交换")      ⑥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陆续"应修饰"有")      (3)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面)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2 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①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④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而是"改正"。)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或将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③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quot;。  3 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如:①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2)缺接?br〉 例如: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quot;。)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也许是"建立与加强"的?"建立与加强工作"又讲不通,在"建立"前少个谓语"完成"。)      (4)缺宾语      例如: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赘余      (1)堆砌      例如: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环境"应删去。)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掌握"应删去。)      (2)重复      例如: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可有可无      例如: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应删去"离现在"。)      (5)应删去"的"字      例如: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的稳定了。(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动乱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历代"和"动乱"中间也可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就不必加"的"。)  4 结构混乱      这是一个很大的类句,这里谈的是不能用"主语""宾语"等来归类的情形。这里最常见的是一句之内两种结构纠缠不清,有以下类型: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如: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今……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这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2)藕断丝连      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他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如: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①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4)反客为主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如: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待。应该把末一分句该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②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quot;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5)结构含混      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看法。      例如: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可以拿"创作方法"做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该改作"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  5 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如: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指代不明)      (2)有歧义      例如:①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几个"修饰"营"还是"干部"?)      ②在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把"逐日"改为"都有"。)      ③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④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不如把"一种"提到头上。)  6 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quot;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下面是一些逻辑上的有问题的类型。      (1)自相矛盾      例如: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应删去"无比"。)      (2)范围不清      例如: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他们一面拼命的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拼命的向上爬,但是终于不免跌落深渊。")      (3)强加因果      例如: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4)主客倒置      例如: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原文地址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 只供学习与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