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马原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教案)教学内容.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023300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教案)教学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马原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教案)教学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马原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教案)教学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马原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教案)教学内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马原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教案)教学内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原复习讲义: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 逻辑框架 【真题】(2016.34)(1)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视角,分析为什么说“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5分) 答题思路:1、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2、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3、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还体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和认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原理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真题】(2010、34)(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答题思路:上述材料讲述的梅兰芳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的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其哲学依据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任何人发生错误都是难免的。此外,上述故事还能体现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的原理;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原理。所以,认识过程的复杂性导致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

3、误是难免的。二、 考点讲解(一)认识与实践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实践的构成要素(历年无考察): 总: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要素:1)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2)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3)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即认识关系;其二,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 1)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即为限定和超越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

4、面受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从而使主体和客体同时得到改造、发展与完善。 2)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例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D)A唯物的观点B辩证的观点C联系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例题】在实践过程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BD ) A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B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 C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D改造与被改造的

5、关系 【真题】(2013、34)(1)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像成老人”两事例所体现的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6分) 答题思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认识主体具有能动作用。上述两个材料都是讲的是换位思考的小故事,“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像成老人”两事例充分显示出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作用,突出地表现了主体在认识中进行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的重要作用。只有按照马克思的上述原理的指导正确处理人的实践活动,我们才能成功。(注

6、:如考生从认识主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认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性进行分析,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002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11年、2015年):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其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因为正是为了改造世界、满足需要,人们才去认识世界。 其二,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作为中介,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连接起来,使主体能够从客体那里获得有效信息。其三,主体用于处理信息的各种思维模式也源于实践。列宁:“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

7、。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认识来源于实践,但对此不能做狭隘的理解:第一,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差异对认识的影响,但造成人们认识和才能差别的决定性原因是后天的社会实践。(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第二,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牛顿假若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其一,实践的发展为认识不断提出新的课题。(恩格斯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8、 其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在实践中,经验材料日益丰富,物质手段日益完备。 其三,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恩格斯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的目的不仅在于认识活动本身,更在于改造客体、指导实践。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是认识的价值的最终实现。这就是所谓的“学以致用”。【真题】(2015)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

9、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这表明(A) A实践是人类知识的基础和来源 B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袁隆平的话表明,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选项正确。实践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依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B选项错误。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发展,C选项错误。两次飞跃中第二次飞跃更为重要,D选项错误。 (3)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2009年、2012年、2013年

10、): 1)认识、理论指导实践的理由:由实践和认识的特点决定的。 其一,从实践的特点上看,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它是受意识支配的,实践的这种本质特性决定它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 其二,从认识的特点上看,认识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规律,认识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 2)认识指导实践的表现 其一,认识可以使主体了解、把握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指导主体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去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 其二,认识可以使主体在实践活动之前,确定符合自身需要以及客观实际的目标、方案、步骤和措施,对实践活动做出预测和规

11、划。 其三,认识可以使主体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指导主体选择实现目的的最佳行为方式。 其四,认识可以指导主体将局部经验上升为理论。 其五,认识还可以使主体实现对自身的认识,并自觉调整自己的活动,以适应改造客体的需要。 3)理论指导实践的表现 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这种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 其一,端正方向。科学理论能正确地预见未来,为实践的正确开展指明方向。 其二,指导进程。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的顺利开展。 其三,推动创新。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列宁没有革命的

12、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4)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的两种情况: 其一,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二,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导致实践失败。【例题】“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所揭示的是(B) A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B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C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D离开了理论,就不会有实践 2、认识观(1)认识的本质: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1991年、1993年、2008年)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

13、;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出发,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其中,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 2)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和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2000年、2002年、2006年、2010年) 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异: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

14、、被动地、直观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它有两个严重的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二是离开辩证法来考查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点:是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 其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其二,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把认识看作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

15、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 3)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 其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客体即客观对象,是人类认识的起点,没有客观对象就不可能产生相应的认识。 其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这种能动的反映不仅具有摹写性,而且具有创造性。创造性从根本上把人的反映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区别开来,它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 其三,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为基础来实现的。【真题】(2016)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

16、自就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A)A.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解析】本题考查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唯心主义的区分。前一种观点是由恩格斯提出,强调自由在于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一种观点认为由自及是随心所欲忽视了客观规律性,强调人的主观意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或者唯意志论观点。故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真题】(2010)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

17、示是(D) 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 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 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 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但是二者之间又有着性质上的区别。 (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999年、2000年、2002年、2012年) 1)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的含义、表现形式和特点: 含义: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 表现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18、特点:直接性和具体性。其优点在于贴近现实即反映对象;其缺点在于只能反映事物的外部和局部 理性认识的含义、表现形式和特点: 含义: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表现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假说、理论 特点:间接性和抽象性。优点是深刻、全面;缺点是容易脱离实际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辩证统一 其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其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一方面,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人们在获得感性认识时,总是以原有的知识为背景,使用已有的概念

19、和逻辑框架,在理性认识的参与和指导下进行。同样是接触客观事物,由于理论准备不同,感受就可能大不一样。这就是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的含义。另一方面,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要通过感性的认识来说明。 其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促进。一方面,感性认识促进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丰富的人与经验贫乏的人相比,对事物理解的深度是不样的。所以黑格尔说过,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促进感性认识。这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含义。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其一,获取丰富和真

20、实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飞跃的基础。 其二,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是实现飞跃的必要条件。 2)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飞跃的必要性: 其一,它是实践的需要。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指导实践,使认识物化、对象化,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其二,它是认识的需要。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使认识受到实践的检验而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飞跃的实现条件:其一,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能从理论原则出发,不顾实际情况地生搬硬套。成语中的 “量体裁衣”和“按图索骥”就是从正反两面说明实践和理论关系的典

21、型事例。其二,要把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的认识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这是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变理论为现实的中介环节,也是决定性的环节。其三,要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寻求实现理想客体的具体途径和工作方法。其四,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真题】(2012)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的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完美之外,还因为(A)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

22、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辩证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它既是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3)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及其作用: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即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其一,指导作用;其二,解释作用;其三,预见作用。 非理性因素及其作用: 含义: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如动机、欲望、信

23、念、信仰、习惯、本能等)和非逻辑主体心理形式(如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作用:动力作用(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诱导作用(列宁说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激发作用。【例题】“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该论断所具体揭示的是( D ) A实践对认识的作用 B感性认识的作用 C理性认识的作用 D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200

24、9年、2010年)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含义及原因: 含义:指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原因:其一,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人的认识受到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其二,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需要一个过程。(恩格斯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指对整个客观世界的认识没有终点。由于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所以人的认识运动也必然随之不断发展,不会结束。认识运动过程的实质:认识运动

25、过程,从形式上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之间的每一次循环,都较前一次循环达到更高一级的程度。认识运动中实践和认识的这种循环往复和无限发展,体现了认识的本质和一般发展规律。【真题】(2014).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BA. 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B. 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C. 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D. 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过程的反复

26、性。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对于某一自然现象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比较科学的实验。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所以,B选项正确。 5)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历年无命题)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统一: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由于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统一,所以产生于某个具体实践的某个具体认识,不能生搬硬套地运用到其他的实践中。 认识和实践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和实践的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由于认识和实践是历史的统一,所以,当事物发展、实践深化时,认识也应当随之改变,不能故步自封。19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