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迹 教案云龙中学 李培洪教学目标1.使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含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所表达出的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曾经读过许多描写月亮的文学作品,唱过许多与月相关的歌曲,有的是歌颂月的美好和纯洁,有的是借明月表达心中的情感和思绪.现在请同学们先欣“赏月夜美图”PPT16,然后赏月话名称PPT7【请你根据下列图
2、片中月亮的形状,说说古人曾经给与它们怎样的名称?】例如:PPT8(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PPT9(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PPT10(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PPT11(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PPT12(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PPT13(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PPT14(月到中秋分外明请同学们说一说与月 相关的诗句)根据下面提供的特定环境
3、,填写相关的古代诗句:PPT15前几年中秋,我驻美使馆召开了部分留学生座谈会。主持人的发言引用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同学们的发言先后引用了张九龄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的诗句“ 露从今夜起,月是故乡明.苏轼的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王安石的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学生活动)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一篇也与月亮相关的文章(板书月迹贾平凹wPPT16).这里贾平凹的“凹”读w,他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学生简介,教师补充)贾平凹:陕西丹凤人,当代作家,原名贾
4、平娃.小说作品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散文以一草一木,一石一景,俗而又俗的平常事物写起,引出一个充满寓意和深度的哲学命题。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山地笔记、天狗、怀念狼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2.重点字词强调袅袅nio 面面相觑q掬着沙j锨刃xin 嫉妒j d倏忽sh三。出示目标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展开的?写了哪些人和事?四.整体感知1.PPT19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然后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 (教师巡视)请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内容。【明确】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子中秋夜寻月亮的过程。文章围绕寻找月亮的过程写了哪几件事呢?【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展开的?写了哪些人和事?】P
5、PT20【明确】盼月亮寻月亮(镜中望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瞳见月)议月亮;PPT20结构: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你们快去寻月吧”),写月亮匆匆来去。第二部分(“我们就都跑出门去” 到“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写寻月过程.第三部分(“我们坐在沙滩上”到最后),写沙滩议月。2.教师小结:由此来看,全文是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来展开的,其中“寻月亮又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课文围绕寻找月亮的踪迹,写了镜中之月、院中之月、杯中之月、沙滩之月、眼中之月,文章看似散乱,实际上都是紧扣“月迹”在写,表达作者那种月一般纯洁、真挚、明亮的心境,这就是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特点.
6、 补充:讨论: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月迹”是美好的,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第二课时 月迹一、文本解读(复习上堂课内容)1、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什么事情?PPT21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人物:奶奶、我和弟妹事情: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文章重点:寻月亮1.学生自学一:仔细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在哪些地方找到了月亮的踪迹,不同的地方月亮有什么样的不同呢?【明确】穿衣镜上(3)院子里(5-21)酒杯里(22-24)小河里(25-28)眼睛里(30)镜中月 白道儿半圆满
7、盈没了月形院中月 玉玉的、银银的杯中月 小小的满圆 、可怜儿样水中月 银光 、多眼中月 小小的 、多2、文章写了“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河中月”“沙滩月”,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语段吗?请你在阅读过程中圈点勾画,并说出每一处月亮的特点.第3节 写“镜中看月”是“长了腿的”.写了月儿在镜中的变化:“白道儿”“半圆”-“满盈“亏了”-“没了”第5节第21节 写“院中望月是玉玉的,银银的,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有桂树和嫦娥,星星少是月色明亮的标志,能看清月亮里的东西是月亮皎洁的标志。第22节第24节 写“杯中饮月”是“酥酥地颤”的满圆月,一人一月,月亮入心第25节-第29节 写“河中寻
8、月”哪一处水里都有。水中映月,天水一色第30节写“眼瞳见月哪个人眼瞳里都有,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一颗印章。总结:镜中月 白道儿半圆满盈没了月形院中月 玉玉的、银银的杯中月 小小的满圆 、可怜儿样水中月 银光 、多眼中月 小小的 、多3。小组交流:作者写月亮,为什么要写镜子、写杯子、写院子、写小河,怎么不直接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呢?作者这里用的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化实为虚.写月迹,就怕写得太空灵。作者很巧妙地避过了这一点。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凭借穿衣镜、院子、酒杯、河水、眼睛这一个又一个实体,空灵的月亮、月光、月色、月影,便一一呈现出了实实在在的月迹.4。学生自学
9、二: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情绪有怎样的变化呢?(尽量从文中找寻表现人物心理情绪发展变化的词语)【明确】镜中月亮由圆而亏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听说月中有树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仅属于她,大家由“羡慕”而“嫉妒”,不由得“争执了起来。听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大家“越发觉得奇了”。河中寻月,眼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议论之后大家“都觉得满足”.5。小组交流:这些孩子们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出了什么呢?【明确】因一时的不了解而产生的失望之情反衬了孩子们渴望了解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因不能拥有月亮而产生的嫉妒和争执,反衬出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大家“越发觉
10、得奇了同样表现了孩子们渴望了解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心。认识到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都“觉得满足”,没有一个人想独占月亮,只要大家都拥有就好,表现了童心的纯洁美好。5。学生自学三:在孩子们寻月的过程中,奶奶这个人物是不可忽略的,那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找出文中相关句子,小组交流)【明确】【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甚至自身也童心未泯的人;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并把孩子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地。作用:没有奶奶这个人物形象,就没有孩童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童心灵的升华.讲故事的奶奶其实业在关注着月亮.是她首先提醒
11、“月亮出来了”,让孩子们看月亮;月亮出来后,是奶奶要求孩子们“快去寻找月吧”孩子们为月亮而“争执时,是奶奶给每人倒一杯酒,让孩子们从院内寻到院外,见到河中月,眼中月。】六。鉴赏评价(小组交流)1。有人说,这篇文章充满了童心、童真和童趣,文中所写的月亮也是孩童们眼中的月亮,你能结合文章举例说明吗?【明确】镜中看月,写月亮“是长了腿的”,“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院中望月,写月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面有了什么东西”等等.这里写的都是最基本的关于月的形状和色彩的感觉,不知道名称便不使用名词术
12、语,拟人化的感觉更显然符合孩童的感觉特点。 从孩童的感觉来写:“倏忽间,哪儿痒痒的感觉”。2。孩子眼中的月亮是不是就是单纯的月亮?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怎样的感情的呢?【明确】例句:“月亮是我所要的”,“月亮是个好。“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含义:孩子“所要的”就是美好的事物,月亮就是美好的事物的象征,妹妹所说的“月亮是个好”更是一语中的,点明月亮是美好事物的化身.告诉我们要勇于追求这个目标.印章,泛指图章。在政府的文件上盖上印章,表明文件确由政府发出;在个人的字画书刊上盖上印章,表明属于自己所有;在条据或证明材料上盖上印章
13、,表明自己对条据或证明材料内容负责。总之,印章起着证明的作用。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那么天空就是一个巨幅的纸页,纸页上的作品为“我”所有,“我”是天空的主人,“我”对天空的一切负责。我们是月亮的主人,我们是天空的主人,我们拥有天空,我们拥有宇宙。3、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不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他都充满了好奇,他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不觉满足”的。满足-孩子们在寻月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 ,在寻月的过程中,
14、孩子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既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又表达了纯真的愿望-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享有。即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追求美的过程。】 七.拓展延伸1、这篇文章与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显著的不同?【明确1】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常以月亮的圆缺比拟人世的盛衰,抒发伤感乱离、期盼团聚的思想感情.本文的不同就在于通过月亮抒发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作品的感情基调是温馨融洽、积极向上的。【明确2】传统的咏月诗文大多是游子思乡、家人思亲、分离思合的主题,多是伤感之作。 本文与传统的咏月诗文不同:(1)首先在于不是离人赏月,而是中秋之夜弟兄姐妹团聚,实在祖辈的引导下共同赏月(2)作品的基调是温馨、融洽
15、、热泪、积极向上的,而不是伤感、悲凉的(3)作品有意识的把赏月和孩童们的成长结合起来,让其在寻月的过程中有一种心灵的升华2、再次讨论: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v 【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八.文本小结是啊,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亮变化的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通过记叙寻月的过程,描绘了美丽的月色,赞美了孩子们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同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找,就能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美好事物,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才会因此变得更加美丽!九、归纳中心思想月迹一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描绘了皎洁的月色和到处映现出月亮的景象,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十、当堂训练1、刚才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贾平凹借景抒情的美文月迹,请同学们模仿课文的手法,从下面提供的自然景物中任选一种,展开想象,用儿童化的语言写出其特征及你的感受,一百字左右,时间3到5分钟. 太阳 月亮 小草 树叶 荷花 2、阅读 水调歌头 苏轼 十五夜望月 王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