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三经典诵读教案备课讲稿.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022249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经典诵读教案备课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三经典诵读教案备课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三经典诵读教案备课讲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三经典诵读教案备课讲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三经典诵读教案备课讲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初三国学诵读 一、指导思想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上级关于“经典诵读活动”的工作安排和相关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通过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努力在学生中营造“读国学经典、学民族文化”的氛围,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的优良传统美德,培养他们高尚情操,丰富中学生文化内涵,让传统经典文化带动中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二、目的及意义 通过活动,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培养中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感恩意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树立终

2、身学习的观念。 三、国学经典诵读参考篇目 诗经孟子唐诗宋词笠翁对韵大学等。课前五分钟诵读教案万水千山总是情诵读目标1、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大意,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2、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朗读背诵,积累名句。 教学过程 导入语及诵读设计:泱泱中华,文明古国,精美的诗文犹如璀璨的明星,点缀着历史的天空,熠熠生辉。诵读经典诗文,是在欣赏精美的画卷,是在聆听优美的旋律,更是在感受美好的情怀。今天的课前经典诵读,我们将走近几首山水风光诗词和一篇爱国抒情散文。与这些经典为友,你一定会由衷地感叹万水千山总是情,我的祖国我热爱!(刘雅馨)1、望岳杜甫(戴昕雨)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斜体部分集体重复一遍)2、登鹳雀楼王之涣 (孙元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斜体部分集体重复两遍)3、望庐山瀑布李白(孙亚男)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集体完整重复一遍)4、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李卓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斜体部分集体重复三遍) 5、沁园春雪毛泽东(刘雅馨)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4、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集体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全体领读的同学)惜秦皇汉武,(戴昕雨)略输文采(孙元隆);唐宗宋祖,(孙亚男)稍逊风骚。(马千)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刘雅馨)只识弯弓射大雕(李卓然)。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齐) 6、少年中国说梁启超(马千里)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马千里)恶(w)!是何言!是何言!(孙亚男)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领读齐)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5、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集体齐)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戴昕雨)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孙元隆)潜龙腾渊,鳞爪飞扬;(孙亚男)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马千里)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刘雅馨)奇花初胎,矞矞皇皇;(李卓然)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刘雅馨)天戴其苍,地履其黄;(马千里)纵有千古,横有八荒;(男领齐)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女领齐)美哉,(领齐)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集体齐)壮哉,(领齐)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集体齐)慷慨悲壮边塞诗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边塞诗英勇战斗、向往和平的主题。2、通过朗读感受边塞诗悲壮的内在情感基调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边塞诗英勇战斗、向往和平的主题。教学难点:通过

6、朗读感受边塞诗悲壮的内在情感基调教学时间:一课时设计说明:边塞诗是中国古代诗歌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情感鲜明强烈,语言质朴豪放,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适合初中生朗读与感受。本课选取具有不同代表性的边塞诗,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反复朗读,感受古代边塞军旅生活的整体面貌,了解边塞诗悲壮的整体情感基调。教学流程:一、导入边塞英雄梦1、播放屠洪纲歌曲精忠报国诗歌朗读。谈一谈你听这首歌的感受。2、很多同学都曾幻想成为一名驰骋边疆,征战沙场的英雄梦。今天就让在诗歌中得偿所愿,在朗读中回到那血雨腥风的大漠沙场,感受戍边将士的内心世界。二、胜利的豪情1、唐朝疆域辽阔国力昌盛,是边塞诗歌的黄金时代。当时很多诗人都曾经

7、到过边塞,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其中,卢纶就以壮阔的笔调记录下了将士们出征前的誓师场面。2、学生齐读塞下曲,说说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风采?(军容严整、团结一心、斗志昂扬)塞下曲(唐)卢纶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3、朗读时如何通过音量、气势的处理表现将士们团结一心、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4、两组同学朗读前两句,全班齐读后两句。5、卢纶本是文人,投笔从戎写边塞军旅生活。唐朝还有许多武将自己能写诗,这归功于唐朝作诗风气盛行。严武就是这样一位能写诗的武将,更了不起的是,他曾经亲自率领军队仅用两个月就击溃了大举入侵的吐蕃军队,收复了大片土地,保卫了边疆的安全。军城早秋(

8、唐)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6、请同学齐读严武的诗作军城早秋。说说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战斗场景?7、自由朗读军城早秋,思考:朗读这首诗时,哪一句应读出明显的变化?应读出怎样变化?(侧重速度,音调)“更催飞将追骄虏”加快,上扬。将英勇的将士形象挺立在苍茫的边塞大漠上。7、学生个别朗读与小组朗读8、齐读塞下曲、军城早秋表现了戍边将士们怎样的精神面貌?三、战败的哀伤1、真实的战争总是能够获得胜利吗?接下来我们将朗读一首晚唐国力衰弱时期的边塞诗歌,通过这首诗你能对边塞生活有不一样的认识。学生朗读陇西行,想一想这首诗表现了战争怎样的一面?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

9、,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2、自读品味:这首诗中哪些字词寄托了诗人深沉的情感,适宜在朗读过程中着重体会和表现?3、深入感知:诗中“可怜”的对象有谁? 你如何理解“犹是”蕴含的情感?可怜:讲究含蓄的古诗中,如此直白抒情的并不多,体现了作者对牺牲将士满怀同情,同时也是对战士亲人的同情。体现了战争对整个社会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犹是:满怀着丈夫回家的妻子,此时还没不知她心中的唯一早已经成为了一堆无名白骨,注定无法履行出征前的诺言了。妻子越是痴痴的等,越令我们旁人伤感动容。2、个别朗读。要点:在放慢语速、把握语气的基础上突出重音。3、通过这首诗的朗读, 你感受到战争怎样的一面?战

10、争的残酷血腥,以及战争给战士及其家人带来的不幸。四、苦守的悲壮1、一面是割舍不断的亲情,一面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将士们心中经历了怎样的煎熬?他们又将如何选择?朗读王昌龄的从军行,你能够对将士们的内心又更为深刻的理解。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应当怀着怎样的情感朗读一、二句?读环境,品乡情a、这首诗的前两句渲染了怎样的环境,朗读时应当投入怎样的感情?边塞萧瑟、悲凉的环境。语调低沉、语速较慢。b、景物相同,但各人经历不同,对景物的感触是不同的。读好景,不能忽略景中人的经历和心态。诗中的将士们在此驻守多久了?想象期间他可能经历了什么?“黄沙百

11、战穿金甲”已经驻守多年九死一生的战斗,战友的牺牲。c、想象此时你就是一名在此荒凉之地驻守多年,经历九死一生的普通士兵,你已是多年未见父母亲人,如果是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带着思乡之情,再次朗读这首诗的前两句。想一想前两句中哪些词语尤其能够表现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需要在朗读中注意渲染?长云、暗、孤城、遥望3、应当用怎样的语气朗读三、四句?读意志,感悲壮a、是啊,谁不想要回到温暖的家?然而,战士们却说“不破楼兰终不还”,他想要回家吗?想象在彻底打败敌人的战斗中战士们必须面对什么情况?将士们希望战胜敌人之后再回家然而,在漫漫无休止的战斗之中,很可能血染沙场,马革裹尸,永远都回不了家了。战士们心中明白这一

12、点。b、一方面厌倦战争,很想要回家。一方面却坚决要求留在战场,甚至永远不能与家人团聚也在所不惜。你如何理解这种矛盾?在朗读中应当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表现这种矛盾的情感?预设: 在面对小家与大家,小我与大我的选择时,将士们选择超越个人,成全大我,以牺牲个人的幸福,成全千千万万百姓的安居乐业。表现出视死如归的悲壮。4、全诗的朗读在音量、语速、语调、气势上应当表现怎样的变化?音量的大与小:由小到大;语调的高与低:由低到高;气势的强与弱:由弱到强;情绪的壮与悲:由悲到壮;朗读全诗,理解悲而不伤,悲中有壮。读出悲壮之气。5、预设:战士们是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然而,当需要在小我与大我,小家与国

13、家之间进行抉择时。将士们最终抹掉眼泪,选择将小我融入大我,舍小家,保国家。将士们用肩头扛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用七尺男儿铮铮铁骨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万里长城。五、边塞诗的整体风貌1、边塞诗歌是中国诗歌发展历史中独特的一支,它时而激越豪迈、时而哀伤悲凉;时而令人心潮澎湃,时而又使人扼腕叹息。2、边塞诗是悲壮的,体现出千百年来无数普通中国人对和平的向往,对家园的热爱,体现中华民族柔中有刚,遇强则抗,不畏险阻,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关雎诵读目标1、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大意,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2、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3、朗读背诵,积累名句。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资料共享

14、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在青青河洲,长长短短的碧绿水草随水漂流,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想像很丰富,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前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的文明与辉煌。未读诗经,先闻其名,诗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学生介绍)善于查阅资料,好。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者诗经,你会觉得不如了浪漫的殿堂。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吗?(生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关雎。 二、 一唱三叹吟诵关雎 1、 教师质问(学习诗歌的方法、朗

15、读注意问题) 2、 请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节奏。(老师板书课题) 3、 抽一名学生读,评价。 4、 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 5、 师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试用简洁语言概括(或播放录音) 6、 一生说说内容。(这首诗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一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7、 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象故事中一幅幅画面。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起到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时,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

16、静流淌。和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你的眼里心里会出现什么情景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 8、 学生边读边想,然后抽三名学生说说,请全班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这首诗。 三、 美不胜收品味关雎 好诗不厌百回读,同学们一遍比一遍读得好,可见入情才能入境。古人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这首诗,小组讨论交流,以“我从这一句、这几句或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美”的句式,说一说你的思考和发现。(教师板书“美”;1、1、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习进展,引导分析, 2、最后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形成板书(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3、教

17、师小结(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其实,它的魅力,它的佳处,远远不止这些。这首诗既写了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限于自拔的低沉哀吟,难怪孔子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看来,被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诗趣盎然美读关雎 美诗若美读,定能锦上添花,别有意趣。现在,分男女生两大组配乐朗读关雎,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朗读技高一筹。 1、 男生配乐读,女生配乐读。 2、 教师点评。 3、 师生共同演绎关雎之美。(师领读前四句,全班齐读前四句,第五句开始男生先读,女生后读,形成一种错落之美,最后两句诗男生读两遍,和女生的朗读合在一起。师轻声朗读前四句。) 4

18、、 美诗可美读,美诗也可以和乐而歌唱,因为诗歌本是可以和乐而歌的。同学们想不想听今人谱曲的关雎?。现在,让我们和着音乐,一起深情吟唱这首传诵千古、经典古朴的爱情歌谣。(课件播放歌曲关雎,师生齐唱。) 结束语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活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课后,让我们进一步聆听华夏先民的吟唱,吟诵优美文字,传唱古老歌谣,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明之辉煌。 蒹葭诵读目标:在反复吟诵中,让学生读出画面、图像,最后读出诗歌深层的意蕴美和朦胧美,体会诗歌独有的美。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诵读诗经中非常优美的抒情诗蒹葭,共同体会其中的无穷魅力。二、诵读诗文,读出诗韵美1

19、.先请同学们认真地听录音中的诵读,注意字音和节奏。2.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大声地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3.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节奏,还要读出韵味。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自由地大声地陶醉地自我诵朗,要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诗的美读出来,至少读两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三、深入诗文,品出意蕴美 1.这首诗到底向我们传达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再一次来聆听诵读,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尽情的想象,看看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2.在听读欣赏的时候,老师观察到同学们已经深深地沉浸在了蒹葭的世界中了。我想请同学说说你此刻对这首诗的感受或理解。教师总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歌把

20、我们带进了深秋季节。深秋的景色自有一份不能割舍的悠远与悲怆。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忧郁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渲染了妙不可言的意境。3.带着这种感受与理解,老师想请同学再次来朗读这首诗,希望在你的朗读中让我们听出你对这首诗的的解读。(教师请一男一女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我想,真正美的诗歌,就是每个人都能读出自己的感受,能和作品产生极大的共鸣。但是我们又有遗憾,无论欣赏谁的朗读,谁的解读,我们都会感到我们无法完全把心中感受到的那份美,那种特有的意境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4. 研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魅力,我认为还是诗歌中的“伊人”实在为我们留出了太多的想象空间。那么,诗中的“伊人”究竟美

21、在哪里?诗人是如何传达出这种美的? (幻灯片出示)要求学生从文本的词句、手法角度的分析中来读出这种美。教师总结:全诗营造了特有的意境美、朦胧美。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感受到:伊人在水的那方忽隐忽现,可望而不可及,主人公上下追寻,欲罢不能,历经艰辛,可是伊人只是“宛在”,觅之无踪。诗人追寻恋人如梦如幻、如醉如痴的主观情愫,以及追求无着的惆怅失意心情与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浑然为一。5.全诗还显得特别空灵悠远,它非但没有具体的事件,甚至连主人公是男性抑或是女性都难确指。正是这朦胧而抽象的美,让历代文人对这首诗有着不同的解读。四、仿古吟唱,诵出自我心中的美五、拓展了解,体会诗歌的影响力诗经作为古典诗歌的源头,

22、对后世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原作成为不朽之作,甚至受它影响的作品也成为了经典。宋玉九辩中的一段描写:“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通过对秋天的气象和草木摇落的情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悲凉凄苦的心情,多少受了蒹葭诗的影响。其后的曹丕,从本诗中化出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诗句。不仅如此,它创造的 “秋水伊人”的形象,不但成为文学典故,而且常被后人翻新运用。曹植所作的洛神赋正是这种对梦中情人可望不可及故事的翻版。到了当代,女作家琼瑶由此诗重新演绎的歌曲在水一方的歌词,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诗经的魅力。老师想告诉同学们的是,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在我们欣赏后世之作的时候,不要忘了它的源头,最原汁原味的还在原诗。只供学习与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