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五”平谷区都市型现代农业规划精品文档平谷区“十二五”期间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二一一年一月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目 录前言1一、“十一五”回顾1(一)都市型现代农业进程1(二)存在的问题3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4三、产业定位、指导思想和原则6(一)产业定位6(二)指导思想6(三)基本原则7四、建设目标和总体布局8(一)建设目标8(二)具体指标9(三)总体布局10五、建设内容12(一)建设思路12(二)产业建设12(三)基础设施建设27(四)重点工程28六、保障措施29(一)强化组织领导29(二)强化资金支持30(
2、三)完善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31(四)强化政策支持35七、配套政策37附表:41附表:平谷区“十二五”期间“三农”重点项目和工程汇总表前言“十一五”发展,为平谷区农业实现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面对“十二五”时期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平谷区人民应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紧紧围绕“生态绿谷”、“京津商谷”、“绿能新谷”、“中国乐谷”的历史任务,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高端市场需求为驱动力,以世界城市和平谷新城建设为契机,探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做好“十二五”特色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的谋篇布局,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3、,创造平谷区农业发展又一个辉煌五年。一、“十一五”回顾(一)都市型现代农业进程1农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都市型现代农业一些特征已经初步呈现。据测算,平谷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进程指数为74.93,在全市13个区县中排在第2位,处于都市型现代农业进程的初步实现阶段的后期。这表明,平谷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一些特征已经初步呈现。“十一五”期间,平谷区农业实现了较快增长,农业总产值预计达到28.5亿元,年均增长10.1%。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下降。农民收入突破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农业已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多功能演进,籽种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创意农业、高端农业、精品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具有
4、都市型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发展形态初现端倪。平谷区农业已经从传统农业迈入“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高端产业”的一个全新发展阶段。2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得到优化,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转变。“十一五”以来,平谷区发挥资源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依靠科技,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形成“一主多特”果品、优质精细蔬菜、绿色畜禽养殖等优势主导产业,培育了花卉、食用菌、蜜蜂养殖等新兴特色产业,为首都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平谷区还依据地貌特点和产业自身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廊带经济”,促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沿山区发展带、浅山区发展带重点布局果品产业、休闲农业,建高速路沿线腹地蔬菜生产带,发展
5、了多种专业生产区和各类专业乡镇、专业村、户,建立各具特色的商品生产基地,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增强产业竞争力奠定了良好基础。3农业生产条件日斟完善,综合生产能力有不断提高。平谷区以土地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通过实施水源、供水管网、排水、田间道路、土地平整、地力培肥和生态绿化工程,全面提升农业设施水平。截至2009年底,全区各类节水灌溉面积占灌溉面积的96.5%,占种植面积的79.2%。作为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新建示范县,平谷区完成了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对化验设备进行了改造和更新,建立健全全区土壤肥料信息系统专业版和网络版,达到了全国先进水平。4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得到加强,农业产业化水平有
6、所提升。平谷区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推动、标准化基地联动”,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个提升产业化水平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期间,以峪口禽业、华裕食品、千喜鹤、老才臣、乐天华邦、超大、泰华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基本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较完整的产业体系,行业总体水平大幅度提高。目前,全区有农产品加工企业36家,72%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企业共有职工近万人,占全区工业职工人数的10%左右。峪口禽业和老才臣已纳入市农委重点支持上市企业计划。在龙头企业引领和带动下,平谷区各类专业协会或组织和标准化基地也有了长足进步。目前,全区已建成无公害基地15
7、个,总面积1193亩。(二)存在的问题1农业生态服务价值有待提升。诊断结果表明,平谷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生态功能较弱,处于初级阶段的前期。从平谷区应急水源地、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来说,本区的生态农业建设还面临着耕地资源稀少、农业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农业废弃物资源的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和材料化等再利用的方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并扩大规模。2农业社会服务水平仍需增强。近年来,平谷区虽在豌豆、生猪、蛋鸡、蔬菜等籽种产业、农产品物流业、休闲旅游等服务业发展上取得一定成绩,但发展规模和整体实力还不高,籽种产业在全区仅处于起步阶段,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休闲旅游等服务产业尚欠发达。3农业科技水平需要稳步提升。进
8、程测算结果显示,本区农业科技研发投资强度偏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前和产后技术短缺、科技农业展示度不够、农业生产装备和管理技术不高,农业科研和科技示范推广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农业科技贡献率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经济向内涵式增长方式转变。4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需要不断提高。由于部分乡镇、街道缺少专职农产品安全监管员,导致辖区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缺乏缺位。农产品市场建设滞后、农产品质量安全标识管理制度缺失、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市场准入和准出制度普及推广难度大。部分标准化基地“三品”认证基地,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落实不够。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1建设世界城市,发展高
9、端农业。北京进入了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全面推进世界城市建设的新阶段,“国家农业科技城”建设也将全面启动,首都“三农”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发展高端农业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北京农业的基本要求。平谷区农业应站在世界城市建设的高度,凭借本区大桃为核心的特色农业资源,不断扩大农业的开放性和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发展精品农业、有机农业、休闲农业、创汇农业、会展农业,力争将平谷农业打造成为世界城市里的特色产业。2依托平谷新城和首都消费大市场。2007年市政府正式批复了平谷新城规划(2005-2020)。到2020年,平谷区全部或部分纳入新城的乡镇有4个,新城规划区人口将达到28.8万人,是平谷农
10、业发展的巨大消费群体。同时,平谷依托首都经济圈,随着城市居民对农产品消费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食用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生态”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平谷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生态农业;平谷区农村也将成为城市居民生态休闲绿谷、精细果蔬、名特优新农产品的生产基地。3各级政府重视,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加大。目前,从国家到北京市,到平谷区各级政府关于农业、农村与农民的政策,均有利于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在多层级的有利政策所营造的环境下,平谷区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第一,市区农委对农民致富增收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政策,大力支持设施农业,对农户建设温
11、室和大棚给予以资金奖励和技术培训支持。第二,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投入,制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以田间道路为重点,加强乡村道路建设;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补贴机型和范围,加快林果业机械化生产发展速度。4国际化山区沟域经济开发,促进产业融合。平谷山区具有丰富的农、林、矿产资源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是旅游产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2009年市委提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沟域经济发展”,并到平谷区展开专题调研。强调要依托浅山区良好的生态资源,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形成沟域经济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落实北京
12、市委和2010年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平谷区各级政府先期投入1200万元资金进行沟域经济建设,并对“十八弯”沟域规划进行招标,拟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山区沟域经济。通过“资金聚焦、政策集成、节点打造”,将为平谷山区沟域挖掘农业多功能潜力,发展具有显著现代农业特点的融合性产业带来新机遇。5陆港口岸建设,带动农产品出口贸易。国际上进出口货物运输总量的80%90%都是通过海洋运输实现,陆港口岸建设对推动区域贸易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平谷马坊地区正在建设功能全面的陆港口岸,该陆港采用批量转关的通关模式,将经天津港、目的地为北京的进口集装箱转至平谷验放,大幅提高了京津两地转关货物的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
13、物流成本,同时促进了天津港口功能向内陆经济腹地的扩大和延伸,能有效辐射华北、西北区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陆港口岸建设,将会极大促进平谷的农产品物流、休闲产业发展,进而实现农业的出口创汇和农业增收目标。6国际乡村旅游战略带来商机。为提升了乡村旅游产业的规模和质量,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换代,日前,北京市旅游局提出了与世界城市相适应的国际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市政府鼓励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八大特色业态,不断提高休闲旅游标准化服务水平,突出特色与新鲜感,突出文化创意。这将极大促进平谷区休闲农业旅游改变产品单一、低水平重复建设、特色不突出的现
14、状,为解决农业人口老龄化和农业内部增收难等问题带来机遇。三、产业定位、指导思想和原则(一)产业定位农业为平谷区社会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的地位。平谷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立足于京津两大都市,对接城市功能转移,为北京国际化大都市和世界城市建设提供高端的形态服务,是都市型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和体验基地、都市安全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都市农产品加工基地、首都高端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首都农副产品物流贸易基地。(二)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中央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全面落实“优化产业,提升生
15、态、强化服务”的发展理念,大幅提升农业的“科技附加值、文化附加值、绿色附加值、服务附加值”,推动平谷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全面升级。1优化生产。按照“稳果粮、增菜花、优化畜牧”思路,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生产方式,“优化品种、优化结构、优化布局、优化质量”,增强特色、高端、优质农产品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和文化附加值。2提升生态。按照“生态立区”思路,遵照循环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农业废弃物多渠道、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环境绿化美化”工作,营造优美的田园景观,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类的安全农产品,提高绿色附加值;与此同时,实现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确保环境洁净。3强化服务
16、。按照“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的思路,加快建设“农民组织保障有力、服务覆盖全程、生产高端高效、增收持续稳定”的具有首都特色的农业服务体系。(三)基本原则1坚持生态优先,持续发展的原则。农业不仅是城市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构建和谐城乡绿色空间的主要景观之一。平谷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深入贯彻“生态保经济,经济促生态”的理念,不断提升农业生态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环境与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2坚持市场导向,特色发展的原则。瞄准世界、国内外大城市、首都及平谷新城高端消费市场,以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等;同时,要立足本区域特色资源,选择和确定本区农业的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提升都
17、市型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3坚持服务创新,发展方式转变的原则。在抓现代农业生产力建设同时,更要重视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不断增加农业科技、人力资本等“软性投入”,创新管理方法、生产组织方式、服务手段和模式,促进从农业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服务创新驱动型的转变,用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4坚持要素聚集,融合发展的原则。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通过聚焦资金、政策、人才等要素,形成促进产业发展合力。要通过合理布局,实现优势产业聚集发展,并不断将现代元素融入到农业生产,拓展农业功能,促进一二三产有机融合,打造高端化、精品化和特色化的农业产业形态。5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
18、则。城乡统筹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二五”将是城乡一体化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必须服从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和思路,有利于推动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相互融合、山区与平原的互动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和共同发展。四、建设目标和总体布局(一)建设目标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总体要求,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建设与区域功能和世界城市发展战略相匹配的现代农业。建设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高端、高效、低耗为主要特征,特色鲜明、布局合理、服务完备、装备现代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十二五”期末,平谷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将实现“六优”基本特征,即结构优化、产品优等、主体优质、生态优良
19、、景观优美和文化优秀。平谷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六优”特征结构优化。一二三产不断融合和农业内部结构合理,农业整体功能强大;城乡关系和谐;山区平原优势互补,产业形态多样。产品优等。农业生产和管理方法科学,农产品种类丰富、品质上乘,安全、绿色、无公害产品生产有保障。主体优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除高素质新型农民外,还有更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民专业技术能手等组织和能人。生态优良。资源低耗、高效、集约,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城市和乡村环境优美,平谷生态屏障作用更加显著。景观优美。优美的田园城市和乡村风光,是首都的生态休闲绿谷,北京休闲农业旅游中心之一。文化优秀。以桃文化为代表,各类节庆、主题文化活
20、动及其活跃、农业发展软实力增强。(二)具体指标1农业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高。到2015年,平谷区农业产值达到35.3亿元,年增长率5.0%;休闲农业年收入与农业产值比值0.17:1;畜牧总产值达到15.8亿元,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5%;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达到0.8:1;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普及率达到6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233元,年增长率9.0%。2适度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果树面积稳定在42万亩,果品产量达到4亿公斤。其中:大桃面积达到23万亩,产量达到3亿公斤,果品精品率达到80%。菜田最低保有量5.1万亩,设施蔬菜面积达到2.4万亩,占蔬菜种植面积的30%。花卉面积0.8
21、万亩。生猪存栏达到30万头,商品羊存栏稳定在8.7万只,肉牛存栏2.5万头,鲜蛋产量7.5万吨,蜜蜂4万群,水产品产量达到15851吨。3生活、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全区森林面积达9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2%,林木覆盖率达到68%,农田林网覆盖率力争达到90%以上,灌溉水质合格率力争达到100%。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实现无害化。表1 平谷区都市型现代农业规划主要指标汇总表项 目单位2009年2015年规划年均递增(%)农林牧渔总产值亿元26.435.35畜牧业产值亿元9.115.89.6休闲农业收入亿元2.87.718.4休闲农业收入与农业产值比值0.106:10.17:1-农产品加工业
22、产值亿元15.054.023.8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0.57:10.8:1-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普及率%36%60%8.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万元10872182339.00%果树面积万亩40.8420.5蔬菜面积万亩5.586.4生猪存栏万头22305.3羊存栏万只8.78.70肉牛存栏万头12.515.4鲜蛋产量万吨2.47.520.9水产品产量吨1.41.62.3林木覆盖率66.168.00.47(三)总体布局“十二五”期间,平谷区应本着“点、线、面”相结合方式,着力打造“两区两带多基地”农业高端产业发展格局。两区:在平原地区发展蔬菜产业和籽种产业等聚集区(包括马坊、东高村、马
23、昌营、夏各庄等)和在北部山区打造特色果品种植区,保障首都市场特色优质安全农产品供应。两带:两个倒“U”型产业带,一个大“U”型产业带(西起马坊镇、北上经过马昌营镇、峪口镇、刘家店镇、大华山镇、镇罗营镇,沿黄关路南下至黄松峪乡、金海湖镇、夏各庄镇),一个小“U”型产业带(南起东高村镇、沿崔杏路北上至大兴庄、王辛庄镇、熊儿寨乡,沿熊南路南下至南独乐河镇,山东庄镇),重点发展绿色果品、蔬菜、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不断推进各产业有机融合,提高农业服务价值。多基地:按照农业现代化要求,高标准建设多个绿色果品生产基地、设施农业基地、水产养殖基地、规范化、标准化养殖场、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等。五、建设内容(一)
24、建设思路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农业要实现现代化”、打造京东“四谷”的战略目标,依托平谷资源条件和大农业产业特点,全面实施以大桃产业现代化引领全区农业现代化,以循环经济推动农业发展转型,以沟域经济促进产业融合的发展战略,通过一批大项目带动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全面升级。(二)产业建设1果品产业全区农业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继续坚持“一主多特”的产业发展方向,稳定以大桃为主的果品生产面积,按照“引品种调结构、建中心强科技、以文化树品牌”的建设构想,全面提升果品产业科技附加值和文化附加值,打造生产功能与休闲功能融合的首都都市型现代果业强区。“十二五”期间,平谷区果品产业将围绕三条主要干线,全面建设首都的“
25、绿色果品走廊”。一条是自峪口镇西樊各庄,沿昌金路经峪口镇、王辛庄镇、山东庄镇、独乐河镇北部、金海湖镇,环金海湖,从南山脚下再入独乐河镇南部,经夏各庄镇、东高村镇、马坊镇、马昌营镇,形成一个完整的多树种果树环带,环带全长80公里;一条是自王辛庄镇,经熊儿寨乡,过四座楼,至独乐河镇北寨村,形成一个小倒U形多树种果树环带,环带全长30公里。还有自峪口,经刘家店镇、大华山镇、镇罗营镇,至黄松峪乡,形成一个大倒U形多树种果树环带,环带全长50公里。第一,做大做强优势果品产业。以优新品种为基础,以提高品质为核心,以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为手段,以无毒、安全为保障,做强以桃为重点,优质、生态、安全平谷果品品牌,提
26、高平谷区果业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重点内容: 大力推广果品优良品种,建立和完善优质水蜜桃系列品种生产基地5万亩,优质油桃生产基地3万亩,优质蟠桃基地1万亩,打造全国水蜜桃大区、油桃大区、蟠桃大区; 狠抓大桃增甜提质工程,大幅度提高大桃含糖量和风味,狠抓以水蜜桃为重点的品种换优,增施发酵腐熟有机肥,应用加博文、三安生物肥,实施郁闭桃园隔株间伐、桃树倒拉枝、高培垄覆盖黑地膜等大桃增甜关键技术,同时,继续开展甜桃乡镇评比、甜桃村评比、甜桃园擂台赛活动,提高广大果农增甜意识; 推广果树矮化栽培、土壤改良、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简化修剪、绿色控害等关键技术,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提升大桃、苹果、梨
27、、板栗、核桃等大宗果品优质果率;优化区域布局,坚持规模化、良种化、区域化的原则,发展一批品种优良、技术集约、管理先进的标准化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全区标准果园建设。第二,成立果树新品种新技术研究中心。本着建设“一主多特”生态型特色精品果业发展思路,搞好特色果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加大品种引进力度,支持科研推广单位、良种繁育场进行新品种培育,适时适量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及无毒种苗,扩大资源储备,搞好筛选和示范推广,建设平谷区“果树新品种新技术研究中心”。完善果业良种苗木繁育体系,依托现有品种园进行升级改造,大力引进国内外优新品种进行储备、试验与示范,建立一批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并充分发挥基地新品种
28、、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展示功能。第三,做精做优特色果品产业基地。本着唯一性、多样性的原则,大力推进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高起点集中打造北寨红杏、苏子峪蜜枣、水峪冬枣、金海湖佛见喜梨、镇罗营金星蜜梨、西牛峪玉露香梨、黄松峪柿子、井峪贡柿、熊儿寨薄皮核桃、金海湖樱桃,峪口镇西樊各庄、独乐河镇峨眉山优质红富士苹果,东高村镇、马坊镇优质葡萄八大特色果品产区,搞好高产开发,品质改良,冷链运输,贮藏保鲜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攻关,挖掘生产潜力,生产高端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形成区域主导产业。并加强对地方特色果品的品牌保护和开发力度,提升品质,扩大知名度。第四,建设国际大桃主题公园。充分利用平谷区大桃资源和历史文
29、化传统,建设占地5万亩的“国际大桃主题公园”。园内以大桃为题材,应用景观园林设计的手法,建设有大桃博物馆、大桃种质资源馆、大桃国际娱乐馆等多个场馆,集中展示本区大桃品种资源、栽培和管理技术、文化内涵,为市民提供科普、休闲观光、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同时,依托大桃主题公园建设,积极申办“国际桃大会”,通过活动提高以大桃为主导的果业科研实力,引领大桃产业高端发展。第五,开展系列化林果产品精深加工。加大对果品贮藏保鲜和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强科研攻关与技术创新,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与品牌,促进产品结构向系列化多品种方向拓展。以产后商品化处理为重点,建设一批加工能
30、力强、生产工艺先进的龙头企业,完善一批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果品批发市场。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生产经营大户等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工作。依托马坊口岸,建立优质果品加工基地,鼓励果品出口贸易。第六,开发以桃为主的果品文化。以大桃文化开发为主导,加强对果实、果木的文化创意研发,挖掘、创意果树的文学、艺术内容,提升果品产业的文化内涵。大力开发艺术果品、果树艺术加工品、果园和果树艺术文化创意,实现农产品和文化、艺术创意结合;继续开展甜桃乡镇评比、甜桃村评比、甜桃园擂台赛、第四届甜桃王擂台赛活动。2蔬菜产业全区农业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围绕首都“新一轮菜篮子
31、工程“建设,制定蔬菜生产最低保有量制度,扩大设施蔬菜面积,建设露地蔬菜、设施蔬菜和蔬菜园区相结合,结构合理,功能完备,质量上乘,安全可靠,特色鲜明,竞争力较大的蔬菜产业,打造首都市民重要的菜篮子。在空间布局上,全区蔬菜产业将建立自马坊镇-平谷镇-东高村镇-夏各庄镇的高速公路沿线腹地蔬菜生产带。第一,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以丰富首都菜篮子为重点,建立以日光温室为龙头,以日光温室、拱圆大棚和中小拱棚相互衔接和配套的设施蔬菜生产体系、技术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推广新型设施和覆盖材料,提高机械化装备作业水平和设施环境调控能力;引进、选育和开发设施专用蔬菜品种;研究和推广现代育苗技术、
32、规范化生产技术和采后处理技术;完善蔬菜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优化设施蔬菜区域布局,引导各项资源逐步向技术、经济、基础条件好的优势区域集中,提高设施蔬菜产出率。第二,成立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研发中心。开展蔬菜品质改良和配套关键技术示范,建设平谷区“成立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研发中心”;依托蔬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专业化育苗,并根据市场需求引进优质、高产、抗病的多种蔬菜新品种,提高优质种苗集中供应能力,提高良种普及率。第三,更新改造老旧菜田基础设施。对全区5万亩老菜田的温室、水、电、路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建设高标准菜田;继续推进以提质减量为中心的农田培肥工程,大力推广诱蛾灯、防虫网、诱蚜板等新材料、新设施
33、,增施有机肥、配方肥,推广土壤深松和秸秆还田技术;继续推进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中心的清洁循环工程,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景观价值。第四,建设蔬菜专业生产镇、村。按照“一村一品”和标准化生产的要求,通过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蔬菜栽培新技术,建设集生产、示范、科普、观光采摘于一体的蔬菜生产基础。打造番茄生产、保健营养型蔬菜生产、休闲观光蔬菜生产等3个专业镇,发展番茄、草莓、功能型蔬菜生产等10个专业村。第五,大力发展精加工出口蔬菜。支持蔬菜冷藏保鲜库和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提升现有保鲜冷藏企业直销配送和远距离运销能力。以标准化生产和精深加工为中心,以发展脱水蔬菜、速冻蔬菜、保鲜蔬菜、调理食
34、品等产品为重点,加大出口蔬菜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促进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壮大出口产业集群。第六,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 实施增量提质工程。着眼于提高食用菌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在南独乐河镇、马昌营镇等食用菌生产优势区域,打造几处集约化程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示范园区,扶持工厂化生产企业,促进全区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 建设规范化菌种繁育场(基地),引进和选育一批品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强的食用菌新品种。 创新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在北部山区乡镇,郁闭度小于0.5的林下或果园,采用林(果)菌结合生态栽培模式、果窖栽培模式;在南独乐河、马坊和峪口镇等平原乡镇,采取设施工厂化生产模式,打造食用菌生产基地(
35、专业村)。3畜禽产业畜牧业是本区农业的主导产业,也是循环经济的基础产业。遵循“突出特色、打造优势”的优化畜牧发展理念,着力调整养殖业品种结构,坚持“种养结合、清洁生产”,以循环经济推动农业发展转型,加强生态型和资源综合利用型的畜禽养殖场建设,促进畜禽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转变。“十二五”期间,平谷区将以峪口禽业和正大300万只蛋鸡养殖基地为核心,形成从峪口镇、马昌营镇、东高村镇、夏各庄镇组成“L”型的蛋鸡和生猪产业带;以西北部半山区和山区乡镇为重点,形成从峪口镇、刘家店镇、大华山镇、镇罗营镇的优质畜禽养殖带。第一,成立蛋种鸡和畜禽养殖技术研发中心。继续完善平谷区蛋鸡种禽良种繁育
36、体系,建设“蛋种鸡和畜禽养殖技术研发中心”。第二,拓展峪口禽业蛋种鸡养殖基地。推进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组代、父母代蛋鸡养殖基地建设工程,建设转化蛋种鸡生产基地4个,新增蛋种鸡生产能力60万套,壮大以峪口禽业为龙头的蛋种鸡产业;加强对原有设施的改造升级,完善产品包装、加工、储运等配套设施,形成蛋种鸡生产、加工、配送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打造平谷蛋种鸡品牌。第三,打造300万只蛋鸡现代化养殖场。峪口镇西樊各庄村,区政府、北京银行、正大集团和绿色方圆专业合作社共同建设世界级最大规模的300万只蛋鸡现代养殖基地,使平谷区形成较为完善的蛋鸡高端产业链。第四,加快规模畜禽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围绕生猪、蛋鸡、肉鸡
37、、奶牛四大产业,对全区规模畜禽养殖场实施生态、标准化改,加强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畜禽场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加大现代化新工艺推广力度,实施清洁高效生产,对全区规模化畜禽场进行粪污治理,保护生态、人居环境,促进畜牧生产向规模适度、技术集约、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型转变。第五,鼓励蜜蜂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本区果品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养蜂生产,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作用,建立优质蜂产品原料基地;鼓励蜂产品及功能食品开发,推进养蜂生产与蜂产品加工经营相结合,实现由原料型、初加工型,向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型转变,由单一传统食品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医疗保健品领域延伸;建立蜜蜂授粉培育基地,扩大授粉果
38、菜面积;建设蜜蜂文化产业园,打造集蜜蜂养殖、加工与演示、特色餐饮、蜂疗保健等于一体休闲蜂业。4休闲农业全区农业的主导产业。以山区沟域经济开发为手段,以打造“三山一海两环线”的休闲农业空间发展格局为重点,按照“规模化、集群式”发展思路促进产业融合,全面提升农业旅游服务附加值,促进山区、平原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三山:丫髻山、轩辕山、青龙山;一海:全区22万亩桃园形成的桃花海;两环线:是指一个百余公里的倒“U”大外环,一个倒“U”小内环。大外环西起马坊镇,北上经马昌营镇-峪口镇-刘家店镇-大华山镇-镇罗营镇,沿黄关路南下至黄松峪乡-金海湖镇-夏各庄镇;小内环南起东高村镇,沿崔杏路北上至大兴庄-王辛
39、庄镇-熊儿寨乡,沿熊南路南下至南独乐河镇-山东庄镇。第一,开发五条山区沟域经济带。按照沟域内产业融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友好的原则,整合资源,加快山区产业发展,打造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的沟域经济带。“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十八弯、丫髻山、九里山、将军关、北寨等5条重点沟域,实施大桃主题公园、黄松峪水上公园、“红杏”主题公园、“京东道”国际祈福养生园和大华山旅游集散镇、鸣翠谷旅游风景区、灵芝谷景区和艾派克(AEPC)国际商务培训中心等37个沟域经济建设项目。第二,打造“双十”特色产业园。充分利用产业园区,拓展农业功能,使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和体验融为一体,包装提升一批既有产业园,引进社会资本新建一
40、批新的产业园,打造出一批优质、高效的特色产业园。10个特色果品产业园: 南独乐河镇北寨红杏主题公园; 大华山镇挂甲峪农事休闲体验园; 刘家店镇丫髻山10华里休闲观光园、万亩蟠桃采摘园(包括丫髻山宗教养生区); 镇罗营镇万亩红肖梨、蜜梨基地; 国际大桃主题公园; 王辛庄镇大桃种籽资源圃; 黄松峪乡大东沟冬枣基地; 峪口镇红富士苹果、富硒桃基地; 熊尔寨乡谷艳红果和薄皮核桃观光采摘园; 金海湖镇大枣、甜柿子、佛见喜梨观光采摘园。10个特色蔬菜产业园: 马坊镇农产品物流基地; 华利丰精品蔬菜产业园;马坊镇东店特色农业休闲园;大兴庄镇西柏店食用菊花产业园; 南独乐河镇食用菌产业园; 马昌营镇沱沱工社有
41、机蔬菜基地; 夏各庄镇杨各庄特色西红柿,魏太务、陈太务设施蔬菜基地; 峪口镇蔬菜生产和育种基地; 东高村镇大旺务豆角基地; 山东庄镇阳光设施园。规划期内,重视园区规划和管理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打造其中5个蔬菜标准园,园区建设基本达到国家农业部全国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方案(2010)规定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五化”标准,全面提升全区蔬菜生产水平。第三,提升农业文化创意和展示能力。挖掘以大桃为主导的产业文化和平谷民间的美食文化资源,将产业文化和乡村美食上升至推动平谷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深度加工和包装、宣传;提高休闲农业的展示能力。精心策划,营造声势,充
42、分运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广告类宣传媒体介绍休闲观光农业的相关知识,大力开展宣传促销活动,打造平谷区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加强对休闲观光农业旅游景区景点的介绍,精心组织制作编写旅游指南、旅游交通线路图、景区景点标志牌。5水产养殖平谷区农业的特色产业。以打造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和休闲渔业为主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调整渔业品种结构,促进养殖品种从传统商品鱼养殖向苗种渔业、观赏鱼繁育和养殖转变,加强养殖池塘、设施改造和节水、生态关键养殖技术推广和应用,实现水产养殖业经营型生产方式的集约化和现代化。根据全区水域分布和水产养殖特点,确定池塘绿色水产养殖、冷水鱼养殖水产养殖业、休闲渔业的三个水产养殖发展
43、区域的空间格局。(1)池塘绿色水产养殖。以东高村镇、马昌营镇、马坊镇、峪口镇为主,以平原传统池塘养殖为基础,重点发展鲫鲂鱼养殖,作为郊区生态环境和田园景观多样性的重要载体。(2)冷水鱼养殖。从王辛庄镇、大兴庄镇、山东庄镇、南独乐河镇、金海湖镇,大力发展设施渔业和流水渔业,形成以虹鳟、鲟鱼等名优冷水鱼品种为主的集约化养殖和工厂化生产养殖带。(3)休闲渔业发展。沿密三路、昌金路,结合观光休闲农业建设,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渔业。第一,加快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引进和示范平谷区水产名特优新品种,选择具有苗种繁育经验、基础较好的养殖场,建设苗种繁育基地,实施池塘改造、孵化设施建造、仪器设备购置、亲鱼更新及设施配
44、套等,建成年繁育苗种达到5亿尾以上的水产育苗基地,不断壮大苗种产业并支撑本区水产结构调整。鼓励农户发展占地面积小、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可出口创汇的观赏鱼生产。加大名贵观赏鱼,如优质锦鲤、亚洲龙鱼、热带观赏鱼与海水观赏鱼品种引进和推广力度,做好从观赏鱼苗种繁育、科技服务、养殖生产、市场贸易为一体服务体系建设。第二,打造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沿密三路、昌金路沿线高效农业旅游观光带,选择发展基础较好的养殖基地进行休闲渔业改造,逐步建设水产养殖休闲观光发展区,打造公园式基地、园林式庭院,形成以养鱼、钓鱼、品鱼、观鱼、购鱼为主要内容的都市休闲渔业产业带、旅游、体验观光带和渔业文化传播带。主要建设内容:垂
45、钓园鱼池改扩建、环境美化、服务设施配套,观赏鱼示范鱼池建设及设施配套,设立渔业技术、鱼文化、鱼类展示窗口等。通过休闲渔业工程示范,引导全区休闲观赏渔业发展。第三,建立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园。按照园区化、标准化模式,加强全区老旧池塘标准化改造,优化养殖区域布局,建立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园区。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池塘清淤、池塘加深、护坡、池底硬化、进排水标准化改造,道路硬化,供电设施改造、装备配套、水质净化、水质监测设备配套、管理用房建设、环境美化绿化等,建成生态节水型标准化池塘养殖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养殖管理措施和制度,逐步建立起生产的良性循环系统。第四,大力推广高效设施渔业养殖技术。以虹鳟、鲟
46、鱼等名优冷水鱼品种养殖为重点,建设以设施渔业温室大棚为主的集约化、工厂化生产养殖区,配套露天水循环处理系统。采用温室养殖技术、微孔曝气增氧技术、循环水净化技术,缩短养殖周期,解决水质控制和净化处理问题,实现渔业用水的循环利用,引导全区渔业向节地、节能、节水、高产、高效的“三节两高”渔业生产模式转变。6花卉产业稳步发展鲜切花,积极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多年生木本花卉、果树盆景、保健型花卉及有机玫瑰花产业,使其尽快形成规模,把花卉产业建成平谷区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第一,建设花卉生产示范基地。扩大保护地、温室设施花卉种植面积,提高鲜切花年产量;扶持花卉生产企业,建设集花卉良种研发、育苗、品种展
47、示、营销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花卉生产与示范基地。第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开展具有乡土特色的花木植物特性研究,争取每年推出12个市场预期较好的花木。在南部山区建设多年生花木生产试验示范基地3个、果树草花盆栽试验示范基地2个,在北部山区建设玫瑰生产试验示范基地3个。第三,拓展花卉产业旅游功能。沿密三路、昌金路高效农业旅游观光带,加强花木生产基地的生态、环境、景观等元素整合,打造具有休闲观光旅游功能的花木产业基地。(三)基础设施建设1改善农田基础设施。以土地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改善农田基础设施。一是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归并零散地块,完善道路、机井、沟渠、护坡、防护林等农田和农业配套工程,实现优质农田集中连片,为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创造条件;二是实施果园、粮田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工程。完善水源、供水管网、排水、田间道路、土地平整、地力培肥和生态绿化基础设施;三是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整治水土流失、平整土地、完善水路设施、培育产业;对全区新建日光温室进行节水配套和园区道路修建。2实施农业节水工程。配套农业灌溉节水设施,做好农业用水水源更新改造,全区规模设施农业实现微灌灌溉,经济作物推广微灌灌溉,大田实现喷灌或管灌;在设施内积极推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