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生产人才中长久发展计划(-)目 录序 言3一、安全生产人才发展现实状况和面临形势5二、指导思想、基础标准和发展目标7(一)指导思想7(二)基础标准7(三)发展目标8三、关键任务10(一)建设一支高素质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才队伍10(二)建设一支高层次安全生产科技人才队伍10(三)建设一支复合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才队伍11(四)建设一支实用型安全生产高技能人才队伍12(五)建设一支职业化安全生产专业服务人才队伍13四、关键工程13(一)安全生产科技领军人才推进工程13(二)人才开发法制机制创新工程14(三)大规模人才教育培训工程15(四)人才网络教育培训和考评体系建设工程15(五)人才培养培训
2、基础建设工程16五、保障方法17(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17(二)深化改革,优化环境17(三)完善政策,加大投入18(四)健全制度,扎实基础18(五)强化检验,严格考评19序 言为深入学习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人才工作和安全生产关键指示精神和决议布署,认真落实落实国务院相关深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通知(国发23号),深入加强安全生产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规模合适、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安全生产人才队伍,促进中国安全生产情况实现根本好转,依据国家中长久人才发展计划纲要(-),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订本计划。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安全发展是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友好社会肯定要
3、求。伴随中国经济和社会不停发展,全社会对安全生产要求越来越高。安全生产人才是安全发展第一资源,是实现安全生产情况根本好转关键保障。适应新要求,关键是要加强安全生产人才队伍建设,立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管理和提升素质保安全,推进经济发展方法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安全发展。安全生产人才是指在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企业管理、应抢救援、理论研究、政策法规、科技教育、职业健康和专业服务等方面含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发明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人,是安全生产领域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劳动者。本计划所指安全生产人才关键包含: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才、安全生产科技人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才、安全生
4、产高技能人才和安全生产专业服务人才。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才:关键指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执法机构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中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扎实、廉洁自律公务员和参考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安全生产科技人才:关键指在安全生产科技、教育、管理,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和安全生产应抢救援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教授学者。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才:关键指在安全生产方面研究思索深入、组织能力强、管理水平高、专业技术精企业关键责任人和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岗位上工作专职管理人员。安全生产高技能人才:关键指特种作业人员中取得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技工职业资格及对应职级人员,和在安全生产应抢救援岗位上精通专业技能、善于组织管理
5、、能够破解难题、甘于无私奉献专职管理、技术和作业人员。安全生产专业服务人才:关键指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评价、咨询、检测检验、培训、宣传教育等专业服务机构中职业素质优良、专业技术精湛、取得相关职业资格专业人员,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执法机构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直属机关专业技术人员。一、安全生产人才发展现实状况和面临形势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安全生产人才工作,经过实施“科技兴安”和“人才强安”战略,安全生产人才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人才总量初具规模。截至底,全国各类安全生产人才总量419万人。其中,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才7.2万人,高层次安全生产科技人才411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才286.2万人,安全生产高技
6、能人才117.4万人,安全生产专业服务人才8.2万人。文化素质较高。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才86%受过高等教育,高层次安全生产科技人才100%、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才32%、安全生产高技能人才19%、安全生产专业服务人才95%受过高等教育。全国含有注册安全工程师(含安全评价师)执业资格达16.2万人。建立了一批安全生产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设置安全工程本科专业高校有127所,有博士授予权20所,硕士授予权46所,在校生3万余人;12所原煤炭高校煤矿主体专业在校生约10.9万人;建立了一至四级安全培训机构3661家,拥有专职老师2万多人,近三年平均每十二个月培训企业关键责任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
7、业人员360万人次。安全生产人才在推进安全生产科技进步、提升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促进中国安全生产形势连续稳定好转做出了关键贡献。和相比,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0.9%和39.7%,其中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5.8%和52.3%。同时也要清醒看到,目前,中国安全生产人才队伍基础仍然比较微弱,和实现安全生产目标任务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安全生产人才总量不足,仅占全国人才资源总量3.6%,高层次科技人才匮乏,基层安全监管监察人员、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人才紧缺矛盾突出;安全生产人才在布局、学历、专业、职称和技能等级等结构方面不尽
8、合理,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监管队伍中含有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人才仅占14.2%,高危行业企业中注册安全工程师仅占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总数2.5%;人才培养、使用和成长机制不健全,供需矛盾突出,人才培养和安全生产实际需求脱节现象较为普遍;安全生产工作岗位吸引力不强,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百分比不足20%;安全生产人才方面法律法规有待深入完善,安全生产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觉、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制度和政策亟需健全。未来,是中国安全生产人才发展关键战略机遇期。伴随中国加紧转变经济发展方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煤矿、非煤矿山、重化工业等行业(领域)机械化、自动
9、化水平将不停提升,生产装置更具复杂性和危险性,安全生产将不停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政治合格、专业素质过硬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才,一大批现有深厚专业背景又含有优异安全理念和管理能力优异技术和管理复合型安全生产人才。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国家中长久人才发展计划纲要(-)为安全生产人才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政策支持;友好社会构建,全社会安全意识提升,为安全生产人才发展发明了良好社会气氛。经济社会连续快速发展,为安全技术装备产业和专业服务带来宽广市场空间,为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难得发展条件。所以,必需深入提升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抓住机遇
10、,开拓创新,突出关键,整体推进,努力开创安全生产人才事业新局面。二、指导思想、基础标准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牢靠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实施党中央、国务院相关人才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关键指示和决议布署,认为安全生产工作大局服务为出发点,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培训改革、优化成长环境为着力点,促进安全生产人才可连续发展,推进“人才强安”战略深入实施,为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提供人才确保和智力支持。(二)基础标准。服务安全发展。把实现安全发展作为安全生产人才工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确定安全生产人才队伍建设任务和关键
11、,用安全发展结果检验人才工作成效。突出用好人才。把充足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作为安全生产人才工作根本任务,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服务体系,主动为各类人才能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使人才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体制机制。把深化改革作为推进安全生产人才发展根本动力,果断破除约束人才发展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完善人才政策方法和相关制度,构建和安全发展相适应、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体制机制,最大程度地激发人才效能和发明活力。重视高端引领。以处理制约安全发展关键障碍和重大安全生产难题为突破口,加大高层次安全生产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集聚创新人才、造就领军人才、打造高端人才队
12、伍,带动安全生产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统筹推进。统筹计划安全生产人才队伍建设近期目标和长远发展,统筹开发不一样区域和行业人才资源,统筹推进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才、安全生产科技人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才、安全生产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服务人才五支队伍建设,促进安全生产人才协调发展。(三)发展目标。到,培养和造就和中国安全生产要求相适应,规模合适、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安全生产人才队伍,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用才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为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提供支撑。安全生产人才总量稳步增加。安全生产人才资源总量达成860万人,比增加1倍以上,基础满足安全生产发展需要。安全生产人才素质显著提升。安全生产
13、人才中受过高等教育百分比达成50%;注册安全工程师(含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安全主任)占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专业服务人才百分比分别达成20%和80%以上;基层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员执法能力显著提升。安全生产人才结构深入优化。含有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人才百分比达成50%以上;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百分比为1:4:5;技师、高级技师占高技能人才百分比达成25%以上;区域和行业安全生产人才分布基础合理。安全生产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停创新。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相关制度基础健全,人才工作机制趋于完善,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环境逐步形成,人才使用效能显著提升。安全生产人才发展计划表序号指 标单位1安全生产
14、人才总量万人419670860其中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才万人7.28.08.7高层次安全生产科技人才人411440470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才万人286.2380430安全生产高技能人才万人117.4270405安全生产专业服务人才万人8.212162取得执业资格人数注册安全工程师(含安全评价师)万人16.22535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含安全主任)万人3750703受过高等教育安全生产人才所占百分比%30.440504中、高级职称安全生产人才所占百分比%19.930505技师、高级技师安全生产人才所占百分比%1.734.37三、关键任务(一)建设一支高素质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才队伍。根据加强党执政能
15、力建设和优异性建设要求,以提升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水平和执法能力为关键,以基层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干部为关键,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群众信任高素质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才队伍。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才达成8.7万人,年纪结构、专业结构深入优化。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健全选拔任用机制,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促进优异人才脱颖而出。研究制订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建设指导意见,明确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人员配置百分比,指导推进基层安全监管监察人才队伍建设。严把公务员“入口关”,坚持依法考录、科学考录、公平考录,重视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人才。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选拔优异年轻
16、干部。完善安全监管监察岗位职责规范及其能力素质评价标准,加强工作业绩考评。探索建立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人员分级管理制度。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推进关键岗位领导干部分工定时轮换和干部定时轮岗。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干部队伍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执法能力和实施能力。(二)建设一支高层次安全生产科技人才队伍。适应安全生产事业发展需要,以提升安全生产创新能力和促进科技进步为关键,以安全生产科技领军人才为关键,培养造就一支在中国外有影响高层次安全生产科技人才队伍。到,经过培养和引进,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系统包含两院院士等在内国家级教授达成70人;经过项目带动、产学研用结合、国际合作交流,在安全
17、生产理论研究、科技研发、结果推广、工程实践等方面,培养造就100名安全生产首席教授、1000名安全生产拔尖人才、10000名安全生产中青年教授。实施安全生产科技领军人才推进工程,建立学校培养和实践锻炼相结合、中国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开放式培养体系,加大高水平安全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依靠安全生产科学研究基地、关键试验室等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和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建设一批创新型安全生产科技人才培养基地。重视国家级教授培养,做好两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授、中央直接掌握和联络高级教授、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青年科技奖人选等国家级教授选拔推荐工作。建立
18、安全生产首席教授、安全生产拔尖人才、安全生产中青年教授选拔制度,深入完善充实国家安全生产教授库。(三)建设一支复合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才队伍。围绕基础处理工矿商贸企业一线安全生产管理专业人才匮乏及能力不足问题,以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关键,以企业关键责任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为关键,培养造就一支组织能力强、管理水平高、专业技术精复合型安全生产管理人才队伍。到,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才总量达成430万人,其中含有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人员百分比达成60%以上;高危行业企业注册安全工程师(含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安全主任)占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百分比达成30%以上,其中中央企业达成50%以上。深入落
19、实完善校企合作办学、对口单招、订单式培养等政策,激励高等院校逐年扩大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人才招生规模,加紧培养高危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人才。实施大规模人才教育培训和人才网络教育培训和考评体系建设工程,加强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和考评,每十二个月培训不少于100万人,确保全部持证上岗。制订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置和使用要求。深入推进安全生产职业资格制度,促进安全生产管理人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引导激励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人才激励机制,提升人才地位和待遇,增强安全生产管理岗位吸引力和竞争力。开展企业交流和合作,充足借鉴中国外优异经验和经典做法,不停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四)建设一支
20、实用型安全生产高技能人才队伍。依据特种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要求和应抢救援能力建设需要,以提升安全意识和实用技能为关键,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关键,培养造就一支实践经验丰富、实际操作技能高强实用型安全生产高技能人才队伍。到,特种作业人员和应抢救援队伍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成405万人,其中技师和高级技师达成100万人左右。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和安全培训机构为基础、政府推进和社会支持相结合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大力推进安全生产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强职业院校和安全培训机构“双师型”老师队伍建设。选派优异安全生产高技能人才参与国际培训和交流,拓宽高技能人才交流渠道。落实国家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定时开展全
21、国性职业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和应抢救援技术比武活动。(五)建设一支职业化安全生产专业服务人才队伍。适应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健康发展需要,以提升职业素质和专业服务水平为关键,以安全生产专业技术人才为关键,培养造就一支职业素质优良、专业技术精湛职业化安全生产专业服务人才队伍。到,安全评价、技术支持、检测检验、安全培训、宣传教育等机构中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成16万人,比翻一番;注册安全工程师(含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安全主任)规模达成105万人,比增加1倍以上。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标准,依法培育和发展专业服务机构,不停完善安全生产专业服务体系,壮大专业服务人才队伍。制订完善职业资格管理措施,加强执业
22、准则和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执业行为。严格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准入纳入安全生产许可和专业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信息系统,强化继续教育培训,完成安全评价师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归并工作,逐步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专业服务人员以注册安全工程师为主体职业化安全生产人才队伍。四、关键工程(一)安全生产科技领军人才推进工程。建设事故诊疗和预防、应急决议和指挥、事故查处和验证、标准制订和监察技术支撑平台,非煤矿山、职业危害、危险化学品和公共安全等国家级大型工程模拟试验基地和国家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中心,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经典关键技
23、术研究和安全生产重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加强安全生产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安全科学和工程一级学科建设,加紧培养安全工程及相关专业学科带头人,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依靠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大型企业,在煤矿瓦斯治理、尾矿库监测、危险化学品危害防控、职业危害检测和防治、应抢救援等方面,建设一批安全生产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每十二个月选拔500名优异中青年安全生产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培养。主动开展中日、中美、中澳安全生产交流和合作,不停拓宽新国际交流渠道,大力培养引进海外高水平安全生产科技英才。(二)人才开发法制机制创新工程。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
24、深入明确人才培养培训、吸引使用、配置管理等要求。坚持市场配置和依法管理相结合,充足发挥安全生产行业社团组织作用,强化对安全生产人才工作指导、管理和服务。落实国家相关深化机关人事制度改革方法,转换用人机制,扩大和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完善直属机关岗位设置和工资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权责清楚、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机关人事管理制度。健全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制订安全生产人才自学互学、继续教育、职业资格管理具体措施。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和考评评价体系,完善流动机制,促进人才在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专业服务机构之间合理流动。建立以国家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人才奖励制度,提
25、升安全生产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增强荣誉感。(三)大规模人才教育培训工程。根据分级管理、分类实施、全员培训、突出关键标准,大规模开展对各级各类安全生产人才教育培训。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抓好本级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队伍理论和业务学习培训,省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执法资格和业务培训,和中央管理企业总部关键责任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每十二个月有计划地选派100名以上领导干部到中央党校等“一校四院”和中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校学习培训,组织100名干部赴境外培训,选派一批业务骨干和优异年轻干部到企业、基层挂职锻炼,每5年最少将安全监管监察干部轮训一遍。指导相关培训机构实施对培训老师、注册安全工程
26、师等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实施省级以下(不含省级)安全监管人员执法资格培训。各省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依据需要,组织实施当地域安全监管监察人员业务学习培训,依法做好辖区内企业关键责任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四)人才网络教育培训和考评体系建设工程。实施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金安”)二期工程,研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网络教育培训平台,开发网络课堂、手机课堂、视频课堂,充足利用视频系统、互联网络系统,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实现人才培养培训生活化、网络化、长久化。落实教考分离要求,健全集中考评制度,完善考评标准、措施和程序,探索实施执法资格、安全资格、特种作业
27、操作资格年检制度。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纲领,加强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工作。依靠中央企业建立全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试认证中心和30个考试认证分中心,配置人员,推行相关责任,逐步形成全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试认证体系。建立健全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冶金、机械等关键行业(领域)“三项岗位人员”考试题库,开发对应配套软件,实现题库资源共享共用。(五)人才培养培训基础建设工程。主动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和企业投入,建立2个国家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系统综合实训基地和1个应抢救援培训基地;依靠中央企业和国有大型企业,分行业建立30个师资水平一流、实训场地完备、教学设施齐全、
28、教学手段优异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示范基地,10个现场模拟训练基地和25个警示教育基地。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纲领,规范培训内容和方法,完善教材管理、开发和使用机制,组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根据看得懂、用得上、记得住标准,编制一批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开发一批高危行业企业“三项岗位人员”和班组长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读本,研制一批动画动漫、影视、音像等多媒体教材,逐步形成以文字、音像、多媒体软件为载体,质量高、实用性强立体化教材体系;定时开展优异课件、教材评选活动。完善老师持证上岗和继续教育制度,加强老师培养和实践锻炼,对已取得岗位证书,每3年最少轮训一遍;选聘500名素质较高、专业
29、结构合理专兼职老师,构建国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师资库;建立健全省级师资库。五、保障方法(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健全党组(党委)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完善党政“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党组(党委)听取人才工作专题汇报制度和联络安全生产教授制度,加强对安全生产人才工作领导,逐步形成党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亲密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安全生产人才工作格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负责本计划实施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制订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各相关单位和企业要根据职责分工,落实相关任
30、务和要求,制订相关制度方法,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确保人才工作取得实效。(二)深化改革,优化环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和教育培训工作改革,建立发觉问题、处理问题长久有效机制,不停破除制约人才发展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激励基层尤其是用人单位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把含有普遍意义、经过实践检验比较成熟方法,提炼上升为政策,以政策突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宣传党和国家人才工作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人才发展关键意义和重大举措,和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关键作用和突出贡献,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安全生产人才发展良好气氛。认真总结推广人才工作中涌现出来新鲜经验、有效做法和经典成效,定时开展“优异基层安全监管监察人
31、员”、“安全生产技术能手”、“优异安全培训师”等评选活动,发觉和树立不一样领域、行业、层次优异人才经典,用生动鲜活事例教育、引导、激励各类人才比学赶超,指导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三)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充足调动全社会主动性,多渠道增加安全生产人才培养投入。在国家投入为主安全生产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关键技术研究和国家安全生产重大专题中,安排1%-1.5%专题经费用于安全生产高端人才培养。主动争取国家和地方同级财政支持,加大对安全生产科研院所、关键试验室和工程中心人才培养财政支持力度。研究制订政策方法,从工伤保险费用和安全生产专题费用中提取一定百分比资金,用于安全生产人才培
32、养培训。探索建立企业尤其是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人才投入制度,要求不一样类型企业用于人才培养经费最低百分比,引导和激励企业加大人才培养投入。激励支持社会组织建立安全生产人才发展基金,促进继续教育和培训。(四)健全制度,扎实基础。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安全生产人才管理体制,激励用人单位在住房、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施倾斜政策,提升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用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激励性手段吸引留住中国外优异安全生产人才。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安全生产人才考评评价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评先表彰和科技结果奖励等制度,设置国家安全生产专题奖,奖励对安全生产
33、做出重大贡献单位和个人。激励社会组织和个人设置专题奖,奖励安全生产领域有突出贡献和卓越才能人才。加强安全生产人才工作队伍建设,开展安全生产人才理论研究。完善安全生产人才统计指标体系,建立人才统计制度,加强人才统计、估计工作。建立安全生产人才定时公布制度,定时公布人才供求信息。加紧安全生产人才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人才信息数据库,提升人才工作质量和效率。(五)强化检验,严格考评。各地域和各相关部门要将安全生产人才发展纳入安全生产工作总体布署,加强对计划实施组织指导和协调,全方面推进安全生产人才工作。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建立符合安全发展要求人才工作考评措施,完善考评机制,加强对计划实施情况督促检验,定时公布各地域、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人才发展计划目标指标、关键工程项目标实施进展情况。对关键工程要编制工程专题计划,提出建设目标、建设内容、进度安排,和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分别负担资金筹措方案。要建立安全生产人才发展监测评定制度,定时对直属单位和企业安全生产人才工作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和监督检验,立即发觉和处理人才工作中突出问题,主动推进人才制度创新。各地域、各相关部门、各相关单位和企业要在底和底分别对本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定和终期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