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清版)DB4208T76-2022《稻田无抗鸭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00716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2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清版)DB4208T76-2022《稻田无抗鸭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清版)DB4208T76-2022《稻田无抗鸭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清版)DB4208T76-2022《稻田无抗鸭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清版)DB4208T76-2022《稻田无抗鸭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清版)DB4208T76-2022《稻田无抗鸭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7.120.01CCSB 45DB/4208荆门市地方标准DB4208/T 762022稻田无抗鸭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antibiotic-free duck in paddy field production2022-08-11 发布2022-08-11 实施荆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4208/T 762022目次前言.引言.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一般要求.14.1 生产环境.14.2 品种选择.25 工厂化集中育秧.26 稻田整理及肥料施用.27 机械插秧.28 搭棚围网.29 鸭苗准备.210 稻鸭

2、共育期管理.210.1 无抗鸭饲养管理.210.2 水稻田间管理.311 水稻收获.312 无抗鸭出田后饲养管理.3附录 A(资料性)稻田无抗鸭生产流程图.4DB4208/T 76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荆门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荆门(中国农谷)农业科学研究院、荆门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文珍、刘建军、韩秀秀、王军民、黄昌武、喻哲昊、付权、刘义军、黄庆华、鲁瑶。本文件首次发布。DB4208/T

3、 762022引言稻鸭共育是指在水稻移栽返青后,将鸭苗投放到田中,使水稻和鸭全天候共生,在水稻扬花灌浆时将鸭收回,并按照无公害生产要求进行管理的一种生态种养结合技术。稻鸭共育具有减少水稻病虫草害、提升鸭产品和稻米品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实现稻鸭双增收等效果,目前我国正在大力组织推广这一优质高效农业技术。本文件将稻鸭共育模式与无抗养殖理念相结合。鸭全程采用发酵饲料饲喂,提高鸭肠道微生态平衡,减少有害代谢物产生,保证鸭肠道健康;鸭舍使用含有益生菌的垫料,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减少病原微生物产生,提高鸭的免疫力,保护生态环境。制定稻田无抗鸭生产技术规程,旨在响应国家“两减两增”及“农

4、业面源污染防治”号召,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第194和246号公告要求,为荆门及气候条件相似地区稻田无抗鸭生产提供技术依据。DB4208/T 7620221稻田无抗鸭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稻田无抗鸭生产的一般要求、工厂化集中育秧、稻田整理及肥料施用、机械插秧、搭棚围网、鸭苗准备、稻鸭共育期管理、水稻收获及无抗鸭出田后饲养管理。本文件适用于荆门市稻田无抗鸭的生产,其它生产条件相似的地区也可参照运用。本技术规程不适用于水稻直播田、抛秧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

5、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 1 部分:禾谷类NY/T 472 绿色食品 兽药使用准则NY/T 473 绿色食品 畜禽卫生防疫准则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NY/T 1534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程NY/T 5010 无公害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 5032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 5117 无公害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稻鸭共育模式 rice-duck farming mode指将水稻种植和鸭养殖置于同一时空内,利用二者的共生关系构建成一个立体种植与养殖的复

6、合生态系统,通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形成水稻与鸭互利共生的种养模式。3.2无抗鸭 antibiotic-free duck指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抗生素,接近自然生长的鸭。3.3稻田无抗鸭 antibiotic-free duck in paddy field指在稻鸭共育模式中,使用不含抗生素的饲粮养殖得到的鸭产品。4一般要求4.1生产环境稻鸭生产田应远离污染源、生态条件好并符合 NY/T 5010 要求。DB4208/T 76202224.2品种选择4.2.1水稻品种选择选择优质、高产、中偏迟熟、植株高度适中、株型紧凑、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 要求。4.2.2

7、鸭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的中小型品种。5工厂化集中育秧四月上、中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 15以上时,实施集中育秧,操作方法按照 NY/T 1534 执行。6稻田整理及肥料施用稻田深耕 0.2 m 以上,“三沟”(围沟、腰沟、厢沟)通畅,沿着田块进水口配备一条宽度深度=0.5 m0.5 m 的沟道,用于晒田时鸭群的活动场所。底肥每 1 hm2施有机肥 15000 kg30000 kg 或复合肥(N:P:K=25:7:8)600 kg,肥料的使用应符合 NY/T 496 和 NY 5117 要求。7机械插秧二叶一心(秧龄 20 d25 d)时,进行机械插秧。8搭棚围网每 1 hm2为一个单元,

8、用高 0.4 m 小围栏隔开,每个单元搭建一个 15 m230 m2的围棚,旁边放置饲喂槽和饮水器。9鸭苗准备购入脱温鸭苗,检查免疫记录。若自繁鸭苗,则需分别在 1 日龄及 6 日龄肌肉注射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及鸭传染性浆膜炎疫苗。于 7 日10 日龄注射鸭瘟活疫苗,15 日龄二次注射鸭传染性浆膜炎疫苗。每 100 只150 只隔开饲养,防止踩踏死亡。放鸭入田前过渡饲养 5 d10 d。10稻鸭共育期管理10.1无抗鸭饲养管理10.1.1放鸭入田水稻立苗后,按 150 只/1 hm2225 只/1 hm2的标准,将鸭苗放入田中,要求田间水层要浅,以鸭掌能踩到表土为宜,在饮用水中添加复合多维减少应

9、激。DB4208/T 762022310.1.2补料稻田无抗鸭养殖期间,需按鸭采食量适当补充发酵饲料。放鸭入田至15日龄,按每只10 g早晚各补料一次;15日龄至30日龄,按每只20 g早晚各补料一次;30日龄后,按每只50 g于下午补料一次。所补饲料应符合NY 5032要求。10.1.3鸭病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消毒防疫。按照农业农村部有关规定和 NY/T 472的要求规范使用兽药;按照 NY/T 473要求做好消毒防疫;距鸭舍50 m外的下风向另建一间隔离舍,及时将病鸭转入隔离舍治疗,做好隔离舍外围的消毒工作;若使用药物治疗病鸭,需治愈后休药30 d,方可出栏。10.1.4预防天敌加

10、强巡查,按 1 hm2为一个单元放养 1 只2 只鹅,防止鸭群遭受黄鼠狼、猫、犬等天敌的伤害。10.1.5病死鸭处理病死鸭应采用无害化处理,并做好场地消毒。10.1.6赶鸭出田在水稻扬花灌浆时,将鸭收回到含有益生菌的垫料上集中喂养。10.2水稻田间管理10.2.1水分管理浅水移栽后,随着鸭的生长,可适当增加水量,孕穗期田间保持湿润;齐穗后至成熟自然落干,以干为主;水稻成熟前 7 d 排干水。10.2.2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按 3.3 hm2为一个单元,安装频振灯一盏,防治螟虫、飞虱、卷叶螟等虫害。根据病害情况,及时采用生物或物理防治方法。10.2.3晒田水稻分蘖后期,分

11、期分批次晒田,方便鸭饮水和活动。11水稻收获水稻籽粒完熟后,及时收获。12无抗鸭出田后饲养管理12.1赶鸭出田后在设有益生菌的垫料的鸭舍中饲喂发酵饲料。12.2肉鸭继续饲养 15 d20 d 后出栏上市。12.3蛋用品种可作为青年鸭出售或以无抗饲养方式生产无抗鸭产品。饲养至 90 日龄时注射大肠杆菌灭活疫苗,100 日龄时注射鸭瘟活疫苗,110 日龄时注射禽霍乱蜂胶活疫苗,120 日龄时注射大肠杆菌灭活疫苗及禽霍乱油乳剂灭活疫苗。DB4208/T 7620224附 录 A(资料性)稻田无抗鸭生产流程图稻田无抗鸭生产流程见图A.1。图A.1 稻田无抗鸭生产流程图_工厂化集中育秧稻田整理及肥料施用机械插秧搭棚围网鸭苗准备水稻立苗后放鸭入田稻鸭共育环节水稻分蘖后期晒田扬花灌浆时赶鸭出田水稻收获无抗鸭出田后饲养管理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补料+鸭病防治+预防天敌+病死鸭处理水稻田间管理无抗鸭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