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三历史必修三主观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4006281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必修三主观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必修三主观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必修三主观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必修三主观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必修三主观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中历史必修三主观题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材料二:16、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材料三 新哲学的创立者

2、必须建立一套包含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的体系,以宇宙论解释宇宙的诞生,以伦理学讨论整个人类问题以及确立人生行事的价值,以知识论确定实然和应然知识的基础。这个新哲学叫做理学。 摘自张君励新儒家思想史材料四: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五: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

3、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 中世纪卷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中西汉和宋朝时期以儒学为正宗的“帝国文化”的形成和强化的过程(4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

4、弱的主要原因(6分)(2)据材料三,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3)材料二中 “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指的是什么(2分)?并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想的认识(4分)据材料四和材料五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4分) 1(1) 西汉: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理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分)宋朝:朱熹等吸收佛道教义,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巩固了儒学的主体地位。(2分)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2分)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

5、化”的发展;(2分)文化上: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政策(2分)(2)进步之处: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具有历史使命感,重视道德建设;强调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主张身体力行,具有务实倾向。(任意2点即可)(3)因素:明清之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进步思想。(2分)认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对近代反专制斗争有积极推动作用;(2分)吸取了儒学的积极因素,批判其不合理的成分,使传统儒学在新时期焕发了生机;未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未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2分)相同原因: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2分)相似之处: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2分)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6、一 唐宋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复兴的时期。韩愈及其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提倡回归经典。中国的古典并没有丧失,只是经过韩愈以后重新检讨,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从丝绸之路传入的西方影响,包括基督教、佛教、摩尼教,分别在中国扎根。唐宋时代,外来的文化力量非常强大,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进入中国,使中国不再是单纯的华夏民族。中国文化接受了外来的刺激,也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在此基础上,韩愈、柳宗元、李翱的工作,终于引发了后来理学、新理学和禅宗的活跃气象。材料二 1096年,欧洲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发动,通过东征,欧洲人发现在教会垄断的文化圈外,还有许多不同的思想观念。特别是他们发现古希腊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都

7、被教会一手遮天,不为欧洲一般人所知。东征带回的许多古希腊文典籍,由教会外学者翻译为拉丁文,这就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契机,让欧洲人可以重新检视其文化遗产。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欧洲人重新发现过去、并开始认识远方的人类文明,他们扩大了视野,不再甘于只接受独断的基督教文化。他们重新认识古典,并且设法将古典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作一番融合。以上材料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材料三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绝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董晓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1

8、)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文化复兴和西方文艺复兴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文化复兴和西方文艺复兴的相似之处,以及对文明发展的启示。(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3(1)唐宋文化复兴:中外及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频繁;经济繁荣;文化政策开明;科举推动文化教育发展。西方文艺复兴:十字军东征客观上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反对宗教神学价值观,解放思想。(2)相似:传统文化的基础;外来文化的影响:社会发展的要求。启示:文明发展需要开放、交流:文明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政治支持;文

9、明发展需要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3)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西学中源”说与“中体西用”,对中西文化的交流乃至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清之际,随着西方传教士来华,中国人发现他们带来的很多东西是中国很早就有的。另一方面,当时中国人需要改革,但是不能通过直接否认自己来学习西方,而承认西方是进步的、但源头来自中国,因而提出了“西学中源”说。被誉为清初“历算第一名家”的清初科学家梅文鼎,也是

10、最早提出这一观点者。他生于明代官宦之家又受教于明朝遗老,后又受到清朝皇帝的宠爱,潜心钻研西学却又有“奉耶稣”而“弃儒先”之虞,这种矛盾的境遇促成了他积极地鼓吹“西学中源”说。在天文学领域,他宣称西方的地球五带源于周髀算经,又说黄帝内经“地之为下”是地圆说得肇端。在数学领域,论证了几何学即始于勾股的理论。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学中源”说被日益放大,最后变成什么都源于中国了。许多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乃至顽固守旧派,在涉及中西文化交流时,都从各自的文化观念出发,不同程度地利用“西学中源”说。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不仅大力主张“西学中源”说,还将其改造成为“中体西用”说。梁启超于1

11、902年写古议院考,论证中国古代“虽无议院之名,而有其实也。”早已有了类似议院的机构。康有为等都将中国上古的尧舜禹时代比作西方的民主、民权时代。章太炎、梁启超还试图证明中国古代的井田制和均田制具有社会主义的成分。顽固派、保守派认为西学在中国既然古已有之,就没必要再去学习西方了。黄敏兰近代开放史上的“西学中源”说材料三 随着时代的推移,中国人引进西学的阻力越来越小。甲午战争后,人们开始觉得“西学中源”说没有道理,此后的革命家、改良家就开始一概否定中国文化,从而放弃“西学中源”说。“西学中源”说便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黄敏兰近代开放史上的“西学中源”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梅文鼎等人倡

12、导“西学中源”说的主要观点和提出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各派倡导“西学中源”的观点,简析“西学中源”在近代引起广泛共鸣的社会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后“西学中源”说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4(1)观点:西方的科技成就是源于中国的,地球五带理论、地圆说、几何学都是从中国引入的。背景: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引进;接触西学的中国知识分子深受传统文化束缚;既认识到西学的先进又不敢大胆承认;迎合统治者的旨意。(2)观点:保守派认为西学在中国早已存在,反对学习西方;洋务派改造为“中体西用”说;维新派认为西方式议会等在中国古代已存在;章太炎等认为均田制有社会主义成分。原因:

13、西方文明的传入和冲击;华夏文明优越感;“天朝上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满足传统文化心理,是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一种策略;各派都以此来为其政治目的服务;简单类比的思维方法。(3)原因:近代“西学中源”说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其不科学性日益明显;中国甲午战争的惨败,更证明了其荒谬;对西方的认识不断加深;学习西方的阻力减弱;启蒙思想的传播,更加理性。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着重强调儒家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如法律、数学和政治事务。不过,渐渐地,这些考试开始集中到文章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上。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

14、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也正是这一制度(科举制),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中国的科举制在西方传播,可以追溯到元明时期。马可波罗和利玛窦,这两位意大利人均向西方介绍过中国的科举制。1569年和1583年欧洲出版了介绍中国科举制的书籍。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等思想家都对中国的科举制有过研究。1846年,东印度公司在一封发给英国政府和议会的公函中,建议吸收中国的科举制度来完善英国的行政制度

15、。由于东印度公司的特殊地位,该信在英国引起巨大震动,此后,英国的报纸开始不断刊登介绍中国科举制的文章。出版有关中国科举制的书籍多种。1854年,英国提出了关于建立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建议借鉴中国的科举制,设立英国的常任文官制度。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枢密法令,对文官的考试、录用、等级结构等制度原则做了进一步完善。至此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文官制度在英国正式确立。摘自高连奎中国大时局2014(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及影响。(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的科举制在西方传播的特点。(3)结合材料一、二,概括从东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中得到的启示。5(1)特点:用考试选拔人才;考试内容以儒

16、家经典为主;考生来源广泛。影响:中国:打破了士人的身份限制,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促进了文化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后期日益僵化,大大限制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人们的创造力、独立性。(2)特点:传入西方的时间早;形式多样,有民间的也有官方的、有传教士也有思想家;传播媒介主要是书籍、报刊;逐渐形成热潮;被英国政府借鉴建立文官制度。(3)通过考试方式选拔人才,能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推动教育文化带来的发展;东西方文明相互借鉴,是人类历史的共同精神财富。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这些幼稚的知识,后来(1904年)便使我的学籍列在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

17、门学校里了。我的梦很美满,预备毕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愚弱的国民,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认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认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鲁迅呐喊自序材料二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着家,”妹子恰恰死了,大哥也可能在饭菜中和了妹子的肉,暗暗给我们吃。我未必在无意之中,不吃了妹子的几片

18、肉。现在轮到了我自己有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鲁迅狂人日记(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鲁迅留学日本时中国的社会背景(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狂人日记发表的背景、意义。6(1)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西学传入、新式学堂建立、留学风气日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民主革命渐成潮流。(任答4点即可)(2)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提倡科学与民主,提倡新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反对尊孔复古。(任答2点即可)意义:狂人日记是新文化

19、运动中新文学的典范;揭露了封建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向腐朽的封建制度发起猛烈的进攻,具有解放思想的作用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窃以为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一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陈独秀在1917年1月1日写的答吴又陵(孔教)(1)材料一中陈独秀是如何评价孔学的?(2分)归纳陈独秀的反孔理由。(2分)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陈独秀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4分)材料二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

20、化食粮的原料凡属于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取”。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特点。(4分)7(1)评价:孔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缺点更多。(1分)理由:孔学阻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宣扬封建纲常等级学说。(2分)a.赞成。(1分)陈独秀反对独尊儒学,因为儒学被利用给中国带来了黑暗。他是站在反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维护封

21、建专制的立场上,是站在倡导思想文化自由、宣传民主科学的立场上看问题,这是近代中国进步的声音。(3分)b.反对。(1分)陈独秀把近代中国的黑暗归结为尊儒学有失偏颇,把儒学与近代文明对立起来值得斟酌。这种割裂传统的观点,不利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这种倡导思想文化自由的主张也容易导致政治和社会的混乱。(3分)(2)向西方学习,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由最初排斥到逐步接受甚至全盘西化(或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历程;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紧紧相连。(4分)认识:是封建专制强化和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对后世民主思想的发展有一定影响。(4分)8阅读下列材料:材

22、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材料二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

23、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材料三 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材料四 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

24、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以上均摘自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分析决定“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的经济根源是什么?材料中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这一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 分析影响文明转型的因素最主要有哪些?(分)(3)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界”。试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这一时期,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哪些

25、方面?(5分)(4)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新趋势?谈一谈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新的文明转型”。(分)8(1)根源:自然经济或者小农经济。(1分)观点一:赞同,中国小农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自主性强,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轻。观点二:不赞同,中国小农除了交纳国家赋税外,还受到地主剥削,并承担国家的徭役、兵役等任务。(3分。)(2)演进过程: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2分)两大因素: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思想认识的进步(或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2分)(3)经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开始卷入整个世界市场;洋务企业、民族企业等近

26、代工业开始出现。(2分)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渐加深;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新的阶级: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2分)思想文化:出现了西学东渐的新思想和维新变法思想等。(1分)(4)趋势:政治多极化趋势,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趋势。(2分)措施: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发展,促进文明的进步;开发新能源,建立新的资源配置体系;改革教育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加大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和谐发展等。(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得3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

27、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史上册请回答:(1)归纳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的共同点。(2分)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两者有何不同(4分)。(2)材

28、料一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2分)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哪一派的观点(2分)?(3)材料一、二的局限性在哪里(4分)?材料三较之材料一、材料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2分)?(4)材料三内容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4分)?9(1)共同点: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王朝。(2分)不同点: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认为,外国侵略不是大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才是大祸。(4分)(2)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去抵抗外国侵略。洋务派的观点。(4分)(3)材料一只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材料二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材料三则提出了触动封建统治根本,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的口

29、号。(6分)(4)不足之处在于否定一切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片面性认识。(4分)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1)试以唐宋的史实为例,从思想、科技、政治制度角度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6分)材料二: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时 间欧 洲时 期中 国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宋元明前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

30、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18至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清 (2)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各有何特点。(6分)10(1)表现:思想: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理学;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中华文化圈形成;科技:四大发明的发展传播。政治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6分)(2)变化:由领先世界到落后。(2分)特点:中国重经验,西方重实验中国重实用,西方重

31、理论(规律)中国重综合,西方重分析。(任意两点6分)11(12分)中外教育的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卢梭谈到教育时指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人生来爱自由,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给他添加什么东西。他的天性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碰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死了。”卢梭著爱弥儿1762年(1)依据材料一,指出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1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2分)材料二 福州船政学堂的主要课程为算数、几何、代数、直线与球面三角、天文气象学、航海测算、地理、蒸汽机结构原理、仪表使用和

32、英语。船政学堂的毕业生和留学生在各地也普遍受到欢迎。(魏翰)长期充任福州船政局恶工程师,后来又担任广丸铁路总理。留学生李荣芳、郑成分别在驻法、驻美使馆担任翻译。仅北洋海军参加中日甲午黄海海战的12艘战舰中,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生和留学生就占有10舰管带之职孙占元左宗棠评传材料三 蔡元培曾说:军国民主义为体育;实利主义为智育;公民道德及美育皆毗与德育;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1912年,蔡元培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他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义务教育等。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 )历史必修三

33、教师教学用书材料四 院系调整的总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干部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经过这次调整,到1957年,高等院校共有323种专业,其中工科183种,占567%。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1947年文、法、商科在校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476%,1952年降到22.5%,1957年又降到96%。摘编自栾曦、栾学钢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苏化”及其利弊分析(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的教育理念有何不同。(2分)分别产生什么影响?(5分)(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2分)11(1)

34、内容:教育要以人为本,遵循人的自然天性。(1分)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2分)(2)不同:前者:“中体西用”;(1分)后者:全面发展,民主自由,教育救国。(1分)影响:前者:有利于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人才,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2分)后者:继续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促进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产生发展,有利于后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分)(3)主要特点:偏重工科,严重削弱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照搬苏联模式或者全盘苏化等。(2分)12(10分)阅

35、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做了如下的结论:“古代的中国,他们苦心经营,完成最完美的社会形态,犹如一个典型的模范社会中国创造了为今日人们已知的,最高级的世界文明中国的伟大吸引了我,使我感触良多这个国家的伟人们,跟我们德人比起来,代表更高一层的文化水平一些君子型的人物代表一种非常高尚社会的典型。”材料二 尽管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纸、丝、印刷术和瓷器,但我们还不能认定中国是一个工业上善于发明的民族。尽管他们在艺术上有创作的天才,发展他们自己的艺术形式,而且达到非其他民族、非任何时代所可比拟的完美境界。但在1912年以前,他们仍然满足于古代的经济方式,嘲笑那种可以增如效率、节省

36、人力的政策。虽然他们是世上第一个使用煤炭作燃料的民族,虽然他们早于公元前122年即有小量的开采煤矿,但他们并没有发明什么机器来节省人力。以致至今仍有大部分的矿产资源未开采。虽然他们早知道如何制造玻璃,但他们却宁愿自西方输入这些东西。在举止方面,中国比较喜欢彬彬有礼的传统规矩和学问,而不欣赏刺激的、变化的科学和财阀政治。中国在对世界所贡献出的许多伟大的文化中,对于物质技术生活的贡献最弱。摘编自(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大系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说明材料一中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观点。(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科技和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5分)

37、12(1)材料一观点认为:中国制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确立了完美的社会形态和高水平文化。主要史实:政治:较早建立了封建制度,形成较完备的制度体系;经济:农业文明发展繁荣;思想文化:文化艺术繁荣,造纸术、印刷术和指南针代表当时世界科技的先进水平,后来传入欧洲,有利于欧洲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复兴;儒家思想不但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传入欧洲,有利于启蒙运动的兴起等。(5分)(2)中国古代科技大多是古代经验的总结,注重实用,不具有近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固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科技需求不高;思想文化因循守旧,重伦理轻技艺,缺少创新思维。(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得分)(5分)13(14分)阅读材料,完成

38、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宋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复兴的时期。韩愈及其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提倡回归经典。中国的古典并没有丧失,只是经过韩愈以后重新检讨,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从丝绸之路传入的西方影响,包括基督教、佛教、摩尼教,分别在中国扎根。唐宋时代,外来的文化力量非常强大,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进入中国,使中国不再是单纯的华夏民族。中国文化接受了外来的刺激,也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在此基础上,韩愈、柳宗元、李翱的工作,终于引发了后来理学、新理学和禅宗的活跃气象。材料二 1096年,欧洲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发动,通过东征,欧洲人发现在教会垄断的文化圈外,还有许多不同的思想观念。特别是他们发现古希腊留下

39、来的文化遗产都被教会一手遮天,不为欧洲一般人所知。东征带回的许多古希腊文典籍,由教会外学者翻译为拉丁文,这就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契机,让欧洲人可以重新检视其文化遗产。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欧洲人重新发现过去、并开始认识远方的人类文明,他们扩大了视野,不再甘于只接受独断的基督教文化。他们重新认识古典,并且设法将古典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作一番融合。一一以上材料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文化复兴和西方文艺复兴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文化复兴和西方文艺复兴的相似之处,

40、以宋代理学为例加以说明;并分析其对文明发展的启示。(8分)13(1)唐宋文化复兴:中外及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频繁;经济繁荣;文化政策开明;科举推动文化教育发展。(3分)西方文艺复兴:十字军东征客观上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反对宗教神学价值观,解放思想。(3分)( )(2)相似之处:传统文化的基础;外来文化的影响;社会发展的要求。(3分)宋代经济繁荣,科举发展,政府重视教育,兴办各级官学,带动书院发展,文化兴盛,儒学家在吸收佛、道两家思想的基础上,对古典儒学作了新的诠释、发展和重建,使儒学哲学化和思辨化,使得儒家思想更有力地应对佛道的挑战。(3分)启示:

41、文明发展需要开放、交流;文明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政治支持;文明发展需要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2分)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按照马克思的描述,作为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如下一些主要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物质前提;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私有制;有计划地进行社会生产,没有商品和货币;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到高级阶段则实行按需分配;社会主义的国家开始消亡;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将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及综合资料材料二:理论创新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

42、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新的理性分析和理性解答,对认识对象或实践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作新的揭示和预见,对人类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作新的理性升华。简单地说,就是对原有理论体系或框架的新突破,对原有理论和方法的新修正新发展,以及对理论禁区和未知领域的新探索。严清华 尹恒试论经济理论创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典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阐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一至两条修改建议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10分)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认识。(2分)14建议一: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允许多种多有制经济并存。(2分)理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

43、够发达,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以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或改革开放前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说明)(3分)建议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2分)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市场主体积极性的调动,压制了企业的活力,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分)(以苏俄新经济政策或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说明。)(其它建议言之成理者,均可得分。如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认识:社会主义理论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不断地丰富与完善;理论创新要勇于突破传统

44、理论框架的束缚;理论创新可以更好地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改革和思想、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回答两点即可得2分,其它认识言之成理者,均可得分。)(2分)15君主与民众的关系,不同时代的人有各自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历史上有关君主与民众关系的论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材料一 韩愈认为,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君主,“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命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丝麻、做器皿、通财货 以事其上者也”。按照这样的分工原则,君主的职分是治人,臣下是用于治人的工具,民众则要治于人。因此,每一等级都要恪守自己的等级,各守其职,各尽其责。“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命而致之民;民不出粟

45、米丝麻、作器皿、通财货以事其上,则诛 ”。摘编自刘泽华 葛荃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材料二 有生之初,人各有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指普天下的民众,下同。)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可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原君材料三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瑕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也者,

46、为民办事者也。来源:学科网摘编自谭嗣同仁学(1)韩愈对于君民关系持什么观点?(4 分)你如何评价他的观点?(2 分)(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黄宗羲与谭嗣同关于君民关系认识的异同点。(6 分)15(1) (6分)韩愈的观点:君权至上,民必须服从君主;君和民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各阶层必须尽其职守;论证了君主盘剥人民的合理性。(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评价:这个观点是错误的。(1分)体现了君主专制下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压迫。(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6分)认识的同:君主不是天生的,其出现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君主应民众的需求而出现;反对君主专制;君主应为民谋公利。(答出2点3分)认

47、识的异:黄宗羲出于传统思想,强调君主个人的道德自觉;谭嗣同受西方近代思想影响,认为君主是人民的选择,民可废君,具有民主思想。(答出2点3分)16(13分)如何对待西方文明是近现代中国人一直以来探讨的重要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二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每个阶段的核心主张。(6分)(2)材料二中针对中西方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