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精华汇总).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005562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精华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精华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精华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精华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精华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年高考历史必修二考点狂背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57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石器助耕;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春秋时期出现贵族个体占有土地的现象,私田大量开垦;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加速了土地国有向私有的转变;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3)小农经济的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经济形态上: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耕作方式上:铁犁牛耕为,实行精耕细

2、作。土地制度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经营方式上:小农个体经营为主。考点58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官府垄断生产;工艺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产品仅供贵族和官府使用;产品主要是武器等军需品和奢侈品。(2)纺织、冶金、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略(见课本)(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建立在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生产规模扩大,在明清出现手工工场;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呈相应的变化;长期领先于世界。考点59商业(1)市的形成发展市的发展特点由有时间和区域的限制到打破了时间和空

3、间的限制,注意汉至唐前期、唐后期、北宋。(2)主要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唐代: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成都)、广州宋代:开封、杭州元代:大都(北京)、杭州、泉州明清时期:晋商和徽商(3)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建立在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存在;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国际贸易全面发展;长期处于封建政府的压制和控制之下发展;在发展中出现了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纸币也较早出现。考点60主要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的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含义:强调发展农耕

4、,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目的:维护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赋税的征收,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A积极性:一定时期(封建社会前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B消极性: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使,阻碍了社会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海禁政策海禁政策:明清时期实行的一种经济政策,它禁止中国人民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正常贸易。海禁的影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一定时期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阻碍了中外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日益封闭落后。二、近

5、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点6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解体背景:封建的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影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考点62洋务运动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影响背景:面临内忧外患,出现洋务派和顽固派;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时期:19世纪6090年代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历程:前期兴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后期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失败根本原因:只引进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积极作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

6、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既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考点6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洋务企业的诱导作用;外商企业的刺激作用;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点: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很少,绝大部分是轻工业,重工业很少。评价: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促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但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同时又遭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导致民

7、族资产阶级既革命又妥协的两面性。考点64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A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和实业救国的影响C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主要表现:A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出现了兴办实业的浪潮。B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重工业也有一定的增长考点65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发展原因: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表现:民族工业发展较迅速。考点66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1)抗战时期表现:遭到沉重打击原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官僚资本的压榨(2

8、)解放战争时期表现:日益萎缩原因: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摧残通货膨胀严重考点67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A.历史地位:(1)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2)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B.历史作用:经济上:它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的作用政治上: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辛亥革命等。思想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考点68 2

9、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1953-1957)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中共八大确定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在这种左倾思潮影响下,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1961新中国面临有史以来最困难的经济困难。面对三年经济困难,

10、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考点69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1)改革开放的政策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2)对内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策有: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定实施改革开放。考点70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经营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创办乡镇企业。购销体制:允许改革统购

11、统销制,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管理体制: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最早从安徽、四川两省开始。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人民公社制度被废除。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管理体制改革,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所有制改革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改革,把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改为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产权制度改

12、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考点71对外开发格局的初步形成1980年中国创办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同年,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我国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国务院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从20世纪末起,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形势,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我国实施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鼓励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的出口。1990年中央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浦东新区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

13、步形成的特点:我国的对外开放从设立经济特区、沿海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到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及内地省会开放城市,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考点7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也就是由过去的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有:全面放开粮价;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企业所得税;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推进国企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四、中

14、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73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考点74物质生活近代:断发易服、中山装、西式食品。现代: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到1987年,中国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发动菜篮子工程。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考点75社会风俗近代:废止缠足、婚丧嫁娶、社交礼仪变化。现代:1950年制定婚姻法,妇女解放。考点76交通水运: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首次打破列强垄断。铁路: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公路:20世

15、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考点77通讯19世纪70年代,丹麦未经清政府同意,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电报机房。随后,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南京政府在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xx局。现代互联网得到发展考点78报刊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考点79影视1905年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渔光曲第

16、一次在国际上获奖。1958年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考点80互联网报纸、广播、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20世纪90年代以后网络媒介诞生了。它被称为第四媒介。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五、新航路开辟、殖民主义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考点81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的渴求。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商业危机:商路不畅。(2)过程: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1497年葡萄牙人达

17、伽马到达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进行了环球航行。(3)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考点82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1)荷兰: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荷兰的殖民地范围:非洲,从葡萄牙手里夺取好望角;亚洲,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一带,占据中国的台湾;北美洲,建立新尼德兰。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17世纪末,失去海上殖民霸权。(2)英国:英西战争: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英属东印度公司。英荷战争:与荷兰进行三次战争,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改名为纽约

18、。17世纪末,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英法战争:与法国进行多次战争,其中通过七年战争夺得法国在北美的加拿大、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和印度的殖民地。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3)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考点83两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A英国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因素: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确立了资本阶级统治。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海外贸易进行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经验。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B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

19、在新兴的棉纺织业。C交通运输业新的发明有: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D结束标志: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制造机器)。E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提高了生产力,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现: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工技术的发展。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1

20、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灯、电车、xx、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六、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考点84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供需矛盾尖锐,贫富分化加剧,股票投机过度,信贷消费过度。(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极强。(3)影响:造成经济危机:社会生产

21、力遭到极大破坏。造成社会危机:大量工人失业,社会矛盾激化。造成政治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这场经济危机走上了不同的政治发展轨道。考点85罗斯福新政(1)主要内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复兴、救济、改革三个调整农业政策。复兴工业。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2)特点: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影响: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考点86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二战后至70年代初表现:快速增长。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政府大力拓展海外市场。70年代表现:经济滞胀直接原因:石油危机80年代里根表现:复苏,低速持续增

22、长原因: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90年代克林顿表现:空前持续增长。原因:美国倡导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2)西欧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大体恢复50、60年代,繁荣原因:美国援助;第三次科技革命;国家干预经济;表现:60年代联邦德国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3)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考点8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巩固苏维埃政权(2)内容:实行余粮收

23、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等(3)影响:战胜了敌人,巩固了政权,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考点88新经济政策(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1921年喀琅施塔得兵变反映出苏俄国内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2)内容: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方面,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方面,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3)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4)作用:巩固工农联盟,迅速恢复发展经济,有利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考点89斯大林模式在经

24、济方面的主要表现以及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2)主要表现: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干部职务终身制;对领袖的个人崇拜。经济上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考点90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1)苏联改革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2)赫鲁晓夫改革内容:政治改革:主要是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加大农业的投入,鼓励垦荒;工业方面,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精简机构考点91戈尔巴乔夫改革(1)内容:经济上1985年首

25、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政治上戈尔巴乔夫在1988年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在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放弃党在政治,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等等。(2)苏联解体标志:1991年底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阿拉木图协议,标志着苏联解体。原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八、当经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9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标志:1944年,44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

26、了布雷顿森林协定,标志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协定包括: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三个文件。布雷顿森林协定的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发展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于1947年在日内瓦签字,1948年1月1日实施。性质:既是一项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还是一个由各缔约国组成的组织。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3)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是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

27、融的三大支柱,表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4)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考点9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1)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欧洲联盟方面:整顿银行与金融业。欧盟建立的过程: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签订;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签订(即罗马条约);1967年,三各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生效,欧盟正式建立。欧盟扩大:1995

28、年曾至15个成员国;2004年25个。欧元形成:1999年1月1日,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2000年批准希腊进入欧元区;2002年,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欧盟建立的意义: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3)北美自由贸易区过程:1988年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签订;1992年12月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正式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性质: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1989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地跨亚洲、大洋州、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重要内容:1991年汉城宣言

29、正式确定宗旨和目标: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变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1994年茂物宣言提出了实现贸易自由化的时间表。1995年大阪宣言使实现这一目标有了保障。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国台北和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考点94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形成:是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世贸组织的形成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它的目的(宗旨)是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节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其决策采取完全协商一致方式作出。中国加入: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1986年正式提出复关申请;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考点95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问题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在发达国家主导下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又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