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习贯彻2024年20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2篇文:坚持“三个解放”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与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必然要求.docx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4004461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贯彻2024年20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2篇文:坚持“三个解放”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与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必然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习贯彻2024年20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2篇文:坚持“三个解放”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与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必然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习贯彻2024年20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2篇文:坚持“三个解放”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与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必然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习贯彻2024年20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2篇文:坚持“三个解放”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与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必然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习贯彻2024年20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2篇文:坚持“三个解放”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与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必然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习贯彻2024年20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2篇文:坚持“三个解放”,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与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必然要求2024年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坚持“三个解放”,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同志们: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此次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进一步凝聚了强大力量、擎画了宏伟蓝图、发出了改革强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和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战略性和指导性,为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2、、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是又一篇闪耀着真理光芒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必将为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一连三个“解放”,非常鲜明,而且都要“进一步”。“解放”,本义是解除束缚,得到自由或发展,用到这里

3、极具分量。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三个解放”,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既能为行动注入强大的动力,又可能成为行动的巨大阻力。纵观人类社会每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和重大历史进步,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思想解放及其形成的先进理念和认识,为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方向指导和理论武装,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解放思想是前提。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解放思想,破除思想观念上的障碍。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

4、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只有思想解放了,观念更新了, 才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大胆突破。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36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一个思想解放的过程。每当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是思想解放廓清了认识误区,也是思想解放引领了改革潮流。真理标准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 的禁区,由此引发的思想大解放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 邓小平南巡讲话消除了姓“社”姓“资”、“计划与市场” 的疑虑,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最终形成; 世纪之交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打破了姓“公”姓“私”的思维定势,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改革在新的阶段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可以说,

5、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着改革开放大踏步地向前迈进,反之,没有思想观念的突破,改革开放就寸步难行。当前,面对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面对各种险滩和难啃的硬骨头,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就必须更大幅度和更深层次地继续解放思想。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重突出了两个方面, 即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第一个方面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面临的,今天仍然需要进一步突破、 进一步解放。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和愈益深入,解放思想也会触及更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改革开放就很难再继续前进和深入。第

6、二个方面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逐步显现出来的,很多问题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改革开放使全国人民都得到了利益和实惠,但由于一些复杂的情况,也会有利益分配不合理、不均衡的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某些已经固化但不合理的利益结构就要作适当的调整。为此就要解放思想,努力使分配结构更好地体现公平正义的要求。不仅如此,解放思想还涉及更高、 更广的层面。党的二十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

7、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这就是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从中国之问、 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高度,探索规律,创新理论,推进实践。这样,全面深化改革所涉及的领域、问题就更多了,所要解放的思想内容也就更多了。因此,在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过程中,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坚定、更高水平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立足国情与认识“世情”的关系、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 自身素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始终做到勇于变革、勇于创新, 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8、最一般条件,也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归根结底是生产力提出的要求。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也离不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主义不仅要发展生产力,还要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治理国家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与改革开放紧紧联系在一起。改革开放归根到底是为了消除原有制度和体制中与社会生产力不适应的内容,使社会生产力摆脱各种羁绊,获得迅速而更大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都是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角度来制定的,都要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目标。 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措施虽然本身属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

9、范畴,但实际上,都是为了使各种生产关系获一个最佳组合,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获得一个最佳环境。40多年来, 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使得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书写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使得中国这样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 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示出更为光明的前景。 全面深化改革,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

10、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必须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要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高质量发展上下更大的功夫。长期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一直以工业化为核心内容,后来又进一步发展为信息化、智能化等。无论工业化还是信息化、智能化,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进展和标志。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继续完成中国工业化任务的同时,推进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和进步。202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2023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

11、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4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是指随着现代化发展而出现的一类具有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益、低能耗、可持续特征的、具有很多新优势的新型生产力。它是在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 绿色化出现跃进式提升的大背景下,通过一系列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而获得的生产力的大进步。新质生产力有的是在传统生产力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改造而获得的重大进步,有的则是由于科学新发现、技术

12、新发明而产生的新兴领域和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集中表现为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这三要素的全面提升或改造。相比于传统生产力和传统产业,新质生产力在核心理念、核心技术、核心材料、核心装备上,都具有某种质的提升和飞跃。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既得益于世界范围内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和科技革命的进步,也取决于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的推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新质生产力就是科技、人才、创新这三大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新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也需要这三大要素继续合力推进。新质生产力概念和理念的提出,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指明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和前沿目标

13、, 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关键性的路径。中国现有社会生产力的基本面是传统的,但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 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新质生产力的萌芽和要素,有的甚至已处于与世界并跑的水平。未来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既需要传统生产力继续发挥基础性作用,又要下更大的气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提升。 三、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既是治国理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强国必须长期注意的一个基本问题, 也是当下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改革开放是由人推动和实施的,中国式现代化也是由人干出来的。 人愿不愿干事、能不能干事、能不能比较顺利地干成事,反映着社会有没有动力和活

14、力。人有没有动力和活力,社会有没有动力和活力,关系着中国社会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还是停滞、僵化还是迅跑的问题。中国人民有巨大的聪明才智, 中国社会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关键是能不能发挥、怎样发挥、朝哪个方向发挥,根本上是通过什么样的体制和机制把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把整个社会的动力和力激发和调动起来。科技常识告诉我们,研究或设计一个机械设备,一般都要首先考虑它的两种机制,一种是动力机制,一种是平衡机制。上天的飞机,对动力和平衡的要求更高。没有强大的发动机产生巨大的推力,飞机不可能上天。但如果飞机的质量配置不平衡,左右两个发动机的功率不一样,那它很快就会掉下来。甚至旅客乘坐飞机,所坐位置都要左右前后

15、均衡分配,不能全部坐在一边。同样道理,一个社会能否快速和健康发展,从深层次上来说主要取决于两个机制。一个是动力机制,一个是平衡机制。没有动力,社会就不能发展、进步;没有平衡,社会就会混乱、动荡。任何社会的长短优劣, 根本上都是由这两个机制及其相互之间的平衡决定的。改革开放前,党和国家领导体制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主导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各居其位,不可有任何越位和跨界,干什么不干什么,都要从上面的指令,不能由自己决定。这种体制,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也办成了不少大事,但弊端是统得大死、捆得大太紧,把人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都束缚住了,结果造成社会的僵化和停滞。从社会运行机制上来说,

16、就是在重视平衡机制时,忽略了动力机制的建设。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40 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措施很多很多,归结起来,就是邓小平概括的一个词一“搞活”。中国40多年的巨大变化,根本上是因为形成了新的强大的动力机制,把社会的内在动力、人民群众的内在活力大大激发出来了。社会活了,对社会原有的机制和秩序也形成了一定冲击。社会的组织程度相应降低, 适应新的动力机制的平衡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和完善起来, 因此,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乱象。这就是通常所说的, 一统就死,一放就乱。怎么掌握“死”和“乱”的平衡点, 成为治国理政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任务。从根本上来说,是要把握好动力与平衡的关系,着力建设

17、和完善动力与平衡相协调的社会运行机制。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一是要发挥战略的指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但必须保护和激发老百姓和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又变成国家决定一切,计划指挥一切,运动调度一切。全面从严治党也是如此。从严治理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必须辩证掌握严与活的关系。既要严,又要活。不能只讲活不要严, 也不能只讲严不要活。不能因为增强党的活力而放松严的要求,也不能因为坚持严的规定而限制了党的活力。对领导干部,必须加强管理和监督,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一旦发生, 就及时发现,严肃查处。但对于领导干部工作干事的积极性、 创造性,必须加以保护和支持,鼓

18、励他们干事、创造、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当前,社会上出现了“躺平”现象。中国社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经济发展遇到的一些难题,都或多或少与“躺平”有关。如果越来越多的人不想干事、不愿干事、不敢干事;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不想负责、不愿负责、 不敢负责;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不敢研究、不愿说话、不能创新,社会就必然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活力。针对这种现象, 党和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鼓励发展、鼓励投资、鼓励创业、鼓励担当。最近一段时间出台的很多宏观政策和措施, 都是要激发社会的活力。4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这是很有针对性的。二

19、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运行机制。无论是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都必须从根本上把握好动力与平衡的关系,把激发活力与保持稳定结合起来,形成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社会运行机制。各级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时时注意这个关系。在注意动力、活力的时候, 别忘了还要有稳定、秩序;在注意稳定、秩序的时候,别忘了还要有动力、活力。全面深化改革,除了强调秩序、稳定、 规则、纪律、协调、平衡之外,必须在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上下更大的功夫。三是要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

20、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依靠人民创造;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鼓励和保护人们创业、创新的积极性,把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解放出来、激发出来;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 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 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不断塑造发展新动

21、能新优势;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 切实解决和消除各种“躺平”现象,使社会每一个层面的人都不想“躺平”、不能“躺平”、不愿“躺平”。“躺平” 的要站起来,站着的要动起来,走着的要跑起来!2024年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讲稿: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必然要求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的举行,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

22、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 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正是源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具体而言,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无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无论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还是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都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

23、前进。以改革破除高质量发展障碍“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 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阶段也在发生历史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化,提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 的复杂局面,提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

24、合理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同时,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还大量存在。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

25、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以改革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

26、的重大政治问题。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必须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有力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

27、好条件。但还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也对收入分配带来深刻影响,需要有效应对和解决。现在,我们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 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生活水平,发展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28、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改革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 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外部环境复杂性、

29、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无疑需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日超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开放也是改革,要坚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

30、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推动规则、规制、 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人类共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改革化制度优势为治理效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尽善尽美、 不需要完善和发展了。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动态过程,治

31、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动态过程。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然而,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

32、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居于统领地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同时,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也要求不断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有这样的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敢于大刀阔斧、刀刃向内、自我革命, 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 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向未来,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统筹领导,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演讲/致辞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