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心得体会范文 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是企业生存的灵魂,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因此,对建筑企业加强项目管理水平的研究很重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具体的建设项目或施工项目为对象、目标、内容,不断优化目标的全过程的一次性综合管理与控制。项目管理就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组织、筹划、激励、沟通、检查、控制活动。项目管理是通过一个组织来实施的,常使用目标管理的方法。项目管理所涵盖的知识范围很广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建筑企业如何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工程质量,保证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是事关建筑施工企业生
2、存和发展的关键。 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必要性: (一)建筑市场逐渐完善、发展的需要建筑市场竞争加剧,夺标竞争非常激烈,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成为各企业的当务之急。而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将集中于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本专业的知识信息深度等。同时,建筑市场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更新速度变快,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接受新技术、新材料,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并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二)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需要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观念更显突出,而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正体现了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建筑工程的顾客,一般是政府主
3、管部门及集团股份公司,他们对工程质量和其他方面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有效的项目管理是提高附加值的途径之一。项目管理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技术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地控制了质量、工期、成本。顾客在选择施工单位时必然会选择有着良好项目管理体系及项目管理实施经验的企业。 (三)建筑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要保持持续强劲的发展势头,必须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培育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提高专业化管理能力,这才是企业保持强劲发展的 _。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生产率,是企业的追求目标,而项目是生产一线,它直接发生产值,是企业利润的源泉,因此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显得尤为重要。建筑企业的生产管
4、理必须围绕着各个项目活动进行。 建筑业作为一个具有悠久 _行业,其当前行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比较关键的时期。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项目部的经济效益,而且关系到建筑企业整体效益目标的实现和企业的未来发展后劲。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稳定高速发展的势头,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区振兴、中原崛起等一系列战略的深入发展、灾害重建工作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筑业市场发展迅猛,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建筑业正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正是发展和提高建筑领域项目管理水平的关键时期。建筑工程的管理是实现建筑企业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基础,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5、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得到了长期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一旦出现工程质量事故,就会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风险、投资、合同、进度、质量、人员等多方面的工作,涉及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营等部门和单位。因此,要搞好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就要求项目经理具有优秀的品格,能抓住工程管理的中心环节项目成本控制,并能够积极运用新的管理手段技术管理是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建
6、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施工正常进行。(2)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3)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
7、能力。 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项目现场质量目标管理系统主要由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以及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组成,这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控制施工质量,就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使所有人员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现场管理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 坚持施工过程中的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现场各级质量检查员都要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对施工中每道工序,每个部位进行全面检
8、查、把关。班组自检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自检记录按分部分项汇总装订,每个分项及检验批完成后,必须进行交接检查验收,验收时交接双方对工序质量,对照图纸逐检查,符合设汁标准要求后办理交接验收记录,三方签证,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现场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采用随机抽查和关键过程旁站、巡视的方法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联系施工单位,协调解决,将质量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杜绝返工浪费。 施工操作中注重工序的优化、工艺的改进和工序的标准化操作。每个分项工程开始人面积施工前都要做出示范样板,统一操作要求,明确质量目标,确保操作质量,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具体任务、责任,责任到人,使工作质量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
9、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仟心,形成严密的质量工作责任体系。样板经我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验 收达到规范标准要求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施工项目的管理是全方位的,要求项目经营者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文明施工等,都要纳入正规化、标准化管理,这样才能使施工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地进行。施工项目的成功管理不仅对项目、对企业有良好经济效益,对国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成功的管理,能促进项目和企业的发展,能推动建筑市场不断前进。开拓创新,总结经验,在项目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最终创造出一条施工项目管理的成功之路。 20xx年11月,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学习了工程建筑常识的学习培训,本次主要学习了建
10、设有关的专业常识,从学习的角度主要包括建设工程造价的组成、房屋建筑工程的构成、建筑专业术语解释、成都市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管理暂行规定,从应用上主要是对我们以后购买商品房有很大帮助。 作为工程部的管理工程师,通过此次培训再次加深了对工程建设常识和专业知识的理解,我个人理解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第一,公司负责建设工程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工作,组织学习建筑的常识有助于日常工作开展,加深对建设项目的理解,使每个人知道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高低对一个建设项目所起的作用。 第二,再次重温专业术语,其作用主要体现在:除公司工程部以外的其他非建筑专业的部门员工,在以后的日常工作中或在
11、社会交往中,能够清楚的知道他人所表达的意思,对我们自身的工作有无较大影响,有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 第三,共同学习了房屋的构成及其各部分的作用,通过学习让大家知道,我们认识事物,不但要看事物的表面,还要认识事物的本质。正确认识房屋的各部位作用,在工程管理过程中,有助于我们及时协调解决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便于做成正确的决策,从而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达到节省工程投资的目的。第四,通过详细学习成都市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管理暂行规定,其作用主要在于:公司所建设的民用建筑,在过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应该主要围绕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施工,但是从使用功能的角度来讲,必须达到成都市关于住宅工程质量
12、分户验收管理得规定,只有达到此规定的相关标准,项目才能进行竣工验收,才能缩短建设工期,减少工程纠纷和工程索赔。 通过此次学习培训,不但提高了员工个人的建筑常识,也为公司的建设发展,特别是为公司后续开发建设项目奠定基础,公司应该多组织员工培训学习,建议: 1、紧紧围绕公司建设范围所涉及的各类专业知识进行由浅到深的培训,首先进行各专业的常识培训学习,例如:建筑工程常识、项目规划设计常识、建设项目结算管理要求、财务管理要求等,其次有计划的加深各专业知识的培训,分阶段进行学习,例如: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编报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勘察设计阶段(三阶段设计)、建设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等,
13、使大家从了解到理解,再到熟悉。 2、提高培训的质量,在培训学习中,最好采取图文并茂方式及典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员工的学习理解,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一X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近几年来,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建筑领域事故频频发生,分析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探索预防对策和措施,对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安全事故主要集中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人和触电。造成建筑业事故的原因,除了与建筑业是高空、露天、劳动密集型作业有关,还与近年来市场的扩大,法制不健全,安全意识差,安全教育滞后,人员素质低,安全投入少有关。作为长期工作在建筑业管理第一线的老同志,尽管已退休,
14、但闲暇之余,仍很关心建筑行业的发展,为丰富退休生活,坚持读书看报,关心国事,实事,身旁事。现结合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现状,简要谈一谈本人近期学习建筑法的心得体会。 一、施工人员素质低 目前我国建筑从业人员大多是民工,这些民工普遍来经过基本培训和教育,缺乏应有的安全 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从而导致自己或他人发生安全事故。 二、建筑市场不规范时常出现一个项目有几个分包商,这些分包商的社会信誉,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普遍较差,在工程施工过程下,偷工减料,安全意识淡薄,根本谈不上对安全进行统一管理。 三、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野蛮施工 非机械动力工擅自操作机械,造成机毁人亡。非电工乱拉扯电线,不通过漏
15、电开关,发生漏电事故时,漏电开关不起作用,造成触电身亡。民工在绑脚手架和支外墙模板加固时,不系安全带,加上临边防护不严,时有坠落死亡事故的发生。为抢工程进度,造成民工疲劳过度,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头昏眼花不慎坠楼而亡。 四、材料机具质量不合格 塔机吊钩失灵,吊斗失控落下,砸伤地面施工人员,塔臂组装螺栓强度不够,以小代大,抗剪能力削弱,螺栓被剪切断,造成塔臂失控,扯断钢索落下,砸伤地面工作人员。安全网质量差,不能有效拦截高空坠物,造成地面人员伤亡。 五、防护设施不全 临边不搭设防护栏杆,安全网搭设低于施工作业层面高度,作业面没有实行全封闭。有的电梯井口无护栏,电梯井内不隔层设置防护。预留洞口,采
16、光井,通风口不设防护盖,造成坠落事故发生。 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项目安全组织机构,确定安全生产目标,明确参与各方对安全管理的具体分工,安全岗位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不同,采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对大型项目必须安排专门的安全总负责人,并配以合理的班子共同进行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资料档案。实行单位领导对全施工现场负责,专职安全员对部位负责,班组长,班组安全和施工技术员对各自的施工区域负责,操作者对自己的工作范围负责的“四负责”制度。 通过建筑项目管理课程学习,受益匪浅,本人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收获 一其中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可概括为:自建筑工程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
17、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使建筑工程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的系统管理. 建筑设计和施工单位受业主委托承担建设项目的设计及施工,它们有义务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一些大,中型工程项目,业主,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因缺乏项目管理经验,也可委托项目管理咨询公司代为进行项目管理. 在项目建设中,业主,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各处不同的地位,对同一个项目各自承担的任务不同,其项目管理的任务也是不相同的.如在费用控制方面,业主要控制整个项目建设的投资总额,而施工单位考虑的是控制该项目的施工成本.又如在进度控制方面,业主应控制整个项目的建设进度,而设计单位主要控制设计进度,施工单位控制所承包部分的工程施工
18、进度.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类型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业主方的项目管理; 设计方的项目管理; 施工方的项目管理; 供货方的项目管理; 建设项目总承包方的项目管理。在工程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各方的管理内容及重点各不同.在设计阶段的工程项目管理分为建设单位的设计管理和设计单位的设计管理两种情况,在施工阶段的工程管理则主要分为业主的工程项目管理,承包商的工程项目管理,监理工程师的工程项目管理. 三建筑工程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看似很平常 ,但在整个管理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一方面是人际关系的协调; 组织关系的协调 ; 另一方面是配合关系的协调; 供求约束关系的协调; 这些关系发生在施工项目管
19、理组织内部,施工项目管理组织与其外部相关单位之间。 四还有讲到的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建筑工地上的安全。近几年来,建筑领域事故频频发生分析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探索预防对策和措施,对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 有重大意义。我觉得,在安全事故主要集中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人和触电。造成建筑业事故的原因, 除了与建筑业是高空、露天、劳动密集型作业有关,还与近年来市场的扩大,法制不健全,安全意识差,安全教育滞后,人员素质低,安全投入少有关。我国普遍缺少基本培训和教育,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另外,民工在绑脚手架和支外墙模板加固时,不系安全带, 加上临边防护不
20、严,时有坠落死亡事故的发生。为抢工程进度,造成民工疲劳过度,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头昏眼花不慎坠楼而亡。 这是我学习这门课以来的体会和心得。学习的路还很漫长,但我深信只要我们加倍努力,知识能够成就梦想! 建筑设备可以简单地认为是建筑专业一个专项研究科目,属于建筑物的一部分。 建筑设备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一类建筑装备,而且需要精确地计算。 我个人认为可以分为两大块内容: 第一块内容是平日可以看得见的.裸露在建筑墙体表面上的建筑装备部分,建筑使用人经常需要调整或更换的这部分内容,非专业人员也需要学会的一个内容,特点是实践性强。 第二块内容是平日看不到埋在墙体里或者地底下的建筑装备部分,一般人不是很了解
21、,调整或者更换需要专业人员帮忙,特点是理论性强。 这门课需要深入浅出,先教会大家认识一个建筑物里所有建筑设备的相关内容和每一系统的结构,包括线路、管线的布置方式和要求,然后再深入了解每个节点计算方法,最后讨论如何跟建筑外围的管道、线路进行衔接等等。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1999年新的本科专业目录中由原“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重组更名而来的。这个改变并不仅仅意味着专业名称的改变,更重要的是随着国际上本学科科研与技术应用的发展、人们认识的进步带来我们对本专业定位的一个重新明确,从而导致培养目标的调整和整个课程体系的改革。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我们对此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特别
22、是对于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与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是本专业改革拓宽的重要环节。在此重点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做一个总结。 这恐怕是很多应用型工程学科都面临的问题。一边是多数大学都要求增加基础课学时,削减专业课学时,另一边是用人单位对近年来毕业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下降的抱怨。本专业教学改革也面临着这样一个重大矛盾,就是:在削减了专业课学时的条件下,如何同时满足宽口径的“通才”培养要求以及公用设备工程师教育评估标准的“专才”要求?会不会让用人单位认为,清华培养出来的学生今后是搞理论的,不适合到设计单位等应用一线工作?通过深入研究,我们认为,这两者其实可以是不矛盾且相辅相成的,即所谓鱼与熊掌是可以兼得
23、的。 所谓“通才”要求的是基础理论知识宽且扎实,所谓“专才”应该是具有灵活解决专业应用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从国际水平的角度看,现代建筑的发展对建筑设备工程师的宽口径能力与在设计中采用先进理论与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尽管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技术是课堂上教不完的,仍然可以发现它们都是从基础理论中不断衍生出来的。但是,强化基础理论教育仅靠增加基础课学时并不能够解决问题,应该让学生在某种应用中反复强化运用才能把基础理论知识真正学到手,而不仅仅是考卷上的高分。那么,专业应用的实践训练就应当是强化基础理论知识的运用的优良载体。如果能够正确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灵活解决各类专业应用问题,这样的人就应当既是“通才”又是“
24、专才”,有能力去解决他从来没有学过或者遇到过的实际专业问题。而用人单位批评毕业生只会读书不会干活的问题恰恰正是因为基础理论知识没有学扎实,只会脱离实际地背书,不会在专业实践中正确地灵活运用造成的。 解决了这样一个认识定位上的关键矛盾,一切问题就都能够迎刃而解了。 我们的教学计划中,前三个学期的课程都是由其他院系开设的,只有从第四个学期开始有本研究所开设的课程。我们对自己承担任务的教学环节中的教学方法、培养思路进行了革新,特别是从已往注重知识灌输型的教学方法向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转化。而实现这种转化,光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技巧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课程的组成进行较大的重组改革。 我们可以把
25、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分为教师讲授型课程与学生动手型课程两类。前者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实验教学,如传统的讲课;后者以学生动手为主,辅以教师引导,如课程设计。这种引导包括适当的讲课和个别辅导。我们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分中,适当压缩教师讲授型课程的比例,加大学生动手型课程的比例,在教师讲授型课程中也强化了实践教学的作用。例如在培养方案中专业课有29学分,其中必修课11学分,必修的综合课程设计为12学分,任选课为6学分。因此可以说,在专业课的必修学分中,学生自己动手型的课程设计的学分比讲授型课程学分还大。我们把专业课进行了系统化的重组,课堂教学中强调基本概念、原理与宏观的技术分析,把技术细节与具体技巧
26、剔除。因为技巧不是能够靠讲授灌输的,技术细节与技巧问题留待设计课中解决。这样才可能把课堂讲授的学时压缩下来。 此外,我们还在强化暑期实习的实战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针对教师讲授型课程这种比较传统的教学环节,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前进入专业实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 实践型大作业:学生自己动手做研究 讨论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考核改革:大作业答辩、开卷考试 例一、建筑环境学 专业基础课“建筑环境学”获得了20xx年国家级精品课称号。尽管本课程是最能代表学科本质特点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但只有32学时、2学分,而学生却感到在这门
27、课上花费的时间最多,而且通过本课程,对专业的特点和意义有了飞跃的认识,成为本科生进入研究室参与专业实践的起步点。 本课程面向的是大二下学期的本科生。由于本课程课内学时少,内容多,教师的讲授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应该讲主线和要点、难点,起到学生学习教材与参考书的“导读”作用,同时在各堂课后必须辅以大量要求分析思考的作业题,帮助学生在读教材的时候深入理解理论内容,搞清那些容易混淆或者容易错误理解的概念和原理。批改好每一本作业以及在网络论坛上答疑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当然给助教也带来很重的压力,正所谓“讲一、练二、考三”。 除了课后的作业题(小作业)以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做大作业,内容至少包括
28、一个实验型大作业和一个论文,内容可以是文献综述、观点论证等。考核方式是: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大作业做口头报告,占40%;另一篇书面报告占20%;期末开卷考试占20%,平时小作业占20%。以往我们要求学生做3个大作业,但后来发现跟大作业内容有关的概念学生搞得非常清楚,但大作业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学生掌握得就不够。因此从今年开始减少一个大作业,以一个期末开卷考试来替代,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全面掌握。 为了避免学生在选题上没有思路,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性题目,如:墙体对室外气象参数的热响应、挂窗帘 _、不同朝向房间的自然室温的区别、攀藤植物对墙体热过程 _、不同下垫面对微气候 _、不同小区布局对小区风场
29、_、交通噪声对不同楼层 _等等。除了这些题目以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拟题目,教师和助教帮助他们确定具体内容和技术路线,联系熟悉该方面研究内容的研究生,安排实验设备。研究生也可以在网络论坛上他们希望本科生帮助做的实验课题,由本科生选择。 学生们对做大作业非常踊跃,拟定题目、查找文献、找研究生咨询,都非常主动。有的同学对校内不同教室、宿舍的室内空气品质、热舒适水平、照明水平等进行了测试分析;有的对校内不同区域的热岛情况进行了测试分析;有的对附近住宅小区的交通噪声水平和风场进行了测试;还有同学自己推出不同朝向房间的自然室温模型,跑回河北农村家中测试没有采暖影响的不同朝向房间的自然室温来进行验证
30、;有的同学总结中西古今建筑的不同生态策略,提出自己对“生态建筑”发展的看法;有的同学则分析了“风水学”合理的和糟粕的内容。 学生普遍反映实践型大作业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影响很大,反映在:了解了专业,并大大提高了兴趣;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会不依赖课堂和教材、利用参考书和查阅文献;第一次做研究型的实验,了解什么叫做研究;从二年级开始迈出了进入实验室工作的第一步;第一次学写学术论文和做学术报告;成绩依赖于平时的积累,与临场发挥等偶然因素关系不大。 由于实验类的课题大部分都是在研究生指导下完成的,其成果都是研究生在课题中需要的基础数据,特别是需要历年积累的实验数据,同时也锻炼了研究生的科研组织能力
31、。所以研究生对指导本科生做大作业表现非常积极,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例二、建筑自动化 专业课“建筑自动化”是江亿院士主讲的课程,48学时3学分,面向大三下学期本科生,采用的是英文教材。该课程由于采用讨论课的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学,积极性非常高,受到学生的欢迎,在教学评估中多次在建筑学院名列前茅。 本课程除48个课内学时以外,还有20个实验和参观的课外学时,共有6个实验和1个现场参观。除此以外,整个课程分不同阶段有45个大作业,内容是为某种类型的建筑设备系统设计楼宇自控系统(BAS)方案,以学生34人的小组为单位来完成作业。不同阶段有多次讨论课,各小组派代表做大作业口头报告,其他小组
32、和教师进行质疑。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同学至少有一次机会进行口头报告。期末成绩主要根据几次大作业与口头报告的成绩来综合给出。 在讨论课中,不仅发言的同学参与感非常强,听报告的同学也有强烈的参与感。因为大家都做过BAS方案,所以对他人的方案都很感兴趣,质疑、讨论均很踊跃,大家争相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讨论,同学们把老师课堂上没有讲过的问题或者在自己的方案中没有想过的问题都搞清楚了。在20xx年 _学科评估中,该课程课堂的活跃程度令听课的视察组专家印象深刻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除了上述两个例子以外,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不同程度地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起到了促进学生主动自我学习的作
33、用。 专业课程设计的改革方式是(1)综合化(2)实战仿真。目前的专业课程设计是12学分,课内192学时,课外不限,贯穿整个学期。 专业课程设计是在专业课与运行实习完成后的第七学期进行的。改革的方法是不仅把原有的跟在各门专业课后的5个13周的小课程设计合并成一个综合课程设计,而且通过压缩专业课学时来获得课程设计总学时的增加。 课程设计综合化的原因是原有的多个小课程设计存在着明显的局限,只训练了学生做子系统(如空调系统、通风系统、采暖系统、冷源、热源)的设计,缺乏对暖通空调系统整体的概念,更缺乏对总体方案的宏观把握、优化能力,因为实际工程中采用什么样的子系统与整个大系统方案有关,例如用热泵做热源就
34、不能用高温采暖,又如辐射板系统是空调与采暖兼用的。原有的方法没有体现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各种专业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而仅仅是把子系统设计的步骤一二三、怎么定某系数、怎么查表、该用哪个公式过一遍,结果只是训练了学生听从指挥做查表机器和计算器的能力,没有学到技术的精髓,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除了把课程设计内容综合化以外,还引入了跨专业合作的内容,让本专业的学生为建筑学同学所设计的34万平方米的星级宾馆配合设计暖通空调系统、冷热源系统以及全年运行与自动控制方案。设计分小组进行,每组34人,选出设计组长,各成员分工配合完成整个设计。指导小组有教师5人,助教1人,建筑设计院工程师1人,合作指导
35、。进度包括4周的方案论证阶段,6周的初步设计阶段和6周的施工图阶段。其中方案与初步设计阶段的工作包括与建筑师商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确定、遮阳的设置、被动式节能方法的采用、机房与管井的安排、防火分区的划分等,锻炼了学生的跨专业合作的能力。 为了模拟真实的设计过程,在阶段末安排有方案评审答辩、初步设计评审答辩与最终设计项目验收评审答辩,指导教师组模拟评审专家组。按学生三次答辩的成绩和期末提交的作业(设计说明书、图纸和电子文档)给出总成绩。在评定成绩中对学生设计的创新性和方案的难度有所倾斜,保护和鼓励创新性思维。 通过上述训练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各基础课与专业课知识,学习如何入手处理较复杂的工程问题
36、,学习工程设计方法与过程,了解标准、规范、法律、法规的运用,同时训练三个能力:(1) 组织与合作能力,包括与其它专业合作的能力和与同组人员合作的能力,设计组长的组织能力(2)应用基础知识处理非常规问题的能力,包括应用调查和产品调查、对策的可行性论证等(3)表达能力,包括文字表达、口头表达和绘图表达能力。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学会使用一些设计与计算分析软件。 通过毕业班座谈,学生反映该环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所有的实践环节中,运行实习(原称生产实习)是我们重点建设的实践环节。实习时间为5周,5学分。任务内容一般外单位委托的实际工程项目,即到存在问题的公共建筑现场
37、去进行暖通空调系统的初调节、故障检测与诊断、能耗分析、性能评价和改进,或对楼宇自动化系统(BAS)进行检测、调试。成果的形式是向委托方提交测试分析、运行改进或系统改造的方案报告。如果能够在现场进行调节改进的,就在现场解决问题。 本实习目的在于在学习专业课后,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际工程的测试、分析与调节,让其逐渐深入接触、学习专业知识并积累工程实践经验。通过这个实习,锻炼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如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应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述能力等。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交的实习报告的质量。 由于是实战型任务,要对委托方负责而非同儿戏,指
38、导教师是至关重要的,是保证学校的声誉和教学质量的需要。因此,实习分小组进行,一般由一位教授,一位讲师,两位研究生,带46名本科生,指导者与学生的比例达到1:21:1。参加的研究生一般受过类似训练,可以协助教师指导学生。没有经过这种训练的外校考来的研究生必须一起参加实习。因此,每个暑假学期,本研究所全体13名教师除带认识实习的教师以外全部都要参与带运行实习。 学生在实习中意识到委托方是把他们作为解决问题的专家来要求的,因此责任心得到了大大的强化。在实习中往往会遇到很复杂棘手的问题,超出了本科生的知识水平,还是要依靠教师和研究生来解决问题,但本科生必须参与问题与解决方案的研讨,调动他们的基础知识,
39、了解他们自己的工作在整个解决问题的链条中起什么作用,观察教师和研究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在提交成果和考核方面,要求本科生分工执笔向委托方提交的报告,研究生修改,教师最后把关。在向委托方提交书面报告和口头汇报前,尽管向委托方的正式汇报往往是由研究生来做,但事先仍然须在学校做模拟汇报,让每个本科生有发言的锻炼机会,并作为实习报告答辩。包括研究生在内的指导小组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报告的水平给出最终成绩。 近年来,我们的运行实习为中央电视台、 _总医院、建国门饭店、长富宫饭店、亮马河大厦、国际饭店、北京西客站、首都机场、双安商场、北京发展大厦、广州世贸大厦、上海金贸大厦、广州
40、地铁、北京地铁等全国各地几十座大型公共建筑与交通枢纽的暖通空调系统进行了全面测试、故障诊断、现场调试和节能改造方案论证。由于每次都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因此每年委托我们的实习任务不断。有的业主还和我们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我们提供稳定的实习基地。在实习经费方面,一般由委托方提供路费、住宿费、餐费等,我们提供各种测试分析仪表和人力,也有部分项目的委托方付一定的咨询费。这样不仅解决了实习经费问题,还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锻炼。 这种对实际系统的分析调研,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能力锻炼,要求对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充分掌握、灵活运用,而且还需要大量书本上学不到的相关知识,例如
41、运行维护的水平、居住者使用习惯、施工安装的问题等等都可能影响系统的性能。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往往成为我们在专业课与随后的课程设计中的反面教材,提醒学生什么是好的设计,什么是不合理的设计。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解决了普遍存在的困扰工科专业的“实习难”问题。尽管我们有本科生少、研究生多的优势,但这个问题的解决仍然要求研究所全体教师投入很大的努力。多年来,为了保证运行实习的教学质量,研究所全体13名教师都投入了实习环节,老中青教师、科研和社会活动繁忙的院士都不能例外,对于青年教师则更是上岗必须的锻炼环节,因此带实习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综上所述,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是成功的,除课程体
42、系改革以外,实践教学的改革在其中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达到了“通才”培养与“专才”培养兼顾的目的。与实践教学相关的内容已有三篇论文发表在正式刊物上。 这学期开始接触专业课,其中一门就是建筑环境学,下面就谈一下我对这门专业课的认识与问题。 首先,我们从专业的名字来谈一下这门课的地位,我们专业的名字叫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一本书占了专业名字的一半,它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学校的建环专业的方向主要是空调技术与设备设计安装,其主要目的是给人们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设计时就不得不考虑室内的环境,这就不能不对室内环境有所认识,所以说这门课是我们以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要比较好的掌握住。
43、其次,我们从课程内容来大致了解一下这门课。我快速浏览了一下课本了解到建筑环境主要由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质量品质、气流环境、声环境和光环境七个主要部分构成,其中还简述了对工业、居住的室内环境的要求,这些都是我们后续学习乃至以后工作需要用到的东西。人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所以室内环境的好坏还直接与人们的学习、工作效率相连,如果一个房间里的环境很差,人都不愿在里面呆着,那还谈何学习与工作,所以这门课还涉及到了其他的学科,借用课本绪论的最后一段“建筑环境学内容多样,内容涉及热学,流体力学,物理学,心理学,生理学,劳动卫生学,城市气象学,房屋建筑学,建筑
44、物理学等学科知识。”建筑环境学好像是一个以各种学科为基础的学科,是各个学科在建筑学中的应用,我们大一大二所学的物理、化学都是为其准备的,所以我认为要想很好的掌握这门课还得补充学习一下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论证了建筑环境学的基础性地位,一个学科涉及的范围如此之广,这不正是基础性的体现吗? 一个学科涉及的范围如此之广,也就说明它包含的内容很杂,也就是说日后要接收的知识是很多的,这对我们学习可以说是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浏览完课本发现,这门课对计算上要求不是很多,大多数是理论概念上的阐述,这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记忆,所以要花费很多的脑细胞,不过好在书中的知识不是无脉络可循,其中三、四
45、章可以归为一个系统来学习掌握(舒适性),五、六章可归为一个系统来学习掌握(健康性、生理),七、八章可看做室内环境对人心理 _来掌握学习,我觉得这样比较便于帮助记忆与学习。 最后,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的最后目的是在了解建筑环境的基础知识上,掌握改变或控制室内环境的办法,并能够应用。其中应用是最重要的,正所谓“学而不用不如不学”。可能有人会认为建筑环境学这门课所涵盖的内容广而易,所以不太注重,但是我认为内容简单的反倒是我们不容易记住的,容易忽略的,有时事情往往失败于这些细小的事情上。虽然这门课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不会要求学生有很深的了解,但是我觉得这门课有很多能够深入而且值得深入的地方,比如建筑与人们心理
46、的关系,节能的技术等等,所以这门课可以说你想难就难,想易就易,不过它的重要性是不能够忽略的!谁更重视谁获得就会更多! 在这门课中,我个人最感兴趣是有关室内空气品质的介绍与调节的方法,因为我觉得这是以后发展的方向,现在全国各地雾霾天气日趋严重,这势必会造成人们对室内环境的清洁度的要求逐渐增加,各种空气清洁机的需求会逐渐增加,可能不会一下子暴增,但是这必然是一个大的趋势,所以如果我们能对空气清洁技术有所了解,我想这对我们未来的发展会有所帮助。 建筑发展至今,一个重要的问题不由得人们忽视,那就是能源与环境问题。在过去,人口比较少,资源比较多时,由于发展的需要,人们可以不理会资源的消耗,一味追求建筑环境的舒适,但时至今日,随着资源的不断减少,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不得不予以重视。可以说建筑与环境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是:1、如何协调满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