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滴石穿厚积薄发中学教师实习体会 周五上午,xx市初中第1届“名师流动堂”暨苏树江工作坊活动在行唐一中举行,主题是陋室铭的同异构,我在现场聆听了两位老师的堂,受益匪浅,深感自己有许多不足,也受到了不少启发。 两位老师都是颇有功力的资深语教师,马老师的重在以读会,通过读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而申老师重在梳理意,通过清晰的行脉络体会作者的高尚品德。 马老师的教学突出了“读的教学”,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古诗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新标突出的就是学生语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听说读写作为语的基本功是在上必须训练和强化的。马老师的堂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体会的韵味,正如教研员所点评的“马老师的有一种浓厚的
2、语味道”,马老师的朗读活动设计很出色,将各种形式的朗读综合在一起,有听朗读音频、齐读、自由读、范读,在读之前提醒学生注意读时的语速、节奏、轻重音、情感,三位同学的朗读各有特色,点评时学生也能中肯地评价同学的朗读。 对比于马老师,申老师的也是可圈可点,申老师先点出眼,而后的环节中多次提醒学生结合主旨句分析,这一穿针引线的方式让我很有触动;在讲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时申老师留下了悬念,悬而未决的问题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感,从而也就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这些都是细节中的亮点,申老师的堂有两处最大的闪光点,一处是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小组合作,申老师前简单分了小组,而后翻译和回答探究都以小组进
3、行,并且规定小组以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顺序有序交流,这也就提高了学生合作的效率;另一处是小结时以结构带背诵,申老师将行脉络梳理完毕后,让学生看着结构图背诵,达到学生当堂成诵的效果。 通过总结两位老师的堂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是导入问题,语的导入可谓至关重要,是清粥小菜,含蓄有味,还是小酌美酒,渐入佳境,两位老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刘禹锡的创作背景故事导入,马老师选择了讲故事的方式,而申老师则是直接呈现在幻灯片中。马老师的故事吸引学生却费时,申老师的方式节省时间但稍显平淡,那是开门见还是设置悬念,用音视频吸引学生好还是语老师的绘声绘色好,这些都需要我们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设计,而且学生的知识水
4、平、学习习惯、性格特点都需要考虑到。反思我的堂,总是粗糙的引入,如何设计最适合我与学生的导入是我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其次是教学内容的设计与三维目标的问题。古诗教学重点突出的是基础言知识,不同的重难点不同,也许是表现手法,也许是理解作者的感情,比如陋室铭这篇,虽说简单但也有言知识点,但如果时间掌控不均,那中的手法和作者的品德理解就难以充分分析,可是如果重点分析的技巧和情感,言知识时间紧张,所以三维目标的确立及实现是一个极难的问题。马老师的重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引用古今品德高尚的人启发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言知识简单带过;而申老师的详细分析了字词,结构,更突出基础知识,因此,语教学的任务怎样设计、怎样完成是一个实践中的难题。 再次,我特别佩服马老师的语言表现能力,亲切自然,尤其是在每一环节的过渡中自然地引导学生进行下一项活动,我特别欠缺这一方面的训练,过渡转换有时很生硬,也就使得学生难以沉浸于语的意境之中。值得一提的是马老师的语知识储备很扎实,新旧知识联系紧密,能帮助学生及时补充更新知识结构,这一点我还要再多多积累。 最后,观摩了两位老师的堂,深感自己经验尚浅,知识储备只是皮毛,学生在进步,教师更应迅速成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落实终身学习的要求,厚积薄发,在教学中不断进步。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