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清正版)DB4212T22-202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管理指南 社区物业(试行).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99773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清正版)DB4212T22-202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管理指南 社区物业(试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清正版)DB4212T22-202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管理指南 社区物业(试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清正版)DB4212T22-202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管理指南 社区物业(试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清正版)DB4212T22-202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管理指南 社区物业(试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清正版)DB4212T22-202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管理指南 社区物业(试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13.100C 50DB4212咸宁市地方标准DB4212/T 22-2020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管理指南社区物业(试行)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COVID-19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mmunityproperty(Trial)2020-03-15 发布2020-03-15 实施咸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4212/T 222020I目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机构与职责.15保障机制.36疫情防控.47清洁消杀.58隔离管控.7附录 A(资料性附录)物业工作人员疫区接触史排查表.9附

2、录 B(资料性附录)工作区域新型冠状病毒防护知识.10附录 C(资料性附录)含氯消毒剂消毒方法.12附录 D(资料性附录)七步洗手法.14附录 E(资料性附录)口罩选择与使用方法.15附录 F(资料性附录)XX 小区消毒物资领用表.16附录 G(资料性附录)XX 小区进入人员信息登记表.17附录 H(资料性附录)XX 社区物业项目居民疫区接触史排查表.18附录 I(资料性附录)市外人员进入信息登记表.19附录 J(资料性附录)XX 疫区来(返)咸宁人员健康情况摸排登记表.20附录 K(资料性附录)体温异常人员信息登记表.21附录 L(资料性附录)XX 小区消杀防治工作记录表.22附录 M(资料

3、性附录)XX 小区隔离人员物品配送表.23参 考 文 献.24DB4212/T 222020IIDB4212/T 222020III前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咸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标准起草单位:咸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咸宁市信息与标准化所、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小平、吴菲、刘丽玲、李响、李睿琪、郭龙。本标准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咸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系电话:0715-8131362,邮箱:;对本标准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咸宁市信息与标准化所,联系电话:0715-8138112,邮箱:。DB4212/T

4、 222020IVDB4212/T 222020V引言社区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领域,也是联防联控的第一道防线;社区物业是社区疫情防疫工作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重要职责。为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根据国家、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指南。DB4212/T 222020VIDB4212/T 222020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管理指南社区物业(试行)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间,社区物业服务组织对社区疫情防控管理的组织机构与职责、保障机制、疫情防控、清洁消杀、隔离管控等服务。本标准适用于物业服务组织对社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

5、情的防控管理,其他社区服务组织可参考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91932015 疫源地消毒总则WS/T 396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3术语和定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规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机构与职责4.1组织机构4.1.1物业服务组织应根据社区物业项目实际情况,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小组。4.1.2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应组织编制并实施疫情防控方案

6、和应急预案。4.1.3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应组织开展社区物业项目的现场管理、信息统计、设备保障、综合服务、秩序管控、环境消杀、物资保障等各项工作。4.2基本职责4.2.1现场管理:a)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对物业项目现场实施疫情防控的日常管理;b)做好物业项目现场疫情防控工作相关的人员安排、对外协调、应急处置等工作;c)与政府疫情防控工作机构对接,传达工作指示并按要求上报相关信息;d)组织对重点关注人群(鳏寡独居、老弱病残等)健康状况和生活情况的巡查;DB4212/T 2220202e)及时了解外出业主/物业使用人的去向及健康情况,并配合街办、派出所等相关单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4.2.2信息统计:a)

7、疫情相关信息的采集、整理和上报;b)疫情防控期间相关日志及报告的上报;c)居家隔离人员体温及健康信息统计和上报。4.2.3设备保障:a)保证设备设施的良好运行;b)特殊情况下的工程维修、维护、抢修;c)生活用水、设备间、中央空调系统、排水系统的消毒。4.2.4综合服务:a)本物业项目业主/物业使用人及相关人员健康状况调查;b)疫情防控的宣传及解释;c)隔离人员的安抚及日常用品的代买、代送,并提供相应的帮助。4.2.5秩序管控:a)出入人员和车辆的管控,对进入园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及车辆消毒;b)负责疑似病例的处置;c)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维稳工作。4.2.6环境消杀:a)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对本小区

8、公共区域、共用设施进行清洁、消毒;b)生活垃圾消毒后的处理和清运工作;c)各类消毒、防护用品的保管及发放。4.2.7物资保障:a)储备常用疫情防控物资、生活物资及应急物资,把控采购渠道,保证产品质量;b)管理、发放、统计常用疫情防控物资、生活物资及应急物资情况,做好相关记录。4.3防控预案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展情况,制定疫情防控预案,预案关键要素包括但不限于:a)专门的疫情防控部门/组织、成员、职责及分工;b)防控物资、经费保障方案及机制;DB4212/T 2220203c)疫情期间信息传递保障机制;d)消毒方案(包括消毒药品、消毒液浓度、消毒方法、配置方法、消毒频次等);e)出入口人员、车

9、辆管控、排查方案;f)疑似患者隔离处置方案;g)员工防护方案。4.4人员要求4.4.1基本要求应对物业服务人员的疫区接触史进行排查统计(见附录 A),物业人员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a)未在疫区停留、未与疫区人员有密切接触或旅游史,无病例社区居住史,或虽有接触但满足14 天以上隔离观察要求;b)体温不超过 37.3;无发热、乏力、干咳、气喘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c)掌握新型冠状毒的基本防护知识;d)身体健康,能够满足高强度工作需要。4.4.2防护物业人员应做好防护:a)工作人员在岗期间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见附录 B),按正确方法佩戴口罩、洗手并定时测量体温;b)减少因开会、工作沟通等产生

10、的近距离接触,尽量采取电话会议、微信、钉钉及 OA 办公平台沟通等方式开展工作;c)办公区域应勤通风、勤换气,办公用品每天清洁并定期消毒;d)就餐时采用分餐制,避免人员密集。4.4.3培训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应经相关培训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a)疫情防控宣传要求;b)病毒传染途径和防护方法;c)常规消毒作业方法(见附录 C);d)体温测量装置使用方法;e)洗手及口罩佩戴的规范操作(见附录 D 及附录 E);f)业主/物业使用人信息保密要求;g)应急预案及作业指导规范;DB4212/T 2220204h)政府疫情防控工作机构制定发布的各项规定和要求。5保障机制5.1人员保障5.1.1应

11、建立应急保障队伍,物业服务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均为疫情防控应急组成员,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应在疫情防控工作组统一安排部署下开展工作。一线员工应配置充足,保证 24 小时轮流值守。5.1.2除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外,应加强对员工相关自我保护培训和心理疏导,如项目存在疑似患者,应对员工进行正向引导,避免恐慌;如员工内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隔离处置,落实相关防控措施,消除恐慌。5.1.3应对员工工作进行激励,设置激励机制,如对值守人员发放生活用品、慰问品,对优秀工作人员事迹及时上报宣传,对防疫工作做出特殊贡献的员工给予表彰、奖励等。5.2物资保障5.2.1防控物资分类防控物资分类详见表1。表1防控物资分类防控物

12、资类别物资类型基本消毒药品含氯消毒剂、75%消毒酒精、免洗洗手液等防护器具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防护胶鞋等防控器具测温设备、喷壶、红外测温仪、记录设备等5.2.2物资储备5.2.2.1项目应根据传染病疫情,按照项目规模、人员数量以及传染病预防控制等要求,储备一定数量的物资,并严格把控采购渠道,控制使用期限。5.2.2.2物资储备量应至少保证使用 14 天,并多预留 10%进行配备,领用记录完备(见附录 F)。6疫情防控6.1人员管控6.1.1出入口管理6.1.1.1应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减少出入口数量,必要时封闭小区,只设置一个人行出入口。6.1.1.2严格执行人员出入登记制度

13、,并留存记录(见附录 G)。6.1.1.3出入口应根据需要增加人力,设置测温点,配置红外测温仪、消杀工具及药品。6.1.1.4原则上拒绝非本小区业主或使用人进入园区,快递、外卖等物品应送至指定存放区域进行临时存放,由配送人通知客户自行领取。6.1.1.5进入小区的所有人员应戴口罩、测量体温。6.1.1.6对外出时间较长的业主/物业使用人应询问其去向及接触人员。DB4212/T 22202056.1.1.7必要时出入口设卡登记,可实行“一人一卡”或“一户一卡”通行,严格限制人员出入。6.1.2人员信息核查6.1.2.1对于小区业主/物业使用人,应利用微信、公众号、电话等沟通方式了解其居家情况或外

14、出去向,告知其防控要求及安全措施,必要时采取上门排查登记并留存相关记录(见附录 H)。6.1.2.2对于小区内鳏寡独居、老弱病残等重点关注人群,应每两日查询其居住情况,身体健康情况,是否存在生活困难,及时了解需求,并在职责范围内帮助其解决问题。6.1.2.3对于因外出而未在小区居住的业主/物业使用人,应了解其去向及健康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告知其防控注意事项并报告相关部门配合做好管控工作。6.1.2.4工作人员应对外地返回小区的业主/物业使用人进行信息登记(见附录 I),并按本标准 8.1要求进行居家隔离。6.1.2.5鼓励社区物业服务组织采取智能化手段(如人脸识别、身份信息实名扫码进出)等方式

15、进行人员排查。6.1.3疫区人员排查6.1.3.1排查小区外来人员情况,如发现疫区归来人员应立即向属地政府疫情防控工作机构报告,并留存相关排查记录(见附录 J)。6.1.3.2如有来自疫区人员出现发热(体温37.3)、咳嗽、气喘等症状,应立即联系疫情防控部门或属地政府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并按规定进行隔离,安排就诊。6.1.4疑似病例处置6.1.4.1一旦发现有疑似病例出现,应立即启动防控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属地政府疫情防控工作机构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要求进行隔离处置。6.1.4.2对体温异常的业主/物业使用人,应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建议其就医检查并在第一时间向属地政府疫情防控工作机构报告

16、,并登记其相关信息(见附录 K)。6.1.4.3封闭便民服务站、文化活动中心,停止开展社区文化活动,避免引起人员聚集,防止疫情传播、扩散。6.2车辆管控6.2.1车辆入口应设置双岗值守,并应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减少车辆出入口数量,必要时只设置一个出入口,封闭其余通道。6.2.2原则上拒绝非本小区车辆进入,本小区车辆出入应严格登记出入时间,做好车内人员测温登记工作。6.2.3对体温异常的人员拒绝进入,建议其就医检查并在第一时间向属地政府疫情防控工作机构报告。6.2.4对停放停车场(库)的车辆进行信息排查,如发现疫区牌号车辆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上报并配合做好车辆的管控工作(通知业主/物业使用人或配合交警进

17、行拖车工作)。6.3垃圾处理6.3.1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加大防控工作宣传,尤其是医用品的使用及回收,设置指定回收站、6.3.2在醒目位置设置废弃口罩、废弃手套等特殊有害垃圾专用的红色定点收集桶或其他符合安全密闭要求的垃圾桶,并注明“供废弃口罩、废弃手套等特殊有害垃圾使用”字样。DB4212/T 22202066.3.3对废弃口罩、废弃手套等特殊有害垃圾进行单独收集、单独运输,尽量减少中转环节。7清洁消杀7.1公共区域7.1.1公共区域应每天消毒 12 次,包括但不限于:单元门把手、楼梯扶手、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区域或物体表面,使用 2505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拖拭(擦拭)消毒,作

18、用 30 分钟;有污染时使用 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7.1.2电梯厅、电梯轿厢内外的控制面板应贴保护膜。电梯按钮、轿厢扶手等表面每日用浓度为250-5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擦拭至少 2 次。7.1.3所有景观水景(水池)应清空后进行消毒。7.1.4公共卫生间每日至少消毒 1 次,用浓度为 5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次作用 30 分钟。7.1.5公共区域发现新型冠状肺炎确诊病例时,应立即参照 GB 19193 进行消毒。7.1.6消毒作业应保留相应的消毒记录(见附录 L)。7.1.7对消杀试剂可能腐蚀的设施应采取预防措施。7.2办公区域7.2.1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每日

19、通风 3 次,每次 2030 分钟。7.2.2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应洗手。7.2.3座机电话每日使用 75%酒精擦拭两次,如果使用频繁可增加至 4 次。7.2.4接待区出入口处设置消毒区,并放置免洗洗手液、口罩、酒精等消毒物品,接待区域设置与客户服务距离,人与人之间保持 1 米以上距离。7.2.5办公区域保洁员每日早中晚三次以含氯消毒液进行喷雾消毒,部分人员出入密集区域增加两次。7.2.6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每日通风 3 次,每次 2030 分钟。7.3清洁用品的手工消毒7.3.1擦拭布巾清洗干净,在 250 mg/L 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 30 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7.3

20、.2拖布清洗干净,在 500 mg/L 含氯消毒剂中浸泡 30 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7.4设施设备7.4.1设备间7.4.1.1每日清洁、消毒设备机房。7.4.1.2工作时段开放所有排风机、送风机。7.4.1.3每日不少于两次 30 分钟楼道通风。7.4.1.4对生活水箱间每日进行消毒,特别是排水沟消毒。7.4.1.5每日对室内污水坑投放消毒药液。7.4.1.6使用消毒好的工具,工具使用后再次喷洒稀释到 0.30.5%的过氧乙酸进行消毒。7.4.1.7用湿毛巾封闭下水地漏并每日消毒。DB4212/T 22202077.4.2给排水7.4.2.1每 3 天检查一次所有的排水和管道系统。7

21、.4.2.2排水沟每日至少消毒 12 次,用浓度为 2505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7.4.2.3水箱中加入氯片剂,暂时延缓对新水和已注满水池的清洁。7.4.3空调及新风系统7.4.3.1空调及新风系统的清洗消毒应当符合 WS/T 396 的要求,可使用 250 mg/L500 mg/L 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浸泡或擦拭,作用 1030 分钟,对需要消毒的金属部件建议优先选择季铵盐类消毒剂。7.4.3.2加强对风机盘管的凝结水盘、冷却水的清洁消毒。7.4.3.3新风系统采气口及其周围环境必须清洁,确保新风不被污染。7.4.3.4每日下班后应将新风与排风系统继续运行

22、 1 小时,进行全面通风换气,以保证室内空气清新。7.4.3.5下水管道、空气处理装置水封、卫生间地漏以及空调机组凝结水排水管等的 U 型管应当定时检查,缺水时及时补水,避免不同楼层间空气掺混。7.4.3.6当场所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当避免使用空调及新风系统:a)发现疑似、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时;b)未掌握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类型、供风范围等情况时。7.4.4垃圾设施7.4.4.1垃圾中转站每日消毒 2 次,使用浓度为 5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对距垃圾池周边 2 m 范围内的地面(含垃圾桶、垃圾池等)进行喷洒消毒。7.4.4.2垃圾桶每日至少消毒2次,使用浓度为10002000 mg

23、/L 的含氯消毒液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作用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使用浓度为 5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对距垃圾桶 2 m 以内的地面进行喷洒,每日至少 2 次。8隔离管控8.1居家隔离8.1.1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但与疫区来访人员及与其有密切接触的小区业主/物业使用人,应采取居家自行隔离措施。8.1.2加大被隔离人员所涉相关区域(隔离人员所在楼层、楼道间、电梯间等公共区域)的消毒浓度(1000-2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和消毒频次。8.1.3对居家隔离人员登记造册,建立健全人员档案,并与居家隔离人员签订居家隔离观察承诺书、居家隔离人员告知书等。8.1.4对政府主

24、管部门确定的隔离区域张贴温馨提示。8.1.5被隔离人员不得与其他人员接触,每日测量体温不少于五次,并按时向网格员汇报身体情况。8.1.6被隔离人员生活所需由专人负责派送,派送物品须有记录(见附录 M);被隔离人员如有需要,物业管理服务人员可在能力范围内协助相关部门或提供相应帮助。DB4212/T 22202088.1.7居家隔离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应有明显的区分标识,并每日定时放置于户门外,专人上门收取并消毒;垃圾清运过程须符合防疫要求,不得与其他生活垃圾混放,并协助相关部门将垃圾按规定进行统一处理。8.2单元/楼宇隔离8.2.1当小区出现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时,应立即上报属地政府相关疫情防

25、控工作机构及上级单位,依据其要求对病例所在单元/楼宇进行隔离处置。8.2.2按照属地政府相关疫情防控工作机构要求发布政府公文及该单元/楼宇隔离的起始时间。8.2.3隔离单元/楼宇应划分明显隔离区域(如隔离带、隔离栅栏等),并设置提示标识。8.2.4对该单元/楼宇内人员居住情况进行摸排统计,确定单元/楼宇内现有的户数及人数,掌握所有隔离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码、健康状况、基础疾病情况、鳏寡独居等情况。8.2.5建立被隔离单元/楼宇居民沟通微信群,并 24 小时掌握群内动态,配合属地政府相关部门为其提供相应的帮助。8.2.6每日定时收集隔离人员的体温信息,并及时上报属地政府相关疫

26、情防控工作机构及相关部门。8.2.7对于重点关注对象(如鳏寡独居、老弱病残等)应每日进行电话沟通,了解其健康状况及生活需求。8.2.8隔离人员如出现发烧、气喘等疑似新冠肺炎的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属地政府相关疫情防控工作机构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集中隔离。8.2.9配合属地政府做好隔离人员的生活保障工作。8.2.10增加消杀频次,每两小时对隔离单元/楼宇的公共区域进行一次消杀。8.2.11由专人每日一次上门收取隔离人员定时放置于户门外的生活垃圾,并进行消毒处理。8.2.12垃圾清运过程须符合防疫要求,不得与其他生活垃圾混放,并协助相关部门将垃圾按规定进行统一处理。8.2.13加强隔离人员的安抚及

27、心理疏导,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平稳人心,消除谣言,同时关心其心理健康和日常状况。8.3小区隔离8.3.1在小区中 14 天内出现 2 例及以上感染来源不清楚的散发病例,或暴发疫情起数较多且规模较大,呈持续传播态势时,应立即上报政府相关疫情防控工作机构及上级单位,依据其要求对小区进行隔离处置。8.3.2按照属地政府相关疫情防控工作机构要求发布政府公文及该小区隔离的起始时间。8.3.3小区出入口应设置醒目警示标识,严禁人员出入,同时设置应急通道,用于集中隔离人员或其他危重症患者到医疗机构就诊。8.3.4对该小区内人员居住情况进行摸排统计,确定小区现有的户数、人数以及分布情况,掌握所有隔离人员的基本信

28、息,包括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码、健康状况、基础疾病情况、鳏寡独居等情况。8.3.5每栋楼指定专人负责,建立被隔离单元/楼宇居民沟通微信群,并 24 小时掌握群内动态,配合属地政府相关部门为其提供相应的帮助。8.3.6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集隔离人员的体温信息,了解隔离人员健康状况,8.3.7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专业消毒工作,增加小区公共区域的清洁消杀频次。8.3.8配合属地政府做好隔离人员的生活保障工作,维护小区内隔离人员正常生活秩序。DB4212/T 22202098.3.9协助属地政府相关疫情防控工作机构做好隔离小区居民生活垃圾的收集和消毒处理。8.3.10协助政府相关疫情防控工作机构

29、,做好小区内居民的安抚、解释及心理疏导工作。8.3.11保证小区隔离期间设施设备正常运行。8.4隔离解除8.4.1居家隔离 14 日,无发热且无任何不适症状的,可提出解除隔离观察的书面申请。书面申请由社区上报所属辖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经其研判后方可解除隔离。8.4.2单元/楼宇及小区隔离期满后,由政府相关疫情防控工作机构工作人员上门逐户、逐人检测体温并进行健康评估,并发放解除隔离通知书。8.4.3居家隔离期结束后的业主/物业使用人,如离开咸宁前往别处,应向物业工作人员报备,出示相关出行证明(如机票、高铁票等)。DB4212/T 22202010附录A(资料性附录)物业工作人员疫区接触史排查表物业

30、工作人员疫区接触史排查表见表A.1。表 A.1 物业工作人员疫区接触史排查表填报单位:填报日期:企 业 名 称:物 业 负 责 人(签 字):总 人 数:在 岗 人 数:序号 姓名 性别 春节去向 外出时间 返回时间是否去过疫区是否途径疫区是否来自疫区是否在异地接触过疫区方面人员是否在岗未在岗人员去向注:1.如发现有以上 4 种情况,立即填写疫区来(返)咸宁人员健康情况摸排登记表(附录 K);2.是填“”,否填“”。DB4212/T 22202011附录B(资料性附录)工作区域新型冠状病毒防护知识B.1上班途中如何做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

31、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B.2入楼工作如何做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若体温超过37.2,请勿入楼工作,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B.3入室办公如何做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七步法严格洗手。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B.4参加会议如何做建议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

32、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浸泡消毒。B.5食堂进餐如何做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B.6下班路上如何做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B.7公务采购如何做须佩戴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与人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B.8工间运动如何做DB4212/T 22202012建议适当、适度活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

33、。避免过度、过量运动,造成身体免疫能力下降。B.9公共区域如何做每日须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尽量使用喷雾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B.10公务出行如何做专车内部及门把手建议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乘坐班车须佩戴口罩,建议班车在使用后用75%酒精对车内及门把手擦拭消毒。B.11后勤人员如何做服务人员、安保人员、清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并与人保持安全距离。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手套后及时洗手消毒。保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安保人员须佩戴口罩工作,并认

34、真询问和登记外来人员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B.12公务来访如何做须佩戴口罩。进入办公楼前首先进行体温检测,并介绍有无湖北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无上述情况,且体温在37.2正常条件下,方可入楼公干。B.13传阅文件如何做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均需洗手,传阅文件时佩戴口罩。B.14电话消毒如何做建议座机电话每日75%酒精擦拭两次,如果使用频繁可增加至四次。DB4212/T 22202013附录C(资料性附录)含氯消毒剂消毒方法C.1含氯消毒剂使用安全提示C.1.1做好防护含氯消毒剂一般具有很强的刺激性或腐蚀性,如果长时间直接和人体接触,对人的皮肤和粘膜有较大的刺激,调配及使用时必须佩

35、戴橡胶手套。C.1.2正确使用含氯消毒剂严禁与其他消毒或清洁用品混合使用。如84消毒液与洁厕剂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刺激人体咽喉、呼吸道和肺部而引发中毒。C.1.3规范用途含氯消毒剂的漂白作用与腐蚀性一般较强,严禁与酸性物质接触,最好不要用于衣物的消毒,必须使用时浓度要低,浸泡的时间不要太长。C.1.4安全存放含氯消毒剂应储存于阴凉、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避免阳光直射,并应该放在小孩触摸不到的地方避免误服。C.1.5应急处置皮肤沾染含氯消毒剂原液时,必须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部溅到含氯消毒剂时要用清水或生理盐水连续冲洗,并迅速送医院治疗。误服者可立即喂食牛奶、蛋清等,以保护胃黏膜减轻损害,

36、然后进行催吐,并马上送往医院进行救治。C.2电梯清洁消毒方法C.2.1消毒前的准备工作C.2.1.1消毒前,先停运电梯,设定消毒警示标识。C.2.1.2准备消毒药械及物品:含氯消毒剂(或75%乙醇)、配制消毒剂的容器、干净抹布、喷壶、警示 牌、拖把等。C.2.1.3工作人员:消毒工作人必须由经过培训、掌握一定消毒知识的人员进行。C.2.1.4人员防护:穿戴工作衣、手套、工作鞋、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护目镜等。C.2.2配制消毒剂有效氯浓度500mg/L的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DB4212/T 22202014a)84 消毒液(有效氯含量 5%):按消毒液:水为 1:100 比例稀释;b)消毒粉(有

37、效氯含量 12%13%,20 克/包):1 包消毒粉加 4.8 升水;c)含氯泡腾片(有效氯含量 480 mg/片580 mg/片):1 片溶于 1 升水。d)2.75%乙醇消毒液:直接使用。e)其他消毒剂按产品标签标识以杀灭肠道致病菌的浓度进行配制和使用。C.3消毒方法C.3.1消毒时机与频次依据电梯使用频次与乘坐人员的数量确定消毒频次,一般一天12次,遇有污染或明显污渍时随时消毒。消毒时选择人员活动少时进行。C.3.2消毒流程C.3.2.1消毒时将电梯停在一楼,每次只停一部,由专人将警示牌放置在门前,消毒人员做好个体防护,然后进行消毒。C.3.2.2电梯物体表面消毒:a)前后清洁:消毒前应

38、先将电梯进行彻底的清洁,然后进行消毒,消毒作用到规定时间后,用清水将消毒剂去掉,避免残留消毒剂对人体造成伤害。b)表面消毒:消毒的重点部位有经常接触的按键、扶手、电梯箱壁等。c)擦拭消毒:即将干净抹布沾取含氯消毒剂,拧至半干,进行擦拭消毒,擦拭时要先上后下、先左后右,注意不要有遗漏的地方。d)喷洒加擦拭:若用 75%乙醇消毒,可用喷壶将乙醇喷至物体表面,然后用干净的抹布进行擦拭消毒。C.3.2.3通风的方式:打开电梯门,打开排风扇通风30分钟。若有电梯不具备通风条件,有条件的可用活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若无紫外线灯,可使用过氧化氢借助器械雾化或汽化进行空间消毒,按照厂家说明书执行。不推荐使用喷洒

39、消毒剂的方式进行空气消毒。C.4结束工作工作完成,恢复电梯正常运行,收回警示牌,将工具带回,做好电梯清洁消鸯的记录。工作人员脱下防护用品,装入袋中带回处置,人员进行卫生处理。DB4212/T 22202015附录D(资料性附录)七步洗手法如图 D.1。第一步(内):洗手掌。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第二步(外):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三步(夹):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第四步(弓):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五步(大):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

40、,双手交换进行;第六步(立):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七步(腕):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图 D.1 七步洗手法图示DB4212/T 22202016附录E(资料性附录)口罩选择与使用方法E.1口罩选择E.1.1选择一:一次性医用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E.1.2选择二:医用防护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E.1.3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均不推荐。E.2使用口罩医用口罩的使用方法:a)口罩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而且医用口罩上还有鼻夹金属条。b)正对脸部的应该是医用口罩的反面,也就

41、是颜色比较浅的一面,除此之外,要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c)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先将手洗干净,确定口罩是否正确之后,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d)最后一步,也是前面提到过的金属条问题,将口罩佩戴完毕后,需要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最好覆盖住鼻子和嘴巴。E.3特殊人群选择口罩E.3.1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E.3.2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E.3.3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脸型小,选择儿童防

42、护口罩。E.4废弃口罩处理防疫期间,摘口罩前后做好手卫生,废弃口罩放入垃圾桶内,每天两次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DB4212/T 22202017附录F(资料性附录)XX 小区消毒物资领用表小区消毒物资领用表见表F.1。表 F.1 XX 小区消毒物资领用表序号日期物品名称领入数量规格发放数量领用部门领用人发放人备注DB4212/T 22202018附录G(资料性附录)XX 小区进入人员信息登记表XX 小区进入人员信息登记表见表 G.1。表 G.1 XX 小区进入人员信息登记表提示:进入小区人员必须测温、登记;体温37.3为异常!人员类型(访客/业主/物业使用人)姓名 身

43、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联系方式体温()测温时间体温异常人员详细信息备注年/月/日时/分是否去过疫区是否途径疫区是否来自疫区是否在异地接触过疫区方面人员DB4212/T 22202019附录H(资料性附录)XX 社区物业项目居民疫区接触史排查表XX 社区物业项目居民疫区接触史排查表见表 H.1。表 H.1 XX 社区物业项目居民疫区接触史排查表填报单位:填报日期:小区名称:物业负责人(签字):规划户数:常住户数:常住人口数:序号累计排查户数累计排查人数当日排查户数当日排查人数涉及疫区接触史人数及存在疑似症状人数居家隔离人数 医院隔离人数 集中隔离人数 排查方式注:1.涉及疫区接触史人员及存在疑似症状人

44、员,须填写 xx 疫区来(返)咸宁人员健康情况摸排登记表(见附录 L);2.疑似症状指发热(37.3以上)及咳嗽等症状。DB4212/T 22202020附录I(资料性附录)市外人员进入信息登记表市外人员进入信息登记表见表 I.1。表 I.1 市外人员进入信息登记表小区名称:序号姓名身份证号详细住址(楼栋-门牌号)联系电话来往方式(自驾、飞机航班号、火车车次等)XXXX年X月X日个人活动情况信息(是/否,是则填写详细情况,含时间、地点、相关人员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体温()登记时间(年、月、日、时、分)往返于疫情重点地区接触疫情重点地区人员填表说明:1.需登记的人员为:自 X 月 X 日起,从

45、咸宁市外来本小区入住的所有新增人员(具体起始日期根据市指挥部要求填写);2.疫情重点地区由市指挥部确定;3.每日 15:00 前报送一次。DB4212/T 22202021附录J(资料性附录)XX 疫区来(返)咸宁人员健康情况摸排登记表XX 疫区来(返)咸宁人员健康情况摸排登记表见表 J.1。表 J.1 XX 疫区来(返)咸宁人员健康情况摸排登记表填报单位:填报时间: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户籍村、社 区、酒店名称目前在咸宁详细地址联系方式来咸宁方式(航班、车 次、班次信 息)家庭成员或随行人员(所有成员姓名)来咸宁时间(年、月日)出疫区时间(年、月、日)疫区工作学习单位/生活地点职业是否去

46、过疫区感染地15天内是否接触传染生物沿途是否停留?如是,停留地点排查时间监测天数体温有无不适症状(具体症状)目前采取措施(居家/集中/入院隔离)咸宁去疫区人员(目前是 否身在疫区)分类备注DB4212/T 22202022附录K(资料性附录)体温异常人员信息登记表体温异常人员信息登记表见表 K.1。表 K.1 体温异常人员信息登记表小区名称:序号姓名身份证号详细住址(楼栋-门牌号)联系电话来往方式(自驾、飞机航班号、火车车次等)XXXX年X月X日以来个人活动情况信息(是/否,是则填写详细情况,含时间、地点、相关人员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体温()登记时间(年、月、日、时、分)往返于疫情重点地区接

47、触疫情重点地区人员填表说明:1.需登记的人员为:自 X 月 X 日起,从咸宁市外来本小区入住的所有新增人员(具体起始日期根据市指挥部要求填写);2.疫情重点地区由市指挥部确定;3.每日 15:00 前报送一次。DB4212/T 22202023附录L(资料性附录)XX 小区消杀防治工作记录表XX小区消杀防治工作记录表见表L.1。表 L.1 XX 小区消杀防治工作记录表消杀区域:序号日期时间防治部位及内容药品配比用量责任人监督人效果评估备注DB4212/T 22202024附录M(资料性附录)XX 小区隔离人员物品配送表XX小区隔离人员物品配送表见表M.1。表 M.1 XX 小区隔离人员物品配送

48、表序号日期房号姓名配送时间配送人备注123456789101112131415DB4212/T 22202025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5 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6 国际卫生条例(2005)7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8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9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10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11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12 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13 GB 26262006 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颗粒物呼吸器14 GB 190822009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15 GB 190832010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16 GB/T 21417.1 医用红外体温计第1部分:耳腔式17 GB 289312012二氧化氯消毒剂发生器 安全与卫生标准18 GB/T 326102016 日常防护型技术规范19 GB/T 367582018含氯消毒剂卫生要求20 YY 04692011 医用外科口罩21 YY/T 09692013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物业管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