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 47692 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 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 1992-04-27 批准 批准 1992-11-01 实施实施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定义了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 描述了数据格式、 控制序列及服务原 语。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控制中心之间的实时数据通信。 2 引用标准 GB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3 术语 3.1 应用协议数据单元 Application protocol data unit(APDU) 由应用层协议控制信息(
2、报头)和可能有的用户数据块或参数块组成。 3.2 数据块 Data block 由一个块头和一组某类数据构成的有意义的数据集合。 不能直接和低层协议作用。 只能 几个 块一起构成 APDU,以 APDU 为单位和低层发生作用。 3.3 联系(联接) Associate 两个用户进程之间的逻辑联系, 亦指建立这种联系的过程, 只有维持这种联系双方才能 交换数据。 3.4 释放(断联) Release 断开两个用户进程之间联系的过程。 3.5 服务原语 Service primitive 用户和协议实体间的接口; 通过服务原语请求某个服务过程, 或者表示某个服务过程的 完成情况。 3.6 质量码
3、Quality code 描述数据质量属性的一组代码,每个属性用 1bit 表示,如无效位等。 3.7 测量值 Measurement value 特指已经数字化的连续变化量,可用整型数或实型数表示。 3.8 测量量 Measurement 由测量值和质量码组成。 3.9 状态值 Status value 描述对象所处状态(如断路器的闭合状态和断开状态)的数值,可用 1bit 或 2bit 表示。 3.10 状态量 Status 由状态值和质量码组成。 3.11 数据索引表 Data index table 通信双方用户约定的数据集合所对应的索引表, 其中每个登录项包括该数据在数据库中 的地址
4、等信息。 3.12 数据索引表号 Data index table number 通信双方用户约定的多个数据索引表的统一编号,是数据索引表的唯一标 识。 4 本协议在网络体系中的地位 本协议在 OSI 网络体系中的地位可能有如图 1 所示的几种情况: 图 1 本协议除支持 OSI 网络体系之外,还可建立在其它网络体系之上,以适应现有的网络 系统。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网络体系。 5 应用协议数据单元格式 5.1 应用协议数据单元种类 应用协议数据单元分为三种: a.协议控制的 APDU 用于双方通信进程之间联系的建立、释放、放弃或复位; b.基本数据的 APDU 用于数据的接收、发送及应
5、答控制; c.扩充数据的 APDU 用于探询等。 只实现 a、b 两种称为 0 型规程,以上三种全部实现称为 1 型规程。这三种格式在 5.2 5.4 中分述。 注: “规程”指该协议具体实现时的动作序列。 5.2 协议控制的 APDU 协议控制 APDU 的整体格式见图 2。 5.2.1 报头格式 图 2 报头格式见图 3。 该格式适用于所有协议控制的 APDU。 5.2.1.1 控制域 控制域格式见图 4。 图 3 图 4 协议控制的 APDU 编码 协议控制的 APDU 名称 协议控制的 APDU 功能 bit 6543210 0000001 A-ASSOCIATE 联系 0000010
6、 A-ASSOCIATE-ACK 联系确认 0000011 A-ASSOCIATE-NAK 联系否认 0000100 A-RELEASE 释放 0000101 A-RELEASE-ACK 释放确认 0000110 A-RELEASE-NAK 释放否认 0000111 A-ABORT 放弃 0001000 A-RESET 复位 0001001 A-RESET-ACK 复位确认 以上 APDU 具有相同的报头格式。 地址扩展位: bit 7 0 表示在与 A-ASSOCIATE 相关的 APDU 里无地址参数字段 1 表示在与 A-ASSOCIATE 相关的 APDU 里有地址参数字段 图 5 5
7、.2.1.2 运行模式 该域用于联接时确定规程的基本运行模式。格式见图 5。 规程类型: bit 7 6 5 4 0 0 0 1 0 型规程 0 0 1 0 1 型规程,始发站为主站 0 1 0 0 1 型规程,始发站为从站 其它编码暂无定义 测量量传送方式: bit 3 2 0 0 暂无定义 0 1 测量量变化幅度超过规定范围,单个传送 1 0 测量量变化幅度超过规定范围,成组传送 1 1 暂无定义 状态量传送方式: bit 1 0 0 0 暂无定义 0 1 状态量变位,单个传送 1 0 状态量变位,成组传送 1 1 暂无定义 5.2.1.3 状态标识 状态标识格式见图 6。 在线标识: b
8、it 7 0 本机不在线 1 本机在线 5.2.1.4 原因码 原因码格式见图 7。 图 6 图 7 原因码按二进制编码,定义如下: bit 76543210 00000001 确认操作成功 00000010 受权码错,无权操作 00000011 请求运行模式错 00000100 本节点非主机 00000101 源节点名错或源进程名错 00000110 目的节点名错名目的进程名错 00000111 对方节点层次低 00001000 双方运行模式不兼容 00001001 数据库与数据索引表版本不一致 00001010 双方数据索引表版本不一致 00001011 接收到不可识别的 APDU 000
9、01100 接收到不可识别的数据块 00001101 双方协议版本不一致 其它编码暂无定义。 图 8 5.2.1.5 参数域长度 参数域长度指参数部分的八位位组总数。对于与建立联系无关的 APDU (A-RELEASE APDU,A-RELEASE-ACK APDU,A-RELEASE-NAK APDU,A-ABORT APDU,A-RESET APDU,A-RESET-ACK APDU),其参数域长度必须为 0。对于与建立联系有关的 APDU(A-ASSOCIATE AP-DU,A-ASSOCIATE-ACK APDU,A-ASSOCIATE-NAK APDU), 若参数域长度不为 0,则表
10、示该 APDU 带有 5.2.2 中所述参数;若参数域长度为 0,则表示 该 APDU 不带参数。 5.2.2 参数格式 参数格式见图 8。 本格式仅适应于与建立联系有关的 APDU, 其中地址参数的有无, 取决于地址扩展位(见 5.2.1.1),其位置及长度是固定的。若用户需扩充参数,可将新参数序列放在固定部分之后, 用报头中参数域长度字段统一计数,但参数的意义需由双方人员协商确定。 5.2.2.1 受权码、缓冲区长度、窗口尺寸和协议版本号 受权码占 4 个八位位组,表示通信双方预先约定的保护密码、访问特权等信息。格式见 图 9。 缓冲区长度、窗口尺寸和协议版本号,建立联系时由双方协商确定。
11、 5.2.2.2 目的节点、源节点、目的进程和源进程域 这四个字段是可选参数,地址格式取决于具体系统,可由双方有关人员协商确定。 5.3 基本数据的 APDU 基本数据的 APDU 的格式见图 10。 图 9 图 10 5.3.1 报头格式 数据 APDU 报头格式见图 11。 图 11 数据应答 APDU 格式见图 12。 5.3.1.1 控制域 控制域格式见图 13。 基本数据的 APDU 编码 基本数据的 APDU 名称 基本数据的 APDU 功能 bit 6543210 0001010 A-DATA 数据 0001011 A-DATA-ACK 数据确认 0001100 A-DATA-N
12、AK 数据否认 END:bit 7 0 表示该 APDU 为最后一个 APDU 1 表示该 APDU 还有后继 APDU 图 12 图 13 5.3.1.2 接收序号(NR)和发送序号(NS) NS:在 A-DATAAPDU 中为该 APDU 的发送顺序号,在 A-DATA-ACK APDU 或 A-DATA-NAK APDU 中无意义; NR:在三种数据 APDU 中表示已正确收到 NR-1 号及以前所有 A-DATA APDU,期望 接收 NR 号 A-DATA APDU;在 A-DATA-NAK APDU 中强调未正确收到 NR 号及以后所有 A-DATA APDU,请求重发。 NS 和
13、 NR 都以 256 为模。 5.3.1.3 优先级 取值从 0 到 255,当优先级为 255 时,表示紧急 APDU,优先传送;取值非 255 时,如 何处理由双方人员协商。 5.3.1.4 长度域 APDU 长度指数据 APDU 中数据部分的八位位组总数。 5.3.1.5 原因码 原因码用于 A-DATA-ACK APDU 和 A-DATA-NAK APDU,其编码与 5.2.1.4 相同。 5.3.2 数据块格式 在数据 APDU、探询数据 APDU 的数据域中可含有 1 个或多个数据块。每个数据块的 格式见图 14。 图 14 数据块类型编码见图 15。 数据索引表号指双方有关人员约
14、定的数据索引表的编号。附录 D 给出了数据索引表的 典型结构。 图 15 数据块长度指数据项部分的八位位组总数。 5.3.2.1 全测量量整型块(BID 为 1,十进制,以下同) 每个整型测量量占 3 个八位位组,格式如图 16。 图 16 整型测量值用整数补码形式表示。 各测量量从起始测量量序号开始按数据索引表规定的 顺序排放。质量码的定义见图 17。 图 17 bit 6 0 表示该数据未停止更新 1 表示该数据停止更新 bit 5 0 表示该数据有效 1 表示该数据无效 bit 4 0 表示该数据未引起告警 1 表示该数据引起告警 bit 3 0 表示该数据是自动采集的 1 表示该数据是
15、人工置入的 bit 2 0 表示该数据不是状态估计导出的 1 表示该数据是状态估计导出的 5.3.2.2 全测量量实型块(BID 为 2) 每个实型测量量占 5 个八位位组,格式见图 18。 图 18 实型测量值用浮点数表示,具体格式双方协商确定。 质量码的定义与 5.3.2.1 相同,各测量量从起始测量量序号开始按数据索引表规定的顺 序排放。 5.3.2.3 全状态量块(BID 为 3) 每个状态量占 1 个八位位组,格式见图 19。 图 19 状态值用 1 个比特或 2 个比特表示。 当用 1 个比特表示时,状态值:bit 0 0 表示闭合状态或正常状态 1 表示断开状态或异常状态 用 2
16、bit 表示的格式,双方协商确定。质量码的定义与 5.3.2.1 相同。状态量从起始状态 量序号开始按数据索引表规定的顺序排放。 5.3.2.4 成组测量量整型块(BID 为 4)和成组测量量实型块(BID 为 5) 成组测量量整型块和成组测量量实型块的格式见图 20。 图 20 测量量组序号为 2 个八位位组, 用户根据数据索引表确定。 测量量可以是整型测量量或 实型测量量,质量码的定义与 5.3.2.1 相同,整型测量量和实型测量量的格式分别与 5.3.2.1 和 5.3.2.2 相同;组内顺序由数据索引表确定。 5.3.2.5 成组状态量块(BID 为 6) 成组状态量块的格式见图 21
17、。 图 21 状态量组序号用 2 个八位位组表示,组号的定义应与数据索引表一致。 状态值和质量码的定义与 5.3.2.3 相同。 5.3.2.6 变化测量量整型块(BID 为 7)和变化测量量实型块(BID 为 8) 变化测量量整型块和变化测量量实型块的格式见图 22。 图 22 测量量序号是双方预先约定的,应与数据索引表一致。质量码的定义与 5.3.2.1 相同。 测量量可以是整型测量量或实型测量量, 整型测量量和实型测量量的表示方式分别与 5.3.2.1 和 5.3.2.2 相同。该块主要用于传输变化幅度超过规定范围的单个测量量。 5.3.2.7 变化状态量块(BID 为 9) 变化状态量
18、块的格式见图 23。 图 23 状态量占 1 个八位位组。状态量表示变化后的状态,格式与 5.3.2.3 相同。状态量序号 由双方按数据索引表约定,占 2 个八位位组。 该块用于传送单个变化的状态量。 5.3.2.8 时标测量量整型块(BID 为 10)和时标测量量实型块(BID 为 11) 时标测量量整型块和时标测量量实型块的格式见图 24。 图 24 图 24 中的相对时间为从当日 0h0min0s0ms 计起的时间量,以 ms 为单位占 4 个八位位 组,第 1 个八位位组为低位,依次类推。时间应为当地时间。测量量序号、测量值及质量码 的定义分别与 5.3.2.1 及 5.3.2.2 所
19、述相同。 5.3.2.9 时标状态量块(BID 为 12) 时标状态量块的格式见 图 25。 图 25 图 25 中的相对时间格式与 5.3.2.8 相同。状态量序号与 5.3.2.7 相同,状态值及质量码 的定义与 5.3.2.3 相同。 5.3.2.10 时标成组测量量整型块(BID 为 13)和时标成组测量量实型块(BID 为 14) 时标成组测量量整型块和时标成组测量量实型块的格式见 图 26。 图 26 相对时间格式与 5.3.2.8 相同。测量量组号、测量值及质量码的定义与 5.3.2.4 相同。 5.3.2.11 时标成组状态量块(BID 为 15) 时标成组状态量块的格式见 图
20、 27。 图 27 图 27 中的相对时间格式与 5.3.2.8 相同。状态量组序号、状态值及质量码的定义与 5.3.2.5 相同。 5.3.2.12 时标电能量整型块(BID 为 16)和时标电能量实型块(BID 为 17) 时标电能量整型块和时标电能量实型块的格式见图 28。 图 28 图 28 中的相对时间格式与 5.3.2.8 相同。每个电能量占 5 个八位位组。整型电能值用整 数补码表示。实型电能值的表示格式双方协商确定。质量码的定义与 5.3.2.1 相同。 5.3.2.13 时标双精度电能量整型块(BID 为 18)和时标双精度电能量实型块(BID 为 19) 时标双精度电能量整
21、型块和时标双精度电能量实型块的格式见 图 29。 图 29 相对时间格式与 5.3.2.8 相同。每个双精度电能量占 9 个八位位组。双精度整型电能值 用整数补码表示。双精度实型电能值的表示方法双方协商确定。质量码的定义与 5.3.2.1 相 同。 5.3.2.14 压缩型成组状态量块(BID 为 20) 压缩型成组状态量块的格式见 图 30。 图 30 每组包含 16 个状态值,每个状态值用 1 位表示,状态值的定义与 5.3.2.3 相同。状态量 组号的定义与 5.3.2.5 相同。 5.3.2.15 时间块(BID 为 27) 时间块的格式见 图 31。 图 31 时间应采用当地标准时间
22、。时间块可与其它块组合使用,以表示相关数据的绝对时间。 SU 为夏时制标志,SU bit 7 0 表示非夏时制 1 表示夏时制 5.3.2.16 编码型块 ASCII 码块,BID 为 28,每码占 1 个八位位组。 BCD 码块,BID 为 29,每码占半个八位位组。 汉字码块,BID 为 30,每码占 2 个八位位组。 画存码块,BID 为 31,格式暂不定。 以上码块各自编码规则,由相应的标准定义,本协议仅以码串形式给予描述,串的含意 由用户解释。 5.3.2.17 数值型块 对于 BID 为 32 到 37 的数值型块,本协议仅以串的形式给予描述,具体格式可参照机 器表示形式,由双方协
23、商确定。数值型块和编码型块,可以组合使用,用于描述表报等。 5.3.2.18 远方控制型块 远方控制是指上一级控制中心通过下一级控制中心对被控对象进行的间接控制。 设定命 令块(BID 为 21)和设定返回块(BID 为 24)、 开关命令块(BID 为 22)和开关返回块(BID 为 25)、 升降命令块(BID 为 23)和升降返回块(BID 为 26)的格式以及传输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试验。 5.4 扩充数据的 APDU 扩充数据 APDU 的格式见图 32。 图 32 5.4.1 控制域 控制域的格式见 图 33。 扩充数据的 APDU 编码 扩充数据的 APDU 名称 扩充数据的 AP
24、DU 功能 bit 6543210 图 33 0001110 A-POLL 探询 0001111 A-POLL-DAT 探询数据 0010000 A-POLL-NAK 探询否认 0010001 A-SEND 发送 0010010 A-SEND-ACK 发送确认 0010011 A-SEND-NAK 发送否认 其余编码暂无定义。 END(bit7)的定义与 5.3.1.1 相同。 5.4.2 块类型、数据索引表号、原因码和长度域 块类型、数据索引表号、原因码和长度域分别与 5.3.1 和 5.3.2 中的相应定义相同。 5.4.3 数据项 为数据块,或用户双方协商确定。 6 服务原语 本协议的服
25、务原语以宏命令或子程序的形式实现, 供用户程序使用。 证实型服务原语序 列如图 34 所示。非证实型服务原语序列如图 35 所示。 图 34 图 35 0 型规程仅使用 6.1 到 6.5 的服务原语,1 型规程可使用全部服务原语。 6.1 A-ASSOCIATE 联系原语 本地进程使用该原语与远方进程建立逻辑联系。 只有建立起联系之后, 才能进行收发操 作。 原语名称:A-ASSOCIATErequest/indication/response/confirmation1) 参数格式:DEVICE, CHANNEL, DST-NODE, SRC-NODE, DST-PROCESS, SRC-
26、PROCESS, 2) AUTHORIZATION, MESSAGE,SIZE ,STATUS DEVICE 为本方线路设备,用 ASCII 字符串表示,具体格式取决于所用网络系统(系统 可读,以下简称可读)。 CHANNEL 为逻辑通道号,联接成功后,本协议将得到的通道号赋予此参数(系统可写, 以下简称可写)。 DST-NODE 为目的节点名(可读)。 SRC-NODE 为源节点名(可读)。 DST-PRCCESS 为目的进程名(可读)。 SRC-PROCESS 为源进程名(可读)。 上述四个地址参数的表示方法,取决于所用网络系统。 AUTHORIZATION 为用户授权码,包括口令密码、存
27、取方式、特权等,具体格式用户 双方协商(可读)。 MESSAGE 用户可选送给对方的一些附加信息(可读)。 SIZE 为附加信息长度(可读)。 STATUS 为返回状态码,指示原语执行结果(可写)。 注:1) 表示其中几者必选其一,以下相同。 2)在 中的参数为可选参数,以下相同。 6.2 A-RELEASE 释放原语 本地进程使用 A-RELEASE 原语请求释放已与远方进程建立的联系, 并释放有关的系统 资源,属正常断联,一般用于数据收发结束时,以确保不丢失数据。 原语名称: A-RELEASErequest/indication/response/confirmation 参数格式: C
28、HANNEL,AUTHORIZATION, MESSAGE,SIZE ,STATUS CHANNEL 为指明要断开的逻辑通道号,为必选参数。 AUTHORIZATION 为用户口令密码、存取方式、特权码等,当特权不够或口令不对时, 本协议拒绝断联操作,并给出一错误码。 MESSAGE 用户可选送的一些附加信息(可读)。 SIZE 为附加信息长度(可读)。 STATUS 为返回码(可写)。 6.3 A-ABORT 放弃原语 本地进程使用该原语请求立即拆除已与远方进程建立的联系, 释放资源, 可能会丢失数 据,建议仅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原语名称: A-ABORTrequest/indication
29、 参数格式: CHANNEL,AUTHORIZATION, MESSAGE,SIZE ,STATUS 所有参数定义均与 A-RELEASE 原语中相应参数相同。 6.4 A-RESET 复位原语 用户可调用该原语将指定的联系重新初始化。 原语名称: A-RESETrequest/indication/response/confirmation 参数格式: CHANNEL,AUTHORIZATION, MESSAGE,SIZE ,STATUS 所有参数定义均与 A-RELEASE 原语中相应参数相同。 6.5 A-DATA 数据原语 用户可调用该原语发送数据 APDU,或对接收到的数据 APDU
30、 进行应答。 原语名称: A-DATArequest/indication 参数格式: CHANNEL,MESSAGE, SIZE,STATUS CHANNEL 为已用 A-ASSOCIATE 原语建立的逻辑通道号(可读)。 MESSAGE 为用户数据区地址,其中含有数据 APDU(可读)。 SIZE 为用户数据区长度(可读)。 STATUS 为返回状态(可写)。 6.6 A-POLL 探询原语 该原语用于请求对方发送某类指定数据。 原语名称: A-POLLrequest/indication/response/confirmation 参数格式: CHANNEL,MESSAGE, SIZE,
31、STATUS 这四个参数定义与 A-DATA 原语中相应参数相同。 6.7 A-SEND 发送原语 该原语用于发送的某类数据,并要求对方立即应答。 原语名称: A-SENDrequest/indication/response/confirmation 参数格式: CHANNEL,MESSAGE, SIZE,STATUS 这四个参数定义与 A-DATA 原语中相应参数相同。 7 运行模式和控制序列 7.1 0 型规程应答控制序列 7.1.1 建立联系阶段的控制序列(无联系存在时) 建立联系阶段的控制序列如图 36 所示。 图 36 7.1.2 释放联系阶段的控制序列(联系存在时) 释放联系阶段
32、的控制序列如图 37 所示。 图 37 7.1.3 放弃联系阶段的控制序列(联系存在时) 放弃联系阶段的控制序列如图 38 所示 图 38 7.1.4 复位阶段的控制序列(联系存在时) A-RESET 原语可在不释放联系的情况下使双方恢复同步。 复位阶段的控制序列如图 39 所示。 图 39 7.1.5 数据通信阶段的控制序列(联系存在时) 数据通信阶段的控制序列如图 40 所示 图 40 该方式主要用于主动随即传送变化数据, 并周期性地传送数据索引表指定的数据或全数 据。本协议提供自动确认,且负责重传。用户发出一个 A-DATA request 之后,不必等待对 方应答,即可发起后继的 A-
33、DATA request。 7.2.1 型规程应答控制序列 建立联系阶段、释放联系阶段、放弃联系阶段及复位阶段的控制序列与 0 型规程相同。 数据传输阶段的控制序列如图 41 和图 42。 图 41 图 42 POLL 方式主要用于向对方要求指定数据,该服务为证实型服务。 注:用 A-POLL 实现远方实时数据库检索,有待进一步研究。 POLL 序列: SEND 序列: 7.3 规程变量及规程参数 7.3.1 规程变量 STATE(n)状态变量:表示第 n 条逻辑联系当前的状态。 MODE(n)方式变量:表示第 n 条逻辑联系的本端是始发站还是从站。 CLASS(n)类别变量:表示在第 n 条
34、逻辑联系上实现的规程类别。 7.3.2 规程参数: WINDOW-SIZE(n):表示在第 n 条逻辑联系上的窗口尺寸,窗口尺寸应小于接收或发送 缓冲区个数。 BUFFER-LENGTH(n):表示在第 n 条逻辑联系上的接收缓冲区长度。 RETRY-NUMBER(n):表示在第 n 条逻辑联系上所允许的最大重发次数。 7.3.3 数据库及数据索引表的一致性 数据库及数据索引表的关系如图 43 所示。 图 43 发送数据索引表与接收数据索引表之间的版本一致性由网络管理员及双方系统管理员 共同负责处理。 实时数据库与数据索引表之间的版本一致性由本方系统管理员负责处理。 本 协议提供一种机制, 当
35、一方的通信程序发现本方的实时数据库与数据索引表之间的版本不一 致时,应立即释放相关的联系,并在释放 APDU 的原因码域中指明原因为“实时数据库与 数据索引表之间的版本不一致” ,通知对方;同时向本方给出一告警信息,通知系统管理员 处理或自动重建数据索引表并重新启动。 实现该协议时,应遵循在相同优先级下“先发生先处理”的原则,以保证实时数据的一 致性。 8 状态表 本章的状态表是对本协议动态特性的确切描述。附录 A 中的状态图是对本协议动态特 性的形象描述。 状态表中各项的含义是: 对于某一逻辑联系, 在当时状态下发生某个事件时, 协议实体应采取的动作。 8.1 状态定义和符号约定 状态定义和
36、符号约定如图 44 所示。 图 44 8.2 分类状态表 建立联系阶段状态表见表 1,释放和放弃联系阶段状态表见表 2,复位阶段状态表见表 3,基本数据通信状态表见表 4,探询状态表见表 5,发送状态表见表 6。 表 1 建立联系阶段状态表 注:1)空白栏目表示在相应状态下发生相应事件时,不作任何处理。 2)可采取如下动作:清相应定时器(T2、T3、T4、T5、T6),清重发计数器,发送 A-ASSOCIATE-ACK,复位联系4,该措施用以保证在任何状态下都能建立或恢复联系, 为可选项。 表 2 释放和放弃联系阶段状态表 注:空白栏目表示在相应状态下发生相应事件时,不作任何处理。 表 3 复
37、位阶段状态表 注:空白栏目表示在相应状态下发生相应事件时,不作任何处理。 表 4 基本数据通信状态表 表 5 探 询 状 态 表 表 6 发 送 状 态 表 附 录 A 状 态 图 (补 充 件) A1 状态图中所用符号的约定 状态图中所用符号的定义见图 A1 和图 A2。图 A1 表示在“状态Sn”下,若发生“事 件” ,则应采取“动作” ,然后转移到“状态Sn” 。状态定义、定时器定义和其它符号约定见 8.1 图 A1 图 A2 A2 分类状态图 建立联系阶段状态图见图 A3, 释放联系阶段状态图见图 A4,放弃联系阶段状态图见图 A5,复位联系阶段状态图见图 A6,基本数据通信状态图见图
38、 A7,探询状态图见图 A8,发 送状态图见图 A9。 图 A3 建立联系阶段状态图 图 A4 释放联系阶段状态图 图 A5 放弃联系阶段状态图 图 A6 复位联系阶段状态图 图 A7 基本数据通信状态图 图 A8 探询状态图 A9 发送状态图图 附 录 B 网络节点地址和进程名表示格式 (参 考 件) B1 目的节点地址和源节点地址表示格式 这两个字段格式相同, 均以 GB2260 为基础, 在其后加 1 个八位位组的层次标识码构成。 GB2260 用 6 位数字表示最低到县级的行政区划,其中低数第 1 位和第 2 位表示县,第 3 位 和第 4 位表示地区,第 5 位和第 6 位表示省。本
39、协议建议用 3 个八位位组 BCD 码表示,见 图 B1 。 图 B1 层次码: 二进制 十进制 含 义 bit 3210 0001 1 国家调度 0010 2 大区网调 0011 3 省调 0100 4 地调 0101 5 地调 0110 6 电厂 0111 7 变电站 其余码组留待扩充。 图 B2 为地址表示格式的几个例子。 图 B2 B2 目的进程和源进程 这两个字段格式相同,均用 6 个八位位组表示 6 个 ASCII 字符。不足 6 个时,高端补 空格。如:目的进程“SCADA” ,格式见图 B3。 图 B3 附 录 C 网络节点区域地址编码 (参 考 件)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
40、电力局的实时计算机网络节点区域地址编码方案应符合 GB 2260; 大区网局的节点区域地址编码参照 GB 2260 作了相应扩充,见表 C1。 表 C1 名 称 代码 名 称 代码 北京市 11 湖北省 42 天津市 12 湖南省 43 河北省 13 广东省 44 山西省 14 广西壮族自治区 45 内蒙古自治区 15 海南省 46 辽宁省 21 四川省 51 吉林省 22 贵州省 52 黑龙江省 23 云南省 53 上海市 31 西藏自治区 54 江苏省 32 陕西省 61 浙江省 33 甘肃省 62 安徽省 34 青海省 63 福建省 35 宁夏回族自治区 64 江西省 3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5 山东省 37 台湾省 71 河南省 41 华北 10 华中 40 东北 20 南方 50 华东 30 西北 60 能源部 80,19 附 录 D 数据索引表使用举例 (参 考 件) 发送数据索引表见图 D1。 接收数据索引表见图 D2。 图 D1 图 D2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力远动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能源部电力调度通信局、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南京自动化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辛耀中、杨秋恒、姚和平、徐剑菲、胡习文、杨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