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特色小镇申报流程.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977961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色小镇申报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特色小镇申报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特色小镇申报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特色小镇申报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特色小镇申报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特色小镇申报流程特色小镇申报创建是一个复杂的流程,涉及特色小镇申报要求(培育要求、规划建设要求、基本申报要求)、特色小镇申报流程、特色小镇审批程序及特色小镇运营评审到最后达标命名的一系列过程,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准备材料,本文就为大家详解申报到命名整个流程,费心整理,希望大家支持!工具/原料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通知建村2016147号 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建村建函201671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特色小(城)镇建设促意见发改规划2017102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若干问题的通知 建村2017144号

2、方法/步骤1. 特色小镇培育要求:1、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产业定位精准,特色鲜明,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现代农业等发展良好、前景可观。产业向做特、做精、做强发展,新兴产业成长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效果明显,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手段,推动产业链向研发、营销延伸。产业发展环境良好,产业、投资、人才、服务等要素集聚度较高。通过产业发展,小镇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明显增强,带动农村发展效果明显。2、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空间布局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整体格局和风貌具有典型特征,路网合理,建设高度和密度适宜。居住区开放融合,提倡街坊式布局,住房舒适美观。建筑彰显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公园绿地贴近

3、生活、贴近工作。店铺布局有管控。镇区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土地利用集约节约,小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突出。3、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得到充分挖掘、整理、记录,历史文化遗存得到良好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与产业融合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中得到充分弘扬。公共文化传播方式方法丰富有效。居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较高。4、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基础设施完善,自来水符合卫生标准,生活污水全面收集并达标排放,垃圾无害化处理,道路交通停车设施完善便捷,绿化覆盖率较高,防洪、排涝、消防等各类防灾设施符合标准。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服务质量较高,教育、医

4、疗、文化、商业等服务覆盖农村地区。5、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发展理念有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有创新。规划建设管理有创新,鼓励多规协调,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合一,社会管理服务有创新。省、市、县支持政策有创新。镇村融合发展有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促进小镇健康发展,激发内生动力。2. 特色小镇建设规划要求:一、尊重小镇现有格局、不盲目拆老街区1、顺应地形地貌。小镇规划要与地形地貌有机结合,融入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要素,彰显优美的山水格局和高低错落的天际线。严禁挖山填湖、破坏水系、破坏生态环境。2、保持现状肌理。尊重小镇现有路网、空间格局和生产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下细致功夫解决老街区功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等风貌特

5、色缺乏问题。严禁盲目拉直道路,严禁对老街区进行大拆大建或简单粗暴地推倒重建,避免采取将现有居民整体迁出的开发模式。3、延续传统风貌。统筹小镇建筑布局、协调景观风貌、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新建区域应延续老街区的肌理和文脉特征,形成有机的整体。新建建筑的风格、色彩、材质等应传承传统风貌,雕塑、小品等构筑物应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严禁建设“大、洋、怪”的建筑。二、保持小镇宜居尺度、不盲目盖高楼1、建设小尺度开放式街坊住区。应以开放式街坊住区为主,尺度宜为100150米,延续小镇居民原有的邻里关系,避免照搬城市居住小区模式。2、营造宜人街巷空间。保持和修复传统街区的街巷空间,新建生活型道路的高

6、宽比宜为1:1至2:1,绿地以建设贴近生活、贴近工作的街头绿地为主,充分营造小镇居民易于交往的空间。严禁建设不便民、造价高、图形象的宽马路、大广场、大公园。3、适宜的建筑高度和体量。新建住宅应为低层、多层,建筑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0米,单体建筑面宽不宜超过40米,避免建设与整体环境不协调的高层或大体量建筑。三、传承小镇传统文化、不盲目搬袭外来文化1、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小镇传统格局、历史风貌,保护不可移动文物,及时修缮历史建筑。不要拆除老房子、砍伐老树以及破坏具有历史印记的地物。2、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挖掘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建设一批生产、传承和展示场所,培养一批文化传承人和工匠,避免

7、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低俗化、过度商业化。3、体现文化与内涵。保护与传承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独特文化标识和小镇精神,增加文化自信,避免盲目崇洋媚外,严禁乱起洋名。3. 特色小镇申报基础条件:一是产业有优势特色小镇应是推动产业集聚、创新和升级的新平台。培育特色小镇要求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产业定位科学精准,在产业规模、市场份额和特色方面要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和叠加效应。同时能够吸纳就业,带来长足发展。二是风貌有特色特色小镇应是融合风貌、文化、旅游等多元要素特色发展的新载体。注重对地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将文化元素植入小镇的风貌建设的各个方面,指引建筑、街区、空间、环境等多维度的风貌建设

8、,形成具有文化底蕴的特色风貌,增强文化认同感,同时促进特色旅游发展。三是发展有成效特色小镇应是创新发展的引擎和有示范作用的排头兵。特色小镇自身需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能够在短期内快见成效,成为带动自身及周边地区发展的引擎,同时在发展路径、发展模式上能成为条件相似的小城镇发展的范例。四是动力有保障特色小镇应是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和吸纳社会资本投资的新热土。培育特色小镇要选择动力有保障的小城镇,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重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政府为企业创业提供条件,让小城镇在提升社会投资效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4. 特色小镇申报材料:具体包括:申报文件、特色

9、小镇创建方案(含附图、附表)1、申报文件由特色小镜所在的州(市)政府以正式文件向省特色小镇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2、特色小镇创建方案创建方案2.1包含有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功能区规划的特色小镇概念性规划,包括空间布局图、功能布局图、项目示意图,如已经开工的要有实景图,明确特色小镇的四至范围、产业类别。(方案须有资质机构编撰:如前瞻产业研究院)2.2建设计划:有分年度的投资建设计划,明确每个建设项目的投资主体、投资额、投资计划、用地计划、建设规模、项目建成后产生的效益,以及相应的年度推进计划。2.3业主情况:简要介绍特色小镇建设主体的公司名称、实力、资金筹措计划等。可附上已

10、建成运营项目案例。2.4扶持举措:特色小镇所在设区市、县(市、区)政府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的扶持政策和具体措施。2.5基本情况:如实、完整地填写特色小镇基本情况表5. 特色小镇申报流程:1、逐级上报原则2、特色小镇申报程序由州(市)政府按创建全国一流和创建全省一流两个类型,向省特色小镇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报送州(市)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及相关材料6. 特色小镇申报审核原则:根据申报创建特色小镇的具体产业定位,坚持统分结合、分批审核,先分别由省级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初审,再由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联审、报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审定后公布。对各地申报创建特色小镇数额不搞平均分配,凡

11、符合特色小镇内涵和质量要求的,纳入省重点培育特色小镇创建名单。7. 特色小镇动态管理机制:特色小镇实行创建制,按照“宽进严定、分类审批”的原则推进。制定年度考核办法,以年度统计数据为依据,公布年度达标小镇,兑现奖惩政策;对连续2年没有完成建设进度的特色小镇,退出创建名单。8. 达标验收命名:通过3年左右的创建期,对实现规划建设目标、达到特色小镇标准要求的,由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组织验收,通过验收的认定为省级特色小镇。END注意事项 1、特色小镇本身要符合国家政策条件 2、特色小镇申报材料专业、完整、清晰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7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通知/申请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