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968948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8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课题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必然要带来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模式、内容和方法都将产生强大的冲击。因此,以教育信息化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一所学校能否充分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信息技术发展规划,把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利用信息化促进学校发展和课堂教学,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建设,都与校长的信息素质密切相关.作为一个学校的管理者,校长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主动变革管理模式、树立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教学观,提高自身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这是现代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一

2、个必然环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以及师范学校在校生都要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校长作为学校工作的首席管理者和领导者,显然更应提前一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领导的概念领导是一项组织功能,只有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进行交往时,才能产生领导,领导是有意识地去影响别人的行为。以往人们对于领导问题的研究主要着眼于领导魅力的研究,注重从领导的个人品质、行为、对他人的影响、管理职位等角度来定位领导力,研究过多地局限于领导力的外部表现.实际上领导包括一些核心要素,它们是:(1)领导是一个过程;(2)领导包含着影响;(3)领导出现在一个群体的环境中;(4

3、)领导包含实现目标.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对领导进行理解:领导是个体通过各种行为影响组织群体或组织成员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领导是发生在领导主客体间的交互活动,两者互相影响,不是一种单向度的线性活动。什么是领导者首先区分领导者和管理者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来讲,管理者是被任命的,拥有合法的权利进行奖励和处罚,其影响力来自他们所在职位所赋予的正式权力。而领导者则可以是任命的,也可以是从一个群体中产生的,可以不用正式的权利来影响他人。管理是保证组织的秩序和一致性,而领导的主要职能是产生变化和运动;管理寻求秩序和稳定,领导寻求适应性和建设性变化。“管理者是把事情做正确的人,而领导者是做正确的事情的人”。校长

4、的作用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全面校务.可以说,他既是学校组织的领导者又是管理者。作为领导者,他是实施领导行为的主体,应该努力创造一种以学生高效学习、教师高效工作、有创新精神为特征的学校氛围,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不断变革和改善学校组织;作为管理者,他要充分利用各种策略创设一个有效的学校环境,执行和维护学校的文化价值、组织目标和既定规则。校长领导行为领导行为一般是指领导者在从事指挥和协调群体成员工作过程中的特定行动,包括建立工作关系、表扬和批评群体成员、对群体成员的福利和情感的关系等方面的行为.其实质是领导主体如何作用于领导对象或者领导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校长领导行为是指

5、校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行使领导职能而具有积极内在动机和领导意义的激励、组织、决策、沟通等行为的外在表现。校长领导的五个维度(1)技术领导,即拥有健全的管理技巧,善于采用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手段确保组织机构的高效率。(2)人际领导,即强调人际关系技能、实施良好的激励策略、恰当的参与管理等综合行为。(3)教育领导, 表明校长是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内行,能诊断教育问题、教学评估、改进课程等.(4)象征领导,领导者把自己认为对学校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传达给别人、强调并塑造重要事情的信号。(5)文化领导,校长努力强化和明确表述一些与众不同的价值观和信念。领导力传统的观点认为:领导力即“领导的能力”,或者

6、说,是“领导者的地位与指挥能力.实际上领导力包括以下几方面:1、领导力即获得追随者的能力。一个只会在自己所处的狭窄范围内指挥别人的人,不是真正的领导人物,也谈不上领导力.真正的领导力应由获得追随者的能力来衡量。领导者获得追随者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l)令人信服的远见卓识。身为领导者应有超乎一般的远见卓识,他的任务就是告诉追随者们应该朝哪个方向前进;应该选择哪一条路;在这条路的前方,有怎样的风险和利益,在必要的情况下,他还应该走在队伍的前面.在大家四顾茫然的关键时刻,一声“跟我来”,就像一支“强心针,能使团队士气大振,并凝成一股强大的冲击力。(2)令人信服的表率作用。领导不仅是领袖,

7、也是导师。导师不仅要告诉追随者应该做什么,还要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这当然不是说,领导者应该是一位指导具体事务的教师,虽然有时候,领导者手把手地教部属做某些具体事情也是必要的,但这绝不是主要的.领导者应该教给部属的是行为原则,即面对不同问题时的正确反应。(3)令人信服的精神力量。精神力量源于良好的个人品质,这包括积极的心态与良好的品德。有良好个人品质的人更让人信赖,即使才能稍逊,也比那些才能出众而品质低劣的人更有可能成为领导人物.2、领导力不仅是领导者的能力领导的力量来源于激发个人和团队的最大潜能,它与优厚的薪金和舒适的环境无关。领导力是一种相互凝聚的合力。即领导者与追随者相互作用而迸发出的一种

8、思想与行为的能力。如果用公式表示,合力=领导者的能力+追随者的能力一阻力.简而言之,“合力是一个团队显示出的整体能力。领导力是一种相互作用的爆发力.领导力不是一个人、一个职位或一个项目的力量,而是领导者与追随者相联系时所发生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在相互作用中,团队的潜力爆发出来,成为推动团队前进的能量.领导力的产生过程类似于化学反应:领导者好比媒介物,通过一连串化学变化,激活团队潜在的各种能量,同时也激发出自身能量.3、领导力通过事件发生并延续。“事件”正是团队领导力的发力点,也是领导者脱颖而出的契机.当大家都感到无所适从时,正是领导者运用领导才能,争取追随者的最好时机。按部就班地安排工作,是管理

9、者应该做的事.身为领导,应该是一个处理不寻常事件的专家.一个领导者经历了众多的领导事件,其领导能力就能得到延续,使追随者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始终保持着对他的忠诚,并在不同的情形下始终支持他.4、非权力性影响力更能体现领导力人们追随的不是某个计划,而是能鼓舞他们的领导人物.简言之,领导者通常运用的是一种非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产生的原因有如下几个:(l)品格因素:领导者的品格主要包括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具有高尚品格的领导者,容易使被领导者产生亲近感和信赖感,并诱导他们去模仿和认同,从而产生更巨大的号召力、鼓舞力和说服力.(2)才能因素:领导者的聪明才智和工作能力、专业能力,是领导

10、者能否胜任领导职务、完成领导工作的重要条件。一个有才能的领导者能使被领导者心悦诚服,这是一种心理磁力,它能吸引人们自觉地去接受其影响。(3)知识因素:知识丰富的领导者在指导工作、宣传组织、沟通协调关系时,容易取得被领导者的信任,使被领导者产生这种感觉:他知道我不知道的东西,他可能是对的.当这种感觉通过事实得到强化时,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信赖便与日俱增。(4)感情因素:人与人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关系,便能产生亲近感,相互的吸引力就大,彼此的影响力就强。领导者待人和蔼可亲,与部下关系融洽,其影响力往往就更能使被领导者心悦诚服。5、领导力伴随着风险和挑战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有荣誉和利益的地方都存在着风

11、险。这就是人们需要领导者的原因,也就是那些有着非凡勇气的领导者能脱颖而出的原因。承受风险和不确定性,是领导力活动范围的组成部分.作为领导者,应该具备发展眼光和创造性思维,不但能看至呼事物的现状,还能预见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从别人趋之若鹜的地方看到风险,从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看到利益.如此,才能率领团队领先一步走在别人前面。领导不等于操纵领导力就是影响力,而不是一种操纵,“当你试图了解一个人,并因为从他身上获取某种东西而损害了他的利益,那么就是操纵.领导力则不同于此,领导力更多的是对一个人行为的影响,从而使得领导机构和整个组织取得利益。这是一个双赢的状况, “操纵导致的是输赢的结局。”领导者

12、的两类行为领导者实际上是在两种行为中摇摆的,一种是任务行为,一种是关系行为。领导者想让自己与众不同并对组织中的成员施加影响力,那么必须知道自己在影响他们的时候应该在合适的时间内使用合适的行为。任务行为就是指导的行为,就是告诉雇员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以及应该在什么时间完成,以及应该在哪里来完成,谁来完成.而关系行为则是一种双向沟通,是辅导的行为,动态的倾听,以及融洽的人性化的支持行为。根据不同的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组合,可分为1、高任务低关系行为2、高任务高关系行为3、低任务高关系行为4、低任务低关系行为。“没有最好的领导模式,每个模式都对一些特定的情境有明显的效果.”交易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交易

13、型领导包括权变奖励和例外管理。前者指在领导实践中,领导者说明他的期望,就追随者需要做什么、完成工作之后有什么报酬与追随者达成一致。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交易。后者是在管理员工的差错等情况时表现出来的领导行为,常采用主动例外管理和被动例外管理。主动例外管理指领导者不断检测追随者的行为,在错误或违反规定情况出现之前发现并纠正它,这种领导主动检查与期望不同的问题偏差,并一开始就说明控制差错的标准。被动例外管理是指领导者仅仅在员工达到标准的情况或出了差错后对其采取批评和惩罚的态度.变革型领导模式包括四个因素:魅力或理想化影响:指领导者给追随者树立榜样,追随者认同领导者,并愿意效仿领导者。领导者通常有较高的

14、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能使员工产生崇拜、尊重和信任,领导者给追随者提供目标愿景,给追随者一种使命感。鼓舞干劲 :指领导者对追随者寄予很高期望,通过动机激励他们投身于实现组织愿景的事业中去.在实践中,领导者利用信条和情绪感染力来凝聚组织成员的力量以取得比个人利益更大的成就,因此这种因素增强了团队精神.智力激发 :指领导者激发追随者创造和革新的意识,对自己和领导者的信念和价值观提出质疑,对组织的信念和价值观也提出质疑.这类领导支持追随者尝试新理论、创造新方法来解决组织的问题,鼓励追随者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个人化关怀:指领导者创造一种支持性氛围,仔细聆听追随者的个别需求。领导者在帮助个体自我

15、实现时扮演着教练和建议者的角色,帮助追随者实现自身的需求和发展。总结:最好的领导是二者的结合。变革型领导可以增加领导效能,但不能替代交易型领导.教育组织中的变革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令校长和教师“相互协商和共享领导角色”,故超越了单纯的校长角色.(1)具有教育性,即帮助组织成员进行学习;(2)具有批判性,即帮助组织成员审视当前状况,质疑以前合理的解决问题方式;(3)具有道德性,鼓励组织成员增强自我反思,民主价值和道德责任感;(4)具有变革性,领导目标是通过提升人们意识水平来进行组织变革.教育信息化内涵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从技术层面来理解:即教育的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教育要从模拟时

16、代走向数字时代。即在教育教学中,以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将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智能化程度将日益提高(用机器设备系统代替人完成某种教育教学任务的现象将日益增多);数字化学习将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另外一方面是从教育层面来理解: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信息能力为重要目标.教育应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仅是信息能力,也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但是要特别重视信息能力的培养,因为信息能力是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的最基本能力,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是个人寻找职业、融入社会的决定性因素。基本内容教育信息化的内容即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其具体内容包括

17、以下几个方面:(l)完善教育信息环境.这里提的环境是指用于存储、处理和传递教育信息的环境。这个环境主要包括信息网络系统、学校的校园网、CAI教室、网络教室、各种教和学的支持系统及管理各种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的信息系统。(2)建设和使用教育信息资源。教育信息资源是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种信息资源。与信息环境相比,教育信息资源在教育中的应用具有更直接的作用。教育过程主要通过各种教育信息资源的应用予以展开和控制.应根据教育信息的特点、教育过程的要求,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各种教育信息资源。(3)人才的培养.信息社会人才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就是信息能力,它是信息社会中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基本能力,是信息社

18、会的通行证.教育信息化应将每位学生,乃至全体国民的信息能力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的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认为是实现国家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步骤。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内涵传统型领导面对的是常规工作,注重通过层级和系统的控制完成其职能,是刚性和冷性的;而信息化领导则注重推动组织在革新和变化中获得信息化,注重领导过程与文化的相关,其领导力是通过组织中的人和文化起作用的,是软性的.现代管理公式是:组织效能=方向目标*工作效率,其中方向目标是领导范畴的核心因素,工作效率是管理范畴的核心因素。校长以教育者的身份定位学校的组织性质及核心价值观,又以领导者的身份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之后

19、,校长便以管理者的身份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管理方法和技术对学校的人员、财务、教育教学工作、时间、信息等进行全面管理。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实质是能创造价值的真正的自我实现,它通过确立学校的发展目标、营造组织文化等来促进学校发展和变革。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注重的是目标和战略的开发,是战略背后相关人员(主要是教师)的整合,是授权给教师以帮助他们排除各种障碍来实现学校的目标,校长的领导角色体现在支持、服务、引导和排忧解难等方面,而这一切正是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基本内容1、以人为本学校管理的主体是人,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作为管理过程中的人,具有两面性:一是客观性,即人本

20、身有客观存在的个性、愿望、需求等,因而作为校长必须主动去了解和把握学生和教师的个性、愿望,并努力满足他们的需要。二是主观性,即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可以主动地,且是能动地选择配合或怠慢甚至拒绝学校管理者对其的管理。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以教师的成长为本,意味着校长要尊重学生和教师,把学生和教师当成学校一切管理措施的基础。具体地说,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的特点或实际出发,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要体现人性,要考虑人情,要尊重人权,不能超越人的发展阶段,不能忽视人的需要。学校中的利益主体是多元的,各个利益主体都有自己的利益,因此,学校管理要设计符合各类利益主体需求的制度和规范,正视、

21、尊重他们的需求、兴趣、爱好,不采用唯一的标准要求所有人。“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要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来展开,要努力建立起使学校中每一个成员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的激励机制,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知识、能力培养和提高的环境。同时,通过了解和满足人的需要,注意工作中人的关系的沟通和相互作用,营造出互格尊重、和谐、愉快、合作、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文化氛围,从而使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及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学校成员潜力释放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中促进学校的发展,达到人与学校的和谐统一。2、信任和沟通信任是学校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成员互动的前提条件,是有效管理学校的重要保障。

22、校长应首先要确信自己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创造信任的条件,不要将命令强加于教师,或者严密地监督教师去执行领导的旨意。而应允许教师们能相应地自我管理和自我负责,鼓励教师参与学校决策,并与教师分担决策的责任.校长另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沟通。沟通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汇,由于使用范畴和出发点的不同,沟通也有不同的含义。美国学者雷斯认为,沟通乃是凭借分享信息、观念、或态度,使得送讯者之间产生某种程度的共同了解。优秀的校长在与教师的沟通中应具有一种化繁为简的能力,善于将复杂的问题用最简洁和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和教师交流,使教师理解学校层面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学校的规定等;同时,优秀的校长还应

23、经常深入教师中,了解教师们在想什么,他们想听什么,不想听什么,他们可以接受什么,不可以接受什么,他们在课程中遭遇的阻力、存在的困难是什么,他们在课程实施中有什么新的想法和举措,而这一切需要校长具备足够的耐心.3、授权传统的学校管理是纵向的,上级告诉下级该做什么、该如何做视为自己的任务,他们总认为教师离不开领导的控制和监督,教师不具备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他们重视教师对学校领导的服从。校长对教师的权力来源于两个方面: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职位权力是学校组织结构所赋予的,而个人权力是依靠自身努力获得的,并且是不断发展的。职位权力是对他人施加影响的起点,但是个人权力却是将要求他人纯粹的服从变成与他人合作

24、,这一点对于信息化领导力来说是重要的。也就是说,如果校长们尊重教师,尊重教师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且乐于适应教师的个人风格,教师们就会更加努力的工作.信息化的领导者必须懂得如何培养下属的信任感。建立信任的最佳途径是通过持续的授权.授权本质上是校长与教师团体、教师团体与教师之间决策权力和职责下放的过程,也是职责的再分配过程,授权不是控制或权力问题,而是让其他人有参与的机会。如果在课程改革中,校长试图自己解决所有的问题,诸如确定校本课程、决定教师教学模式等,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他不可能从教师那里获得持续的合作和服从。有很多学校校长不愿意放弃自认为是正确的对工作和学校各项事务的控制,他们

25、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人能够具备长期、有效地进行管理的所有才能,校长迟早是需要教师和职工帮助的,且最终也必然需要他人完成部分工作。通过校长们的授权,教师们将获得课程决策、实施的经验,并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而这两种素质会使他们更高效地推动课程改革。面向信息化的学校领导力结构1、面向信息化的目标和任务作为校长及学校领导者,要真正体现面向信息化的领导能力,需要首先对学校在教育信息化这个大环境中的目标和任务有清晰的认识。根据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可以看出这些目标和任务大致有六个方面:教育信息化的具体目标教育信息化的具体任务完善的学校硬软件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教师、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教育信息资源开

26、发、整合与利用提高课堂教学与学校运作的效率和效益教学与管理的信息技术应用为教学和管理提供直接以及间接的支持教学与管理的服务平台建设课堂教学与学校运作能够及时得到专业人员的支持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培养实现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的相互理解与合作;扩大学校与外界的交往,拓展学校内外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2、面向信息化的领导力的结构首先是面向信息化环境,即在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的社会环境中,领导学校不仅要适应而且要发展。其次是面向信息化的学校教育,即在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学习自主化、教学个性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教育虚拟化的学校生存状况下,通过决策、管理、服务、评价促进学校工作的正

27、常有序开展和不断进步。最后是面向信息化的信息素养要求,即在学校培养能够从事独立的、自我引导的学习,应用信息技术处理过程,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系统,具有提升信息利用的内在价值观,在了解信息世界的可靠知识,批判性地应用信息,形成个人信息风格的同时,领导学生、教师、其他人员以及自己本人获得并体现关键的信息素养。从校长及其领导集体每个个体的领导力结构来看,他们需要三个层次的领导能力,即个人拥有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具有一般的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学校领导者个人面向信息化的领导力结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基本的网络知识和应用基本的教育信息化国家政策基本的教

28、育信息化伦理知识基本的教育信息化教与学基本的学校信息数据库知识基本的学校信息数据库知识基本的校园网建设与维护知识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化环境中的个人规划能力信息化环境中的沟通与合作能力信息化环境中的技术与资源应用能力信息化环境中的决策能力信息化环境中评价教与学的能力信息化环境中团队建设能力学校信息化环境创设能力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基于信息化的学校政策制定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校信息管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校基础设施管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校财务管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校教与学的管理从学校领导集体的领导力来看,虽然其中扮演着最重要角色的人员是校长,但是没有学校领导集体的智

29、慧,学校信息化系统规划也是难以制定与实施的。对于学校领导集体的领导力结构可以根据他们“面向信息化需要承担的具体任务这样一个分类标准,从决策、管理、服务和评价四个角度来分析。从决策的角度来看,有能力确定学校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以及组建一个领导信息化规划实施的团队对校长及其领导集体来说是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十分重要的一步。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学校领导集体对学校的基本信息、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与信息化相关的人力资源、信息化资金投入和分配以及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的管理能力将决定学校能否正常有序地开展工作。从服务的角度来看,学校的信息化规划的实现需要学校的领导团队给予教师和学生必要的政策、

30、资金、技术与资源支持,激发他们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动机,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评价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到底是不是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效率和效益,是不是学校的所有成员从中获益,需要从评价的结果来确定,这种评价是建立在学校领导者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状况、学生的学业成就、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目前的管理自动化水平以及个人专业能力评价的基础之上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1)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步提高,但经费短缺现象仍然存在。随着我国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学校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但是经费短缺和信息技术硬件设备跟不上教师的需求仍然是客观存在

31、的一个重要问题。(2)软硬件投入不协调,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多数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对本校的硬件配置、网络建设等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是相对于硬件的投入来说,软件的经费投入却相对比较少。目前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主要方式仍然是检索资源、制作课件(主要是演示类),对于“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等综合性利用仍然比较少。另外,教学资源的建设仍然是信息技术应用中的一个主要障碍。教师们普遍认为,缺乏资源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一个最主要的障碍。(3)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低,培训内容和方式有待改进.人是影响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无疑是重中之重。总体来说,当前中小学教师在使用信

32、息技术的态度和意识方面,都很积极乐观,但是在教学实际中的应用效果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完成了最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后,需要进行高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产生了更先进的技术需要掌握;二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即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4)学校的整体规划和校长的信息素养急需提高.当前针对网管员和教师的各种培训内容和形式繁多,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已经认识到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也切实在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但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时候,却忽略了中小学校长的信息素养的培训和提高。只有校长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了,对硬件、软件和资

33、源、人等各种因素实现整体合理规划,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各种要素的作用,实现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的最大化。教师的信息化专业知识的不同发展阶段1、了解阶段:教师开始认识技术、学习使用技术,但是他们在心理上对技术还是抵制着,畏惧着,甚至挣扎着,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主导着的,技术除了带来一些管理的麻烦以外,没有对教学的常规造成影响。2、应用阶段:经过应用、反思、学习以后,教师逐渐获得了技术应用的自信,掌握了一些技术应用的方法,出现了新的课堂组织形式.3、整合阶段:技术开始改变常规的教学组织和课堂结构,教师开始调整自己的角色,更多地作为学习的帮促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4、创新阶段:教师对技术可以说是应付自如,

34、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创造性地应用技术,设计技术整合的教学活动和学习环境。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影响因素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存在的“瓶颈高投入信息化应用瓶颈低效益从校长角度分析原因信息化设施建设投入高设施使用率低,淘汰率高教育信息化要素缺乏系统规划资源建设投入多信息化环境和文化氛围不强教育信息化应用缺乏有效领导教师信息化培训内容和形式多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教育信息化文化缺乏建设和引导信息技术支持教学效果不好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能力发展缺乏领导校长信息素养不高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系统校长的内在信息化素养对校长自身信息化素养起影响作用的两个方面:信息化理念和信息化应用能力。而校长的信息化理念对

35、全校的信息化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对校长信息化理念的5个影响点分别是:(1)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培训往往主要面向中小学的教师和网管员,专门针对校长的培训却很少,尤其是理念方面的培训更少。然而理念方面的培训对校长帮助很大,可以帮助校长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有效决策。(2)学习和培训之后的反思与思考:在学习和培训之后校长的反思与思考很关键,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形成意识,进而内化为自身的认识,最终从认识上升到理念。认识越深刻,对行动的指导作用也越强。我们在访谈中发现:校长对信息化理念的认识程度与学习和培训后的反思密切相关,通过反思使学习和培训成为校长的一种自身提高的习惯,从而指导校长日常

36、信息化管理工作。(3)国际和国内的信息化资讯及发展:当今的学校要工作更有成效,就必须灵活、快捷、超前,因此了解最新最全的信息化资讯对校长来说是必需的。信息化资讯的发展为校长提供了最前沿的信息,有利于校长信息化理念的形成和发展。(4)参观和考察:外出参观和考察可以为校长提供多种学习和借鉴的机会,这种形式的学习更加直观,学习的效果也比较好,所以外出参观和考察也更便于被校长接受.(5)信息技术方面的在校学历教育:具有信息技术方面在校教育经历的校长中,在管理中会主动运用信息化的思想,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管理日常工作,和没有接受过信息技术在校教育的校长相比,主动意识更强,在学校中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也

37、更高.学校的信息化管理组织能力组织的最高主管因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需要委托一定数量的人分担其管理工作。因此,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量总是有限的.最高主管的委托人将受委托担任的部分管理工作再委托给另一些人来协助进行,依次类推形成了从组织中最高主管到具体工作人员之间的不同的管理层次.每一个管理层次都担负不同的职责,拥有相应的职权.金字塔式结构是管理跨度较小,而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的金字塔形态.它具有分工明确、管理严密,校长可以对下属进行更具体的指导和监督等特点.但是,由于管理层次多,校长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费用就会增加,上下级之间传递信息容易遗漏和失真,减慢校长决策的速度,妨碍

38、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信息技术小组金字塔式管理组织结构处于顶层的是学校的校长,处于中间部分的是学校的中层领导,主要包括教导主任或教研组长,再下一层是学校的最基层组织,即学校的信息技术小组.校长的主要职责是亲自率领信息化工作,督促和检查信息化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对建设经费、人员培训经费、课题研究经费等问题负责组织召集相关人员会议,研究后给予保障,对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任免。副校长的主要职责是协助校长工作,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对信息化工作的计划和实施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导主任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各学科教研组、学科备课组制定本学科计划,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与学科教

39、学的整合。教研组长的主要职责是组织科研骨干、学科教师制定课题计划并组织课题的开展研究工作,以及教师成果的收集和统计。办公室主任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学校信息化工作计划,组织信息技术组人员进行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和设备的维护,保证校园网的畅通和教师正常使用多媒体设备。扁平结构是指组织规模己定、管理跨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它具有以下优点:有利于缩短下级与上级组织之间的距离,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信息沟通渠道畅通,信息纵向流动快,管理费用降低;下级人员有更多的自主权,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使下属有较强的责任感、成就感、它的缺点是由于管理跨度大,主管很难严密地监督下属,下属的工作绩效就会受到

40、影响.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办公室主任信息技术小组扁平式管理常处于顶层的是校长、副校长和教务主任、办公室主任,最底一层是信息技术小组。由校长和副校长、主任共同协商、共同决策、一起研究制定信息化规划、发展和培训计划等,直接管理校内的信息技术小组.对学校信息化管理组织结构的5个影响点分别是:(1)校长的自身信息化素养:校长的自身信息化素养对学校信息化管理组织结构的影响作用也最大.除了校长本身的信息化理念和信息化应用能力之外,校长自身的年龄、学历、职称、任职时间以及是否参加过培训等也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从学历上看,具有信息技术本科以上学历的校长,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浓厚,涉猎的信息技术的知识范围比较广

41、泛,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考虑问题比较全面、有远见,因此能承受的信息化管理跨度也就大一些。从年龄上看,年龄长的,阅历和经验比较丰富,但应用信息化的思想比较保守;年纪轻的,善于接受新事物,思想意识和观念比较先进,富有创造力,敢于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2)校长的授权:校长的日常工作普遍繁忙且琐碎,校长要使自己处理好各种事物,做出正确决策,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运转,就必须善于分工授权,信息化管理工作尤其如此。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副校长和其他中层管理者的责任心,发挥他们的特长,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而且可以弥补校长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某些不足,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效率。如果校长能够超越琐事而把主

42、要精力放在把握信息化发展的大的方向上,即进行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宏观决策,控制大局,则会事半功倍,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3)信息化管理组织中的沟通:沟通是传递人与人之间信息、思想、情感以达到了解和理解的一种活动,它包括正式、非正式、口头、书面、向上、向下等多种方式。管理组织中的交谈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畅通的沟通是保证信息化决策正确执行的必要条件.同时良好的沟通能为学校创设平等友好的信息化氛围,有利于学校信息技术的发展。(4)校长授权后的监督:校长把信息化工作授权给副校长或者其他中层管理人员之后,并不是说校长对副校长和中层管理人员无权过问了,而是要做到放权与控权的统一。学校未来的信息化发展需要校长

43、对整体发展负责,同时也要对授权后的工作进行一定的监督和检查,用一定的标准去评价授权后的管理工作。校长对于授权后的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可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以信息化汇报工作的形式进行,或者以询问阶段性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5)信息化管理组织结构的层次:随着现代化办公手段的应用和校长整体素质的提高,引起学校管理层次设置的变革,这种变革层次的变少,使得“扁平化管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学校信息化管理也更加人性化,“人性化管理将在以后的管理中越来越重要,而且也将成为将来中小学信息化管理结构的主要方向学校信息化系统规划能力先规划,再发展,后评估的循环,在循环中不断

44、总结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教训,再次规划、发展、评估,避免了信息化的重复投资和建设,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源头上避免了盲目投资的弊端,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信息化应用效益。(1)资金的长期和中期规划:资金是目前困扰中小学信息化发展的最大障碍,无论是在信息化建设阶段还是进一步发展阶段,资金始终是校长最关注的焦点。在信息化发展的初始阶段,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在硬件建设方面,目前各个学校的硬件配置逐步完善,因此硬件方面的资金短缺现象也逐渐得到缓解,对资金的关注点也就转向了对硬件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更新方面。学校自筹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拨款仍然是目前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经费的主要来源渠道,资金的来源问题仍将在长时

45、间内制约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2)硬件设施的中期和长期规划:硬件设施的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这方面的规划是中期或长期分批投资规划,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地理位置长期或中期规划.目前中小学的硬件设施普遍正在逐渐完善中.但是也有些学校由于硬件设施制约了学校信息化的发展,比如只有部分教学班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果教师打算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提前申请,学校根据教师申请提前安排,这样的现状影响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3)培训的长期和中期规划:培训的规划按照培训对象划分,可以分为:全员培训的规划、校长的培训规划、教师的培训规划和网管员的培训规划。校本培训是目前学校信息化培训的

46、主要方式,但是在培训的内容和效果方面存在欠缺,缺乏规划。(4))资源的长期和中期规划:资源的规划一方面是对多种资源来源的规划,另一方面是对下一步资源进行建设的规划,创造多种建设资源的途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目前中小学对资源的关注最少,几乎没有对资源做规划。学校信息化应用的领导能力对学校信息化应用的领导能力的影响点分别是:(1)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在教学中应用信息化的理念:校长自身的理念非常重要,尤其是信息化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和在教学中应用信息化的理念.校长信息化应用的领导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体现在理念方面,可见理念不仅仅是校长内在信息化素养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是管理整个学校,捕捉教育信息

47、化发展的信息,不断调整工作思路,保证正确的学校信息化应用方向的重要因素。校长是课程改革的领导者、管理者,校长在学校课程改革工作中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尤其校长的理念尤为关键。校长在学校倡导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带领教师一起建构学校发展规划,给予教师参与决定的机会,发挥并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将学校的主要任务转向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课程,安排有效的教学,换言之,将课程与教学作为学校行政的重心.在当前,课程改革在学校的最大阻力之一就是课程改革的领导者不具备领导能力,在面向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校长如何应用信息化推动课程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校长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校长应当具备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整

48、合的理念,另一方面,在将理念实施到学校的实践中,校长应在学校为信息化与课程整合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为教师创设多种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之中来。(2)信息化与课程整合的制度、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管理的制度:为了促进学校信息化的广泛应用,校长的理念必须先行,但在如何进一步正确实施校长的理念,需要有一系列的制度作为保障。例如建立鼓励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制度和措施,设置各种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评选活动,在评优课的考核中,将教师是否应用信息技术作为一个硬性的考核指标。(3)教师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校长的正确理念和完善的制度保障,为教师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创设了好的大环境,制度是必需的,但是也是冷冰冰的,缺乏人情味,相比较而言,教师更喜欢学校有良好的信息化氛围,能让教师在互助,合作,友好的气氛中共同学习和探讨,为教师提供人性化的发展环境。学校的发展最终目标是为了学生,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环境和氛围,所以学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也应当充分重视,使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方式发生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