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点.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966100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理论部分一道路交通的基本组织形式,优缺点,基本秩序(一)基本组织形式1.方格网式:(棋盘格式 唐长安 纽约)方向性好,建筑容易布置 (1)棋盘式道路网:便于商业开发,城市用地,道路直线系数大。形式:均与划分城市用地规划形式(2)棋盘+对角线道路网:加强棋盘式道路系统的对角线方向联系2.放射式:(华盛顿)与边缘地区有最短的距离,锐角地区不易建设,方向性差,向心性规划,城市中心道路网密度大,愈到城市中心交通愈密集。形式:依据城市交通,城市用地布局,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形成3.放射环形:(东京 北京)利于中心城区与外围联系,以环形道路来改良放射形道路系统不足并疏散外来车辆对城市干扰。缺点:街坊划分

2、不规则,灵活性稍差,易引起中心地区交通过于集中,易引起城市呈同心圆扩张。4.自由式:(青岛)未经规划组织。形式:依据自然地形,交通,依据自然地形,交通,用规划性城市自然生长而成。缺点:非直线系数较大,街坊划分不规则。5.混合式:(成都)方格网+环形放射式:集合二者有点,但城市扩张后不易处理。(二)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1.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按照绿色交通优先的原则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4.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5.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则基本原则:1.交通流畅,快速安

3、全,体系完整。2.利于环境,美化城市。3.结合现状,节约用地。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是速度(高效益、高效率)。现代交通发展趋向特点:高度、大型、远程化二.城市设计(一)定义:是根据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融合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主要元素,对空间要素作出形态的安排,制定出知道空间形态设计的政策性安排。(二)城市设计基本理论:图兰西克在寻找失落的空间-都市设计理论中归纳出三种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城市设计理论,分别为图底理论,连接理论,场所理论,同时对应的将这种三种理论又归纳为三种关系,即形态关系,拓扑关系和类型关系。1.图底理论:在研究城市形式时由分析建筑体量与开放空间的关系入手,在界定城市肌理组织,漠

4、视及其空间秩序问题时提供一个有效的城市设计分析方法。局限:二维空间静态分析(3)传统城市的3种实体形态:1公共纪念物或机构2主要城市街坊外廊及场地3界定边缘的建筑物。(4)城市外部空间5种虚体形态:1私密空间和公共通道上的入口前庭2街坊内廊虚体则为办公私密性过渡空间3与街坊外廊相对的容纳城市公共生活的街道和广场网络4与城市建筑形式相反地公园及庭园5与河流、河岸、湿地等主要水域特色有关的线性开放空间系统2.连接理论:这种方法是将动态交通系统是为创造城市形成的原动力,强调连接于运动的重要性。局限:对于界定空间方向时,有一定的局限性。注重:以“线”连接各个城市空间要素,这些线包括街道,人行步道,线形

5、开放空间,或其他实际连接城市各单元的连接元素。建立:连接关系的建立可分为两个层面: 1物质层面:连接表现为用“线”将客体要素加以组织及联系。2内在动因:通常不仅仅是联系线本身,更重要的是线上的各种“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1丹下健三:该理论的先驱2槇文彦:在集体形态之研究中,将连接关系视为外部空间的最重要特征及法则,并提出了城市空间分为三种不同形态,即组合形态,超大形态及组群形态。3.场所理论:是城市设计逐渐认识到城市历史,文化与社会价值对城市空间的重要性。代表人物:诺伯格舒尔茨,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法指出:场所就是具有特殊网格的空间。(三)城市设计内容:(1)确定城市空间形态结构(2

6、)构造城市景观体系(3)布置城市公共发展空间(4)设计城市竖向轮廓城市设计的五大要素: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分析归纳:路径(path) 区域(district) 边缘(edge) 节点(node) 地标(landmark)(四)城市最近用地分类:(1)居住用地:R(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3)商业服务也设施用地:B(4)工业用地:M(5)物流仓储用地:W(6)交通设施用地:S(7)公共设施用地:U(8)绿地:G三居住区1.住区规划结构演变(发展理论)(1)里坊制:建于公元7世纪的隋唐长安城市里坊制城市的典范,整个城市布局严整,分区明确,充分体现了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的指导思想。设集

7、中的东西两市,整个城市的道路系统、坊里、市肆的位置体现了中轴线对称的布局。(2)郊区整体规划社区模式:被称为美国最早的有计划的住区模式,由奥姆斯特德和沃克斯与1868年为美国伊利诺斯州的河滨小镇提出的设计原则,成为以后一个多世纪许多城镇住区发展的指导方针特征:采用曲线型结构街道,尽端式道路,并在交叉口形成三角形的绿化休憩空间,街道两侧充满当地园艺特色的前院草坪,构成了开放空间景观的组成部分.(3)邻里单位模式:它以邻里单位作为组织住区的基本形式,以避免由于汽车的迅速增长对住区环境带来的严重干扰邻里单位的住区规划思想对世界各国城市住区规划建造实践影响深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新城建设中的得到了

8、广泛的应用。(4)居住开发单元模式:在邻里单位被广泛采用的同时,前苏联提出了扩大街坊的规划原则,与邻里单位的理论十分相似对我国从1950年代末开始的居住小区建设以及其后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划分,并不被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规模一般已设置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入口规模下限的依据,以单元内公共服务设置最大服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规模上限的依据。(5)“扩大小区”与“居住综合区”模式: 扩大小区:就是在干道间的用地内,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公交站点布置在扩大小区边缘,这样居民使用公共服务设施可有选择的余地。居住综合体:在194

9、0年代末1950年代初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中得到了体现,这种居住综合体对节约用地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也是十分有利的。居住综合区使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方便,节省了上下班时间,减轻了城市交通的压力,同时由于不同性质建筑的综合布置,使城市建筑群体空间的组合也更加丰富多彩(6)新城市主义模式:与19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由安德雷杜案伊与伊丽莎白普拉特赞伯克提出的新传统邻里区开发和由彼得卡尔索普倡导的公共交通导向的邻里区开发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彼得卡尔索普的”交通导向开发”基本模型,即TOD模型,策略就是提出城市的土地开发和城市建设应该朝着公交(轻轨或公共汽车)导向,而不是汽车导向发

10、展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TOD社区是指围绕着公共交通车站或公交枢纽建设的一个高密度多功能混合社区一个典型的TOD住区规模从20-40hm2不等,其构成包括1000-2-户以公寓和联排为主的不同类型住宅,住区的核心位置是公共交通站点。TOD社区(1)中心区距边缘地区步行距离约为510分钟路程(400600米)(2)社区活动集中于中心地区:有公共汽车站、商店、饭馆和服务设施、小商行、社区会议厅、地方图书馆、可有一个托儿所,小型的公共广场或绿地。靠近该中心地区的边缘,还可有一所小学。(3)中心地区住宅是高密度、层数少的无电梯公寓或市内住宅。中心地区外围是低密度的联排住宅。基本设计准则:(1)有一个邻里中

11、心和一个明确的边界,每个邻里中心应该被公共空间所界定,并有地方性导向的市政和商业设施来带动(2)最优规模由中心到边界的距离为400m左右的空间范围(3)各种功能活动达到一个均衡的混合-居住,购物,工作,就学,礼拜和娱乐(4)将建筑和交通构建在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街道组成的精密网络之上,公共空间应该是有形的而不是建造留下的剩余场地,公共空间和公共建筑的安排应该优先考虑。特征:(1)相对自给自足的步行环境,围绕着核心城镇设施和商店布置住宅(2)为人行和车行提供更多可以选择的通行路线(3)设计为行人,自行车,游戏以及机动车等公共使用的街道(4)为了围和街道空间以行驶公共空间,建筑的道路退界较少,街道两侧

12、的住宅前廊离人行道也较近.车库设置在住宅的脊面并通过后街进入,以减少车库通道缘石打断街道的次数。2.住区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1)按功能要求划分:住区日常生活方面的交通活动是主要的,也是大量的。通行清除垃圾,递送邮件等市政公用车辆。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核工厂的货运车辆通行。满足铺设各种工程管线需要。道路的走向和线形是组织居住区建筑群体景观的重要手段,也是居民相互交往的重要场所。(2)住区道路分级: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外交通的联系,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交通联系,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铺设供

13、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组团级道路:居住区内的之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交通联系,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铺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宅前小路:通向各户或各门前的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3)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住区内部道路主要为本住区服务。道路走向要便于居民上下班,尽量减少反向交通,住宅与最近的公共交通站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500m。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如何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以利雨水排除,在南方多河地区道路宜与河流平行或垂直布置,以减少桥梁函洞的投资.在丘陵地区则应该注意减少土方工程量,以节约

14、投资。在进行旧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建筑的入口处,建筑物外墙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1.5m,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m。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要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只要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小于4mx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x12m的回车场地。如果道路宽度为单车道时,则每隔150m左右设置车辆互让处。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铺设。道路的线形断面等应与整个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

15、群体的布置有力地结合。应考虑为残疾人设置无障碍通道。(4)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人车交通分行的道路系统。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人车共存的道路系统。(5)居住区内静态交通的组织: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不宜查过10%。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留有必要的发展余地。3.住区景观:(1)住区内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2)住区室外水体环境:排水系统、雨水收集、景观水。(1)景观水:景观水应自然融汇在绿化和建筑之间,岸型曲线流畅,水面与地面接近,应注意亲水空间的安全性。景观水应为流动循环

16、水。在具体设计方面,大水面以不规则为宜,从而反映自然水体意象。4.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1)行列式布置:建筑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的形式,这种布置形式能使绝大部分局势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但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单调、呆板的感觉,容易产生穿越交通的干扰,为避免缺点,常采用山墙错落,单元错开拼接以及用矮墙分隔的手法。(2)周边式布置: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的形式较内向的院落空间,便于组织休息园地,促进邻里交往。优缺点:有利于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面积密度。部分建筑朝向较差,对于湿热地区很难适应,结构、施工较复杂,不利抗震,造价增加。(3)混合式布置:以上两种形式结合,以行列

17、式为主,以少量住宅或公共建筑沿道路或院落周边布置,形式呈半开敞式院落。(4)自由式布置:优点:创造丰富的外部空间和独特景观。建筑界和地形,在照顾日照,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成组自由灵活的布置。5.住区的用地组成:(1)住宅用地:R01(2)公建用地:R02(3)道路用地:R03(4)公共绿地:R046.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7.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成组成团;成街成坊;整体式四城市更新的方式方法、优缺点1.再开发:是将城市土地上的建筑予以拆除,并对土地进行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新的合理使用。再开发的对象是指建筑物、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等有关城市生活环境要素的质量全面恶化的地区

18、。这些要素已无法通过其他方式,使其重新适应当前城市生活的要求。这种不适应,不仅降低了居民的生活品质,甚至会阻碍正常的经济活动和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方法:拆除原有的建筑物,并对整个地区重新考虑合理的使用方案。建筑物的用途和规模、公共活动空间的保留或设置、街道的拓宽或新建、停车场地的设置以及城市空间景观等,都应在旧区改建规划中统一考虑。应对现状做充分的基础调查,包括该地区自身的情况。优缺点:重建是一种最为彻底的更新方式,但这种方式在城市空间环境和景观方面、在社会机构和社会环境的变动方面均可能产生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同时在投资方面也更具有风险,因而只有在确定没有其他可行的更新方式时才可采用。2.整治改善

19、:整治改善的对象是建筑物和其他市政设施尚可使用,但由于缺乏维护而产生设施老化、建筑破损、环境不佳的地区。分为以下三种情况:若建筑物经维修、改建和更新设备后、尚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使用的,则应对建筑物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建。若建筑物经维修、改建和更新设备后仍无法使用、或建筑物密度过大,土地或建筑物的使用不当,或因土地或建筑物的使用不当造成交通混乱、停车场地不足、通行受到影响等情况,则应对造成上述各种问题的原因通过各种方式予以解决,如拆除部分建筑物,改变建筑和土地的用途等。优缺点:整治改善的方式比重建需要的时间段,也可减轻安置居民的压力,投入的资金也较少,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更新但仍可恢复并无须重建的

20、地区或建筑物。3.保护:适用于历史建筑或环境状况保持良好的历史地区。历史地区保护更多关心的是外部环境,强调保护延续地区居民的生活。优缺点:保护是社会结构变动最小、环境能耗最低的“更新”方式,也是一种预防性的措施,适用于历史城市和历史城区。五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内容:建筑,街巷等公共和半公共空间及其界面,私密和半私密性院落,围墙、门楼、过街楼、排放、植物、铺地、河道和水体等构成历史风貌特色的物质要素。1.历史建筑:(1)第一类是必须保护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第二类是反映地区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3)第二类建筑的保护方式:整体保存:是指在不改变被保护建筑原有特征的基础上,对建筑的

21、外观和内部进行修缮、整治对建筑物整体结构进行加固,对损坏部分进行修复。局部保存:是指保留被保护建筑中体现历史风貌的最主要要素,如立面、屋顶、墙面材料和建筑构件等。针对不同的情况保留部分要素,并对保留的部分进行修缮,同时对建筑进行不改变原有形象特征的改建。2.街巷格局:(1)保持街巷的格局应该考虑街巷布局与形态、街巷功能和街巷空间及景观三个基本方面。(2)街巷的布局与形态主要包含街巷网格的平面布局特征、主次街巷的相互连接关系、街巷的分级体系和街巷空间的层次关系。3.空间肌理及景观界面:(1)空间肌理及景观界面是体现一个城市风貌特征的重要部分,也是组成城市纹理的重要要素,两者是相辅相成的。(2)空

22、间肌理:有城市各个层次的空间关系与形态、各种空间与城市空间肌理及城市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其中的活动等要素构成。(3)景观界面:包括开放空间周围的界面、主要景观视线所及的建筑、自然界面以及街巷界面。(4)通常情况下,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肌理应该予以保持,重要的开放空间和有特征的景观界面应该予以保护,重点在于空间功能和形态、空间联系的结构关系和界面的景观特征的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特征:(1)保留有一定比例的真实历史遗存物,携带着真实的历史信息(2)具有较完整的历史风貌。能够反映某历史时期某一民族及某个地方的鲜明特色,在该地区的历史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3)历史文化街区应该在城镇生活中仍起着重要作用

23、,是生生不息的,具有活力的社区,不仅记载过去城市的大量信息,还有城市发展的新信息。六.城市用地竖向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阶段与详细规划阶段1.总规:(1)我国1989年通过城市规划法1991年颁布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3)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是:.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研究分析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设

24、施开发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4)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发展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5)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10-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3-5年。(6)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是:.基础资料收集,是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其中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调查是一项重要内容;.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包括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评价和对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是确定总体规划原

25、则的纲领性文件,是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规划区域范围一般按行政区划划定,分为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规划的编制,要体现中心城区的引导和控制功能,同时要充分关注社会的公共利益;.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主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并对城市近期内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做出安排,其期限为5年。2.控规:(1)控规的作用:.承上启下,强调规划的延续性;.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体现城市设计构想;.作为城市政策的载体。(2)控规的内容:.详细规定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

26、,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规定各块地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规定交通出入口、停车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提出各块地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的要求。.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3)控规的编制内容:.项目准备阶段,包括熟悉合同,了解甲方情况,了解项目,编制计划与工作方案,安排人员,确定与甲方的关系;.现场踏勘与资料收集阶段,包括实地考察规划地区的自然条件、土地、设施、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和拟保留的重点区域与构筑物的状况和周围的环境,

27、走访有关部门,实地考察所在城市的概貌。应收集土地利用,人口,建筑物,公共设施,工程设施及管网现状和土地经济分析的相关资料;.方案设计阶段,包括方案比较,方案交流,方案修改和意见反馈;.成果编制阶段;.规划审批阶段,包括成果审查,上报审批和成果修改。(4)控规的控制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高度,公建配套项目,绿地率,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建筑后退用地边界,社会停车车库,配建停车场库,地块出入口方位、和允许开口路段,建筑形体、色彩、风格等城市设计内容。(5)规划控制线:红线道路用地和地块用地边界线;绿线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黄

28、线城市基础设施用地边界线七.城乡规划法与城市规划法的区别 (一)由“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调整的对象即从城市走向城乡,从而将原来的城乡二元法律体系转变为城乡统筹的法律体系。(二)从坚持的原则来看,老法是“指导建设”,而新法则是强调资源保护。(三)从方法上来看,老法重规划的编制和审批,新法则重规划的实施和监督,新法专设了监督检查一章,完善了对规划的人大监督、公众监督、上级监督,以及各项监督检查措施的落实。(四)以前违反规划后没有对责任主体的处罚,新法则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并把对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自身工作的约束摆到重要的位置。(五)老法强调规划部门的作用,新法则强调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除法律、行政

29、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之外,城乡规划经批准后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六)新法完善了对违章建筑的处理机制,依法设定了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处以罚款、限期拆除、没收违法实物或者违法收入等各类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同时,还规定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当地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七)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规划必须充满弹性,才能动态地适应城市的快速变化。为此,新法同时也重视了规划的修改,专门设立一章,明确城乡规划修改的条件和修改审批的程序。八.中国城市规划理论1.春秋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30、”2.战国时期:各国都城开始向多种城市规划布局模式发展,如吴国国都阖闾城被规划成水乡城市,水网密布,交通便利,排水通畅;齐国临淄城根据自然地形布局,南北向取直,东西向沿河道蜿蜒曲折,防洪排涝设施精巧实用,并与防御功能完美结合;赵国的国都充分考虑北方的特点,高台建设,壮丽的视觉效果与城市的防御功能相得彰益。3.三国时期:曹魏邺城的规划布局已经采用了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邺城的规划继承了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干道轴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分级明确。邺城的规划布局对以后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4.隋初:大兴城(长安)汲取了曹魏邺城的经验并有所发

31、展,除了城市空间规划的严谨外,还规划了城市建设的时序:先建城墙,后辟干道,再造居民的坊里。5.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从宋代开始,中国城市建设中延绵了千年的里坊制度逐渐被废除,在北宋中叶的开封城中开始出现了开放的街巷制度。6.元朝:元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另一个全部按照城市规划修建的都城大都。其城市布局更强调中轴线对称,在几何中心建中心阁,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周礼考工记上记载的王城的空间布局制度。九.西方古代城市规划理论1.古希腊城邦时期: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2.古罗马时期:古罗马营寨城的规划思想深受军事控制目的

32、影响,平面呈方形或者长方形,中间十字形街道,通向东南西北四个城门,交点附近为露天剧场或斗兽场与官邸建筑群形成的中心广场。十.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1.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包括1)由托马斯莫尔提出的空想主义的乌托邦;2)康帕内拉提出的“太阳城”方案;3)罗伯特欧文提出的“新协和村”;4)傅立叶提出的理想社会。2.田园城市理论: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希望彻底改良资本主义的城市形式。他认为,城市人口过于集中式由于城市吸引人口的“磁性”所致,如果把这些磁性进行有意识的移植和控制,城市就不会盲目膨胀。一个田园城市的人口有30000人,占地404.7公顷。城市外围有2023.

33、4公顷的土地为永久性绿地,供农牧产业用。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有6条大道由圆心放射出去,中央是一个占地20公顷的公园,沿公园可建公共建筑物,公建的外围是一圈占地58公顷的公园,公园外圈是一些商店和商品展览馆,再外一圈为住宅,再外面为宽128m的林荫道,大道当中为学校、儿童游戏场及教堂,大道另一面又是一圈花园住宅。1898年英国人霍德华提出“田园城市”理论背景:工业化条件下,城市与适宜的居住条件的矛盾;大城市与自然隔离的矛盾;城市“磁性”与人口过于集中的问题;城市无限制发展与城市土地投机问题。理论要点:城市应与乡村结合;强调要在城市周围永久的保留一定的绿地的原则。控制城市的发展,当其发展到

34、规划人口时,可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另建一个相同的城市。进步:城市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联系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工业城市的规划问题,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的重要性问题都提出了见解。影响:奠定了现代城市规划基本理论,标志着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影响并促进“卫星城镇理论”;对现代城市的规划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和深远影响。3.卫星城镇的理论:背景:20世纪初,大城市的恶性膨胀,如何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成为突出的问题。昂温与1922年以“田园城市”为基础,提出在大城市的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的理论。同时期美国的惠依顿也提出在大城市周围用绿地包围以限制其发展,在绿地之外建立卫星城镇

35、,设有工业企业,和大城市保持一定联系。1912-1920年,巴黎意图在距离16km的范围内建立28座居住城市,这些城市除居住建筑外没有生活服务设施,一般称这种城镇为“卧城”。1918年伊利尔沙里宁主张在赫尔辛基附近建立一些半独立城镇,这些城镇除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得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二战后英国人在伦敦外围建立了多个独立的卫星城镇,这些卫星城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和一定的工业。总结:从卫星城镇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由卧城到半独立的卫星城,到基本上完全独立的新城,其规模逐渐趋向由小到大。4.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与雅典宪章:法国人勒柯布西耶认为大城市主要的问题是城

36、市中心人口密度过大,现有道路系统无法满足机动交通的要求,城市中绿地空地太少,日照通风、游憩运动条件太差。他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向高层发展,增加人口密度,组织分层的立体交通,增加街道宽度及建筑的间距,增加空地、绿地,增加居民与绿地的直接联系。同时期,美国人赖特却呼吁城市回到过去的年代,依靠电话和小汽车的力量,将大城市分散,使得家庭与家庭之间有足够的距离,通过减少接触来保持家庭内部的稳定。与1933年制定的雅典宪章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提出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及历史建筑,指出城市应按照全市人民的意志进行规划,要以区域规划为依据,城市按居

37、住、工作、游憩进行分区及平衡后,再建立三者联系的交通网。5.马丘比丘宪章:宪章认为雅典宪章过于追求功能分区却牺牲了城市的有机组织,忽略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指出城市规划应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成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6.有机疏散思想:针对大城市过分膨胀所带来的各种“弊病”,伊利尔沙里宁提出要从改变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做起,能把城市紊乱无序的集中变成有序的疏散。从有机体的生长中受到启示,认为应该把高速交通集中在单独的干线上,使其避免穿越和干扰住宅区等需要安静的场所。使城市空间的生长既有灵活性又能自我保护。有机疏散理论是针对大城市过分膨胀所带

38、来的各种弊端提出的具有哲学性的思考。7.理性主义规划及其批判:1960-1970年代的西方城市规划操作的指导理论可以概括为:系统、理性和控制论。1970年代末大型计算机出现,城市规划工作中开始大量运用数理模型。在这一时期的规划理论中城市规划编制的程序更加强调理性,理性主义成为主导的规划思想。然而,大堆复杂的数理模型对城市发展的实际意义让人无法理解,且过多局限于物质形态,对城市中的社会问题关心太少,对决策者的立场观点缺乏充分的认识。8.城市设计研究:二战后西方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规划师急需形态设计的理论指导和一套操作性强的分析方法,吉伯德和凯文林奇分别在1952年和1960年出版了市镇设计和城市意

39、象。林奇认为城市空间景观中截面、路径、节点、场地、地标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并有基本规律可以把握,在塑造城市空间景观的时候应对这些要素的形态把握入手。9.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批判、决策理论和新马克思主义:简雅各布斯于1961年发表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对规划界一直奉行的最高原则进行了无情批判,她把城市中大面积的绿地与犯罪率的上升联系到一起,把现代主义和柯布西耶推崇的大尺度指责为对城市传统文化多样性的破坏。她让规划师开始注意到是在为谁做规划。达维多夫在他的两篇论文中探讨了规划决策过程和文化模式的理论,以及对规划中通过过程机制保证不同社会集团的利益等问题。1970年代后期,卡斯泰尔斯于1977年发表的城市

40、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探索和1978年的城市,阶级与权力反映出196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在规划理论界的成就。同时,规划理论界开始进入针对城市表象之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本质的深入分析和批判。10.全球城、全球化理论到全球城镇区域:进入1990年代后,80年代讨论的“现代主义”迅速隐去,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对城市发展新趋势的研究,如1986年约翰弗里德曼的世界城的假想和金的专著全球城。全球化是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最典型的,也是影响面最广的社会经济现象,所谓全球化,通常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在经济上越来越相互依存,各种发展资源的跨国流动规模越来越扩大。经济全球化进一步以功能性分工强化不同层级都市区在全球网络中

41、的作用,带来了全球范围全新的地域空间现象全球城市区域,即在高度全球化下以经济联系为基础,由全球城市及其腹地内经济实力较雄厚的二级大中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的独特空间现象。11.从环境保护到永续发展的规划思想:1970年代初,石油危机对西方社会意识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保护环境逐步在城市规划界成为思想共识的一种操作模式,西方各国相继对城市建设项目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估。1980年代,环境保护的规划思想又逐步发展成为永续发展的思想。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永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永续发展逐渐突破了自然环境的范围,即生态的永续性,扩展到社会、文化

42、、经济领域的永续性。永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要从全局,长远的观点去认识发展,达到永续的发展,城市的永续发展对实现全人类永续发展关系重大。空想社会主义的成市:1.16世纪前期,英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托马斯摩尔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主要理念是消灭剥削制度和提倡财产共用。2.后期空想社会主页最著名的有19世纪初的欧文和傅里叶。六分之一田园城市:(图见书)花园广场 市政府 博物馆音乐厅 剧院 图书馆 医院 博物馆 中央公园 水晶宫 住宅区 学校 教堂绿带(林荫大道)工业用地农业用地运输铁路 环状铁路支线 。城市优点:有获得职业岗位和享用各种市政服务设施的机会。 缺点:自然环境的恶化。乡村优点:极好

43、的自然环境。缺点:没有城市的物质设施和就业机遇,生活简朴而单调。田园城市理念:“城乡磁体”-建设理想的城市,应兼有城与乡二者的优点,并使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像磁体那样相互吸引,共同结合,这个城乡结合体称为田园城市,一种新的城市形态。为控制城市规模,实现城乡结合。霍华德主张任何城市达到一定规模时,应该停止增长,其过量部分应由邻近的另一城市来接纳。田园城市:19世纪末霍华德进行城市调查和提出整治方案。1.理论:基于对城乡优缺点的分析,提出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建立融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优点和美丽、愉悦的乡村环境为一体的田园城市,这种田园城市将是一种磁体。2.实现:以土地

44、问题、资金来源、城市的收支、经营管理等作了具体的建议。3.意义:(1)提出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改变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2)霍华德针对现代工业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把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体系来研究,设想了一种带有先驱性的城市模式,具有一种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他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其后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理论,卫星城镇理论有相当大的影响。工业城市:法国青年建筑师戛涅从大工业的发展需求出发,对工业城市规划结构进行了研究,他把工业城市各功能要素都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划分。他重视规划的灵活性,给城市各功能要素留有发展余地。带型城市: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索利亚伊

45、马塔发表了他的带形城市设想,带型城市的理论是:城市应有一道宽阔的道路作为脊椎,城市宽度应有限制,但城市长度可以无限。带型城市理论对以后城市分散注意有一定的影响,如带形工业城市理论,战后许多城市的规划中。区域规划:盖迪斯。强调城市规划不仅要注意研究物质环境,更要重视研究城市社会学以及更为广义的城市学。首创了区域规划的综合研究,指出城市从来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和外部环境相互依存的。20年代以来,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和改变旧有城市封闭式布局的空间结构形式,必须把城市与其影响的区域联系起来进行规划,一些国家在一些大城市地区和重要工矿地区开展了区域规划工作。有机疏散:1理论:沙里宁认为,城市作为一个

46、机体,适合生命有机体的内部秩序一致的,不能听其自然的凝成一大块,而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的地域上去。2.意义:1918年沙里宁安按照有机疏散的原则制定了大赫尔辛基方案。有机疏散理论对其后欧美各国发展新城,改造旧城,以致大城市向城郊疏散扩展的工作均起着重要的影响。新建筑运动: 新建筑运动倡导者在建筑与城市建设上的主要设计思想史重视使用功能;注意发挥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性能特点;把建筑的经济性提到重要高度;主张创造新时代的新风格;反对套用历史上的陈旧形式;强调建筑空间;考虑人官场建筑过程中的时间因素;提出“空间时间”建筑构图理论。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1.他认为传统的

47、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市中心拥挤度程度的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老朽。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城市最早中心部分的商业地区的交通负担越来越大,而这些地区对月各种事业又都具有较大的聚合作用,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2.关于拥挤的问题可以用提高密度来解决。就局部而论,采取大良性的高层建筑的形式能取得很高的密度,但同时在这些高层建筑周围有将会腾出很高比例的空地。他认为摩天楼是人口集中,避免用地日益紧张,提高城市内部效率的一种极好手段。他认为摩天楼朝气蓬勃,坚固,雄伟和反映时代精神,就像过去高耸的大教堂是形象的宣告对上帝和教会权利的信仰一样,他认为钢、混凝土和玻璃组成的五光十色的摩天楼是宣告对大规

48、模的工业社会的信仰。3.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降低市中心的建筑密度与就业密度,以减弱中心商业区的压力和使人流合理的分布于整个城市4.他论证了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以容纳一个新兴的,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这种系统由铁路和人车完全分离的高架道路结合起来,布置在地面以上。雷伯恩体系 :体系的公共特点:绿地、住宅与人行步道有机的配置在一起,道路不值成曲线,人车分离,建筑密度底,住宅成组配置、形成口袋型。社区运动:首先是芒福德的地区城市理论的设想:他的设想是在一个大城市地区范围内,设置许多小城市,再用各种交通工具把这些小城市连接起来。其次是佩里的邻里单位理论。邻里单位:邻里单位作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他认为一个邻里应该按一个小学所服务的面积来组成,邻里内设置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商业服务设施。划区:屈普。在组织社区与划分邻里单位思想上发展建立划区,新的系统是道路分级,主次干道与地方支路明显的分开,并且避免沿街建设房屋,这种高容量,高速度的干道决定了城市的大街坊形式。街坊内有自己的商店和地方性的服务设施。广亩城市:赖特。1.理论: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