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绪论参考答案:一、思考题 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答: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性问题引起的,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存在的理由和必要。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稀缺性是指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而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所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欲望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而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的资源与人们的欲望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稀缺性。由稀缺而产生的第
2、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如何将稀缺性的、竞争性的和生产性的资源在现在和将来、在生产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做出选择,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这是关于稀缺资源配置问题。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这就是说,在可供选择的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务中,生产哪些种和生产的数量是多少?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用于某一种产品生产的资源太多,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必然会减少。社会是以怎样的次序和什么样的机制来分配稀缺资源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第二,如何生产?即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物品?是用蒸汽还是用水力或原子能发电?多用劳动少用资本和土地,还是恰恰相反?生产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怎样区别一种生产方法是高效率的还是
3、低效率的?第三,为谁生产?即社会总产品以何种尺度分配给不同的个人和家庭?谁得什么得多少?为什么穷人仅有一点点,而富人拥有的太多? 这种分配是公平的吗?由稀缺性而引起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能否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在资源、需要和技术的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和劳务?这是关于经济效率问题。“经济”这一词的最初含义就是效率、节约和避免浪费。作为一门研究经济的学问,经济学研究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得同样的满足,或以同样的代价获得更大的满足。如果社会能以更便宜的方法生产,这意味着这个社会将生产更多的产品和劳务,从而得到更大的满足。西方经济学认为,稀缺性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一直困扰人类的一
4、个难题,是人类面临的永恒的问题.每个经济社会都面临很多经济问题,但西方经济学认为,任何社会不论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如何,也不论它处在什么历史年代的经济问题都导源于一个基本的经济事实或矛盾,即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满足需要的资源的稀缺性。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个基本矛盾,因此便产生了社会的基本经济问题,产生了研究经济问题的经济学。从根本上说,经济学是与稀缺性进行斗争的一门学问。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并没有摆脱稀缺性,这是事实.但是,稀缺性是人类面临的永恒的问题吗?第一,事实上,自然科学已经证明,潜在的自然资源是无限的。自然资源的稀缺实际上反映了人还没有充分利用无限的自然资源,就是说到目前为止人还不具备利用无限资源的
5、充分知识。第二,不能把人类历史的特定时期(商品经济)的特定阶级(资产阶级)的欲壑难填的贪婪之心当作既定存在的事实,或者当作自然的合理的现象,而以各种手段刺激或助长其无限膨胀。人的需要不仅仅是个生理的范畴,还具有社会的内容。道德、理想追求、教育、文化素质等因素都会影响和制约人的需要.因此,解决资源稀缺性与人的欲望无限性矛盾的关键在人本身,在于人的智慧、能力的解放。2.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答: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研究构成整个经济制度的各个经济决
6、策单位的经济行为,研究这些单个单元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影响这些决策的因素。由于这些决策是市场上或通过市场进行的,各种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及其变动对各个单位的经济决策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通过分析各种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过程,考察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找到实现稀缺资源最佳配置的方法和途径。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运行,分析的是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宏观经济学所要解决的是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问题,它主要研究整个经济的价格和产出水平的决定过程,分析经济不稳定的原因,探索实现整
7、个社会生产能力长期稳定增长的方法和途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稀缺资源的节省和提高经济效率,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区别主要在观察同一事物的角度不同.微观经济学代表由下而上的视角,而宏观经济学代表由上而下的视角.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就好象森林和树木之间的关系一样。宏观经济学好比研究一片森林的构成、性质和变化,而不去考虑一棵棵树木.而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森林中的个别树木的性质和特点,在考察时以森林的状态不变为假定前提。如果要对整片森林有充分的认识,则这两方面的研究缺一不可.尽管西方经济学强调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但目前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矛盾
8、、不一致性是相当明显的。首先,这一理论体系中的两个组成部分缺乏有机的联系。微观经济分析是以价格理论为核心而展开,而宏观经济分析是以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而展开的,这两个核心理论没有内在联系,这就是说,这两个组成部分是互相脱离的:价格理论不能运用于宏观,而宏观分析则缺乏它的微观基础.其次,这两个组成部分的结论是互相矛盾和互相否定的。微观经济学强调通过市场价格机制自发地调节经济活动,可以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因此政府对经济的过分干预是不必要的.宏观经济学强调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否则自发的市场调节不能有效运转。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是由两个针锋相对的学说体系拼凑而成的。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歇尔为代
9、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失效和国家干预.3。经济学能否利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解答提示:西方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表现为直接模仿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当然可以利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但问题是经济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吗?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开始,西方经济学一直存在着一种企图,即企图把经济学变成一门像力学一样的超阶级、超现实、超历史、超社会的“纯粹的科学”。这种将经济学与自然科学完全混同的做法遭到非主流经济学家的批判。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认为,无批判地将物理学的方法应用于社会科学现
10、象是不适当的,他用“科学主义一词去形容经济学对物理科学方法的盲目模仿,将其称之为经济科学的“弄虚作假主义”,认为它不可避免地忽视了社会现实的一些关键因素,诸如感觉、目的和预期.4.经济学研究能否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经济研究是否需要价值判断?解答提示:当西方经济学家试图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建立经济学体系时,他们很快就发现,经济学面临着一个在自然科学中通常不会遇到的问题,即人们对各种社会现象,特别是对涉及人们切身利益的经济问题,往往会做出好坏或应该与否的判断。由于这种判断与人们的价值观直接发生关系,所以被称之为价值判断。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与自然科学一样,都是一门实证的科学.经济学的首要任务是
11、描述经济中的事实、情况和关系。科学性和客观性要求经济学超脱和排除一切价值判断,就经济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客观的描述,这就是所谓的“价值中立(Value Free)原则。价值中立原则在经济学中的运用,是将经济学划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目的在于了解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分析叫做实证经济学,它力求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标准,探讨如何才能符合这样标准的理论和政策,它力求回答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区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对科学研究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把这两者区分开来是一回事,要求把价值判断完全从科学研究中摈弃是另一回事。一方面,科学与价值判断是不能分割的,因
12、为“无论我们做什么,总是关系到事实和价值这两个方面。在确定的意义上,价值的纬度是人类特有的纬度;把它拿走,你就消灭了人类的存在”;另一方面,科学也需要价值判断.当物理学家发现通过原子核的裂变可以释放一种巨大的能量时,他们考虑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和平地利用这种能量?科学只是发现和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西方经济学一面高唱科学的客观性的论调,一面把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暗中塞入经济学的假定中。5.西方经济学的价值取向能否妨碍西方经济学家正确认识经济规律?解答提示: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是一个累积性过程,它代表了世代经济学家为认识经济现象在心智方面所做的努力的.另一方面,西方经济学是资产阶级意识
13、形态在经济理论上的反映和概括,它具有双重性质:科学性和有用性与庸俗性和辩护性。西方经济学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经济理论上的反映和概括。因此,西方经济学的价值取向是非常明显的,即在意识形态上,宣布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强化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这种价值取向贯穿于西方经济学的始终,贯穿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研究立场、方法和观点之中。西方经济学只关心和研究一种经济制度,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它重点研究私有制度是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以及解决的效率如何。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这正像熊彼特说的那样:“想要为自己的时代和国家服务的经济学家,是把他们时代和他们国家的制度视为当然的并且根据这种制度来
14、进行推理。”然而,把现存的当作合理的,在既定的制度下研究既定的“客观”事实,这本身就暗含着保守的意识形态,既目前流行的经济制度是最好的,这显然代表那些在这种制度下生活得最舒服的既得利益者的观点。应该指出,资本主义的种种经济问题根源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它充分暴露了这个制度的不合理性。但是,西方经济学只是在运行层次上研究问题,而把问题归结为引起人们诸如投资、储蓄、消费等经济行为的普遍心理倾向。这种学说具有明显的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性质。它主要表现为:(1)西方经济学把经济学作为关于人与物之间的技术问题来处理,它从分析物与物的关系开始,只是揭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2)西方经济学有意或无意回避了资本主义的矛盾,无视或抹煞了资本主义社会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从而粉饰和美化资本主义。这个世界没有阶级矛盾和对抗,没有罢工和反罢工,没有人对人的剥削和压迫,没有危机的爆发和股市的崩盘,没有贫富差距的扩大和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没有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没有帝国主义和战争,没有对人的本质的异化和物化总之,资本主义社会是美好、和谐和均衡的世界,这个世界通过交换,达到均衡和协调,获得最大限度满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