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012年度绩效考核任务量化手册 目 录 一、疾病预防与控制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三、信息管理 四、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 五、实验室检验 六、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七、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 八、综合工作 0 一、疾病预防与控制 1。1传染病预防控制 1。1。1疫情报告:要求各地做好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杜绝零缺报,降低未及时报告,做到及时审核,以月为单位,避免出现重复报告。剔除重卡。2012年,全省法定传染病未及时报告率低于0.2,未及时审核率低0.03%,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综合评价综合率不低于99%。 1。1。2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的检查指导工作。对辖区内2011
2、年度的零缺报县或单位进行督导,1年不少于2次。市级对所辖每个县区1年至少督导或检查1次。县级对零缺报网络直报单位进行督导,每月1次;对非零缺报网络直报单位,1年至少督导或检查1次。每年10-11月县区对所辖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 1。1.3传染病监测:根据23种病种相关监测方案和技术方案. 在2011年开展监测的基础上,各设区市要求开展的监测病种数不少于12种(辖区内监测病种合计数),各县区要求开展的监测病种数不少于10种。除原来各病种国家级和省级监测点仍按要求完成监测任务外,各地根据辖区内传染病流行情况,可在以下病种中选择开展监测。各地可选监测病种目录(23种):霍乱、鼠疫、人感染
3、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性病、流感、钩端螺旋体病、甲肝、乙肝、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伤寒副伤寒、布鲁氏菌病、登革热、手足口病、猪链球菌病、麻疹、AFP、疟疾、结核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1.1.4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根据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表的要求,认真开展处置工作。 1 1。1.5暴发疫情调查率:及时进行调查。 1.1。6疫情报告督导:要求对辖区内60以上的进行网络直报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督导。 1.2免疫规划 1。2。1冷链运转管理使用完好,做好新增设备的验收、固定资产入库、管理和使用登记。主要包括:低温冷库、普通冷库、冷藏车和冰箱装备情况,新增冷链设备
4、固定资产入库率100,建档率100%。 免疫规划相关工作报告的基本单位数 设区市 现有冷链设辖区接种单辖区学校、幼实施接种监测报开展监测报告接 CDC 备数 位数 托机构数 告的单位数 种疫苗数 南 昌 254 126 1619 12 11 景德镇 134 60 932 4 11 萍 乡 146 63 693 6 11 九 江 496 256 2640 15 11 新 余 94 50 396 2 11 鹰 潭 90 50 404 3 11 赣 州 698 340 2492 19 11 宜 春 442 206 2398 10 11 上 饶 580 266 2323 12 11 吉 安 570 1
5、71 3163 13 11 抚 州 404 183 1949 11 11 1。2.2疫苗接种:根据以下数据计算应接种儿童数, 要求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包括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包括含麻疹疫苗成分的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率达100%;麻疹消除工作:麻疹发病率控制在0.110万以下。 2 免疫规划工作各市参考基本人口数 设区市 辖区儿童数 应接种人数 应建证人数06岁 南昌市 68682 61813 370878 景德镇市 21495 19346 116076 萍乡市 2464
6、4 22179 133074 九江市 63777 57399 344394 新余市 15128 13615 81690 鹰潭市 15278 13750 82500 赣州市 115507 103956 623736 吉安市 66088 59480 356880 宜春市 74503 67052 402312 抚州市 53693 48323 289938 上饶市 90432 81389 488334 对2012年全省麻疹实验室网络检测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1、血清标本 (1)在麻疹消除期,县级免疫规划流行病学与实验室人员一定要互相协作、密切配合,严格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的要求对辖区内符合麻疹疑似病例定
7、义的每例散发病例、发热出疹聚集性病例(采集510例),在出疹后028天内完成血清标本采集工作,认真详细填写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血清标本在48小时内送市级麻疹实验室;市级麻疹实验室收到标本后3天内完成IgM检测,并认真详细填写麻疹疑似病例检测血清再证实表、麻疹疑似病例检测血清季报表. (2)在麻疹流行季节(36月份),市级麻疹实验室应在4月10日、7月10日前完成麻疹阳性、阴性血清和风疹阳性血清标本及再证实表的上送工作任务(附表)。 3 2012年各设区市疾控中心上送麻疹、风疹血清一览表 景南九赣吉宜抚上新鹰萍合设区市 德昌 江 州 安 春 州 饶 余 潭 乡 计 镇 全全全全全全全全全全全
8、全麻疹阳性血清(份)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10 麻疹阴性血清(份) 10 5 5 5 5 5 5 3 3 3 3 47 风疹阳性血清(份) 5 2、咽拭子标本 麻疹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应在出疹后5天内采集,标本采集后尽快于冷藏状态下运送到省级实验室。在麻疹消除期,国家要求省级实验室每年要完成2例以上麻疹病毒分离指标,要求今年各市级麻疹实验室在流行季节(36月份)必须完成麻疹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的上送任务并附上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附表)。 2012年各设区市疾控中心上送麻疹咽拭子一览表 景南九赣吉宜抚上新鹰
9、萍合设区市 德昌 江 州 安 春 州 饶 余 潭 乡 计 镇 3 咽拭子(份) 5 5 5 5 5 5 5 3 3 3 47 1。2。3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 根据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标准,80%县级完成示范预防接种门诊建设,80乡镇卫生院(含社区服务中心)完成合格门诊建设,70%预防接种点使用统一标识.各地的辖区接种单位数见“免疫规划相关工作报告的基本单位数表。 1。2。4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规范处置:各地应通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积极开展监测和评估以及调查处置工作,要求异常反应规范处置率达到90%以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网络报告率(48小时 4 内)达到90,调查率(48小时内)达到9
10、0以上。 1。2.5适龄儿童建证工作:以各市、县统计局报告的06岁年龄组出生人数为基数评价.要求建证率达到95%以上。 1.2.6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情况:当地教育部门对辖区内机构均应开展查验,疾控机构随机抽查小学和托幼机构在学儿童30人,核实查验率,要求达到95%以上。辖区学校,幼托机构数见“免疫规划相关工作报告的基本单位数”表. 1。2.7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的建设:100的县、乡完成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100的乡级接种单位能够录入并上传儿童预防接种数据至省级管理平台。见“免疫规划相关工作报告的基本单位数”表。 1.2。8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监测:所有的接种单位对所使用疫苗均
11、开展疑似异常反应监测。 1.2。9接种监测报告:按照要求进行接种监测。 1.2.10人群抗体水平监测情况:2012年各市完成对1个县200名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检测,每个年龄组40名,并在完成检测后的10天内将数据报省疾控中心。 1。3艾滋病预防控制 1。3.1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每个县应设立2-3个自愿咨询检测点. 注: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要求:1、疾控机构和医疗保健机构至少要设立一个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2、全年至少6个月上报检测咨询数据;3、每个咨询检测点至少检测60人以上。 5 设区市 辖区县(区)数 辖区县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数 建有自愿咨询检测点的县(区)数 南 昌 市
12、9 52 9 景德镇市 4 12 4 萍 乡 市 5 15 5 九 江 市 12 46 12 新 余 市 2 10 2 鹰 潭 市 3 11 3 赣 州 市 18 51 18 吉 安 市 13 31 13 宜 春 市 10 26 10 抚 州 市 11 26 11 上 饶 市 12 32 12 全 省 99 312 99 1.3.2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合格率:各地按以下数量进行质量控制,要求达到100. 辖区县辖区县以上医疗建有实验室的建有实验室的县以上实行实验质区 划 (区)数 卫生机构数 县(区)数 医疗卫生机构数 控的实验室 99 312 99 275 275 江西省 9 52 9
13、38 38 南 昌 12 46 12 31 31 九 江 5 15 5 18 18 萍 乡 10 26 10 30 30 宜 春 2 10 2 8 8 新 余 4 12 4 11 11 景德镇 12 32 12 38 38 上 饶 11 26 11 20 20 抚 州 18 51 18 49 49 赣 州 13 31 13 24 24 吉 安 3 11 3 8 8 鹰 潭 1。3。3艾滋病高危人群预防服务措施覆盖率:按要求开展预防服 6 务措施,覆盖所有的县(区). 1。3。4为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提供关怀、支持和服务的比例:要求100提供关怀、支持和服务. 1.3.5为感染者和病人提供抗病毒
14、或中医治疗率:为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提供抗病毒或中医治疗,要求治疗率分别达到80%以上。 1.3。6特定人群安全套使用率:暗娼使用安全套率要求达到90%以上. 1。3.7特定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较上年有所控制. 1。3.8特定人群注射针具和安全套使用的比例:被调查者中报告最近一个月注射了毒品并且有过性行为的人中,未共用针具并最近一次性行为使用了安全套的人数要求达到80以上。 1。3.9艾滋病高危人群检测知晓率:高危人群中在过去12个月中接受过艾滋病病毒检测的人中知晓检测结果的人数应达到60以上。 1。4结核病预防控制 1.4。1新涂阳病人发现率:要求70。各地按以下数据完成
15、任务数。 7 地 区 辖区人口数 估算新涂阳病人任务数 南 昌 4727524 1720 景德镇 1594949 566 萍 乡 1864273 678 九 江 4855473 1759 新 余 1174717 417 鹰 潭 1123092 421 赣 州 8074571 3172 宜 春 5584062 1993 上 饶 6557028 2509 吉 安 4800892 1765 抚 州 3965013 1420 1.4.2 DOTS覆盖率:要求达到100。各地任务情况如下: 辖县(区)实施DOTS的县(区) 覆盖人口DOTS覆盖地区 辖区人口数 数 数 数 率 南 昌 9 4727524
16、 9 4727524 100% 景德镇 4 1594949 4 1594949 100 萍 乡 5 1864273 5 1864273 100 九 江 12 4855473 13 4855473 100 新 余 2 1174717 2 1174717 100% 鹰 潭 3 1123092 3 1123092 100 赣 州 18 8074571 18 8074571 100 宜 春 10 5584062 10 5584062 100% 上 饶 12 6557028 12 6557028 100 吉 安 13 4800892 13 4800892 100 抚 州 11 3965013 11 39
17、65013 100 1.4.3病人系统管理率:对辖区2012年实际登记的病人数应开展系统治疗管理。以各地当年实际登记结核病人数为准进行核查.管理率要求达到95%以上. 1.4.4新涂阳病人治愈率:对各地2011年实际登记新涂阳结核 8 病人的治愈率要求达到85%以上。 1。4。5医疗机构结核病病人报告率:同期发现结核病病人总数以各地医疗机构同期实际发现结核病人数为准。要求达到95%以上。 1.4。6结核病病人转诊率: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病人数以同期医疗机构进行网络报告的肺结核病人和疑似肺结核病人总数为准。要求达到95%以上。 1.4。7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到位率:应追踪病人数以同期医疗机构进行网络报
18、告的肺结核病人和疑似肺结核病人未转诊到位的总数为准。要求达到85%以上. 1.4。8结核病病人家属筛查率:直接接触的家庭成员数以同期新登记的涂阳肺结核病人直接接触的家庭成员总数为准。要求达到85%以上。 1。4.9痰涂片镜检室间质量保证体系覆盖率:各设区市按照以下实验室数量至少接受一轮EQA盲法复检。 地 区 实验室总数 南 昌 9 景德镇 4 萍 乡 5 九 江 13 结核病痰涂片镜检室间质新 余 2 量保证体系(EQA)覆盖率 鹰 潭 3 赣 州 18 宜 春 10 上 饶 12 吉 安 13 抚 州 11 1。5乙肝预防控制 9 1.5。1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要求及时接种率达到
19、90以上.应接种人数如下: 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应应全程接种人数,即辖区12月设区市 辖区新生儿数 接种新生儿数 龄以下儿童数 南 昌 市 68682 61813 61813 景德镇市 21495 19346 19346 萍 乡 市 24644 22179 22179 九 江 市 63777 57399 57399 新 余 市 15128 13615 13615 鹰 潭 市 15278 13750 13750 赣 州 市 115507 103956 103956 吉 安 市 66088 59480 59480 宜 春 市 74503 67052 67052 抚 州 市 53693 48323 4
20、8323 上 饶 市 90432 81389 81389 1。5。2十二月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以县为单位,要求达到90。应种人数见上表。 1.6血吸虫病预防控制 1.6.1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 血吸虫疫区开展人群感染率调查工作。要求血检阳性率15,粪检阳性率5%。 疫区人口数(万年度查病计划任务数(万年度化疗计划任务数(万设区市 人) 人) 人) 南昌市 89.37 29 5 九江市 152。96 56.5 11.1 上饶市 203。75 38.5 8.1 宜春市 29.62 4 0。2 1.6.2钉螺感染率:有螺县(区)钉螺感染率达到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
21、年)的工作目标。 10 22设区市 有螺县数 查螺计划任务数(万m) 灭螺计划任务数(万m) 南昌市 4 15000 2350 九江市 9 27200 5180 上饶市 5 25300 3170 宜春市 2500 300 1.6.3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 序号 设区市 2012年目标任务() 1 南昌 51.96 2 九江 61。79 3 景德镇 42.51 4 萍乡 54。56 5 新余 61。36 6 鹰潭 58.59 7 赣州 58.03 8 宜春 46.20 9 上饶 42。03 10 吉安 68。01 11 抚州 47.09 1。6.4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规范治疗率:要求达到100。 1
22、。7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控制 1.7.1病媒生物监测完成率:11个设区市均应完成蚊、蝇和蟑螂的监测。国家级和省级监测点按常规监测方案要求完成工作. 1。7.2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相关疾病规范处置:根据暴发疫情规范处置评估表的要求,认真开展处置工作。 1。7.3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个案调查率 根据国家、省相关病种监测方案,以及2012年中央转移支付方案要求,开展调查病例的数量如下: 出血热:根据2011年中央补助地方江西省出血热防治项目经费实施方案要求,各县(区)对辖区内所报告的出血热疑似、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的出血热病例全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填写个案调 11 查表于每月10日前将上一月个案调查表录
23、入数据库,逐级上报省疾控中心。 钩体病:根据江西省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和全国钩端螺旋体病监测方案要求,各县(市、区)对钩体病死亡的病例全部做个案调查;有暴发流行时,县级疾控中心对报告的首例病例进行详细的个案调查,其他病例可以一览表的形式进行调查;国家和省级监测点(上饶县、浮梁县、上犹县、上高县、新建县)对报告的钩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散发时要求全部、暴发时可视情况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个案调查. 狂犬病:根据江西省狂犬病监测方案(试行)(2007年版)要求,各县(市、区)CDC对报告的病例全部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及流行病学调查。接到一犬伤多人事件报告后,需对所有暴露
24、人群进行个案调查。 登革热:根据全国登革热监测方案和江西省登革热监测方案要求,没有登革热疫情暴发时,登革热病例和疑似病例全部进行个案调查;疫情暴发时,对首发病例、首例临床诊断病例及部分病例进行调查;出现大规模暴发流行时,首发病例、首例临床诊断病例需个案调查,其他病例可以一览表的形式进行调查。 布病:根据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和江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要求,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各县对所有报告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疑似、临床诊断病例进行个案调查 疟疾:各县对报告的每例病例进行个案调查. 乙脑:各县对报告的每例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通过专病报告系统 12 录入个案
25、资料。 1.7.4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完成率:11个设区市均应完成致乏库蚊和家蝇的高效氯氰菊酯和敌敌畏的抗药性监测。 1。8寄生虫病预防控制 1。8。1寄生虫人群感染率:按各市人口的1%安排查病任务,各县选择1000名小学生和一个行政村开展土源性寄生虫监测。 1。8.2人群规范药物驱虫覆盖率:按各市人口数的10对农民和小学生等重点人群开展规范药物驱虫。 1.9地方病预防控制 1.9.1 碘盐监测:要求达到100。 2012年计划监测单位:省、设区市级:为所辖全部县(市、区);县(市、区)级:所辖乡(镇、街道办事处)9个,按照方位抽取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每个被抽中的乡(镇、街道办事处),随机
26、抽取4个行政村(居委会);所辖有9个或不足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县(市、区、旗).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在每个片区各随机抽取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辖有5个或不足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县(市、区、旗),抽取所有乡(镇、街道办事处);在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居委会). 监测项目为居民食用盐盐碘含量. 计划监测样品数:所辖乡(镇、街道办事处)9个的县(市、区),每个村抽取8户居民食用盐;所辖乡(镇、街道办事处)9个的县(市、区),每个村分别抽取15户居民食用盐。 1。9。2 饮水型氟、砷中毒病区改水监测覆盖率:要求达到95以 13 上。 计划监测单
27、位:全省21个病区县(市、区)全部病区村的降氟改水工程均需进行监测。 项目数:水氟含量检测,学生氟斑牙检出率,降氟改水工程运行状况等。 计划监测样品数:每处降氟改水工程,检测水源水1份,3份末稍水;调查饮用该水源的全部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 1.9。3 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病区改炉改灶监测覆盖率: 计划监测单位:安源区、湘东区、芦溪县、上栗县、袁州区、万载县在已改灶病区村随机抽取5个村进行监测 应监测炉灶数:每个已改灶病区村分别抽取10户开展监测。 项目数:降氟炉灶正确使用情况及完好率,空气氟含量检测,学生氟斑牙调查。 计划监测样品数:每个已改灶病区村分别抽取10户;每个病区县分别抽取
28、1个已改灶村测定5户居民室内空气氟含量;分别抽取每个已改灶病区村全部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 达标项目类别数:组织管理措施,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学生尿碘含量。 1。9.4 消除碘缺乏病达标率:全省99个县(市、区)均应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达标项目类别数:组织管理措施,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学生尿碘含量。 1。10慢性非传染病性疾病预防控制 1.10.1死因报告率:各设区市死因报告规范达标率要求100%。 14 1.10。2居民健康档案覆盖率:要求辖区内100的县(区)的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覆盖率超过60。 1.10。3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覆盖率:要求达到60以上。 辖有医疗机构应报告医疗辖区
29、城市社区和农村基辖有街道社区(乡设区市 数 机构数 层卫生服务机构数 镇)数 2308 309 2228 1400 总 计 193 50 253 80 南昌市 83 12 130 38 景德镇市 81 14 91 46 萍乡市 303 44 215 181 九江市 61 11 61 26 新余市 63 11 89 33 鹰潭市 431 51 368 283 赣州市 302 31 304 213 吉安市 242 26 214 157 宜春市 227 26 224 151 抚州市 322 33 279 194 上饶市 115 110 国家级DSP点 25 24 东湖区 24 23 武宁县 31 3
30、0 章贡区 18 17 龙南县 17 16 上高县 备注:辖有医疗机构数:包括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包括村级)。应报告医疗机构数:全省及各设区市包括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不包括各级疾控中心),5个国家级DSP点包括乡镇及乡镇以上医疗机构(不包括各级疾控中心)。 1.11 疟疾预防控制: 1.11.1年发热病人血检率: 计划监测单位数:全省所有疟疾流行县(市)区(包括二类县和三类). 项目数:三热病人(临床初诊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发热病 15 人)血检,复核阳性和阴性血片。 二类县,以乡为单位,每年血检三热病人数不低于辖区总人口的1,传播季节血检的三热病人数不低于血检总数的80%。县级疾病预防控
31、制机构复核所有的阳性血片和不低于10%的阴性血片。 三类县,每年血检三热病人数不低于辖区总人口的0.5,传播季节三热病人数不低于血检总数的80%.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复核所有的阳性血片和不低于10的阴性血片。 1。11.2疟疾病人规范治疗率: 应治疗县数:当年发生疟疾病人的所有流行县(市)区。 应治疗人数:当年发生的所有疟疾病人数。 项目数:疟疾病人现症治疗. 计划监测数:疟疾病人规范治疗率达到100。 1.11.3间日疟病人传播休止期规范治疗率 应进行休止期治疗的县(市、区)数:上一年内有间日疟疾病例报告、登记的县(市、区)。 应治疗人数:上一年发生的所有间日疟病人数(包括上一年疫点调查处置
32、中发现的漏报病例和带虫者)。 项目数:间日疟病人传播休止期规范治疗。 计划监测数:所有流行县(市、区)辖区内的上一年所有的间日疟病人数。 16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2.1应急预案 2.1.1预案体系完整率: 2012年应具备:三大类20项预案 1、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乡镇)应急预案. 2、专项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洪涝灾害救灾防病应急预案;传染病:伤寒疫情应急处理技术预案、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应对流感大流行应急预案、鼠疫控制应急预案;中毒事件: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急性职业中毒卫生应急救援预案、非职业性一
33、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其他: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预案、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医疗卫生保障工作预案。 3、协作预案:铁路行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出入境口岸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预案、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民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2。1模拟演练:开展2次传染病专题模拟演练. 2.2。2应急物品储备齐全率 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本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应急处置的实际需要,本着节约高效的原则,统一规划,分级储备,制订地(市)、县物资储备目录和标准,形成以省级储备为重点,国家储备作为补充和支持,地(市)、县级储备主要满足应对日常卫生应急工作需
34、要的四级物资储备。医疗卫生单位可本着“自用自储”的原则制定日常应急物资储备计划。 2.3应急处置 17 2.3。1规范处置:要求规范进行处置。 2。3。2事件原因查明率:要求达到80%以上。 18 三、信息管理 3.1硬件建设 3。1.1网络建设:各地应对照建设标准,积极创造条件进行网络建设。 3。2信息收集 3。2.1数据报告及时性和完整性评价:按照要求积极开展疫情报告和各类传染病发生流行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病媒生物基本信息、地方病、寄生虫病流行信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信息、职业、食品、放射等各种健康危害因素信息、农村改水改厕信息、学生常见病及危害因素信息、实验检验能
35、力和仪器设备配备信息、健康教育信息、科研培训信息、社会人口、经济、气象等基本信息、卫生资源、服务能力信息的分析报告工作。 3.2。2国际、国内疾病相关信息检索:认真开展检索和评价,对主要的学术期刊、网站和新闻媒体进行信息的主动检索。市、县要求检索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不少于5家,每月至少检索1次,做好检索记录;检索官方网站,不少于5家,每天至少1次,做好检索记录;检索新闻媒体,不少于5家,每天至少1次,做好检索记录。检索中如发现突发或重大事件时,及时反馈,并做好分析和报告。 3.3信息分析 3.3.1数据分析评价:按要求定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基本信息以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等信息评价
36、。 3。4信息利用: 3.4。1发病趋势预测:2012年4月份以前完成本设区市重点传染病及发病前10位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预测,周、月分析中含有发 19 病预测的内容,重点传染病在流行季节前及暴发疫情时进行预测。 3.4.2信息利用率:数据的分析评价、发病趋势的预测等资料要进行系统内、地区间、上下级之间的交流,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业务指导部门、周边地区的有关单位进行信息通报,促进信息的利用。 20 四、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 4。2放射危害因素控制 4.2.1放射性职业危害卫生学评价:各地按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许可范围对申请评价的单位进行评价,要求评价工作规范。 4.2。2放射工作人
37、员个人剂量监测:各地要求完成的任务情况如下: 设区市 应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单位数 应开展个人剂量监测人数 南昌市 32 96 九江市 44 132 上饶市 41 123 抚州市 38 114 宜春市 35 105 吉安市 44 132 赣州市 59 177 景德镇市 17 51 萍乡市 20 60 新余市 11 33 鹰潭市 14 42 (注:我省各地个人剂量监测统一送省职防院、南昌市疾控中心两家有资质的机构检测。) 4.3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 4。3.1 食品污染监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体系,要承担起本地区食品安全隐患的监测、检验
38、、评价与食源性疾病调查等职责,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发现某些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应当立即组织进行检验和 21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各地应根据本地区食品污染特点开展本地区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根据本地区近年来污染较严重、群众反映比较集中、比较突出,特别是产量大、流通范围广、消费量高的食品制定本地区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主要做好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和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工作。监测方案要明确监测样品种类、监测数量,涵盖生产加工、流通和餐饮环节,详细制定采样程序、检验程序,并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每年均需提交一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工作总结。通过本地区的工作总结了
39、解本地区食品污染水平,掌握基线值,分析流行趋势,掌握本地区食品中主要有害因素的现状,科学地开展本地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同时根据省食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卫生厅的有关文件要求开展其他检测工作。 计划监测的食计划监测的各类开展监测设区市 采样管理 检验方法管理 内部质量控制 品类别 食品项目总数 单位数 根据本地区的根据本地区的食根据本地区的根据本地区的根据本地区的11个设11个设食品安全风险品安全风险监测食品安全风险食品安全风险食品安全风险区市 区市 监测方案 方案 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 4.3.2 人群合理膳食指导覆盖:各设区市对30个慢病示范区所辖县区的人群每年开展1-2次的
40、膳食指导,具体项目包括:每年撰写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各一次;在广播、电视等媒体至少开展一次专题讲座;在30个慢病示范区发放合理膳食指导等营养知识宣传 22 单(每户1份);各类人群的合理膳食营养课堂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 4。4环境危害因素控制 4。4。1生活饮用水监测: (1)计算方法: 生活饮用水监测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或上级业务部门的监测计划或方案,开展各类生活饮用水的监测工作。 生活饮用水监测率=实际监测生活饮用水样品数/计划监测样品总数100 (2)基本数据: 计划监测单位数和实监测单位数:依据卫生行政部门或上级业务部门的计划或方案,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提供生活饮用水
41、提供单位的计划监测和实际监测的单位数。 计划监测样品总数和实监测样品总数:依据辖区生活饮用水监测计划或方案,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监测的样品总数和实际监测的样品总数。 计划监测样品项目总参数(即计划监测样品项目总数):依据生活饮用水监测计划或方案,辖区计划采集的各类生活饮用水监测样品数与监测检验项目数乘积之和。 实监测样品项目总数:辖区实际采集的各类生活饮用水监测样品数与监测检验项目数乘积之和。 生活饮用水监测率是实际监测生活饮用水样品数除以计划监测样品总数的百分率。 (3)收集来源、方法: 23 数据来源于卫生行政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环境危害健康因素预防与控制等相关部门生活饮用
42、水监测方案或工作计划、监测报告、记录、年报表等。统计按照生活饮用水年报表的统计口径。 4.4.2 农村改水改厕技术支持覆盖:各设区市辖区内选择50%的县(区)开展设区市级技术指导,具体要求如下。 计划项目数 计划指导项目数 应监测项目总数 应监测样本数 全省11个设区所有项计划项目县的50以16项水质监测指标(详所辖监测县每县每年丰目县 上 见备注栏)30份 水期和枯水期各15份 4。4.3公共场所监测: (1)计算方法: 公共场所监测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或上级业务部门的监测计划或方案,开展各类公共场所的监测工作。 公共场所监测率=已监测的公共场所数/按方案要求应监测数 10
43、0% (2)基本数据: 计划监测单位数和实监测单位数:依据卫生行政部门或上级业务部门的计划或方案,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提供公共场所监测和实际监测的单位数. 计划监测样品总数和实监测样品总数:依据辖区公共场所监测计划或方案,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监测的样品总数和实际监测的样品总数。 计划监测样品项目总参数(即计划监测样品项目总数):依据公共场所监测计划或方案,辖区计划采集的各类公共场所监测样品数 24 与监测检验项目(微小气候指标、室内污染物指标、水质监测指标等)数乘积之和. 实监测样品项目总数:辖区实际采集的各类公共场所监测样品数与监测检验项目数乘积之和。 公共场所监测率:已监测的公共场所数
44、占按计划应监测的各类公共场所数的百分率. (3)收集来源、方法: 数据来源于卫生行政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环境危害健康因素预防与控制等相关部门公共场所监测方案或工作计划、监测报告、记录、年报表等。统计按照公共场所年报表的统计口径。 按照应该开展计划监测样品总数 计划监测样品项目总数 公共场所监测率 监测的单位数 各类公共场所不同类型公共场所按 不同类型公共场所按其所属已监测的公共场所数/总数 其所属类型应监测的类型应监测的样品数应监测按方案要求应监测数样品数之和 的项目数之和 100 4。5 学生常见病和相关危害因素控制 4。5。1学生常见病防治督导: 辖区各类学校总数 计划督导学
45、校数 计划督导频次数 督导覆盖率 本级应督导学校数 市级按辖区市级学校总从当地教育行政部当地城市、农村按指标计算方法数的100、县级按辖区每年1-2次 门查阅 学校总数的50 要求 学校总数的50 4。6消毒质量监测 4.6.1消毒质量控制覆盖率:各地按以下要求完成工作。 25 辖区应监测医疗机构辖区应监测托幼辖区应监测公共辖区应监测样品总设区市 数 机构数 场所数 数 32 21 30 249 南昌市 44 29 42 345 九江市 41 27 39 321 上饶市 38 25 36 297 抚州市 35 23 33 273 宜春市 44 29 42 345 吉安市 59 39 57 46
46、5 赣州市 17 11 15 129 景德镇市 20 13 18 153 萍乡市 11 7 9 81 新余市 14 9 12 105 鹰潭市 26 五、实验室检验 5。1实验室能力 5。1.1实验室检验项目开展率:A类检验项目开展率要求达到85%以上。 基本信息报告系统计量认证/认可项A类必检项目数 具备能力的A类检验项目数 A类项目报告数 目数 指具有检验报告、模拟报告、中国基本信息系统通过计量认证/认226项 原始记录或通过计量认证评审网报的A类检验项可的A类检验项目的检验项目 目总数 总数 说明:A类检验项目是指省、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卫办疾控发【2004】108号
47、)中表2省、地、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能力标准要求的A类检验项目. 5.1。2检验设备达标率:要求达到90以上。 国家要求的A类设备国家要求的A类设备计量认证/认可设备疾控基本信息报告书 种类数 总台件数 数 中国基本信息系统网报计量认证申报表中的57类 115台件 的A类设备总数 A类设备数 说明:A类设备是指省、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卫办疾控发【2004】108号)中表1省、地、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实验室主要仪器装备标准要求的A类设备. 5。1。3检验设备正常运行情况:已有设备正常运行率达到95%以上。 5。2实验室安全 5.2。1实验室安全管理:各设区市疾控中心BSL-1级及BSL2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备案,设施和设备符合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的相关规定。实验室生 27 物安全管理体系建全,并按管理体系要求进行管理。检验人员经过生物安全培训,持证上岗。无实验室安全事故。 5。3实验室管理 5。3.1实验室质量控制覆盖情况:要求大于85%。 通过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