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953686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董村小学 胡莹莹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摘要】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这就是说课堂提问,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开启学生的心智,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愿望,课堂提问,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活动的展开,也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体现出启发性和挑战性,能让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那种“听明白了吗?”、“是不是?”、“同意吗?”等简单并机械的问题,表面上看师生互动、活跃流畅、热热闹闹,实际上思维含量低,

2、多数学生并未深入思考,只是随声附和,难以有效地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和认知的参与。【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提问艺术;有效性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到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提问作用的发挥远远不够。在我们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了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一、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一)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国内的一些研究表明,当前数学课的提

3、问平均次数多达30余次,如此高的提问频率导致了所提问题的小、碎、浅、细,带来课堂提问是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不少课堂中学生的思维行动都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提问不能太多,要适可而至.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的提问如连珠炮似地射向学生,问题的量多而散,尽管有的问题设计的还比较好,但由于太密集太频繁,学生不能静下心来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效果当然不佳。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同分母分数加法例题是这样提问的:仓库有化肥一堆,第一天用去它的,第二天用去它的,两天一共用去这堆煤的几分之几?师:(1)谁

4、来读题?(2)这道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3)单位“1是谁?(4)线段图怎么画?(5)用什么方法计算?(6)怎么列式?(7)等于多少?(8)为什么用加法做?(9)分数加法的意义是什么?(10)你会背吗?(11)怎么计算?(12)你能说出这样算的道理吗?(13)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14)你同不同意这种解法?还有别的方法吗?你是怎么算的?(15)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上述课例,教者看似给学生设置了一个个小台阶,但如此程式化的提问却使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受到了限制,教师只注意了提问的提示性和序列化,学生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教师的后面,完全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权,提问虽多,但探究性少

5、。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定位准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密集,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二)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只接受期望的答案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例如:师:什么叫素数?生:素数是指它的约数只有1和师:它的本身,对、对了。有时是另一种情况:学生开始了一个教师知道错了的回答,马上被教师打断,并代为说出正确的回答:师:那么什么叫合数呢?生:能被2整除

6、的师:不,不!合数是指它的约数除了1和它的本身还有别的约数.毫无疑问,这两种后果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特备是刚开始教书生涯而教授新内容时,自然会努力想使自己更安全更有信心一些,于是往往会把答案限制于教师所熟悉的范围之内,教师的第一反应会是:对于超出认为是恰当的范围之外的答案,教师会拒之门外.例如:在教学“平移”一课时,教师出示一辆小汽车并让其沿直线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师:这辆汽车是在做旋转运动还是平移运动?生1:汽车的轮胎是在旋转。师:汽车在旋转吗?生2:汽车平着开是平移。教师应该先肯定生1的回答再引导:“车轮是在做旋转运动,那整辆车实在做什么运动呢?”让学生思考得出汽车是在做平移运动。本来在生

7、1回答的基础上加以引导,问题就解决了,可是这位教师不能或者不想再已有的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却一定要等心中的标准答案,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也没能挖掘学生的开发思维.(三)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提问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引导学生心智、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愿望。斯苗儿老师曾说过:我们提倡大问题(要有一定的空间),是从发展学生的思考出发的,我们又要善于设计恰当的问题空间(要有一定的指向),是从小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

8、课堂教学40分钟的限制出发的。因此,教学要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想象、交流的空间,教师提问更应该体现出启发性和挑战性,能让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例如:教师在教学平行线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3个问题,在创设了“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的情景以后,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你们能根据两条直线的关系把自己画出来的图形分类吗?”在学生分类之后引出平行线,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吗?”学生得出平行线概念之后,老师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平行线?”课堂教学紧紧围绕着这3个问题,组织了相应的3个活动.保证每个环节的活动时间,充分探究,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

9、展,促进每个环节的教育功能最大化,从而落实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做出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提出别的问题,或叫其他的学生来回答,而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做出反应.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等候一段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学生会自愿地给出更好的答案;拒绝或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学生在分析和综合的水平上的评论就会增加,他们会做出更多的以证据为基础和更具有预见性的回答;学生回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评论回显示更大的自信,学生的成就感明显增强。

10、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二、 什么是有效提问 那么,什么是有效提问呢?有效提问是指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问。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优化教学结构,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效.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三、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

11、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系统透彻掌握教材首先,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其次,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而且,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还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对教材体系作全面了解,问

12、题才能有层次和坡度。 教师问题的设置要有合理的程序性和阶梯性,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问题情景设计,应分层次.如概念的理解、例题的要求、练习的完成都具体分层次.从而使问题的提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比如,在不同年级中都出现了统计这一内容,对此,教师必须有所了解。在不同的年级学习统计时,应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以解决不同的问题,并让学生获得有层次的体验。(二)充分了解学生 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

13、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可能性”一课时,针对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知识点,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语,如:十拿九稳、平分秋色、微乎其微等。这些成语能够巧妙地体现可能性的大小。但是这些本以为很简单的成语,很多学生竟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联系数学内容了。所以说课前必须了解学生们对成语的认识和掌握情况,确定提问的成语内容,学生才能顺利解释成语内容,同时紧密联系课上所学的内容。(三)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探究,对于真正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积极的作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

14、学生提问。生活蕴涵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多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产生.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事件等入手,采用现实再现、猜迷、讲故事、游戏、竞赛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自主产生问题,激发探究的欲望.例如:如教学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时,可创设有趣的场景,让学生收集有效信息,由学生自由地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买6袋球一共要用多少元?”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明确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单元的最后,安排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情境中提供的各种

15、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都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

16、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 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当教育界屡次倡导对话教学、互动教学之后,依然保持一言堂、满堂灌教学习惯的教师似乎不再多见。但教师从一言堂、满

17、堂灌的教学习惯走出来之后,不期又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 (五)提问要有层次 有效的提问应在富有层次的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思考,由表及里,把学生引入思维的深处。例如:在教学“中位数”一课时,通过层层设问,逐步揭示主题,巧妙地设问似石投于水,引起了学生心海中涟漪阵阵,环环相扣。一开始,创设了一个情境:一位朋友想找工作,根据招聘广告提供的部分信息,学生不假思索就选择了甲公司,因为甲公司的平均工资明显比乙公司高,可当看到具体各部门的月工资表时,同学们又反悔选择了乙公司,这时老师适时提问:这是为什么呢?引发学生思考。这是一个生活中的真实问题,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引起了学生对“月工资水平”的认知冲突,

18、发现单靠“平均数”来描述数据特征有时并不合适,从而相机引出了“中位数”的概念. 所以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要有梯度、趣度,要建立解决问题的“层级”,帮助学生沿级而上,处理好“浅表”与“深表的关系。 (六)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问题能启发学生思路,这样的问题必须具体,明确,严密,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也能引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这样的问题存在于新旧知识的联系处,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处以及低层次知识与高层次知识的联系处.还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师:“我们能否也利用转化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来推导出它的面积公式

19、呢?”问题一出,学生们立刻活跃起来:生1:可以把它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出面积公式。生2:可以转化才三角形来推导出面积公式。生3: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出面积公式.教师合理的引导能让学生发觉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提高系统学习的能力。 (七)提问应把握恰当时机提问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一是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二是学生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阻的时候;三是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比如,在教学某课内容时,学生都已找到答案,达成共识,教师是否可以继续追问:是不是只能有这种情况呢?还有没有其它的可能?这样的问题尤如在平静的湖面上丢下一块石子,效果是很明显的. 要注意把握提问的频率与契机。提问既要立足于学生共性的问题,又要兼顾学生中存在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同时还必须注意提出的问题,一定要适应学生个体的发展实际.提问的数量要具体分析、计划周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激发与引导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让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效。7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