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1_T 2200-2021博物馆二维影像数据采集与管理规范.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95342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7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_T 2200-2021博物馆二维影像数据采集与管理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41_T 2200-2021博物馆二维影像数据采集与管理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41_T 2200-2021博物馆二维影像数据采集与管理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41_T 2200-2021博物馆二维影像数据采集与管理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41_T 2200-2021博物馆二维影像数据采集与管理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01.040.01 CCS A14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22002021 博物馆二维影像数据采集与管理规范 2021-12-08 发布 2022-03-06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影像采集.1 5 影像管理.5 6 存储与归档.5 7 利用.6 附录 A(资料性)文物藏品影像、业务活动和日常工作影像采集登记表.7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博

2、物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牛爱红、张得水、刘康、司秀琳、古花开、宋歌、韩静、宋兴、潘凌然、秦一、薛滢滢、沈弘、郭亮。博物馆二维影像数据采集与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博物馆二维影像数据采集与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影像采集、影像管理、存储与归档、利用。本文件适用于历史文化类博物馆及其他文物收藏部门二维影像数据的采集与管理规范。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A/T 50 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 WW/T 0011 馆藏出土竹

3、木漆器类文物保护修复档案记录规范 WW/T 0015 馆藏丝织品保护修复档案记录规范 WW/T 0017 馆藏文物登录规范 WW/T 0018 馆藏文物出入库规范 WW/T 0023 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档案记录规范 WW/T 0027 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档案记录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博物馆二维影像数据 博物馆在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主要职能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用数字成像设备拍摄或扫描获得,以数字形式存储于磁盘、光盘等载体,依靠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二维影像数据。4 影像采集 4.1 采集内容 文物藏品本体及翻拍的历史影像;博物

4、馆在收藏保管、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等主要职能及日常工作活动中产生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历史保存价值的影像。4.2 采集范围 4.2.1 文物藏品 文物藏品是由文物收藏单位正式入藏并登记入账,反映中华文明进程的重要物证,是国家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的具象载体,是博物馆事业的根本。文物藏品影像是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基础,应采集以下影像:a)文物藏品本体全貌、正面、侧面、顶部、底部及局部纹饰、铭文、印记、款识等影像;b)文物藏品本体整体及局部拓片、线图等影像;c)文物藏品本体保存的相关实物(如储粮、储水、残骸类)等影像;d)文物藏品本体发生重大变化前后对比影像;e)文物藏品入藏本单位前考古发掘现场、流转

5、过程等历史影像;f)文物藏品的复、仿制品影像;g)文物藏品征集、鉴定、入库排架、保管、提借等工作影像;h)其他与文物藏品相关工作的影像。4.2.2 业务活动与日常工作 4.2.2.1 保护修复 保护修复工作是博物馆研究对抗自然力对藏品破坏的科学保护过程,文物保护过程中影像信息的采集非常重要,可以保存文物原貌、记录修复过程、展示保护成果,为将来文物的再保护提供原始依据,应采集以下影像:a)预防性保护工作中博物馆文物环境监测、检测,布展材料环境安全性评价、展厅污染预评估等工作过程的相关影像;b)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中文物入藏前消毒、杀菌、除霉等工作过程中相关影像;c)保护修复前文物藏品保存环境、保存

6、状况整体及局部病害等影像;d)保护修复过程中各项科学检测环节及使用红外、紫外、透视、显微等影像技术采集藏品特殊性影像;e)保护修复过程中对藏品实施技术处理过程中关键工艺的影像;f)保护修复后文物藏品整体及局部状况、包装囊匣、保存环境等影像;g)保护修复项目立项、论证、验收等相关活动的影像。4.2.2.2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工作是以藏品研究为基础,突出博物馆以物释史、以物证史特点,服务于各项业务工作,并积极与国内外文博专家广泛开展科研交流,持续拓展研究领域,应采集以下影像:a)科研项目立项、论证、设计、田野调查、结项验收等影像;b)国内及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签约、交流互访、实施过程、成果展示等影像;

7、c)学术专著、展览图录、期刊编辑、印刷出版、书影等影像;d)学术会议开幕式全景、领导致辞、专家发言、参观考察、合影等重要环节的影像。4.2.2.3 陈列展览 陈列展览是文物藏品保护与研究成果的展现,是实现博物馆文化价值和核心功能的基本方式,也是博物馆直接服务民众的重要手段,应采集以下影像:a)展览筹备、调研、大纲论证、评审等工作环节的影像;b)展览形式设计招标、论证、施工、结项验收等工作环节的影像;c)布展、撤展工作场景及文物藏品点交现状多角度影像;d)布展结束签封后每一展柜展品整体状况及重点展品托架及固定方式的影像;e)展厅实景的整体及局部影像;f)展览海报、招贴等各种宣传形式的影像;g)展

8、览开幕式出席领导、嘉宾致辞、剪彩、参观、座谈等影像。4.2.2.4 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工作是博物馆面向公众和广大青少年传播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和重要课堂。社会教育工作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架构起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桥梁,应采集以下影像:a)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教育与服务过程中讲解接待、礼宾服务等工作的影像;b)讲解员及志愿者招聘、培训、讲解、服务、对外宣讲等工作的影像;c)配合陈列展览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影像;d)青少年假期教育活动开幕仪式、培训、考核、闭幕仪式等影像;e)博物馆特色教育课程、研学活动策划、推广、实施、评估工作的影像;f)历史文化宣讲团进学校

9、、社区、企业宣讲活动的影像;g)博物馆与社会各界共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基地活动的影像;h)博物馆面对社会公众开展科普、公益讲座等影像;i)重大节日、主题活动日及相关庆典活动等的影像。4.2.2.5 日常工作 博物馆日常工作记录并保存着自身发展历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应采集以下影像:a)博物馆建筑主体及附属建筑内外面貌的影像;b)博物馆建筑改扩建和技术改造过程中论证、立项、施工、验收过程的影像;c)博物馆信息化工作中信息采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及应用系统项目建设等工作影像;d)博物馆艺术展演现场全景、演员特写、重要来宾观看与合影等影像;e)重要来宾参观博物馆展览及相关职能部门、座谈、题字、交换纪念品

10、等影像;f)博物馆图书情报资料收集、编目、借阅管理等影像;g)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中日常管理、消防演习、应急演练等影像;h)博物馆后勤保障工作中设备安装、维护、操作等影像;i)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论证、生产及销售工作等影像;j)博物馆主办、协办的重要工作会议、表彰大会、工青妇活动等影像;k)博物馆其他日常工作影像。4.3 采集方式 4.3.1 直接采集 采用数字照相机、非接触式专业数字扫描仪,对博物馆文物藏品和业务活动等进行拍摄、扫描,获取二维影像数据的采集方式。4.3.2 间接采集 采用数字照相机、胶片扫描仪、平面扫描仪,对博物馆藏品中单色相片、负片、彩色摄影文物等历史影像资料进行拍摄、扫描,

11、获取二维影像数据的采集方式。4.4 采集要求 4.4.1 文物藏品 4.4.1.1 人员要求 文物藏品影像数据采集应由有工作经验的博物馆专职摄影师承担。4.4.1.2 场地要求 摄影场地的选址应最大限度减少文物的搬运和挪动。场地内分拍摄区、信息登记区,场地空间应满足摆放拍摄台、灯光、相机、电脑、工作台等,同时应考虑拍摄文物大小所需要的拍摄距离。4.4.1.3 设备要求 采集设备应满足:a)采集设备应使用成像传感器尺寸24 mm36 mm、单张照片有效像素2400 万的数字相机,分辨率应达到 4800 dpi/in 以上的扫描仪。相机镜头一般使用中焦距镜头,使透视无畸变;b)灯光应使用功率稳定、

12、色温准确、显色指数在 95%以上的灯光设备;c)应配置大型三脚架或立柱式相机架;d)背景纸应使用纯色背景纸,常规使用中灰色,也可根据特殊需要选用其他颜色。4.4.1.4 拍摄要求 拍摄应遵循下列要求:a)文物出入库应符合 WW/T 0018 的规定,影像采集过程中,除该器物的管理人员和承担相关任务的工作人员,其他任何人不应接触文物或对文物施加影响,以确保文物藏品安全;b)采集设备应设置感光度(ISO)100、存储格式为无损格式加 JPEG 格式、色域应设定为范围最大的色域选项、应在拍摄光环境内进行相机白平衡设置,并在文物旁边放置色卡进行预拍并保存;c)拍摄时根据文物具体情况(质地、器形、尺寸)

13、及用途,选择适当相机、镜头及背景纸,并根据器物特点调整布光,以求准确表现文物藏品的原貌结构、质感、纹饰;d)文物藏品影像具体采集应按照 WW/T 0017 附录 B 中拍摄工作规范执行;e)文物保护修复具体采集内容按照 WW/T 0011、WW/T 0015、WW/T 0023、WW/T 0027 中关于文物保护修复记录规定,并在文物旁边放置标尺色卡;f)文物复、仿制品拍摄时应放置具体复、仿制形式说明牌;g)影像采集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根据拍摄顺序填写文物藏品影像采集登记表,并确保影像与文物藏品总登记账信息建立正确的关联。4.4.2 业务活动与日常工作 业务活动与日常工作拍摄应遵循:a)影像采

14、集应使用 2000 万以上有效像素图像传感器的数字相机,存储格式推荐采用 JPEG 格式;b)在文物展厅拍摄时尽量不使用闪光灯,如必须使用可将闪光灯头向上扬起 45 度,利用闪光灯自带反光板漫反射光线照亮拍摄对象;c)摄影人员应事先与具体负责部门沟通,了解活动流程。拍摄时关注活动的进展、变化,全面拍摄各个环节,尽量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段多拍摄几张,确保形成的记录及时、完整;d)会议摄影要求拍摄会场全景、主席台、领导致辞、专家发言、讨论、全体合影、参观考察等的影像;e)拍摄应主题鲜明、影像清晰、画面完整,纪实性与艺术性兼容。认真做好拍摄登记工作,应记录准确、完整(何人、何事、何时、过程、结果);f

15、)数字影像应是用数字成像设备直接拍摄形成的原始图像文件,不能对影像的内容和信息进行修改和处理。5 影像管理 5.1 整理 影像数据采集完成,应及时进行整理、分类、遴选等工作,保留有效影像,删除有明显技术问题和内容缺陷的影像。5.2 命名 5.2.1 文物藏品 5.2.1.1 文物影像数据上传藏品信息管理系统时,应根据拍摄记录修改文件名,再对影像进行精修,包括 RAW 文件转换成 TIFF 格式,分段拍摄的影像完成拼接,同时嵌入色彩曲线完成色彩管理。5.2.1.2 文物藏品影像的命名要赋予它具有唯一性且具有识别意义的名称,具体命名方式为收藏单位代码_总登记号_图片类型_图片顺序号.扩展名。各项之

16、间用英文半角“-”符号分开。文件名中不能含有空格和中文字符。其中:a)收藏单位代码即组织机构代码;b)总登记号指文物在现收藏单位总登记账上的登记号,据此与文物的文本信息相关联;c)图片类型包括文物藏品正视图、俯视图、全景图、局部图、底部图等多种类型;d)图片类型均采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A 表示正视图,B 表示俯视图,C 表示侧视图,D 表示全景图,E 表示局部图,F 表示底部图;e)图片顺序号是在同一图片类型中的图片顺序号码。图片序号均采用半角阿拉伯数字。5.2.2 业务活动和日常工作 5.2.2.1 业务活动和日常工作拍摄结束后,应及时对影像进行重命名,并填写博物馆业务活动和日常工作影像采集

17、登记表,标明时间、地点、事件、人物、背景、摄影者等要素,概括提示该张照片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如有重大事件,照片中关键人物应标注姓名、职务、照片中所处的位置。合影照片应逐一标明合影人员姓名。5.2.2.2 业务活动和日常工作影像的文件名采用“拍摄时间-事件-人物-摄影者-图片顺序号.扩展名”格式命名。5.3 保管期限 收集、整理后的影像应永久保存,并建立备份和定期更新制度。6 存储与归档 6.1 存储结构 6.1.1 影像数据可采用建立层级文件夹的形式进行存储。一般应在计算机硬盘非系统分区建立“博物馆二维影像数据”总文件夹,在总文件夹下依次按年度、类别、照片组建立层级文件夹,每一件文物藏品和每一项

18、业务活动均单独设立一个文件夹,作为该件文物和该项工作影像数据的根目录。6.1.2 每一文件夹内均附影像采集登记表,填写名称、时间、地点、主要人物、摄影者等要素,概括解释每张影像数据所反映的主要内容。6.2 存储载体 6.2.1 影像数据的保存应采用硬盘、档案级光盘等作为长期存储载体。6.2.2 存储载体应为一式三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利用,一套异地保存。6.2.3 存储数字影像档案的载体应有专门的装具,且应在载体装具上粘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载体套别(封存保管、查阅利用、异地保存)、载体序号、保管期限、起始年度、终止年度和存入日期等。6.2.4 应建立博物馆影像信息数据库,利用服务器进行存储

19、。6.3 归档时间 各类影像数据在拍摄采集完成后,应及时整理。在30天内入库存档。6.4 保管 6.4.1 二维影像数据的保管应符合 DA/T 50 的要求。6.4.2 对存储影像数据的光盘每满 4 年进行一次抽样机读检验,JWC 国际档案级光盘每满 8 年进行一次抽样机读检验,抽样率不低于 10%,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恢复措施。7 利用 7.1 数字化影像资源是博物馆藏品研究、展览、宣传以及各种虚拟文化展示的基础,合理利用、扩大宣传以产生更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7.2 博物馆内部业务人员因工作、学术研究使用影像数据,经申请报相关领导批准后,方可由影像管理人员提取使用。7.3 社会各界因学术研

20、究、文化商业活动等原因对影像数据的利用,应填写使用博物馆影像资料申请表,提出对影像数据的具体要求(其中包括影像的用途、版式、文件大小等),经有关领导批准并签订使用合同后,由影像管理人员根据要求提供相应数据。7.4 任何个人及单位应维护博物馆的知识产权,不应将影像数据挪作批准或合同之外的其他用途。附录A (资料性)文物藏品影像、业务活动和日常工作影像采集登记表 表A.1A.2给出了博物馆文物藏品、业务活动和日常工作影像采集登记信息。表 A.1 文物藏品影像采集登记表 序号 文物藏品名称 时代 出土地点 藏品总号 分类号 级别 摄影者 拍摄时间 备注 表 A.2 业务活动和日常工作影像采集登记表 序号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名称 主要参加人员 摄影者 备注 参 考 文 献 1 WH/T 81 美术馆藏品二维影像数据采集规范 2 DB41/T 2160 博物馆档案管理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科技 > 数据库/数据算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