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镇地方志办公室年度工作计划2015年,我办将认真落实省、市志办XX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树立标杆,争先创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确保地方志编纂工作再创佳绩,为岳西“四个示XX县”做出新贡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组织开展岳西年鉴(20132014)编纂工作。年初制订编纂篇目大纲,4月底完成资料征集,8月底完成内文分纂,年底前完成总纂稿。(二)继续编印岳西大事记。每月编印1期岳西大事记,全年编印12期.并将2014年编辑的12期岳西大事记进行整理,汇编成册.(三)第二次印刷首部XX县志。认真做好印刷三校,3月底完成校对、定稿,交付印刷,确保印刷质量,计划在5月底前
2、完成印刷工作。(四)做好省、市志办安徽年鉴安庆年鉴及地情资料书的XX县供稿等工作。在省、市地志办规定的期限内,保持保量完成供稿任务。(五)进一步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提高工作。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阶段性工作结束后,继续做好整改落实、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六)做好县委、县政府部署的党建、扶贫、招商引资、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包家乡扶贫开发工作,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相关要求,特制定2015年度扶贫开发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2015年,全乡扶贫开发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
3、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市、县系列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突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坚持部门联动、合力攻坚,围绕“四年实现脱贫,五年同步小康”的扶贫总目标,力争2015年全乡贫困人口发生率减少至20以下。二、具体措施(一)认真开展精准扶贫工作.1、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一是精准建档立卡。继续加强贫困建档立卡识别的科学性,扎实做好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通过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整户识别,坚持“两必进五不准入”的原则.贫困村识别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进行。贫困人口一年一调整,贫困村三年调整一次,鼓励提前脱贫。做到有出有进,进出有据,动态管理。二是精准贫困
4、类型。坚持分类指导,对于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全乡各包保单位以及包保责任人要逐村逐户进行走访了解,分析致贫原因,因户定策。2、精准工作力量到村到户.全乡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2个一般贫困村全面建立单位包村、干部包户、驻村工作队进村入户的定点帮扶制度。每个村落实帮扶单位,派驻扶贫工作队,每个贫困户明确帮扶责任人,并依据每年建档立卡进入和退出人员情况进行调整,做到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建立扶贫调度机制,强化调度督查,每月调度全乡4个扶贫工作队工作,每两个月调度2个贫困村工作,每季度召开扶贫工作专题会议.各结对帮扶单位和干部要定期进村入户,根据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具体实际,量身定制切实可行的帮扶目
5、标和措施,按照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大力提高结对帮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3、精准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一是精准产业扶贫项目.通过精准识别贫困类型,通过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对有发展意愿且具有生产能力的扶贫户,安排每户不超过2000元的规模资金,通过帮扶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帮助扶贫户选准发展项目,由贫困户申请、村汇总、乡审核公示后报县级相关部门审批后实施。二是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建档立卡贫困村和一般贫困村贫困人口聚集的地区,要制定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分年计划,选准选好基础设施项目,乡将在项目和资金上优先安排.三是进一步规范互助资金管理。对上积极争取拓展互助资
6、金规模,严格控制互助资金发展范围,保障互助资金优先用于产业发展,真正发挥资金互助、农户增收的目的。(二)继续推进产业化扶贫。一是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群众增收。达到“两个半村不种水稻”的目标,完成1000亩特色产业的土地流转,实现川岭村、鹞落坪村和石佛村石佛片茶、药、菜种植全覆盖,包家村和石佛村锁山片因地制宜发展茶、药、菜等特色产业.二是启动“美丽路”改造项目、“锁山路”硬化、“包家路”路肩的施工工作,完成集镇供水工程的扫尾工作.三是启动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到户工程。2015年实施40户贫困户光伏扶贫到户项目,采取省扶贫资金、县扶贫资金资助、贫困户自筹三结合投入方式,每户投入约0。8万元,建立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实现一次投入,长期受益。对自筹资金有困难的特殊困难户,可以通过互助资金借款、政府给予贴息,从发电收益中逐年还款的办法解决,贫困户在2025年内每年可稳定增收3000元左右。(三)着力提升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着眼于增强贫困村和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重输血更重造血.大力实施整村推进、雨露计划、和资金互助、社会扶贫等多种扶贫模式,促进扶贫资金项目到村入户;继续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特别是电子商务培训,提升群众发展能力;为贫困村和扶贫对象加快脱贫致富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