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材料一、填空题1。 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2。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3。人际关系建立的前提和基础是(认知).4。记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是识记、(保持 )、回忆、再认。5。想象可以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6。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叫(能力).7.动物和人生来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叫(条件反射)8。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9。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必须以(交往、对话为基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为基础,以(平等)作为现代师生关系的基本标尺。10。气质类型的
2、外在表现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11.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做(表象)。12。遗忘的进程是先( 快)后(慢 )。二、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是研究(A)的科学。A。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B。除精神病人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C。除动物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D.正常成人心理现象2。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C)。A。心理学的研究开始运用实验的方法 B.构造心理学派的诞生C。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D.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诞生3.生物节律是指以(B )小时为单位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A。12 B.24 C.48 D.7
3、24。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A.兴奋 B。抑制)A。兴奋 B。抑制 C。反射 D.反馈5。教师的( )是认识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决定一个人的理解能力的关键。A.教学能力 B。创造能力 C.知觉能力 D.思维能力6。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A焦虑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7.(C)是人际关系的核心因素。A。行为表现 B。认知水平 C。情感体验 D.言行举止8.感觉是指(A)。A.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B。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C.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D.过去的经验
4、在头脑中的反映9.一个教师在学生那里是否取得威信,取决于这个教师是否能够让他的学生(C)。A.敬畏老师 B。喜欢老师 C。敬畏而喜欢这个老师 D.恐惧这个老师10学生的说谎、偷窃和欺骗等属于 (D).A情绪冲动 B性格障碍 C情绪适应困难 D行为障碍11。 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作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C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发展性原则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12下列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不正确的是(B).A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直接目的B以教师讲授为主C。 以学生活动为主 D。 有教师指导1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5、(B).A 。华生 B .桑代克 C .布鲁纳 D .加涅14。关于团体辅导的论述以下哪一项是不正确的(C )。A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细分为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B。 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效率高,是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C .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训练D .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方式15。 由于我考试作弊的原因,老师再也不会喜欢我了。这句话所表达的非理性信念是(B)。A。 概括化 B。 绝对化 C。 糟糕至极 D。 都不是三、多项选择题1中共中央在1998年的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
6、见的文件中提出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是为了( ABCD )。A。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B。健全人格C。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D.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2。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层次包括(AB).A。本我 B。镜我 C。自我 D.超我3、消除自卑感常用的方法包括(ABCD )。A。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全面的认知 B.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C.消除非理性观念 D。帮助学生不时有成功的体验4。意志的品质有(ABCD)A。 自觉性 B. 果断性 C. 坚韧性 D自制性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形式有(BCD)。A。 社会服务形式 B。 活动形式 C. 训练形式 D。 实践形式6。 (ACD )对社会心理
7、学的诞生和发展做出过关键的贡献,它们是孕育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母体。A。社会学 B。生物学 C。文化人类学 D。心理学7。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化包括以下阶段 ( BCD ).A. 改过自新的意向 B。 醒悟 C。 巩固和稳定 D. 转变8。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ABCD )。A.观察法 B。调查法 C。个案法 D。实验法9。 教学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包括 (ABCD )。A. 树立现代教学观 B。 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C。 掌握必备的心理教育技能 D. 掌握必要的心理教育方法10。 ( )是造成教师工作压力的原因。 A。 工作的创造性低 B。 工作强度大 C. 缺乏发展机会 D。 缺乏成就认
8、可 11。 态度的特点包括( )A.系统性 B.内在性 C.稳定性 D。对象性12。 可以激发动机的因素有( )A.需要 B.内驱力 C。情绪 D。诱因13。 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表现为(ABCD )。A.热爱学生 B。善于启发 C.勤学敬业 D.以身作则14.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ABCD ).A。 个人成就感 B。认为从事的教学活动很有价值C.对学生有正向的期望 D。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15。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几个结合(BD ).A.教师与学生相结合 B。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相结合 C。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 D.集体辅导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四、简答题1。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
9、育有哪几条途径?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教育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1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1)帮助教师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效益和师生交往的观念 (2)和教师一起把好教学的三个关- 备课关上课关课外应用关 (3)重视课堂心理氛围的建设 2结合学科特点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1)在学科内容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在授课的组织方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哪些专门途径?各有何特点?参考答案 答:1、心理素质教育:根据个体心理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设计并实施各种方案,以促使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心
10、理素质教育一般是发展性的教育,面对的是正常学生,既可以是个体学生,也可以是学生集体。主要途径有:开设心理学课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举办各种心理讲座、开展心理知识宣传等。2、心理咨询与辅导:根据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心理出现问题的个体摆脱不利的心理状态,或排除各种心理障碍,恢复到健康状态。心理咨询一般是补救性的,面对的是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学生或程度较轻的心理不健康的学生。3、心理治疗: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已经产生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的人进行专门的调节,使之回复到正常状态。心理治疗是补救性的,其对象是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与周密的治疗处理。要求有专门训练的、有较
11、高技术的人员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哪些?答:(一)、教育性原则(二)、全体性原则(三)、差异性原则(四)、主体性原则(五)、整体性原则(六)、保密性原则(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原则?参考答案 答:1、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3尊重与理解学生的原则4、学生主体性原则5适应个别差异原则6整体性发展原则3。简述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什么?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 接受他人,善与人相处。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4、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
12、,而不是逃避现实.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和谐完。7、智力正常。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4。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答:榜样引导法行为强化法(一)认知法(二)操作法(三)讨论法(四)角色扮演法(五)行为改变法5。教师减轻压力的方法有哪些?1正视现实,当面对不理想现实的时候,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改变它的方向上,而不应该在这一事实合理上纠缠不休。 2合理宣泄,可以招认倾诉,自我宣泄,音乐调节,运动调节。 3学会放弃. 4自我放松,可以找人聊天,购物,看电影听音乐,开小型聚会,外出旅游,体育锻炼,超静冥想等活动来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1换位思考认同法正确认知压力,灵活调整
13、自己的心态.2推移时间遗忘法-有时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3顺其自然自我解脱法学会自我放松,在适当的情况下想说便说(找自己信得过的人),想休息便休息(劳逸结合),想娱乐便娱乐(自我发泄)实在不想做事时可暂时放下,不追求十全十美(追求卓越并非追求完美). 4注重过程淡化功利法-建立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5众人面前理智法在众人面前最好多观察、思考,少盲目表现自己。6更新环境自我调节法在压力太大、心情不佳时变换一下环境。7音乐与生理保健法各种声音通过耳朵被人感受,如他人的赞扬声、指责声、议论声、谩骂声等都会影响你的心态,因此,你可以多听一些优美的音乐,以缓解不愉快的心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与自我保
14、健行为习惯极为重要.同时,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更不容忽视. 8自信自主激励法即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最可以依赖的。每桩伟业都是由信心开始。 五 、论述题作为教师,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请联系实际加以分析教师如何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教师如何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节选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很快的今天,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升学的激烈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的和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恰恰来自教师不适当的教育方法。有时教师很随便的一句话,就有可能造成对学生的伤害,如果不能及时引起注意,就有可能发展
15、成为心理疾患,甚至会做出极端的事。 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并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适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祥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就需要教师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方面对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应有的认识 1、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可以预防 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竞争的今天,任何人都可能或多或少的有着某种程度的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疾病。它的产生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包括遗传因素,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而心理总是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可由环境着手。一般来
16、说,赞成心理失常的最大原因是由于挫折和冲突所形成的长期焦虑.因此预防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应该是尽量减少冲突和挫折,减少各种心理压力的存在。 2、心理不健康或心理疾病也并不是神秘可怕的心态,心理失常产生,多数是由于个人在环境中的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引起的,它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与某种程度的挫折与打击而造成的,它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的治疗而复正常的,是可以被治好的,治疗的途径很多,最主要是靠每个人增进对自己的了解,培养信心与毅力,以逐渐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和改善环境.总之,任何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谁也无法保证一帆风顺,总是充满阳光和鲜花,也更无法预料自己是否能挫折和打击。因此,应该理解那些有某些心理
17、问题的人,协助他们通过各种有效的心理治疗,逐渐地恢复心理健康. 第二方面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心理卫生的目的就是不断地增进和维护人们的心理健康的水平,心理健康是心理卫生的核心内容.虽然健康不能代表一切,但一个人失去健康便失去了一切,所以心理健康并不是一件可有可元的事。它对教师的诸多方面都会产生直接影响,要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就要创造心理健康的条件.1、维护身心健康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的物质基础,一个人只有身体健康,才能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敏捷的反应,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为心理健康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基础,由于身体长期衰弱,久病不愈而引起心理失调,心理不健康的现象,在教师的工作生活中是常见
18、的。有的因身体衰弱,经常失眠,情绪烦躁,对学生发脾气等等,由此看来,要想心理健康,首先就要塑造健康的体魄,可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注意营养要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二是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三是要适当娱乐与休息,保持旺盛精力。 (2)合理作息,科学用脑 身心是统一整体,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脑的健康也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一旦大脑机能失调,无法保持心理健康。因此,教师维护心理健康就必须要科学用脑,保护用脑卫生。 一是用脑适度,避免过度疲劳,二是合理用脑,避免过分单调,三是善于抓住大脑高效工作的最佳时间。 (3)乐于合群,善于交往,不断补充心理营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保持
19、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乐于合群,善于交往可以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教师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社会成员,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教师的角色是多变的,需要不断转换,对此,教师要增强角色的适应能力和角色转换能力,要善于调节心理状态,使自己与社会融为一体。 (4)学会调适情绪 人与人之间在的矛盾是难免的,在生活中谁都会碰上不顺心的事,谁都会产生烦闷恼怒,悲怨焦虑,惊恐等消极的情绪,因为人是有感情的,但人更是有理智的,一人能用理智驾驭情感,而不做情感的俘虏。因此,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对于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是很有帮助的。常见的调适情绪的方法有转移、升华自慰,合理宣泄、幽默自控等等。 (5)正确对待挫折,
20、乐观对待现实生活 在从事具有成功失败,竞争等活动中,同样的挫折情绪,对不同的教师所产生的心理压力都不尽相同,挫折忍受力低的人,几经挫折,其人格便失去统一性,甚至趋于分裂,有可能导致行为失常。但有的教师对挫折表现出了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自控能力,而且能积极地对承受挫折的进行直接地调整转变,从而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心理平衡。这也正是适应能力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6)要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 这是开展师德、师风活动的要求。但高尚师德的树立,首先要教师有健康的心理、自身境界要高,以慈爱作为事业的基石,对学生有耐心、公正无私、民主、体谅人。善于利用表扬的方法,赞美人生和美的事物.并能做到每天
21、检查一下自己的仪容仪表,令人有愉悦感,受学生欢迎,让学生信任,有安全感和仰慕感,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但现在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大谈如何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心智。 在教师队伍中,还有个别教师“因财施教”。家长送礼厚,子女得到的关照就多,成正比效应,给学生造句增添了新内容。“因为”家长送了礼,“所以”我由后排调到前排坐。这无形是对教师道德的辛辣讽刺,这样的教师能辅导好学生吗?因此,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首先要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优化教师队伍,让每位教师树立健康的形象,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7)公正无私、身正是范,做学生的导师 青少年学生的向师性强。正如一些家长所讲:“我讲什么
22、他都不听,但老师要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老师的话像圣旨一样。”教师要发挥导师的作用,以便做到公正无私,一视同仁.与学生做心理辅导要求老师不要正面面对学生进行,坐的位置要成曲尺型。避免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教育的工作需要几多耐心、细心和恒心。 但在教师队伍中,一般的教师都偏爱尖子生,学习困难生抱明显的偏见.好学生犯错误,通常都得到教师的谅解,提点一下或用眼神调教一下,就算解决优秀生的犯错问题了。相反,如犯错误的学生是学习困难生,教师不仅在班上点名批评,简直是肆无忌惮地大张批评之旗。要消除学生在教师心目的偏差,必须要求教师做到公正严明,对事不对人,真正做到变偏爱尖子生为偏爱差生。 因此,教师
23、的一举一动都成为的模范、表率,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一定要沉着、冷静。教师为了在学生的个性发展方面施加有力的影响以保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首先培养自身的心理健康才能辅导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做学生的导师和引路人。 (8)转变观念,以德育人 教师法、教育法规定我们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把自己的言行规范到法的行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第八条规定:“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学生的成长与成才都与他们从小就耳濡目染的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崇高精神息息相关,一如路边的道标准指引着他们人生的里程
24、.身为学生知识的直接授者,更应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教师高尚的精神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优秀人格的取之不尽的源泉,其内容和形式不但没有过时,还会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教育性在塑造一代新人的过程中重放光彩.因此,作为教师应以人性为基础,以人文为内容,致力于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扎实的学习能力基础,正确的学习态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民主法治素养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使基础教育成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 为了更好让教师转变观念,注意自己的心理状况及行为习惯,可以通过这份健康测查表,针对教师日常行为不当的现象特制了这份测查表,意义不在真正测查教师心理问题有多严重或有何种心理障碍,而且目的
25、在于:引起教师的重视,自我反省,自我监控,逐渐规范行为,培养高尚情操,为学生树榜样自测查内容如下: 1、你对学生是否偏爱? 2、你判断问题依据是否凭第一印象? 3、学生做错事,你是否憎恨学生? 4、学生成绩差,你是否怪学生家长管教无方? 5、学生屡教不改,你是否觉心灰意懒? 6、家庭发生矛盾,你是否带着情绪回校? 7、你是否有能力组织好家庭? 8、你是否独来独往,我行我素? 9、你是否满足于现状? 10、同事取得荣誉,你是否嫉妒? 总之,教师职业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职业,教师的素质甚至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兴衰。因此,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要适应时代的要求,需要了解人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心
26、理,更需要了解认识自己的心理,才能创设和谐气氛与良好关系为前提,教师从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帮助和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做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还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做好这件大事,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六、案例分析 案例一小红是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学习也很用功,可就是怕考试。一听说要考试,情绪就极度紧张,面红耳赤,心跳加速,心神不定,紧锁眉头.考试时,考卷发下来,双手颤抖,头脑一片空白,注意力不能集中,严重时题都看不清。结合案例,分析出原因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分析造成考试怯场的原因有很多,既有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从生理方面来说,由
27、于缺少睡眠,缺乏体育锻炼而造成过度疲劳;因食欲不佳而导致营养不良,影响了大脑供血,身体不适等。从心理方面来说,父母和教师对考生要求过高,考生本人对考试结果过分看重,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平时复习不充分,知识掌握得不牢固,缺乏必要的应考策略和考试技巧,造成自信心不足,产生严重自卑感;考场气氛紧张,监考人员态度严肃,造成考生情绪过分紧张.方法1有些紧张是正常的,没有必要害怕。要正确认识考前的紧张,适当的紧张有助于促进复习,提高学习效率.2分析原因,根据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一种原因是考试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信心不足。解决的方法就是考前对所要考的科目认真复习。另一种原因是对考试看得过重,仿佛觉得自
28、己考不好会失去整个世界,即动机过强,引起考试焦虑.针对这种情况可先分析考试的目的。考试是为考查学生在本阶段的学习情况,有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掌握,需要进一步学习。同时,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对考试分数过分看重,更不能通过排名次来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3在考前可进行一些调节,如自我暗示,告诉自己(或大声说出)“我能考好”,“我复习得很充分”,“我一定能冷静”,“在考场上我会挥洒自如”。4考前做些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通过使全身各部位的肌肉紧张后再松弛,从而达到松弛大脑神经的目的。训练时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从脚部肌肉开始直到头部肌肉为止,完成一次训练。在做放松训练的同时,可以在头脑中预想考试
29、的过程,想象自己如何进入考场,如何拿到考卷,如何填写姓名,如何答卷、检查、交卷等过程,想象得越具体越好,边想象边体验全身心放松的感觉.这种训练可以在考试前一两周开始,每天训练一两次,每次进行1020分钟即可。案例二早上六点半,刘老师轻轻地起床,爱人和孩子还在熟睡中。今年她带了一个毕业班,早上七点上早自习,她得过去监督。上了一上午课,中午下班了,但是她不能回家,因为最近她发现有个原来成绩还不错的孩子现在有点不愿意学习,上课精神也不集中。她想利用中午时间找她来谈心,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她不想让任何一个学生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问题。校长也已经跟她谈过几次,让她一定要抓好这个班级,这个班考得好与坏直接关
30、系着学校的荣誉,也关系到她个人的荣誉。在食堂吃饭时,很多同事跟她打招呼,她就简单地应付一下,真是不愿意多说话.下午下班后本来想回家给孩子和爱人做点热乎乎的饭菜,没想到有一个家长来学校,想跟班主任交流一下孩子的问题,这是个单亲家庭。晚上监督完晚自习,已经九点了,这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家里.丈夫有点不高兴,因为婆婆病了,但是她却一直没有过去看看。孩子已经睡着,一天她也没跟孩子说上一句话.看着闷闷不乐的丈夫,看着熟睡的孩子,她突然觉得很累,很烦,她不想跟丈夫说什么。她觉得自己有点讨厌这个职业,压力总是那么大,她几乎没有时间和丈夫孩子交流感情,也没有时间去做别的事,就算有时间她可能也没有心情去和亲戚
31、朋友交流沟通,她只想静一静。(1)这位老师是否具有教师职业倦怠并谈谈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个人、学生和学校的危害。(2)结合这个案例,写出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问题表现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刘老师一天的教学是忙碌的,她已经没有时间去顾及家庭,她对丈夫与孩子产生了愧疚。长期以来学校与家庭的压力使得刘老师疲惫,这种疲惫不仅来自身体,更重要的是来自心理,来自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倦怠。倦怠不仅影响了刘老师教学的热情,而且使她的人际交往受到一定程度地损害. 问题诊断 教师的职业倦怠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厌教心理、厌生心理、职业离弃心理、个性心理缺陷等。个性心理缺陷除了表现在生理和心理症状、职业行为问题
32、之外,还表现在人际关系方面.教师的倦怠会渗透到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影响到领导、同事、家长、学生的关系。例如,倦怠教师中有人将自己的问题带回家,向家人和朋友反复诉说自己的烦恼。当家人和朋友感到不耐烦时,倦怠教师就会指责对方缺乏同情心,双方都会因此受到伤害,于是家庭的斗嘴、朋友的争吵难以避免,人际矛盾和冲突就会越来越多.由于与周围人关系的恶化,教师在生活中得到的帮助和支持就更少,于是倦怠的程度就会不断升级。当然,也有出现倦怠症状的教师,以一种避免提及工作上的事来进行自我保护,树起与他人之间的一道屏障,将家人、同事和朋友拒于千里之外,其结果倦怠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 预防策略 1、 克服知觉在人际关
33、系中的偏见 人际交往中,人们会利用多种可能的信息来形成对他人的印象,乃至作出人格上的判断,并据此提出相应人际关系的假设。这种人际知觉会对交往行为和交往过程产生自觉或不自觉的影响。然而,人际知觉中的习惯性错误经常存在,从而给人际交往带来不同程度的障碍。因此,必须克服可能造成的知觉心理偏见,进一步改善人际关系。 (1)第一印象(首因效应) 指第一次见面时获得的关于对方的年龄、姿态、仪表、服装、谈吐、气质方面的初次印象。在人际关系中,第一印象至关重要。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的印象,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解释.第一印象的作用具有实际意义。一方面,在看待别人时要尽量避免第一印象的影响,因为它
34、往往导致偏见;另一方面,要注意给别人留下第一良好印象,这对以后的交往显然是有利的。 (2)晕轮效应 指在观察某个人时,由于对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印象极深,象晕轮一样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品质和特征的知觉,即所谓“以偏概全、“一俊遮百丑。如看到一个人穿着整洁、得体,则很可能认为他做事也细致、有条理,甚至负责任.反之,若对某人印象不好,则往往也忽视了他的优点.月晕效应的产生,大都是在掌握知觉对象的信息很少的情况下作出总体判断的结果. (3)刻板印象 指在人脑中存在着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一个人见到他人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按其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特征对他进行归类,并根据已有的关于这类人的固定形象,作
35、为判断其个性和确定其交往方式的根据。如年青人总认为老年人是保守的,固执己见的;老年人则认为年青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教授总是文质彬彬、风度翩翩;商人则是精打细算,斤斤计较等。这些都是在过去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对他人作结论的结果。 2。 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 人际交往技能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能够进行良好沟通的技能,它是进行正常人际交往的基础,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不具备人际交往技能的人能够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人沟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人际关系的好坏。人际交往中需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 1 )同理心 即在人际沟通中,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想事情,理解对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位
36、思维”。人际沟通中的同理心容易使沟通的双方产生共鸣情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真诚 即在人际沟通中自由地表达真诚的自己,表现出开放和诚实,做到表里一致。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当人际关系缺乏真诚的时候,就无可避免地会产生疾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一个表里一致的教师,是应该能够得到学生、同事、领导、家长的喜欢与认可的。 (3 )接纳与尊重 这是人际交往过程中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即人们相信自己交往的对象是有价值的人,也能够正视自己,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不自卑,不狂傲既尊重信任对方,也尊重、信任自己。 (4 )正确使用体态语,恰当地进行表达 科学研
37、究发现:人们接受到的外界信息 70 一 80% 来自于视觉信息,因此,在人们交往中,很多时候非言语交流比言语交流更重要。人际交往过程中,需要我们能够“读懂交往对象体态语的涵义,也需要学会正确使用体态语,这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 )合理的语言表达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往、沟通的重要工具.合理的语言表达,即要求教师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根据交往对象,学会“说什么及“怎么说”。合理的语言表达,能够帮助人们获取交往对象的信任、好感,促进进一步的深入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注重内在品质的培养 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完善自己包括业务素质和品德素养的提高.以高尚的人格、真挚的情感、得体的言行和渊的知识赢得他人的接纳、喜爱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