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51_T 2960-2022黄蜀葵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93647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2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_T 2960-2022黄蜀葵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51_T 2960-2022黄蜀葵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51_T 2960-2022黄蜀葵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51_T 2960-2022黄蜀葵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51_T 2960-2022黄蜀葵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01 CCS C 23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29602022 DB51 黄蜀葵生产技术规程 2022-12-27 发布 2023-02-01 实施 四 川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产地环境要求.1 5 栽培技术.2 6 采收与加工.3 7 包装、标识与贮存.3 附录 A(资料性)黄蜀葵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

2、草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邓洁琼、杨晓、李钰、李青苗、叶霄、黄位年、曾静、尹存平、李姝。本文件为首次发布。黄蜀葵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药材黄蜀葵的产地环境要求、栽培技术、采收与加工、包装、标识与贮存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药用黄蜀葵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28

3、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063 复混肥料(复合肥料)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SB/T 11094 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 SB/T 11095 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 SB/T 11182 中药材包装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黄蜀葵 abelmoschus manihot 来源于锦葵科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的干燥花冠。4 产地环境要求 环境空气 4.1 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的要求。土壤 4.2 宜选择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污染

4、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符合GB 15618的要求。灌溉用水 4.3 农田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 5084的要求。适宜区域 4.4 种植的适宜区域为四川境内4月10月日均温度不低于15,雨量充足的区域。5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5.1 宜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翻耕土地,除净地面杂草,整平耙细。种子处理 5.2 选粒大、饱满的黄蜀葵种子置于30 40 的温水中浸泡24 h。取出浸泡后的种子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多菌灵与种子重量比为1:100)拌匀后备用。种苗繁育 5.3 5.3.1 育苗移栽 5.3.1.1 育苗 于3月中下旬,在作好的130 cm150 cm宽的厢面上均匀撒播处理好的

5、种子,覆1 cm左右的细土后浇透水,再用育苗小拱棚覆盖。5.3.1.2 移栽 当种苗长至两叶一心时,按约1200株/667 1500株/667 密度移栽,每窝栽1株,压实后浇足水。5.3.1.3 补苗 移栽后3天5天内查苗补栽。5.3.2 直播 宜于4月上旬播种。按宽行120 cm,窄行60 cm,窝距50 m60 cm挖浅窝。每窝播2粒3粒种子,浇水后盖1 cm左右的细土。苗高10 cm15 cm时定苗,每窝定苗1株,密度1200株/667 1500株/667。田间管理 5.4 5.4.1 施肥 5.4.1.1 基肥 肥料应符合GB 15063的要求。整地时每667 均匀施用氮磷钾复合肥(N

6、:P2O5:K2O=15:10:10)20 kg30 kg。5.4.1.2 追肥 肥料应符合GB 15063的要求。7月中下旬,结合中耕除草每667 施氮磷钾复合肥(N:P2O5:K2O=15:15:15)15 kg20 kg;8月中下旬,每667 施氮磷钾复合肥(N:P2O5:K2O=15:15:15)15 kg20 kg。5.4.2 中耕除草与培土 苗高25 cm和60 cm左右时,分别人工除草一次。疏松植株四周表土,拔除杂草与残叶、病叶运出田外集中处理。5.4.3 灌溉排水 应及时清沟理沟,及时灌溉排水,持续保持土壤适度湿润。5.4.4 打顶 宜在初花期打顶控高。5.4.5 病虫害防治

7、黄蜀葵常见病害有根腐病、茎腐病等,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等。发现病株应及时拔出,集中销毁。主要病虫害及推荐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农药使用应符合GB 4285的要求。6 采收与加工 采收 6.1 黄蜀葵开花时,每天采收当天完全开放的花朵。加工 6.2 采收后的黄蜀葵鲜花应及时干燥。可使用烘箱或烘房采用低温(60 以下)干燥的方式进行烘干。等待烘干的黄蜀葵鲜花应摊开放置,单层厚度不超过20 cm,每小时翻动1次。烘干后的黄蜀葵花应去除异物、杂质。7 包装、标识与贮存 包装 7.1 包装材料应符合SB/T 11182的规定。标识 7.2 标签标识应包括品名、产地、规格、净重、生产单位、生产日期。包装物上的

8、储运图示、标志物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贮存 7.3 包装好的药材应放在清洁、避光、干燥、通风的专用库房内。贮存应符合SB/T 11094、SB/T 11095的规定。附录A (资料性)黄蜀葵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黄蜀葵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见表A.1。表A.1 黄蜀葵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病虫害种类 物理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方法 根腐病 加强田间管理,防止田间积水,保持良好通风;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病株,将带菌的土壤表面覆盖物清除烧毁。发病初期,可在病穴内撒施石灰粉(穴施25 g左右)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浇灌(约80 g/667);或嘧菌酯(20 ml50 ml/6

9、67 喷施)、噁霉灵(稀释6000倍,喷施地面,药液约3 g/m2)防治。茎腐病 加强田间管理,防止田间积水,保持良好通风;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病株,将带菌的土壤表面覆盖物清除烧毁。整地时,宜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 g15 g/处理土壤,预防茎腐病。发病初期可使用或嘧菌酯(20 ml50 ml/667 喷施)、噁霉灵(稀释6000倍,喷施地面,药液约3 g/m2)防治。斜纹夜蛾 结合田间管理,摘除卵块和有虫叶片,及时处理;利用成虫趋光性和趋化性,在成虫盛发期可在田间设置黑灯光诱杀,或用糖、醋、酒、水溶液(配比为1:4:1:2)诱杀成虫;也可用防虫网。推荐在卵孵盛期或尽可能在幼虫发育初期使用。在傍晚施药,10高效氯氰菊酯(6.7 ml10 ml/667)1500倍液喷雾均匀喷施,或40%辛硫磷(50 ml80 ml/667)喷施。大风天或预计1 h内降雨不宜施药。注:如有新的适合黄蜀葵生长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应优先选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