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二氧化碳的制备和实验性质实验讲解学习.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920861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氧化碳的制备和实验性质实验讲解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二氧化碳的制备和实验性质实验讲解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的制备和实验性质实验 精品文档 化教 论实验报告册 课题:《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实验》 姓名: 王思氩 学号: 1011155015 时间: 2013年10月22日 《二氧化碳的制备和实验性质实验》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一.实验目标 过程与 方法 使学生通过动手做 实验,深化记忆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和原理。 同时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深化探究验证 知识与 技能 通过讲解和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要点,并且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熟练操作要领,对相关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相关实验改进设计,并且学会启普发生器的使用 情感态度 与 价值观 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是中学化学的基础实验,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贴近生活的实用性。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为探究型实验,通过实验实现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验证,首先查阅资料进行知识储备,再在实验中进行进一步的探究验证: 1 .二氧化碳的制备: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常用方法为: 大理石加稀盐酸制备。 2.二氧化碳的性质: ⑴物理性质: 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没有毒性,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 ⑵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但是镁带在二氧化碳内燃烧生成碳与氧化镁。; ●易溶于水并生成碳酸。这是碳酸饮料基本原理,也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 ●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Ca(OH)₂)变浑浊 3.关于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固态二氧化碳压缩后俗称为干冰。二氧化碳被认为是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 二氧化碳与石蕊试液 三.实验流程大纲图 二氧化碳 性质验证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 实验室制备 倒入点燃蜡烛的烧杯中 二氧化碳 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四.实验知识储备 1.启普发生器 相关仪 器 图 解 思考问题 1. 启普发生器: 1. 同学们认识启普发生器的结构和各部分用途吗? 答: ①-----球形漏斗: 从球形漏斗里注入反应液体。 ②-----半球体容器: 承装液体样品 ③-----球体容器: 装固体样品,并在此处发生反应 ④-----半球体下口/排液口: 反应结束后,从此口排出液体样品 ⑤-----球形体侧口/导气口 与导气管相连,导出气体产物 2.检验气密性 3.装固体样品 2.思考:启普发生器在什么条件下适用? 答: ①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中用于制取气体时适用。 ②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只适用于常温反应 ③块状固体在反应中很快溶解、或变成粉末时,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④典型实例: ------用稀盐酸和锌粒制取氢气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3.如何检验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 ①漏液检验: 打开导气管的活塞,从球形漏斗口注入水至充满半球体,检查半球体的下口塞是否漏水。若漏水,则将塞子取出,擦干、涂上少许凡士林,塞紧,或更换塞子后再检查。 若不漏水,再检查是否漏气。 ②漏气检验: 将导气管的活塞关闭,使整个容器处于密闭状态从球形漏斗注入水至液面到达球体漏斗1/2处时,停止加水,并标记水面的位置,静置然后观察水面是否下降,并保持30秒。若水面不下降,则表明不漏气 4.思考:怎样对启普发生器的药品进行填装? ①填装固体样品: 取出球形漏斗,让容器横放在桌面上,将适当大小的固体从大口装入球形体内,不要使固体落入半球体中。装入固体的量以不超过球体容积的 1/3为准。将球形漏斗插入并插牢后,竖立容器,轻轻摇动,使固体分布均匀 ②注入液体(或溶液)反应物 打开导气管活塞,将液体(或溶液)从球形漏斗注入,直至完全浸没固体反应物, 注意:液体反物不能加至导气口下端,否则液体反应物会随着生成的气体飞溅而出。 ③使用方法 打开导气管活塞,液体就从半球体进入球体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生成的气体就由导气管逸出。然后关闭导气管的活塞,液体被压回半球体和球形漏斗。这时液体与固体脱离接触,自动停止 ④拿出药品,清洗装置 反应结束后,打开半球体下端塞子,从排液口排除液体物质。排净后,再将启普发生器侧放,拿出球形漏斗,从球形容器上口取出残留的固体物质。 5.启普发生器是怎样实现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 ①启普发生器使用时,扭开导气管活塞,反应液由球形漏斗流到容器的底部,再上升到中部跟块状固体接触而发生反应,产生的气体从导气管放出。 ②不用时关闭导气管的活塞,容器内继续反应产生的气体使容器内压强加大,把反应液压回球形漏斗,使反应液与固体反应物脱离接触,反应自行停止。 ③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气体十分方便,可以及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五.实验操作步骤 <一>.二氧化碳的制备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 教学讲解 1实验装置图 作为一名教师,要从学生的视角来安装装置,并且药品标签要面朝学生 2检查装置气密性 操作步骤按照上面启普发生器的要点进行。 ①漏液检验:打开活塞,加入水充满半球体,没有水漏出 ②漏气检验:关闭活塞,加入水至球形漏斗1/2之一高处,水柱保持稳定。 ① 若是新仪器,在进行漏液检验之前,应在塞口处涂上少许凡士林 ②为了保证在检验过程中,半球体下端口塞子不被水压冲出,可以用橡皮筋加以固定 ①凡士林有润滑效果,并且堵住塞口的缝隙,保持良好的气密性。 ②解释详见启普发生器的原理。 3进行反应 ①按照启普发生器装固体样品的方法加入大理石 ②从球形漏斗口注入稀盐酸。 ③导气管活塞保持打开状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并且在集气瓶口用点燃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 ①大理石为乳白色块状固体 ②稀盐酸为无色粘稠液体 当稀盐酸接触到大理石时立即发生反应,反应剧烈,冒出大量气泡,并且产生白色泡沫 ③收集一段时间口,在集气瓶口,燃烧的火柴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收集到的气体为无色 收集了6瓶气体进行后面的性质的检验。 ①注意: 为了防止固体颗粒反应变小后下漏至半球体容器内,可采用润湿的棉花将球形漏斗下端围住再放入容器内,堵住缝口。 ②稀盐酸的加入量液面应离球体容器上的导气口一段距离,否则反应时液体反应物随气体产物飞溅而出。 ③注意收集气体时要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的大部分。用点燃的火柴检验时不能塞入瓶内,而应该在瓶口上部检验 在收集过程中由于盐酸量不够,有时候产气速率较低,要随时观察反应进程,并适时添加盐酸维持反应发生 ①润湿的棉花堵住以后,可以让液体反应物自由通过,同时固体颗粒被棉花阻隔无法下漏至半球体容器内部。 ②解释: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迅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③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并且无毒,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发收集。收集到的气体较为干燥,更利于做性质实验。 二氧化碳不助燃,所以可以用点燃的火柴进行检验,如果火柴熄灭,则说明此时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实验思考: 6.为什么本实验要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改用排水集气法可以吗? 答: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以1:1的比例溶于水中。 但是通过实践进行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通过计时:5s可以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 由此看来,可以通过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但是,因为本实验中接下来要进行性质实验,需要比较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底部无法避免地会留有一层水,不变用于倒入烛台中等性质实验,所以本实验中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更佳。 7.制取二氧化碳时,可否把稀盐酸改为稀硫酸或者浓盐酸,为什么? 答:①制取二氧化碳时,不能将稀盐酸换成稀硫酸。因为碳酸钙与稀硫酸生成的硫酸钙(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碳酸钙表面,阻止稀硫酸与碳酸钙继续接触,使反应停止。 ②制取二氧化碳时,不能将稀盐酸换成浓盐酸。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混有氯化氢而不纯。 8.为什么用启普发生器来作为二氧化碳制备的装置? 答:分析反应物:大理石为块状固体,稀盐酸为液体,并且在常温下进行反应。所以采用启普发生器,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9.简述用湿润棉花的作用。除了棉花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达到此效果? 答:①为了防止固体颗粒反应变小后下漏至半球体容器内,可采用润湿的棉花将球形漏斗下端围住再放入容器内,堵住缝口。润湿的棉花堵住以后,可以让液体反应物自由通过,同时固体颗粒被棉花阻隔无法下漏至半球体容器内部。 ②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加入孔型垫片的方法,防止固体颗粒下漏。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操作注意 教学讲解 1.二氧化碳和石蕊试剂 ①取两个试管加入等量的石蕊试剂和蒸馏水, ②一个不做处理作为对照实验。 ③另一个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观察试剂的颜色变化。 ①石蕊试剂为紫蓝色 溶液 ②石蕊试剂加入蒸馏水后变为深宝蓝色(偏紫色) ③通入二氧化碳后石蕊试剂变为枚红色,再继续通入,石蕊试纸变为桃红色。 ①注意:石蕊试剂的用量不宜加入太多,否则颜色变化不是太明显,不利于观察 ①石蕊试剂为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在溶液里,随着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指示剂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而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在酸性溶液里,溶液显红色; 在碱性溶液里,溶液显蓝色; 在中性溶液里,溶液显紫色 ②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使溶液显酸性,石蕊试剂变为红色。 2. 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 ①取两个试管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②一个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不做处理作为空白对照。 ③向另外一个试管通入二氧化碳。 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①澄清石灰水为无色液体 ③通入二氧化碳之后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浑浊产生。 ①澄清石灰水即为Ca(OH)2的澄清溶液,呈碱性。 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白色沉淀,使溶液变浑浊。 3. 二氧化碳与蜡烛 在烧杯中点燃两个一高一低的烛台。 把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倒入烧杯里。 观察蜡烛火焰变化 ①倒入第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未见任何变化。 ②持续倒入,直至倒入第五瓶时,看到下方的烛台先熄灭,上方的烛台仍在燃烧。 ②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摆放实验装置,使学生能够清晰地同时看见两个烛台。 ①此实验是利用二氧化碳的不助燃性,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大小。 如果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将聚集在烧杯底部,则底部的烛台先熄灭。 如果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小,则会聚集在烧杯上部,上方的烛台先熄灭。 4. 二氧化碳与镁条 ①用坩埚钳夹住的镁条在空气中点燃 ②迅速将点燃的镁条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观察集气瓶内的现象。 ①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光芒,白中泛黄,杯壁有黑色的颗粒 ①操作中应该注意安全,镁条燃烧反应剧烈,操作者应该与镁条保持一段距离。 二氧化碳不助燃,但是镁条十分活泼,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拓展思考 10.澄清石灰水的储备条件是什么? 答:澄清石灰水一般是现用现配,不适合长期储存,但是可以进行短期存放。并且,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为碱性溶液,不宜用存放在玻璃塞塞紧的试剂瓶中。由于玻璃瓶塞的主要成分为SiO2,易于与碱发生反应SiO2 + 2OH- = SiO32- + H2O,是瓶塞与瓶口粘在一起,难以拔出。 11.创新拓展:设计并进行实验验证自来水、氧化镁水溶液的酸碱性。 答:①设计实验步骤: 取三个试管编号为A,B,C,分别加入3毫升的水和2滴石蕊试剂。A试管不做处理,作为对照品。B试管加入2毫升自来水,振荡并观察现象。C试管加入镁条实验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氧化镁一小块。振荡观察现象。 ②实验现象: A:蓝紫色溶液 B:摇荡后溶液变为紫红色 C:溶液变为深蓝色 由此可见,自来水显酸性,氧化镁的水溶液显碱性。 12.联想实验:根据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的方法,设计出验证氢气的密度大小的实验。 答:①设计实验步骤: 使用样品稀硫酸和锌粒,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将导气管插入装有肥皂水的水盆中,观察产生肥皂气泡的情况,判断氢气的密度大小。 ②实验现象及结论: 产生的肥皂气泡为无色,并且飘入空气中向上飞。证明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13.用蜡烛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时,要注意些什么? 答:①倒入二氧化碳的方向一定要注意,不能将集气瓶口对着任何一个烛台的上方倾倒,否则无法明确蜡烛熄灭的原因。必须将二氧化碳从两个烛台的中间方向倒入,把集气瓶口靠在烧杯口壁上,慢慢倒,根据蜡烛熄灭的次序来判断二氧化碳的密度是否比空气大。 ②一瓶二氧化碳时无法使蜡烛熄灭的,为了能够观察到现象,必须事先准备好5瓶及其以上气体,持续不断倒入,方可使实验成功。 六. 从教师的角度看实验 1. 本实验中用到燃烧镁条实验,一定要严格注意实验室的安全,操作时师离反应中心应有一段距离 2. 用试管做演示实验,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清楚试管中的实验现象,教师在拿试管时一般在前方只用食指和中指握住,以免遮住试管,无法看清现象。 3.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一般由于器材问题,可能无法使每个学生都能用启普发生器进行操作,但是一定要给学生讲明相关启普发生器的知识以及优点。 4. 在做二氧化碳和镁的燃烧演示实验时,由于现象出现的时间十分短暂,教师可以在即将发生时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以及引导学生观察所需的要点内容。 5.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来看,在做演示实验室,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适当的语言和情感眼神交流,使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开展。 七.教学趣味拓展 1启普发生器发明人的趣 2.石蕊试剂的趣味发现 味小知识 启普发生器是荷兰科学家启普发明,并以他的姓命名的。启普曾经学过一点化学,但基本上是一个药物商人。19世纪初期,荷兰的一所工业大学想请启普担任地质教授,但因为他自己办的商业比较发达,所以他没有接受工业大学的聘请。 启普除了经商以外,还根据前人制作的发生硫化氢气体的简单装置,设计出一种气体发生器,用的时候就发生气体,不用的时候,酸液上升,气体就停止了。因为这种气体发生器基本上是启普创造出来的,并由会吹玻璃的工人吹制成的,所以后人都称这种仪器为启普发生器。 他设计出这种实验室用的气体发生器,一直沿用到今天,基本上没有改变。 除了启普发生器以外,启普还发明过 一些小东西。例如,画家绘画用的彩色铅 也是启普首先制成的,所以他同当时的许 多画家很熟悉。启普死得比较早,他的产 业由他的儿子继承下来,后来虽然转让给 别人了,公司的名称仍然叫做“启普父子 公司”,至今它仍然是荷兰有名的科学仪 器公司。 石蕊试剂是从石蕊狄亿总提取出来的酸碱性指示剂,是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首先发现并开始推广使用的。有一天,波义耳把刚采来的一束紫罗兰插在实验室的花瓶里,可是他一不小心把几滴盐酸滴到了紫罗兰的花朵上。他赶忙用清水去冲洗,却看到紫罗兰花竟变成了红色花!波意耳感到很新奇,兴奋,他决心探根究底、波义尔又用HNO3(硝酸)、H2SO4(硫酸)、CH3COOH(醋酸)做实验,结果完全相同———花瓣全变成了红色。经过反复实验,波义耳认定紫罗兰花的浸出液,可用于检验溶液是否呈酸性。 此后他试图再找出用来检验碱性的物质。他把能找到的花卉、、块茎、块根、苔藓、地衣等制成浸出液,逐一试验它们的变色反应。终于发现:碱性溶液能使从石蕊地衣中提取出的紫色液体变蓝。他想:能不能用一种试剂既能测酸性又能测碱性呢? 他试着把石蕊浸出液滴入盐酸溶液中,结果出现了与用紫罗兰检验酸性一样的现象———石蕊浸出液也变成了红色! 石蕊试剂遇碱变蓝,遇酸变红,这是波就义耳苦苦找寻的双向指示剂! 从此,石蕊试剂广泛应用于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波义耳这项重大发明是在1646年,直到几百年后的现在,仍在普遍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