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老师辨治痛风的经验学习好资料胡荫奇教授辨治痛风的经验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风湿免疫科 唐先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街(100102) 胡荫奇(1945),男,北京市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获医学硕士学位。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批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北京市中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风湿免疫类疾病学术带头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
2、家中医药管理局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多次获部级、局级及市级奖励,发表论文余篇,主持编写著作余部。主题词 痛风/中医药疗法 胡荫奇痛风是指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单一关节炎、尿酸钠盐形成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若未经适当治疗,最终发展为痛风性肾病1。导师胡荫奇教授认为,痛风属于中医“痹病”之范畴,湿浊热毒内蕴是痛风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湿浊郁久蕴热化毒,流注关节、阻滞筋脉骨节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亦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的根源。治疗时主张病证结合,分期治宜。下面就胡老师辨治痛
3、风的经验总结如下。一、痛风发病,注重湿浊热毒 痛风属于中医“痹病”的范畴,“痹”就是闭阻不通的意思。胡老认为本病的发病与“湿浊热毒”之邪闭阻筋脉骨节有关。素体肥胖或喜食辛辣、油腻、煎炸食物、嗜烟酒之人易导致“湿浊”蕴伏体内或留着于经脉之中,日久不祛易蕴热化毒。复因饮酒、进食辛辣肥甘厚味等诱因助湿生热,加之夜间阳气潜藏,气血流通缓慢,湿浊热毒之邪便会聚于筋脉关节,痹阻经络,常于夜间突然出现关节局部红肿热痛,而导致痛风发作。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研究,导师认为湿浊热毒内蕴是痛风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湿浊郁久蕴热化毒,流注关节、阻滞筋脉骨节既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生的病因病机,亦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反复发作
4、的根源。所以,对本病的治疗在注重于清热利湿解毒的同时,佐以活血通络,往往能取得良好疗效。二、辨证施治、分期制宜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胡老一般把痛风分为四期:一、痛风急性发作期;二、痛风间歇期;三、痛风反复发作期(又称之为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反复发作期);四、痛风性肾病期。并根据各期不同的病理特点,总结出治疗痛风的系列方药。 1. 痛风急性发作期: 起病急骤,多数病发在夜间,突然关节剧烈疼痛,以第一跖趾关节、足趾关节受累较多,其它依次是足背、踝关节、足跟、腕关节等。症见局部红肿热痛,肤色暗红,有烧灼感,压痛明显,关节活动受限,站立或行走疼痛加剧。可伴有头痛、恶寒、发热、烦躁、口渴、小便黄赤,舌
5、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治疗从清热利湿解毒、化瘀降浊、消肿定痛立法,予痛风1号方:主要有苍术、黄柏、川牛膝、薏苡仁、秦皮、威灵仙、山慈菇、徐长卿、金银花、连翘等组成。2. 痛风间歇期:痛风急性发作期执自行恢复或经治疗后恢复后,仅表现为尿酸血升高,无关节肿胀疼痛,关节周围及耳廓无痛风石沉积,无肾结石等。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不适,舌红、苔薄黄或薄黄腻,脉滑细。治疗宜从健脾利湿、升清降浊立法;予痛风2号方,主要由土茯苓、云苓、白术、薏苡仁、葛根、泽泻、秦皮、威灵仙等药组成。3. 痛风反复发作期(又称之为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反复发作期):一般由急性期发展变化而来。尿酸钠盐在关节内沉着逐渐增多,发作逐渐频繁,
6、每次发作所波及的关节也逐渐增多,缓解期缩短。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剧烈,持续时间较长,但局部红肿灼热感无急性期明显,关节出现畸形,屈伸活动受限,耳廓、跖趾、指间、掌指关节等处可见痛风石,部分病人痛风石可增大、溃破后可见豆腐渣状白色尿酸盐结晶排出,多伴有口苦或口中粘腻不爽,胸闷脘痞不适,纳食不香,或腰痛、尿血,小便黄或混浊,大便粘滞不爽,舌暗红、苔薄黄或薄黄腻,脉滑细或细涩。中医治疗从健脾利湿泄浊,祛瘀散结、通络止痛立法,予痛风3号方:主要有猪苓、苍白术、黄柏、川牛膝、薏苡仁、秦皮、百合、土茯苓、土贝母、莪术、红花、山慈姑等组成。4.痛风性肾病期:又称慢性高尿酸性性肾病。其痛风性肾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
7、;痛风性肾病中期可出现腰部酸痛、轻度浮肿、中度血压升高,或出现轻度蛋白尿、镜下血尿等。晚期可表现为肾小球受累,滤过率下降,肾功能持续恶化,最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上多变现为腰酸困不适,或下肢浮肿,体倦乏力,时恶心、呕吐,纳差,夜尿频,夜尿增多等。也有一部分病人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形成结石,出现腰痛、尿血。舌淡黯、苔薄黄或薄白,脉细弱或沉细弱。中医治疗宜从益肾健脾泄浊、化湿通络立法,方选用参芪地黄汤合四妙散加减。主要由黄芪、党参、山萸肉、生山药、茯苓、泽泻、苍术、薏苡仁、黄柏、威灵仙、秦皮、土茯苓、泽兰、益母草等药组成。 三、临床用药、匠心独具 胡老治疗本病时,临证用药主张辨证辨病相结合,主张
8、在中医辨证用药的基础上,选用一些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对痛风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药物,如胡老在辩证施治基础上,急性发作期多加用山慈菇、百合、徐长卿等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含有秋水仙碱样物质或具有抗炎镇痛作用的中药;痛风反复发作期多加用土茯苓、萆薢、黄柏、苍术等经现代药理研究具有降低尿酸作用的药物;或加用车前子、泽泻、秦皮、薏苡仁等具有促进尿酸排泄作用的药物;痛风间歇期多加入桃仁、泽兰、地龙等具有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固定药对如山慈姑与徐长卿、土茯苓与萆薢、秦皮与土茯苓等,明显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1、山慈姑与徐长卿山慈姑:甘微辛,寒。入肝、脾经。具有消肿,散结,化痰,解毒之功。常用于治
9、痈疽疔肿,瘰疬,喉痹肿痛,蛇、虫、狂犬伤等。滇南本草云:“消阴分之痰,止咳嗽,治喉痹,止咽喉痛。治毒疮,攻痈疽,敷诸疮肿毒,有脓者溃,无脓者消。”徐长卿:辛,温。归肝、胃经。具有祛风化湿,止痛止痒,解毒之功。徐长卿有较好的祛风止痛作用,广泛地用于风湿、寒凝、气滞、血瘀所致的各种痛症。常用于风湿痹痛,胃痛胀满,牙痛,腰痛,跌扑损伤,近年来也用于手术后疼痛及癌肿疼痛,有一定的止痛作用。本品有祛风止痒作用,可用湿疹、风疹块、顽癣等皮肤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慈姑中所含有的有效成分秋水仙碱样物质,通过和中性粒细胞微管蛋白的亚单位结合而改变细胞膜功能包括抑制中性白细胞的趋化粘附和吞噬作用; 抑制磷脂酶A
10、2减少单核细胞和中性白细胞释放前列腺素和白三烯;抑制局部细胞产生白介素-6等从而达到控制关节局部的疼痛肿胀及炎症反应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预防复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徐长卿具有较显著的镇痛、镇静作用,并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二者配伍相须为用,共奏化痰消肿,解毒散结,祛风止痛之功,可以有效缓解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期出现的关节红肿热痛之症状。2,32、威灵仙与土茯苓威灵仙:辛、咸,温。归膀胱经。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涎,散癖积之功。祛风湿止痛:用于风湿痛,其性善行,能通行十二经络,故对全身游走性风湿痛尤为适宜,常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本品对改善关节肿痛
11、确有殊效。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肝、胃经,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两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解毒,通利关节,通络止痛之功,常用于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及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反复发作期。现代研究表明:土茯苓具有增加尿酸盐排泄,抗痛风的作用,并有消除蛋白尿、促进肾功能恢复的作用。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指出:“以土茯苓、萆薢、威灵仙三味为主药,三药合用,有显著的排泄尿酸的作用。”4,53、土茯苓与萆薢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肝、胃经,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萆薢味
12、苦,性平,归肾、胃经,能利湿泄浊,祛风除痹;现代药理研究土茯苓能增加尿酸盐排泄,具有抗痛风作用;有消除蛋白尿、促进肾功能恢复的作用;萆薢所含的皂苷有抗菌、杀虫、抗真菌作用,能扩张末稍血管,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两药合用,共奏祛湿浊,解热毒,利关节,除痹痛之功,可有效缓解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期出现的关节红肿热痛之症状。常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另外,对痛风性肾病患者出现的尿浊、蛋白尿属湿毒蕴结者亦有良好的疗效。4,54、秦皮与土茯苓苦,寒。入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平喘止咳,明目。常用于治细菌性痢疾,肠炎,白带,慢性气管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牛皮癣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秦皮甙具有消
13、炎、镇痛、利尿作用,能促进家兔及风湿病患者尿酸的排泄;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肝、胃经,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现代药理研究土茯苓能增加尿酸盐排泄,具有抗痛风作用;有排除蛋白尿、促进肾功能恢复的作用;二药相须为用,共奏清热除湿解毒,通利关节之功,不仅能有效缓解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期出现的关节红肿热痛之症状,而且能有效降低痛风患者及高尿酸患者的血尿酸水平。5,6另外,痛风患者尤应注意饮食宜忌。平素应以清淡饮食为主,除注意少食辛辣刺激、油腻肥甘、助湿生热的食物外,尤应
14、忌食高嘌呤(主要为动物内脏、海鲜、肉制品等)、高蛋白(鸡蛋、牛奶除外)、豆制品等食物。以使治疗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文献,1蒋明,DAVID YU,等.中华风湿病学,第一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2152颜正华.中药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42453颜正华.中药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13424 胡荫奇,唐先平,等。风湿病临床常用中药指南.第一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2212535朱步先,朱胜华,等.朱良春用药经验集,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修订版,2007:581006颜正华.中药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9230精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