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活与哲学-答题模板知识讲解.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919570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答题模板知识讲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活与哲学-答题模板知识讲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活与哲学-答题模板知识讲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活与哲学-答题模板知识讲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活与哲学-答题模板知识讲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生活与哲学-答题模板精品文档1如何全面理解哲学的概念解答此类问题,可以围绕哲学的本义、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方面去把握。具体包括:哲学是指“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2如何结合具体科研成就认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解答此类问题,可以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与联系等角度去分析。具体包括: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认识对象、认识任务、

2、具体作用不同;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1如何全面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解答此问题,可以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表现、意义、原因等角度去分析。具体包括: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是一切

3、哲学都 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2唯心主义典型观点列举(1)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王阳明:心外无物。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笛卡儿:我思故我在。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2)客观唯心主义的典型观点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说)。柏拉图:理念论。黑格尔:绝对观念论。老子:道生一,一生

4、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朱熹:理在事先。(3)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观点“8”就是发。喜鹊报喜,乌鸦叫丧。彗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分析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解答此问题,可以从人与世界的关系、历史观、认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角度进行分析。具体包括: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的世界,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从历史观方面,把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从认识论方面,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5、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实践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1全面把握世界的本质解答此类问题,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去分析。具体包括: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2如何运用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分析解决问题解

6、答此类问题,可以从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对人的制约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对认识利用规律的影响两个角度思考。具体包括: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但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1运用唯物论分析我国制定某项决策的依据解答此类问题,可以从决策制定的必要性、重要性等角度去分析。具体包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这要求我们尊重规律,做到按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对改造客观世界

7、具有指导作用,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2如何运用辩证唯物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运用辩证唯物论原理分析材料提出的问题或分析材料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近几年政治试题经常选用的设问方式。回答此类问题首先应明白辩证唯物论包括哪些道理,然后结合材料和设问逐一分析即可。一般来说,辩证唯物论主要包括两个原理:一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二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等也是考试经常涉及的内容。1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

8、解决现实问题解答此类问题,可以从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的真理观等角度去分析。具体包括:实践的基本特征,包括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包括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包括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具体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包括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上升性。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现实问题,并不是以上原理都要用到,一定要认真分析材料,看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一个原理或哪些原理,然后把材料与观点有机结合起来逐一分析即可。2抓住“

9、标志性”词语,理解物质世界与真理(1)针对、按照、立足、基于、根据(问题、现状、特点、影响、形势、情况),提出、出台、制定、形成、调整、颁布(理论、思想、政策、精神、规划、方针、措施、方案、经验、决定、制定)等,从唯物论看,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认识论看,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2)在(主题、理论、观点、思想、政策、精神、规划、方针、措施、经验、制度)的(指导、引领、启发、贯彻、实行)下,促进(事业、活动、行动、实践)取得(成就、胜利、发展、前进、成功)等,从唯物论角度看,这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即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10、,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认识论角度看,这体现出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实践是能动性的活动。(3)地震、洪水、火山喷发、泥石流、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体运动、季节变化、社会发展、社会活动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体现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1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说明某一问题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思考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具体内容,然后观点统率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具体观点包括: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等。2如何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解答此类问题,可以结合系统的基本特征从认识和实践

11、两个方面思考。具体包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使各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处理问题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思考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基本内容,然后观点统率材料具体分析说明。具体观点包括: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即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

12、有规律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说明现实问题解答此类问题,首先应明确矛盾分析法的具体内容,然后据此结合材料具体分析说明,基本观点具体包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承认矛盾,分析、解决矛盾;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巧用标志性词语解答唯物辩证法试题巧用试题中的标志性词语,有助于在考试中迅速提炼关键词,特别是对于那些阅读理解能力不太好的考生,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迅速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有

13、效地提高解答哲学试题的正确率。下表中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标志性词语(同学们还可以不断补充完善此表)。标志性词语哲学观点协调,统一,同有关,处理关系,统一整体,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联系的观点全局、大局、局部,地方保护,结构调整,系统工程,地方与中央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正确的价值观创新、更新、刷新、发展、提高,新产品,新局面,新形势,长远利益,战略,前瞻性,从到的发展过程(上升,前进)等发展的观点,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创新意识既又,尽管但是,利与弊,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劣势,优点和缺点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两点论与重点论双方依存,既又,双方转化,化为,变为矛盾的同一性因地(时

14、)制宜,因人而异,特色,根据的特点,针对,量身定做,独特,根据当地当时实际等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搞试点,推广经验,借鉴的经验,典型示范,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实际,不照抄照搬、生搬硬套,解剖麻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集中精力,关键、重点、中心、重心,突破口,突出问题,根本,重中之重,骨干力量,核心,首要地位抓主要矛盾评价得失、成绩、不足(困难和问题),主流、支流,利大于弊,判断性质、辨清方向、识大局矛盾主次方面循序渐进,防微杜渐,急功近利,适度、火候、分寸、尺度等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前进中遇到

15、困难与挫折等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解答此类问题,一定要认真分析材料,看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观点。若题目限定了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范围,答题时要注意对应相应知识。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概括如下:(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点。(3)联系观点: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4)发展观点: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等。(5)矛盾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

16、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次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6)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上在对待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上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上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但这种作用受社会存在的制约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同时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必须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斗争才能实现人类社会是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

17、定社会存在认为杰出人物的思想、意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杰出历史人物创造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规律可循2.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党和政府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尊重民意的原因解答此类问题,可以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角度分析。具体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1如何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国家根据形势作出某项决策的原因解答此类问题,可

18、以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等角度去分析。具体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其他角度:主要是结合决策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如涉及民生问题的,要调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

19、人民的立场上等知识;涉及价值观问题的,要调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知识。2如何解答哲学启示类主观题(1)有的设问方式是“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两点:首先,要明确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审题时既要思考相关的哲学原理,也要思考方法论要求;其次,要把生活语言转化为哲学术语,结合材料确定具体的知识要点,建立试题与哲学理论的正确联系,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此时要注意,背景材料有可能是正面的正确做法,也有可能是反面的错误做法,但哲学启示应该是正面的、符合哲学原理和方法论要求的,对于前者要总结他们的经验,分析他们所遵循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要求;对于后者则需要从他们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提

20、出正确的哲理依据和方法论要求,以避免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重蹈覆辙。(2)有的设问方式是“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如何做?”解答这类试题的重点就应放在方法论上(一般不要求回答哲学原理的内容),可根据材料的限制直接回答方法论启示。(3)有的试题会从知识模块去限定答案的知识范围,如“从唯物论(或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价值观)的角度,谈谈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的试题的答题范围甚至会限定到具体的知识点(考点),如“上述事例对我们认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或主次矛盾的关系、人生价值等)有何启示”。解答这类规定了知识范围的试题,首先要回顾这一知识模块(或知识点)的具体内容,然后把这些具体内容与材料内容一一进行比对,选取其中有联系的内容作答。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