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 年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课中练习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第 1 章 燃烧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液体燃烧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分解、 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 期间不会产生的现象是 () 。A.闪燃 B.阴燃 C.沸溢 D.喷溅【答案】:B【解析】B:沸溢是含乳化水的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热波而在液面产生猛烈 沸腾现象。喷溅是液体燃烧形成的热波向下传播过程中,当热波达到水垫时, 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气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 产生向外喷射的现象。阴燃是指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缓慢榉烧,是针对固体燃烧 而言的。因此,阴燃不是液体燃烧呈现的现象。2.燃烧产物会对人体带来不
2、同程度的危害,常见的燃烧产物中,其不包括( )。A.氰化氢 B.一氧化碳 C.氨气 D.氯气【答案】:D【解析】燃烧产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如 CO、HCN、SO2、NO2、NH3、HCl 等, 这些气体均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不包括氯气。3.液态烃类物质燃烧具有( )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A.橘色 B.无色 C.黄色 D.蓝色【答案】:A【解析】可燃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产生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醇 类燃烧时,通常产生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某些醚类燃烧时,液 体表面伴有明显的沸腾状,这类物质的火灾较难扑灭。4.醇类液体燃烧具有( )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A.橘色
3、 B.无色 C.黄色 D.蓝色【答案】:D【解析】醇类燃烧时,通常产生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5.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和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各不 相同,但不包含()。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闪燃 D.阴燃【答案】:C【解析】 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和物理性质的不同, 其燃烧方 式也各不相同, 主要有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和 动力燃烧(爆炸)5 种。故固体可燃物燃烧不包括闪燃,即答案为 C。 二、多项选择题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其中大部分燃烧的必要条件有()。 A.可燃物 B.氧化剂 C.明火 D.引火源
4、E.链式反应自由基【答案】:ABDE【解析】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是指可燃物、氧化剂和引火 源。而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指可燃物、 氧化剂、 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根据题意是选择大部分燃烧的必要条件,因此,答案是A、B、D、E。2.燃烧按照其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可分为( )。A.闪燃 B.爆炸 C.自燃 D.点燃 E.着火【答案】:BE【解析】燃烧类型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因此,答案为 B、E。3.气体燃烧根据在燃烧前可燃气体和氧的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有( )。A.扩散燃烧 B.集中燃烧 C.预混燃烧 D.闪燃 E.爆炸燃烧
5、【答案】:AC【解析】可燃气体的燃烧不需像固体、液体那样经熔化、蒸发过程,所需热量 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或将气体加热到燃点,因此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根据 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4.燃烧产物会对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燃烧的主要燃烧产物是( )。A.氰化氢 B.一氧化碳 C.氨气 D.二氧化碳 E.二氧化硫【答案】:BD【解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其中,二氧化 碳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 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而一氧化碳是火灾中 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
6、, 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 其对 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出 250 倍,能够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 头痛、虚脱、神志不清等症状和肌肉调节障碍等。因此,答案是 B、D,而 A、C、E 只是燃烧产物而已。 第 2章 火灾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建筑物内电气柜发生的火灾是属于( )火灾。A.C 类火灾 B.D 类火灾 C.E 类火灾 D.F 类火灾【答案】:C【解析】火灾分为 A、B、C、D、E、F 六类,其中 E 类火灾为带电火灾,即物 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火灾等。因此,题意中的电气柜火 灾为带电火灾,即正确答案为 C。2.某市一生产厂房发生金属粉尘燃
7、爆事故,导致 29 人丧生,49 人重伤,则该 事故为( )事故。A.一般 B.较大 C.重大 D.特别重大【答案】:C【解析】由于火灾事故的分级由死亡、重伤和直接经济损失决定,对于死亡 29 人和重伤 49 人的火灾事故,按死亡人数大于等于 10 且小于 30 属于重大火 灾事故,按重伤人数大于等于 10 且小于 50 为较大火灾事故,评定事故级别 时以其严重者为准,故为重大火灾事故,即正确答案为 C。3.室内火灾进入充分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志是( )。A.闪燃 B.轰燃 C.爆燃 D.自燃【答案】:B【解析】在建筑室内火灾持续燃烧一定时间后,燃烧范围不断扩大,温度升高, 室内的可燃物在高温的作
8、用下,不断分解释放出可燃气体,当房间内温度达到400600时,室内绝大部分可燃物起火燃烧,这种在一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 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称为轰燃。通常,轰燃的发生标志着室内火灾 进入充分发展阶段。因此,正确答案为 B。4.某企业发生一起火灾事故,导致 3 人死亡,10 人轻伤,则该起火灾为( ) 火灾。A.一般 B.较大 C.重大 D.特别重大【答案】:B【解析】由于火灾事故的分级由死亡、重伤和直接经济损失决定,对于死亡 3 人 的火灾事故,按死亡人数大于等于 3 且小于 10 属于较大火灾事故,评定该起 火灾为较大火灾,即正确答案为 B。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灭火的基本原理。A
9、.冷却 B.隔离 C.化学抑制 D.难燃【答案】:D【解析】 为防止火势失去控制, 继续扩大燃烧而造成灾害, 需要采取一定的 方式将火扑灭, 通常有冷却灭火、隔离灭火、窒息灭火和化学抑制灭火等方法, 其根本原理是破坏燃烧条件,可见,其不包括“难燃”,即正确答案为 D。6.一般认为,火灾的衰减阶段是从室内平均温度降至其峰值的( )时算起。A.80% B.60% C.50% D.25%【答案】:A【解析】在火灾充分发展阶段的后期,随着室内可燃物数量的减少,火灾燃烧 速度减慢,燃烧强度减弱,温度逐渐下降,一般认为火灾衰减阶段是从室内平 均温度降至其峰值的 80%时算起。因此,正确答案为 A。二、多项
10、选择题1.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就是热量传递,其中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有( )。A.热传导 B.热扩散 C.热对流 D.热辐射 E.热放射【答案】:ACD【解析】热量传递有 3 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在建筑火灾 中,燃烧物质所放出的热能,通常是以上述 3 种方式来传播,并影响火势蔓延 扩大的。因此,正确答案为 A、C、D。2.建筑火灾由最初发生在室内的某个部位蔓延到相邻的区域,甚至整个建筑物, 其发展过程大致了( )等几个阶段。A.初期阶段 B.增长阶段 C.轰燃阶段 D.充分发展阶段 E.衰减阶段【答案】:ABDE【解析】建筑火灾发展过程分为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和衰减阶段
11、,其 中初期增长阶段又可以划分为初期阶段和增长阶段,因此,按题意选择 A、B、 D、E。3.为防止火势扩大化而造成灾害,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灭火,其灭火原理 主要有( )。A.冷却灭火 B.隔离灭火 C.人工灭火 D.窒息灭火 E.化学抑制【答案】:ABDE【解析】 为防止火势失去控制, 继续扩大燃烧而造成灾害, 需要采取一定的 方式将火扑灭, 通常有冷却灭火、隔离灭火、窒息灭火和化学抑制灭火等方法, 其根本原理是破坏燃烧条件,故正确答案为 A、B、D、E。第 3章 爆炸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1.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 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 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其不
12、包括( D)。A.炸药爆炸 B.可燃气体爆炸 C.可燃粉尘爆炸 D.锅炉爆炸【答案】:D【解析】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 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化学爆炸前后, 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 本的变化, 其包括炸药爆炸、 可燃气体爆炸和可燃粉尘爆炸。因此,不包括 “锅炉爆炸”,即正确答案为 D。2.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爆炸范围越( A),下限越 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A.大 B.小 C.高D.低【答案】:A【解析】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爆炸范围越大,下 限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此题还考察了用词妥当性问题,如
13、C 中的“高” 和 A 中的“大”,通常,爆炸极限用“高、低”描述合理,爆炸范围用 “大、 小”合理,根据题意,正确答案为 A。3.对于粉尘爆炸而言,其颗粒越细小,则其比表面积越大,氧吸附也越( ), 在空中悬浮时间越长,爆炸危险性越大。A.大 B.小 C.多 D.少【答案】:C【解析】可燃性粉尘因其燃烧热的高低、氧化速度的快慢、带电的难易、含挥 发物的多少而具有不同的燃烧爆炸特性; 其中颗粒越细小其比表面积越大, 氧 吸附也越多, 在空中悬浮时间越长, 爆炸危险性越大。 因此,正确答案为 C, 而 A 不符合题意的描述。4.最小点火能量是指每一种气体爆炸混合物,其起爆所需的( ) 点火能量,
14、 低 于该能量, 混合物就不爆炸,目前都采用 mJ 作为最小点火能量的单位。 A.最大B.最小C.最高D.最多【答案】:B【解析】所谓最小点火能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气体爆炸混合物,都 有起爆的最小点火能量,低于该能量,混合物就不爆炸,目前都采用 mJ 作为 最小点火能量的单位,即其有一个下限值;从另一角度看,起爆能量可以很大, 即没有上限值,因此,A、C、D 均不正确,即正确答案为 B。5.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会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范围,称为 爆炸极限,其中能引起爆炸的最高浓度称爆炸上限,能引起爆炸的最低浓度称 爆炸下限,上限和下限之间的间隔称爆炸范围,例如甲烷的爆炸范围
15、是()。 A.4%75%B.3%12% C.5%15% D.2%9%【答案】:C【解析】如下表所示为部分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对应的爆炸范围,可见,正确 答案为 C。二、多项选择题1.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分类,通常将爆炸分为( )等几种。A.物理爆炸 B.粉尘爆炸 C.化学爆炸 D.炸药爆炸 E.核爆炸【答案】:ACE【解析】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分类,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 爆炸和核爆炸三种,其中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最为常见。根据题意,正确答案 为 A、C、E,而 B、D 属于化学爆炸。2.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 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 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其
16、可分为( )。A.炸药爆炸 B.可燃气体爆炸 C.可燃粉尘爆炸 D.锅炉爆炸E.瓦斯爆炸【答案】:ABC【解析】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 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化学爆炸前后, 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 本的变化, 其包括炸药爆炸、 可燃气体爆炸和可燃粉尘爆炸。3.下列选项中,( )属于化学火源。A.明火 B.撞击 C.摩擦D.化学反应热E.自燃【答案】:ADE【解析】引火源是发生爆炸的必要条件之一,常见引起爆炸的引火源主要有机 械火源、热火源、电火源及化学火源,如下表所示,故正确答案为 A、D、E。第 4章 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7、1.易燃气体有氢气、乙炔气、一氧化碳、液化石油气等,其按火灾危险性分为( )级。A.两 B.三 C.四 D.五【答案】:A【解析】易燃气体分为两级。 级:爆炸下限10%;或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 个百分点。 级:10%爆炸下限13%,且爆炸极限范围12 个百分点。因此,正确答案 为 A。2.易燃气体是指温度在 20、标准大气压 101.3kPa 时,爆炸下限12 个百分点的气体,其火灾危险性不包括()。A.扩散性 B.可缩性 C.流动性 D.带电性【答案】:C【解析】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包括易燃易爆性、扩散性、可缩性和膨胀性、 带电性、腐蚀性和毒害性等,而流动性是易燃液体的通性,故
18、选 C。3.对于 I 级易燃气体,其爆炸下限小于( )%。A.10B.12C.13D.15【答案】:A【解析】级:爆炸下限10%;或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 个 百分点。4.通常将闪点小于( )的液体归为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A.-18B.23C.28D.60【答案】:C【解析】通常,将闪点小于 28的液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将闪点大于等于28且小于 60的液体归为乙类火险物质,将闪点大于等于 60的液体归为 丙类火险物质。因此,由题意得 C 为正确答案。5.固体根据燃点的高低分为可燃固体和易燃固体,其中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的 临界燃点为()。A.100B.150C.200D.300【答案
19、】:D【解析】根据燃点的高低,固体燃烧物质可分为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燃点高 于 300的称为可燃固体,燃点低于 300的为易燃固体。根据题意,正确答 案为 D。二、多项选择题1.易燃易爆危险品是指容易燃烧爆炸的危险品,其不包括( )。A.易于自燃的物质 B.腐蚀品 C.氧化性物质 D.有机过氧化物 E.有毒品【答案】:BE【解析】易燃易爆危险品是指容易燃烧爆炸的危险品,包括爆炸品、易燃气体、 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氧化性物 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虽然部分易燃易爆危险品具有腐蚀性和毒害性,但易燃易 爆危险品种类不包括危险品中的腐蚀品和有毒品,因此,答案选择
20、B、E。2.易燃液体是指闭杯试验闪点小于 61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混合物 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存在其他危险已列入其他类别管理的液体,其火灾危险 性包括( )。A.爆炸性 B.受热膨胀性 C.流动性D.扩散性E.带电性【答案】:ABCE【解析】 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包括易燃性、 爆炸性、 受热膨胀性、 流动 性、 带电性、 毒害性等, 根据选项,正确答案为 A、B、C、E,而 D 为易燃 气体的火灾危险性。3.固体根据燃点的高低分为可燃固体和易燃固体,其中易燃固体按其燃点高低、 燃烧速度快慢、放出气体的毒害性大小分为()。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E.特级【答案】:AB【解析】根据燃点的高低,固体燃烧物质可分为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其中易 燃固体按其燃点的高低、燃烧速度的快慢、放出气体的毒害性的大小又分为一 级和二级。因此,正确答案为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