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易血糖仪操作流程1. 操作前准备3 影响便携式血糖仪精准性因素及纠正措施3.1 检测者的因素检测者应该已经完成如何使用血糖仪的培训,每年应进行操作熟练度测试;监测血糖前,能正确检查血糖仪及血糖试纸储存是否恰当,血糖试纸的有效期,勿使用弯曲、潮湿、破碎或其他已经受损的血糖试纸,勿使用已经用过的血糖试纸;测试前应清洁血糖仪及检查血糖仪的精准性。3.2 血糖仪的因素3.2.1 血糖仪的清洁(外部和内部)在使用完血糖仪后,应对血糖仪进行简单的维护,用沾有清水的棉签清洁血糖仪的外表面,如有需要,请用10%的漂白溶液消毒血糖仪,然后再用清水清洁并除去说有残留液,将血糖仪晾干。没有擦除残留的漂白液将导致出
2、现出错误信息或是测试结果偏高。另外,请勿使用漂白液清洁血糖仪的光学测试区或是其他部分。血糖仪的光学测试区应使用沾有清水的棉签来清洁,而仪器的其他部分无需清洁,清洁血糖仪时应在血糖仪处于关机状态下进行。3.2.2 正确更换电池关闭血糖仪,翻转血糖仪可见电池区,按下电池区的压舌片,取下电池盒盖,取下电池更换新电池,并确认电池的正负极完全正确,安装上电池盒盖,并保证电池区的压舌片弹入位。2. 3.3 采集血样的因素稳步血糖仪可以使用动脉、静脉血、毛细血管及新生儿血样,但是加入氯化钠抗凝剂的血样不能使用在血糖试纸上,会干扰结果,另外自行稀释的血样也不可使用。常用静脉及毛细血管的血样检测血糖。3.3.1
3、 采集毛细血管血样清洁患者的手指(最好使用肥皂水在温水条件下清洗干净)待采血部位完全晾干后,用采血器刺破手指,如果无法采取上述措施,可用75%酒精棉球清洁采血部位,但酒精挥发干后,用采血器刺破手指。将患者的手臂垂下15 秒钟,以便让血液尽地可能流到手指中,用采血器在手指两侧采血,如需可从手指根部向采血点按摩,以便获得一滴饱满的血样。3.3.2 采集静脉血样按照正确方法采集静脉血,将静脉血采集在含有肝素锂或钠的试管里,轻轻摇匀,用滴管从装有血样的试管中央取一份足量血样,滴在血糖试纸的测试区的中央。3.4 对血样的要求血样必须是全血,不可用血浆、血清进行测试,不同的血样血糖浓度是有差别的(如:动脉
4、、静脉、毛细血管)中的葡萄糖浓度差别很大,血量要适度一般510 微升,过多可致血糖过偏高,过少可致血糖过偏低。另外采血部位的水肿、受某些药物的影响、餐后时间等都可能影响血样。3.5 机器的校准使用强生公司提供的模拟血液进行测试,模拟血液应保持在30 摄氏度以下,不需要冷冻或冷藏,始终保持瓶盖盖紧,开启90 天后用完,使用时轻轻摇晃,在室温条件下(2025 摄氏度)将适量的模拟血液滴在血糖试纸的测试区内, 将测试结果与试纸瓶上的范围进行比较,在范围区内表示正常,否则有偏差,应从新测试。3.6 血糖试纸的要求血糖试纸要求干燥,避免潮湿。要放在阴凉、避光的地方。每次取出一条试纸条应立即盖紧试纸筒的密
5、封盖,以免受潮。临床操作人员不能提前取出血糖试纸,试纸条取出后要及时完成测试。注意试纸条的的有效期,不可使用过期试纸条。3.7 测试流程是否正确开机后,显示最近一次测试结果,然后显示当前使用的血糖试纸的代码,将获取血样的血糖试纸正确插入血糖仪,大约30 秒钟后,即显示出结果。3.8 血液循环的原因红细胞异常状态、严重脱水、血压过低、休克、高血糖症等情况都可影响测试结果。另外要求红细胞压积率范围在2565%。3.9 温度、湿度及海拔操作温度一定要在(1035 度)湿度(1090%)范围内,为了获得最精确地测试结果,则温度和湿度应分别为(1830 度)(3070%)海拔在3084 米以下。4 讨论
6、便携式血糖仪在临床上的应用,给患者带来了福音,减轻了经济负担,同时它的方便、快捷、简单易学备受患者的欢迎。但在临床使用中如不规范,将影响到血糖检测质量。本文从上述几方面论述了影响便携式血糖仪精准性原因和纠正措施,目的是加强便携式血糖仪的临床使用管理,对保证便携式血糖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具有重要意义。PET-CT的临床应用 全网发布:2011-06-23 19:44 发表者:陈翼(访问人次:2040) 最近几年来,临床PET显像发展迅速,从原来仅限于少数以研究为主的医药中心,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大型综合医院,PET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世界上PET显像仪共有以下三种类
7、型:1、 专用型PET(dedicated PET): 只有PET显像功能,不能同时进行SPECT显像和CT等其他显像。解放军昆明总医院核医学科陈翼2、 混合型PET(hybrid PET): 在SPECT基础上带有符合时间线路,使之同时具有PET显像功能,即一机能进行两类核素显像。3、 组合型PET(combined PET): 2000年以来出现的将专用型PET和高档螺旋CT组合在一起的仪器,即PET-CT。该仪器实现了PET与CT的强强联合,其最大优势就在于将PET先进的分子代谢显像技术和CT断层显像技术功能集成到同一台设备中,通过几乎同时获得的两种图像的实时融合,将检测部位的生化信息、
8、功能信息和解剖结构信息同时显示在一张图像上对比诊断,大大提升了PET显像的临床应用重要性。PET-CT不仅能反映人体解剖结构改变,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体内功能代谢信息,从分子水平揭示疾病发病机理和治疗效应,是临床诊断心脑疾病和肿瘤的重要手段。现将其在临床应用情况介绍如下:一、PET-CT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1、肿瘤的诊断和分期肿瘤组织中普遍存在着细胞快速增生、细胞膜葡萄糖载体增多和细胞内磷酸化酶的活性增高等生物学特征,使得肿瘤细胞内的糖酵解代谢明显增加。因此,在肿瘤正电子成像应用最普遍的是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 FDG)。18F- FDG可以进入人体几乎所有类型肿瘤的代谢显像,是一种光谱
9、肿瘤示踪剂。18F- FDG在细胞内的浓聚程度与细胞内葡萄糖的代谢水平高低呈正相关,一般说来,肿瘤恶性程度越高,FDG摄取越明显。利用肿瘤细胞“捕获”FDG的能力增高的特点,不仅可以早期发现和确定恶性肿瘤原发灶的部位、大小,还可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此外,全身18F- FDG PET-CT显像对于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有很高的检测率,可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2、监测肿瘤复发和转移在治疗后,CT发现的肿物内可能无活性的肿瘤细胞,其实是治疗后的纤维化、疲痕或水肿、坏死,故单纯依靠以反映形态学改变为主的影像诊断技术来评价残存或复发有一定难度。18F-FDG PET反映的却是组织的生理和生物过程,葡萄糖代谢在
10、肿瘤组织中增高,而在绝大部分纤维化、坏死和疲痕组织中无此现象,从而对恶性肿瘤复发监测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肿瘤标志物升高而常规解剖影像学检查正常的病例,在复发转移灶的寻找与定位时,全身18F-FDG PET-CT代谢显像的应用价值也得到肯定。3、早期疗效评估目前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评价主要是以治疗后肿瘤的大小为标准来确定疗效或疾病进展,但由于治疗后形态结构变化滞后于肿瘤细胞死亡,故引起形态学影像上残存肿块的持续存在;而且治疗后肿块缩小,但也有可能还存在一定数量活的肿瘤细胞。根据CT所示的病灶大小及密度进行早期疗效评估,其灵敏度和特异性不高。PET对肿瘤的疗效评价主要是根据肿瘤组织对18F-F
11、DG的摄取变化,通过可视或定量分析,在临床或亚临床水平早期预测疗效,是治疗后评估肿瘤代谢、决定残存肿瘤状况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4、指导活检部位PET-CT在指导活检穿刺方面比单纯用CT指导经皮活检的假阴性低。PET能显示肿瘤代谢最活跃的部位,尤其是对肺部多个病灶的患者,它可指导活检定位在肺部肿物的最高活性区,避免活检穿刺时样本取自坏死中心、纤维组织或邻近组织,降低假阴性结果。另外,对于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CT主要通过大小来判断,往往不够准确,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病理学活检证实,用PET-CT引导下活检,确诊率明显提高。5、指导放疗计划CT指导的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疗已应用于临床,其主要目的在于
12、最大限度提高肿瘤局部照射剂量,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和邻近重要器官。但CT仅从解剖学上显示可视异常肿块,对肿瘤病灶周围伴有炎症改变时很难确定其边界,对小的转移淋巴结则很难定性,而PET功能显像能明确显示肿瘤活性区即生物靶区。比如在脑肿瘤中,肿瘤细胞乏氧(hypoxia)是影响放疗和化疗的一个主要的负面因素。18F-氟硝基咪唑(18F-FMISO)标记后可用于肿瘤乏氧显像。18F-FMISO在低氧水平下能被还原而与大分子共价结合,因而滞留在低氧但仍有代谢活性细胞内;肿瘤摄取比值(TUR)是肿瘤感兴趣区(ROI)中每一象素的放射性除以对应区正常组织的放射性;当病人的18F-FMISO摄取比值
13、等于或大于1.39时,89的病例放疗效果较差。6、寻找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病灶原发灶不明转移性肿瘤(cancer with unknown primary CUP)临床并不少见,约占所有癌症患者的10。CUP中原发灶未能发现的原因可能为:原发肿瘤由于免疫因素或血管机制被破坏;由于特异性基因发生改变,只促使转移发生而不促进局部原发灶生长,所以不能形成临床所能发现的原发灶;原发肿瘤自动消退;检查器械和检查手段的限制,难以发现小的原发灶;医生的临床经验不足导致漏诊;有些患者原发灶未发现时就已死于其他疾病。因此,明确原发灶是对恶性肿瘤恶性行为的预测及制定合适治疗方案的基础。PET反映的是病变的生化、代谢方
14、面的改变,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生化、代谢异常早于其形态结构的改变,因此PET显像对肿瘤的功能、代谢变化等的检测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寻找转移性肿瘤原发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7、探测隐匿性和等密度病灶对于CT扫描难以发现的病灶归纳起来常有以下几种情况:病灶较小,诊断良恶性较困难,如直径1.0 cm的淋巴结;病灶所处周围组织结构复杂,病灶与周围组织相混,须非常细致阅片才不致漏诊,存在潜在假阴性的可能,如咽后、双锁骨上下窝、肺门、后纵隔、主动脉弓周围、膈肌周围及部分肠系膜间等部位的淋巴结转移灶,还有如胸膜转移灶、门脉转移灶、胰腺及结直肠恶性病变等;病灶密度与周围正常组织比较改变不明显,难以确定和
15、区分,如部分骨转移灶等。这些在CT很难发现的病灶,由于他们的葡萄糖代谢与周围组织不尽一致,肿瘤组织往往可以被FDG PET清楚显示。此外,PET显像还可以寻找肺不张的病因,探测埋藏在不张肺叶或肺段内的肿瘤灶,对于大量胸、腹水的患者,可发现被胸、腹水隐匿的恶性肿瘤。二、PET-CT在神经系统中的临床应用1、癫痫病灶的定位诊断脑部兴奋过高的某些神经元突然过度地高频放电引起的脑功能短暂异常称为癫痫,临床上出现短暂的感觉障碍,肢体抽搐,意识丧失,行为障碍和/或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不同表现。18F-FDG PET-CT显像能灵敏地探测到功能性癫痫病灶,致痫灶在癫痫发作期表现为高代谢灶,或与周围正常脑组织相
16、近似;发作间期则为低代谢灶。致痫灶大多位于额叶前部,特别是内侧皮质常见,部分患者可同时在额叶、顶叶、枕叶等部位。有学者统计,18F-FDG PET-CT显像对癫痫病灶的定位诊断的灵敏度80%92%,准确性为90%。2、痴呆痴呆是一种以慢性、获得性、进行性智能损害为特点的神经变性性疾病。患者丧失智力、注意力、判断力、记忆力和语言,并常伴随人格的改变和其他一些神经特征。神经病理检查证实,大部分痴呆的基础是神经元的丢失或神经纤维改变。已知脑功能所需能量的9899由葡萄糖供应,因此,18F-FDG PET显像对痴呆的异常改变相当敏感。(1) 阿尔海默氏病(Alzheimers) 阿尔海默氏病又称老年性
17、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18F-FDG早期典型表现为顶、后颞区及扣带回代谢减低,多为双侧,进展期上述区域低代谢范围进一步扩大,降低更明显,且出现额叶代谢降低,而基底神经节、中央前后回、视状裂等较少累及。(2) 其他痴呆病 如早老性痴呆(AD)、多发梗死性痴呆、Pick氏病、亨廷顿氏病等,18F-FDG PET-CT显像也有相应的特征表现。3、帕金森氏病(Parkinson)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CT.、MRI常无特征性改变,18F-FDG PET-CT显像可见双侧基底节区有不同程度的代谢增高;当伴有痴呆时,还存在大脑皮层广泛代谢降低,顶叶更明显。帕金森氏病人大脑代谢的不对称与疾病早期症状情
18、况一致,单侧帕金森氏病人肢体对侧的豆状核首先发现高代谢,随着黑质变性过程的发展,导致双侧基底节的代谢改变。三、PET-CT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1、冠心病的诊断13N-NH3是常用的、较为理想的心肌血流显像剂,13N-NH3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反映心肌细胞的灌注状态以及反映心肌梗死后侧支循环建立的血流灌注状态,提供心肌灌注和存活的直接信息。此外,负荷试验还可以了解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2、心肌细胞存活的判断心肌梗塞后有一部分缺血坏死,一部分仍然存活,即顿抑心肌和冬眠心肌。用13N-NH3心肌血流灌注显像与18F-FDG心肌代谢显像(在葡萄糖负荷状态下)进行对比分析,若表现为灌注-代谢不匹配,即为
19、存活心肌的标志;若灌注-代谢相匹配,则无存活心肌。此方法是目前公认的评价存活心肌的“金标准” 。判断有无存活心肌对临床极为重要,有存活心肌的病人可以通过冠脉血管重建重新恢复心功能。四、PET-CT临床应用的局限性PET-CT应用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示踪剂。18F-FDG不是肿瘤特异性示踪剂。炎症细胞、肉芽肿组织均可摄取18F-FDG,因此,在部分病例,单纯依靠PET鉴别良恶性会有假阳性表现。目前,全世界正在努力通过严格、科学的循证医学策略研究和探寻新的有效而具有特异性的示踪剂,以期PET-CT获得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PET-CT的另一不足是基于其成像原理,尽管PET的分辨率和灵敏度较一般的核医学
20、方法高出很多,但本质上,PET仍然是一种低数据量、低分辨率的显像方法。PET的分辨率不足,过小病灶无法显示,或受部分容积效应影响,可以造成假阴性结果。示踪剂在体内分布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这一方面是PET诊断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PET病灶周围的解剖结构显示差,图像缺乏解剖参照。故PET图像不易理解,有时也不易被临床医师所接受。尽管与CT、MRI相比较, PET-CT优势明显,但PET-CT能否在临床上获得应有的认可和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一定程度上取决于PET-CT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中与临床、与其他影像技术结合的程度,以及为临床提供信息、协助临床解决问题的态度与成绩等。五、PET-CT临床应用的成
21、本效益对成本效益的日益重视和减少有创性操作是当前肿瘤诊治的两个主要趋势。尽管全身PET-CT检查价格相对较高,但其诊断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降低,有利于正确的分期,有助于选择个体化的合理治疗方案;早期评价治疗效果,使患者及时更改治疗方案,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毒副作用;对残存和复发、转移的正确识别等,有助于避免进一步的检查和手术探查,节约成本PET-CT将PET与CT完美融为一体,由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而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 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可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体状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PET-C
22、T的出现是医学影像学的又一次革命,受到了医学界的公认和广泛关注,堪称“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PET-CT是最高档PET扫描仪和先进螺旋CT设备功能的一体化完美融合,临床主要应用于肿瘤、脑和心脏等领域重大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编辑本段PET-CT的特色优势1、早期PET-CT能早期诊断肿瘤等疾病。由于肿瘤细胞代谢活跃,摄取显像剂能力为正常细胞的2-10倍,形成图像上明显的“光点”,因此在肿瘤早期尚未产生解剖结构变化前,即能发现隐匿的微小病灶(大于5mm)。2、安全检查安全无创。检查所采用的核素大多数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元素或极为相似的核素,且半衰期很短,所接受的剂量相当于一次胸部CT扫描的剂量,
23、安全高效,短时间可以重复检查。3、准确检查结果更准确。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能提供有价值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信息,同时提供精确的解剖信息,能帮助确定和查找肿瘤的精确位置,其检查结果比单独的PET或CT有更高的准确性,特别是显著提高了对小病灶的诊断能力。4、快速进行全身快速检查。其它影像学检查是对选定的身体某些部位进行扫描,而PET-CT一次全身扫描(颈、胸、腹、盆腔)仅需近20分钟左右,能分别获得PET、CT及两者融合的全身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可直观的看到疾病在全身的受累部位及情况。5、性价比高可早期发现肿瘤,确定性质,其治疗费用较晚发现减少1-5倍,生存时间提高1-5倍,甚至10倍;一次
24、检查就可准确判断大多数肿瘤的良恶性、是否有转移,避免了多种检查延误疾病诊断或者制定错误的治疗方案;可准确对于肿瘤进行分期,评价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治疗方法和剂量;能准确判定肿瘤治疗后的肿瘤复发,虽单一检查费用略高,但实际上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放化疗和住院,总体性价比突出。编辑本段适应人群1、社会精英 生活压力大、身体透支高层公务员、企业高管、演艺明星等精英阶层作为社会和家庭的顶梁柱,责任大,工作压力大,生活起居没有规律,加上应酬较多,身体长期处于透支状态,有些疾病已处于潜伏期,等出现症状再做检查,为时已晚。医学专家建议,工作压力大、责任大的社会精英,要定期去医院检查身体,最好一年能做一次防癌
25、检查,如PET-CT检查,排除重大隐疾,保持健康,创造更大价值。同时,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系统,调节好生活规律。2、长期疾病史者由于患病已久,如罹患乙肝、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平日大多以药物控制,这类人尤其需要注意身体检查,特别是当出现症状程度逐渐加重时,一定要引起重视。专家指出,具有长期慢性病史的人群应该定期进行PET-CT检查,排除一些病情加重及并发症,做得早期发现,避免更大的损失。3、肿瘤家族史人群肿瘤家族史人群,是指家族几代都有肿瘤病史。经科学研究,癌症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尤其是食道癌、肺癌、乳腺癌、胃癌、肠癌等常见恶性肿瘤,如父母有此类病史,子女患该病的概率高出数倍。因此,有家族肿
26、瘤史的人群进行早期检测监控是非常有必要的。专家认为,肿瘤家族史是评估发生基因突变风险和进行合理检查的重要指标,建议这类人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进行PET-CT防癌筛查的优良习惯。4、不良生活习性者长期作息无常、暴饮暴食、酗酒抽烟、中老年女性下体不规则的流血等,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平日经常咳嗽、咳痰、胸痛、痰中带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大便不规律、便中带血、腹部肿块;进行性消瘦,体重下降明显等等,这些情况均需引起人们的注意,通过准确的检查诊断,降低肿瘤的发生概率,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编辑本段作用PET的独特作用是以代谢显像和定量分析为基础,应用组成人体主要元素的短命核素如11C、13N、15
27、O、18F等正电子核素为示踪剂,不仅可快速获得多层面断层影象、三维定量结果以及三维全身扫描,而且还可以从分子水平动态观察到代谢物或药物在人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用以研究人体生理、生化、化学递质、受体乃至基因改变。近年来,PET在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冠心病和脑部疾病等方面均已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编辑本段特点PET/CT则是将PET和CT(计算机体层显像)有机结合在一起,使用同一个检查床和同一个图像处理工作站,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可以同时放映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形态结构,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一、PET-CT能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鉴别肿瘤有无复发,对肿瘤进行分期和再分期,寻找肿瘤原
28、发和转移灶,指导和确定肿瘤的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在肿瘤患者中,经PET-CT检查,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因明确诊断,而改变了治疗方案;PET-CT能准确评价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无效治疗。总体上大大节省医疗费用,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二、PET-CT能对癫痫灶准确定位,也是诊断抑郁症、帕金森氏病、老年性痴呆等疾病的独特检查方法。 癫痫的治疗是世界十大医疗难题之一,难就难在致痫灶的准确定位,PET-CT使这一医学难题迎刃而解。经PET-CT的引导,采用X刀或刀治疗,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三、PET-CT能鉴别心肌是否存活,为是否需要手术提供客观依据。 目前,PET-CT心肌显像是公认的估价心肌活
29、力的“金标准”,是心肌梗死再血管化(血运重建)等治疗前的必要检查,并为放疗评价提供依据。PET-CT对早期冠心病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 四、PET-CT也是健康查体的手段,它能一次显像完成全身检测,可早期发现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肿瘤及心、脑疾病,达到有病早治无病预防的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绝大多数疾病是体内生化过程失调的结果,PET-CT可在生理状态下动态地定量观察体内分子水平的生化变化。随着人类基因的解密,对危害人类健康的肿瘤及心、脑疾病和各种遗传性疾病的产生、发展和治疗后转归,将从根本上得到认识,也可望从根本上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案。PET-CT基因显像是连接临床与基础基因研究的“桥梁”。以下
30、是阜外何作祥教授推荐JNM文章的中译本: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Vol. 46 No. 3 385 詹姆士W. 弗莱彻,医学博士著 方庭正译 毫无疑问,PET/CT的时代已经到来了。现在每售出4台ECT机器就有至少3台是以硬件融合为特征的PET/CT。然而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临床开始将以18F-FDG显像为主的PET检查投入常规商业运行以来,PET技术的发展就被紧紧地控制在核医学业界的手中而没有其他领域的人士染指。 在过去的5年里,包括PET/CT商业制造在内的PET技术迅猛地发展。PET/CT相对于专用PET的优势来源于分别提供结构信息和功能信息的两种显像技
31、术的完美结合。这些优势及其所带来的对疾病定位与定性的能力的提高现在已经被范围远远大于核医学界的广大医学界人士所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核医学界的某些成员-专业医师-就有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正如PET/CT要大规模的取代专用PET一样,装备了可应用口服及介入增强剂并具有更高电功率的诊断级CT的PET/CT也必将取代单一的CT。由于很多核医学医师并不精通CT断层解剖学,他们目前也无法对PET/CT中的CT信息予以专业的解读。而如果PET/CT检查只需停留在仅仅将其CT部分用于衰减校正和18F-FDG PET显像中病灶定位的初级水平,那么就不需要进行诊断水平的CT检查,也没有必要对C
32、T信息进行正式的解读。对于并不精通PET显像的放射学医师而言,他们正面临这正好恰恰相反的问题,鉴于此一些人提出PET和CT应该分别由各自领域有资格的医师进行解读。然而从长远看,这个建议也并不能解决问题。 为了保证接受PET/CT检查的患者能够得到最好的处理,进行此项工作的医师们必须要同样的精通于PET和CT这两个领域。这一综合工作的最高水平要求医师们将诊断级别CT显像信息和PET显像信息一起用于对患者的诊断当中。这个目标也只能由在这两个领域都受过严格培训并达到相当水准的专业人士才能完成。.不幸的是,目前核医学专业和放射学专业的学院教育各自互不相关,并不能提供达到上述专业水准要求的经验和所需培训
33、。这种课程设置的缺失使无论患者还是专业界都无法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的。 纠正这一状况要从两个水平入手。在学院教育水平,必须有足够长度和覆盖面的课程,以使住院医师能在断层显像和PET这两个专业都接受教育和培训。在临床实践水平,必须有充足的、充分混合的继续教育和经验总结,以使从业者能够在这两个领域达到同样高水平的诊断、解读和综合能力。对于住院医师而言,有必要对院校课程学习所提供的培训和经验的水平进行评价和调整,以求达到新形势下的PET和CT教育的要求。对于临床医师而言,相关的专业协会有必要为此研讨并建立继续教育和经验总结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将能够提高并专业化PET/CT临床从业者的资质,使之获得广泛
34、认同和尊重。 这些措施和途径正在被付诸行动,这必将成为核医学界的胜利,同样更是患者的福音。PET-CT绝非万能的 但其绝对是影像技术的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其在肿瘤临床诊治中将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编辑本段医用前景近年来,我国PET/CT仪增加很快,经调查,截止2006年8月底安装PET/CT达54台,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各地发展不平衡,配制欠合理;缺少关于PET/CT的检查指南和诊疗规范;科学研究缺乏创新,缺乏多中心的研究成果,缺乏大宗病例的总结报告,关于卫生经济学评价的研究刚刚起步;综合影像学和放射性药物的人才明显不足,通过继续教育解决急需。PET/CT主要用于恶性肿瘤,而在我国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
35、人民健康的主要杀手,因亲人患肿瘤致贫的家庭已不少见。实际情况是:尽管PET/CT这一高端设备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很有帮助,但相当多的患者因无力支付昂贵的检查费,不得不放弃使用。为此,上述54个中心除个别外,全年1个中心的检查量难以超过1500人次,以致多数PET/CT和加速器没有发挥作用。可以预料,随着PET/CT应用的逐渐成熟,PET/CT的临床价值一定会被认可,一旦有部分病种(如某些恶性肿瘤)的检查费用被纳入医疗保险,PET/CT检查的需求量将大幅度上升,在临床上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编辑本段原理一 、PET显像的基本原理PET是英文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的缩
36、写。其临床显像过程为:将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如F18等)标记到能够参与人体组织血流或代谢过程的化合物上,将标有带正电子化合物的放射性核素注射到受检者体内。让受检者在PET的有效视野范围内进行 PET显像。放射核素发射出的正电子在体内移动大约1mm后与组织中的负电子结合发生湮灭辐射。产生两个能量相等(511 KeV)、方向相反的光子。由于两个光子在体内的路径不同,到达两个探测器的时间也有一定差别,如果在规定的时间窗内(一般为 015 us),探头系统探测到两个互成180度(士025度)的光子时。即为一个符合事件,探测器便分别送出一个时间脉冲,脉冲处理器将脉冲变为方波,符合电路对其进行数据分类
37、后,送人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便得到人体各部位横断面、冠状断面和矢状断面的影像。PET系统的主要部件包括机架、环形探测器、符合电路、检查床及工作站等。探测系统是整个正电子发射显像系统中的主要部分,它采用的块状探测结构有利于消除散射、提高计数率。许多块结构组成一个环,再由数十个环构成整个探测器。每个块结构由大约36个锗酸铋(BGO)小晶体组成,晶体之后又带有2对(4个)光电倍增管(PMT)(请看图1)。BGO晶体将高能光子转换为可见光PMT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再被转换成时间脉冲信号,探头层间符合线路对每个探头信号的时间耦合性进行检验判定,排除其它来源射线的干扰,经运算给出正电子的位置,计算
38、机采用散射、偶然符合信号校正及光子飞行时间计算等技术,完成图像重建。重建后的图像将PET的整体分辨率提高到2 mm左右。PET采用符合探测技术进行电子准直校正,大大减少了随机符合事件和本底,电子准直器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没有铅屏蔽的影响)和分辨率。另外BGO晶体的大小与灵敏度成正相关性。块状结构的PET探头。能进行2D或3D采集。2D采集是在环与环之间隔置铅板或钨板,以减少散射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2D图像重建时只对临近几个环(一般23个环)内的计数进行符合计算,其分辨率高,计数率低;3D数据采集则不同。取消了环与环之间的间隔, 在所有环内进行符合计算,明显地提高了计数率,但散射严重, 图像分辨率
39、也较低,且数据重组时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运算。两种采集方法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灵敏度不同,3D采集的灵敏度在视野中心为最高。二 、多层螺旋CT的工作原理CT的基本原理是图像重建, 根据人体各种组织(包括正常和异常组织)对X射线吸收不等这一特性, 将人体某一选定层面分成许多立方体小块(也称体素)X射线穿过体素后, 测得的密度或灰度值称为象素。X射线束穿过选定层面, 探测器接收到沿X射线束方向排列的各体素吸收X射线后衰减值的总和,为已知值,形成该总量的各体素X射线衰减值为未知值,当X射线发生源和探测器围绕人体做圆弧或圆周相对运动时。用迭代方法求出每一体素的X射线衰减值并进行图像重建,得到该层面不同密度组
40、织的黑白图像。螺旋CT突破了传统CT的设计,采用滑环技术, 将电源电缆和一些信号线与固定机架内不同金属环相连运动的X射线管和探测器滑动电刷与金属环导联。球管和探测器不受电缆长度限制,沿人体长轴连续匀速旋转, 扫描床同步匀速递进(传统 CT扫描床在扫描时静止不动),扫描轨迹呈螺旋状前进,可快速、不间断地完成容积扫描。多层螺旋CT的特点是探测器多层排列。是高速度、高空间分辨率的最佳结合。多层螺旋CT的宽探测器采用高效固体稀土陶瓷材料制成。每个单元只有 05、1或 1.25 mm厚, 最多也只有5 mm厚 薄层扫描探测器的光电转换效率高达99%能连续接收X射线信号。余辉极短, 且稳定性好。多层螺旋C
41、T能高速完成较大范围的容积扫描, 图像质量好, 成像速度快,具有很高的纵向分辨率和很好的时间分辨率。大大拓宽了CT的应用范围,与单层螺旋CT相比。采集同样体积的数据, 扫描时间大为缩短,在不增加X射线剂量的情况下, 每15 S左右就能扫描一个部位;5S内可完成层厚为3 mm的整个胸部扫描;采用较大的螺距 P值,一次屏气20 S,可以完成体部扫描;同样层厚, 同样时间内, 扫描范围增大4倍。扫描的单位时间覆盖率明显提高, 病人接受的射线剂量明显减少,x线球管的使用寿命明显延长,同时,节省了对比剂用量,提高了低对比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明显减少了噪声、伪影及硬化效应。另外,还可根据不同层厚需要自动调
42、节X射线锥形线束的宽度,经过准直的X射线束聚焦在相应数目的探测器上 探测器通过电子开关与四个数据采集系统(DAS)相连。每个DAS能独立采集完成一套图像, 按照DAS与探测器匹配方式不同。通过电子切换可以选择性地获得1层、2层或4层图像,每层厚度可自由选择(0.5、1.0、1.25 mm或 5、10 mm。采集的数据既可做常规图像显示, 也可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 完成三维立体重建、多层面重建、器官表面重建等,并能实时或近于实时显示。另外不同角度的旋转、不同颜色的标记,使图像更具立体感 更直观、逼真。仿真内窥镜、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也更加成熟和快捷。三 、 PETCT的图像融合PET与CT两种不
43、同成像原理的设备同机组合,不是其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图像融合,融合后的图像既有精细的解剖结构又有丰富的生理生化功能信息 能为确定和查找肿瘤及其它病灶的精确位置 定量、定性诊断提供依据。并可用X线对核医学图像进行衰减校正。PETCT的核心是融合,图像融合是指将相同或不同成像方式的图像经过一定的变换处理 使它们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坐标达到匹配,图像融台处理系统利用各自成像方式的特点对两种图像进行空间配准与结合, 将影像数据注册后合成为一个单一的影像。 PETCT同机融合(又叫硬件融合、非影像对位)具有相同的定位坐标系统,病人扫描时不必改变位置,即可进行 PETCT同机采集, 避免了由于病
44、人移位所造成的误差。采集后两种图像不必进行对位、转换及配准,计算机图像融合软件便可方便地进行2D、3D的精确融合,融合后的图像同时显示出人体解剖结构和器官的代谢活动, 大大简化了整个图像融合过程中的技术难度、避免了复杂的标记方法和采集后的大量运算, 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时间、空间的配准问题, 图像可靠性大大提高。PET在成像过程中由于受康普顿效应、散射、偶然符合事件、死时间等衰减因素的影响, 采集的数据与实际情况并不一致, 图像质量失真,必须采用有效措施进行校正,才能得到更真实的医学影像。同位素校正得到的穿透图像系统分辨率一般为12 mm、而 X线方法的穿透图像系统分辨率为1mm左右 图像信息
45、量远大于同位素方法。用 CT图像对 PET进行衰减校正 使 PET图像的清晰度大为提高,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同位素穿透源校正的效果(请看图2), 分辨率提高了 25%以上,校正效率提高了 30%,且易于操作。校正后的 PET图像与 CT图像进行融合, 经信息互补后得到更多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关系的信息 对于肿瘤病人手术和放射治疗定位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编辑本段临床应用PETCT提供的预测和治疗处理信息比单独 PET和 CT多得多,它超越了单独PET和单独CT的现有领域,既能完成超高档 CT的所有功能,又能完成 PET的功能20 min能完成全身 CT扫描, 比单纯 PET的效率提高了 60%以
46、上,还能提供比 CT更为准确、快速的心肌和脑血流灌注功能图像。 PETCT融合图像能很好地描述疾病对生物化学过程的作用, 鉴别生理和病理性摄取, 能在疾病得到解剖证据前检测出早期发病征兆,甚至能探测到小于2 mm的亚临床型的肿瘤,为临床正确确定放疗的计划靶区(临床靶区与生物靶区相结合)、检测治疗过程中药物和放疗效果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和筛选最有效治疗药物。解剖定位加功能显像对于病变部位编辑本段风险事实上,PET-CT异常火爆之下,其风险性往往被忽视。一家预约网站形象地表述为,做一次PET-CT全身扫描的辐射量相当于做两次胸部X光扫描;相当于居家生活五年所受自然辐射剂量;相当于北京到纽约往返飞行1
47、00次。而对于PET-CT所用造影剂的辐射量,解放军307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丁勇曾专门在微博上做过解释,他指全身扫描有效剂量产生的辐射约为10.5毫西弗,只是辐射防护规定中一次应急照射限值100毫西弗的十分之一,远低于发生非随机辐射损害的值。然而,一篇2009年4月发表于北美放射学会放射医学杂志的研究报告称,全身PET-CT扫描伴随着大量的辐射剂量和癌症的风险。香港大学放射诊断学系系主任Pek-Lan Khong教授等研究者采用了三种目前主流的PET-CT仪器,结果显示 其辐射剂量在13-32毫西弗之间,而“与PET-CT有相关性的癌症发病率”则为0.2%-0.8%,且年龄越低,风险越大。因此,
48、研究者建议,应该在有充分的临床理由后再做PET-CT检查,并应采取措施,以减少剂量。英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辐射安全部的Robert E. Reiman教授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学界公认,辐射对身体的损害,会随着其暴露在辐射下的次数增加而积累。因此,每一次PET-CT检查都会增加风险,这将在一段时间后最终带来显著的辐射剂量”。Robert E. Reiman强调,儿童所遭受的风险将更大。然而,几乎没有预约网站主动提示,刚做完PET-CT检查的人,作为潜在的放射源,在短时间内应避免与孕妇和儿童有过多接触。日本是为数不多的推广PET-CT体检的国家,并且也曾在中国推广过“健康游”项目,即便如此日本国内民众对PET-CT体检的争议也未能避免。除了风险之外,PET-CT在肿瘤早期发现的有效性上也存在争议。北京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一位主任医师指出,PET-CT在发现空腔脏器(胃、肠等)病变方面存在盲区,因此并不能取代胃镜、肠镜等常规检查。“PET-CT目前非常火,被认为能更早地发现肿瘤并确诊是恶性还是良性,这只是一厢情愿。”同仁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鲜军舫称,在新近召开的2012年欧洲放射学年会上,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PET-CT在这两方面并不比CT或核磁共振更有优势。2011年年中,解放军306医院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