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工程地质勘查作业.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911533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勘查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工程地质勘查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工程地质勘查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工程地质勘查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工程地质勘查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王国银 0421121, 对滑坡,岩溶,泥石流要从哪些内容,哪些方面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一)滑坡勘察的任务和目的(1)查明滑坡的现状,涉及:滑坡周界范围、地层结构、主滑方向;平面上的分块、分条,纵剖面上的分级;滑动带的部位、倾角、也许形状;滑带岩土特性等滑坡的诸形态要素。(2)查明引起滑动的重要因素。在调查分析滑坡的现状和滑坡历史的基础上,找出引起滑坡的主导因素;判断是初次滑动的新生滑坡还是再次滑动的古老滑坡的复活。(3)获得合理的计算参数。通过勘探、原位测试、室内实验、反算和经验比拟等综合分析,获得各区段(牵引段、主滑段和抗滑段)合理的抗剪强度指标。(4)综合测绘调查、工程地质比拟、勘探及室

2、内外测试结果,对滑坡当前和工程使用期内的稳定性作出合理评价。(5) 提出整治滑坡的工程措施或整治方案。对规模较大的滑坡以及滑坡群,宜加以避让;防治滑坡宜采用排水(地面水和地下水)、减载、支挡、防止冲刷和切割坡脚、改善滑带岩土性质等综合性措施,且注意每种措施的多功能效果,并以控制和消除引起滑动的主导因素为主,辅以消除次要因素的其他措施。(6)提出是否要进行监测和监测方案。(二)工程地质测绘(1)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范围应涉及滑坡区及其邻近稳定地段,一般涉及滑坡后壁外一定距离,滑坡体两侧自然沟谷和滑坡舌前缘一定距离或江、河、湖水边;测绘比例尺150012023,可根据滑坡规模选用;用于整治设计的测

3、绘比例尺为1200或1500。(2)注意查明滑坡的发生与地层结构、岩性、断裂构造(岩体滑坡尤为重要)、地貌及其演变、水文地质条件、地震和人为活动因素的关系,找出引起滑坡复活的主导因素。(3)测绘、调查滑坡体上各种裂缝的分布,发生的先后顺序、切割关系;分清裂缝的力学属性,作为滑坡体平面上的分块或纵剖面分段的依据。(4)通过裂缝的调查、测绘,藉以分析判断滑动面的深度和倾角大小,并指导勘探工作。滑坡体上裂缝纵横,往往是滑动面埋藏不深的反映;裂缝单一或仅见边界裂缝,则滑动面埋深也许较大;假如基础埋深不大的挡土墙开裂,则滑动面往往不会很深;假如斜坡已有明显位移,而挡土墙等仍然完好,则滑动面埋深较大;滑坡

4、壁上的平缓擦痕的倾角,与该处滑动面倾角接近一致。(5)对岩体滑坡应注意缓倾角的层理面、层间错动面、不整合面、断层面、节理面和片理面等的调查,若这些结构面的倾向与坡向一致,且其倾角小于斜坡前缘临空面倾角,则很也许发展成为滑动面。对土体滑坡,则一方面应注意土层与岩层的接触面,其次应注意土体内部岩性差异界面。(6)应注意测绘调查滑动体上或其邻近的建筑物(涉及支挡和排水构筑物)的裂缝,但应注意区分滑坡引起裂缝与施工裂缝、不均匀沉降裂缝、自重与非自重黄土湿陷裂缝、膨胀土裂缝、温度裂缝和冻胀裂缝的差异,避免误判。(7)调查、测绘地下水特性,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自然排泄沟渠的分布和断面,湿地的分布和变

5、迁情况等。(8)围绕判断是初次滑动的新生滑坡还是再次滑动的古老滑坡进行调查。(9)本地整治滑坡的经验。(三)勘探工作要点(1)勘探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查明滑坡体的地质结构、滑动面的位置、展布形状、数目和滑带岩土性质,查明地下水情况,采用岩土试样进行实验等。(2)勘探线应在测绘、调查基础上,沿滑动主轴方向布设。根据滑坡规模和分块、分条情况,在主轴线两侧亦应布设勘探线或勘探点;在各勘探线上勘探点的间距,一般不宜大于40m。在预计设立排水和支挡构筑物的地段,应有一定数量的勘探点。(3)为直接观测地层结构和滑动面,或为原位大型剪切实验,宜布设一定数量的探井或探槽。为准确查明滑动面的位置,对于土体滑坡,可布

6、设适量静力触探点;对于岩体滑坡,可采用合适的物探手段。(4)一般性勘探点的深度,应穿过最下一层滑动面;少量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应超过滑坡体前缘最低剪出口标高以下的稳定地层内一定深度。(5)在滑坡体内、滑动面(带)和稳定地层内,均应采用足够数量的岩土试样进行实验。(6)为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各层地下水位、含水层厚度、地下水流向、流速、流量及其承压性质,应布设专门性钻孔,或运用其他钻孔进行上述水文地质测试,必要时应设立地下水长期观测孔。(7)滑坡勘探宜采用管式钻头、全取芯钻进,土质滑坡宜采用干钻,钻进过程中应细致地观测、描述和注意钻进难易的记录。以下迹象也许是滑动面(带)位置:通过小间距取样(0.5

7、m或更小),测定和绘制含水量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含水量最大处,也许是滑动面(带);所采用岩心经自然风干,岩心自然脱开处也许是滑动面;破碎地层与完整地层的界面也也许是滑动面位置;大型、超大型滑坡也许出现地层反复现象,结合测绘调查分析判断是否属滑动面(带);孔壁坍塌、卡钻、漏水、涌水、甚至套管变形、民用水井井圈错位等都也许是滑动面位置,但应结合其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四)测试和监测工作1、测试工作为了验算滑坡的稳定性,必须对滑带土进行抗剪强度实验,以求取c、指标。一般滑坡取样作室内实验即可,根据需要作原状土或重塑土实验,实验方法应与滑带土受力条件相似,采用快剪、固结快剪或饱和固结快剪,获得的峰值

8、和残余强度参数以备用。大型和重要的滑坡,则除采样进行室内实验外,还需作滑带土的原位测试,试验规定和方法参见第五章第三节。2、监测工作规模较大以及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滑坡,应进行监测。滑坡监测的内容涉及:滑带(面)的孔隙水压力;滑体内外地下水位、水质、水温和流量;支挡结构承受的压力及位移;滑体上工程设施的位移等。有关滑坡地面位移、岩土体内部变形及滑动面位置监测的内容和规定,详见第六章第三节。滑坡监测资料,结合降雨、地震活动和人为活动等因素综合分析,可作为滑坡时间预报的依据。岩溶一、勘察的目的和规定岩溶场地勘察的目的在于查明对场地安全和地基稳定有影响的岩溶化发育规律,各种岩溶形态的规模、密度及其空间

9、分布规律,可溶岩顶部浅层土体的厚度、空间分布及其工程性质、岩溶水的循环交替规律等,并对建筑场地的适宜性和地基的稳定性作出确切的评价。根据已有勘察经验,在岩溶场地勘察过程中,应查明与场地选择和地基稳定评价有关的基本问题是:(1)各类岩溶的位置、高程、尺寸、形状、延伸方向、顶板与底部状况、围岩(土)及洞内堆填物性状、塌落的形成时间与因素等。(2)岩溶发育与地层的岩性、结构、厚度及不同岩性组合的关系,结合各层位上岩溶形态与分布数量的调查记录,划分出不同的岩溶岩组。(3)岩溶形态分布、发育强度与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褶皱形式、地层产状、断裂等结构面及其属性的关系。(4)岩溶发育与本地地貌发展史、所处的地

10、貌部位、水文网及相对高程的关系。划分出岩溶微地貌类型及水平与垂向分带。阐明不同地貌单位上岩溶发育特性及强度差异性。(5)岩溶水出水点的类型、位置、标高、所在的岩溶岩组、季节动态、连通条件及其与地面水体的关系。阐明岩溶水环境、动力条件、消水与涌水状况、水质与污染。(6)土洞及各类地面变形的成因、形态规律、分布密度与土层厚度、下伏基岩岩溶特性、地表水和地下水动态及人为因素的关系。结合已有资料,划分出土洞与地面变形的类型及发育限度区段。(7)在场地及其附近有已(拟)建人工降水工程,应着重了解降水的各项水文地质参数及空间与时间的动态。据此预测地表塌陷的位置与水位降深、地下水流向以及塌陷区在降落漏斗中的

11、位置及其间的关系。(8)土洞史的调查访问、已有建筑使用情况、设计施工经验、地基解决的技术经济指标与效果等。勘察阶段应与设计相应的阶段一致。各勘察阶段的规定和方法如表92所列。表1 各阶段岩溶地区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和方法表勘察阶段勘察规定勘察方法和工作量可行性研究应查明岩溶洞隙、土洞的发育条件,并对其危害限度和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作出初步评价。宜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及综合物探方法。发现有异常地段,应选择代表性部位布置钻孔进行验证核算,并在初划的岩溶分区及规模较大的地下洞隙地段适当增长勘探孔。控制孔应穿过表层岩溶发育带,但深度不宜超过30m。初步勘察应查明岩溶洞隙及其伴生土洞

12、、地表塌陷的分布、发育限度和发育规律,并按场地的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进行分区。具体勘察应查明建筑物范围或对建筑有影响地段的各种岩溶洞隙及土洞的状态、位置、规模、埋深、围岩和岩溶堆填物性状,地下水埋藏特性;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在岩溶发育区的下列部位应查明土洞和土洞群的位置:(1)土层较薄、土中裂隙及其下岩体岩溶发育部位。(2)岩面张开裂隙发育,石芽或外露的岩体交接部位。(3)两组构造裂隙交汇或宽敞裂隙带。(4)隐伏溶沟、溶槽、漏斗等,其上有软弱土分布覆盖地段。(5)降水漏斗中心部位。当岩溶导水性相称均匀时,宜选择漏斗中地下水流向的上游部位;当岩溶水呈集中渗流时,宜选择地下水流向的下游部位。(6)地势

13、低洼和地面水体近旁。宜按建筑物轴线布置物探线,并宜采用多种方法鉴定异常地段及其性质。对基础下和邻近地段的物探异常点或基础点顶面荷载大于2023kN的独立基础,均匀布置验证性钻孔。当发现有危及工程安全的洞体时,应采用加密钻孔或物探等措施。必要时可采用顶板及洞内堆填物的岩土试样,其勘探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基底下土层厚度局限性时,应将勘探孔所有或部分钻入基岩。当在预定深度内碰见洞体时,应将部分勘探孔钻入洞底以下;当遇中档风化基岩时,其深度不应小于洞底以下2m。(2)当需查明浅埋岩溶的岩组分界、断裂及岩溶土洞的形态或验证其他勘探手段的成果时,应采用岩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并应布置适量的探槽或探井

14、。(3)在土洞发育地段,应沿基础轴线或在每个单独基础位置上以较大密度布置静力触探或小口径纤探,查明土洞、地表塌陷的分布。施工勘察应针对某一地段或尚待查明的专门事项进行补充勘察和评价。当基础采用大直径嵌岩桩或墩基时,尚应进行专门的桩基勘察。应根据岩溶地基解决设计和施工规定布置。在土洞、地表塌陷地段,可在已开挖的基槽内布置触探和钎探。对大直径嵌岩桩或墩基,勘探点应按桩或墩布置,勘探深度应为其底面以下桩径的3倍并不小于5m,当相邻桩底的基岩面起伏较大时应适当加深。对重要或荷载较大的工程,应在墩底加设小口径钻孔,并应进行检测工作。二、勘察方法的使用(一)工程地质测绘测绘的范围和比例尺的拟定,必须根据场

15、地建筑物的特点、设计阶段和场地地质条件的复杂限度而定。在较初期设计阶段,测绘的范围较大而比例尺较小,而较后期设计阶段,测绘范围重要局限于围绕建筑物场地的较小范围,比例尺则相对较大。重点研究内容是:(1)地层岩性: 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组、含水层和隔水层组及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可溶岩层的成分、结构和可溶解性;第四系覆盖层的成因类型、空间分布及其工程地质性质。(2)地质构造:场地的地质构造特性,特别是断裂带的位置、规模、性质,重要节理裂隙的网络结构模型及其与岩溶发育的关系。不同构造部位岩溶发育限度的差异性。新构造升降运动与岩溶发育的关系。(3)地形地貌:地表水文网发育特点、区域和局部侵蚀基准面分布,地

16、面坡度和地形高差变化。新构造升降运动与岩溶发育的关系。(4)岩溶地下水:埋藏、补给、径流和排泄情况、水位动态及连通情况,特别是岩溶泉的位置和高程;场地也许受岩溶地下水淹没的也许性,以及未来场地内的工程经济活动也许污染岩溶地下水的也许性。(5)岩溶形态:类型、位置、大小、分布规律、充填情况、成因及其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系。特别要注意研究各种岩溶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组合规律。当需要测绘的场地范围较大时,可以借助于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来提高工作效率。在背斜核部或大断裂带上,漏斗、溶蚀洼地和地下暗河常较发育,它们多表现为线性负地形,因而可以运用漏斗、溶蚀洼地的分布规律来研究地下暗河的分布

17、。在判读地下暗河方面,运用航空红外扫描照片效果较为抱负。(二)钻探工程地质钻探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场地下伏基岩埋藏深度和基岩面起伏情况,岩溶的发育限度和空间分布,岩溶水的埋深、动态、水动力特性等。钻探施工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掉钻、卡钻和井壁坍塌,以防止事故发生,同时也要做好现场记录,注意冲洗液消耗量的变化及记录线性岩溶率(单位长度上岩溶空间形态长度的比例)和体积岩溶率(单位面积上岩溶空间形态面积的比例)。对勘探点的布置也要注意以下两点: (1)钻探点的密度除满足一般岩土工程勘探规定外,还应当对某些特殊地段进行重点勘探并加密勘探点,如地面塌陷、地下水消失地段;地下水活动强烈的地段;可溶性岩层与非可溶性

18、岩层接触的地段;基岩埋藏较浅且起伏较大的石芽发育地段;软弱土层分布不均匀的地段;物探异常或基础下有溶洞、暗河分布的地段等。(2)钻探点的深度除满足一般岩土工程勘探规定外,对有也许影响场地地基稳定性的溶洞,勘探孔应进一步完整基岩35m或至少穿越溶洞,对重要建筑物基础还应当加深。对于为验证物探异常带而布设的勘探孔,其深度一般应钻入异常带以下适当深度。(三)物探在岩溶场地进行地球物理勘探时,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如:高密度多极电法勘探、地质雷达、浅层地震、高精度磁法、声波透视(CT)、重力勘探等。但为获得较好的探测效果,必须注意各种方法的使用条件以及具体场地的地形、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当条件允许时,应

19、尽也许地采用多种物探方法综合对比判译。电法是最常用的物探方法,以电测深法和电剖面法为主。它们可以用来测定岩溶化地层的不透水基底的深度,第四系覆盖层下岩溶化地层的起伏情况,均匀碳酸盐地层中岩溶发育深度,地下暗河和溶洞的规模、分布深度、发育方向、地下水位,以及圈定强烈岩溶化地段和构造破碎带的分布位置等。在岩溶场地勘察中,地质雷达天然发射频率一般集中在80120MHz,穿透59m。在雷达剖面上,通常可以辨认出石灰岩石芽、充填沉积物的落水洞、岩溶洞穴、竖井或溶沟。如同其他方法同样,地质雷达不能辨认岩土类型。因此它必须与钻探相结合,以根据雷达剖面所获得的异常布置钻探而获得更具体准确的资料,同时也可检查雷

20、达探测的准确限度,以获得仅根据雷达剖面推测地下地质结构的可靠限度。电磁法测量速度快,因而在大面积场地上测量效率高、费用低。通过沿剖面的逐点测量,最终可获得用传导值等值线表达的剖面图。通常,石灰岩石芽呈低传导性,粘土层呈高传导性,并且传导率变化最大的部位预示着石灰岩和粘土岩交界的出现。(四)测试和观测对于重要的工程场地,当需要了解可溶性岩层渗透性和单位吸水量时,可以进行抽水实验和压水实验;当需要了解岩溶水连通性时,可以进行连通实验。后者对分析地下水的流动途径、地下水分水岭位置、水均衡有重要意义。一般采用示踪剂法,可用作示踪剂的有:萤光素、盐类、放射性同位素等。为了评价洞穴稳定性时,可采用洞体顶板

21、岩样及充填物土样作物理力学性能实验。必要时可进行现场顶板岩体的载荷实验。当需查明土的性状与土洞形成的关系时,可进行覆盖层土样的物理力学性质实验。为了查明地下水动力条件和潜蚀作用、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系、预测土洞及地面塌陷的发生和发展时,可进行水位、流速、流向及水质的长期观测。2,房屋建筑物的工程地质勘察包含哪些内容,哪些阶段,在详勘阶段包含哪些内容,哪些方案?一、勘察的重要内容对房屋建筑与构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分阶段进行,并且要明确建筑物的荷载、结构特点、对变形的规定和有关的功能上的特殊规定,有时还要估计到也许采用的地基基础的设计施工方案,做到工作有鲜明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岩土工

22、程勘察一般有下列重要内容:(1)查明与场地稳定性有关的问题,如:大的断裂构造的位置关系、规模、力学性质、与场地和地基运用的关系、活动性及其与区域和本地地震活动的关系。在强震作用下场地与地基岩土内也许产生的不利地震效应,如饱和砂土液化、松软土震陷、斜坡滑坍、采空区地面塌陷等。滑坡或不稳定斜坡的存在,也许的危害限度。岩溶作用的限度及其对地基可靠性的影响。人为的或天然的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挠折、破裂或塌陷的存在及其危害等。(2)查明岩土层的种类、成分、厚度及坡度变化等,对岩土层特别是基础下持力层(天然地基或桩基等人工地基)和下卧层的岩土工程性质,特别是粘性土层的岩土工程性质,宜从应力历史的角度进行解

23、释与研究。(3)查明潜水和承压水层的分布、水位、水质、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获得必要的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计算参数。(4)运用上述资料,提供岩土工程评价和设计、施工需要的岩土强度、压缩性等供岩土工程设计计算用的岩土技术参数(指标)。(5)拟定地基承载力,对建筑物的沉降与整体倾斜进行必要的分析预测;提出地基基础设计方案比较和建议,涉及重要的地基基础施工措施的建议。(6)在岩土工程分析中,必要时应分析地基与上部结构的协同作用,做到地基基础和结构设计更加协调和经济合理。二、勘察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任务规定房屋建筑与构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阶段一般划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初步勘察阶段与具体勘察阶段。对于单

24、体建筑物如高层建筑或高耸建筑物,其勘察阶段一般划分为初步勘察阶段和具体勘察阶段两个阶段。当工程规模较小且规定不太高、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时,初步勘察与具体勘察可合并为一个勘察去完毕。当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施工规定的重大建筑地基,或基槽开挖后地质情况与原勘察资料严重不符而也许影响工程质量时,尚应配合设计和施工进行补充性的地质工作或施工岩土工程勘察。各勘察阶段的任务规定分述如下:(一)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其任务规定重要为:(1)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和附近地区的工程地质资料及本地的建筑经验。(2)在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

25、上,通过踏勘,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石和土的性质、不良地质现象及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涉及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土洞、活断层、洪水淹没及水流对岸边的冲蚀等。(3)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符合规定,但其他方面条件较好且倾向于选取的场地,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及必要的勘探工作。在拟定建筑场地时,在工程地质条件方面,宜避开下列地区或地段: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且对场地稳定性有直接危害或潜在威胁的;地基土性质严重不良的;对建筑物抗震危险的;洪水或地下水对建筑场地有严重不良影响的;地下有未开采的有价值矿藏或未稳定的地下采空区。该阶段作为厂址选择来讲称为选厂勘察阶段,其重要任务

26、是,一方面在几个也许作为厂址的场地中进行调查,从重要工程地质条件方面收集资料,并分别对各场地的建厂适宜性作出明确的结论,然后配合有关选厂的其他有关人员,从工程技术、施工条件、使用规定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对比,最后选择一个比较优良的厂址。(二)初步勘察阶段1、任务与规定初步勘察是在可行性勘察基础上,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和实际需要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或调查以及勘探测试工作,为拟定建筑物的平面位置,重要建筑物地基类型以及不良地质现象防治工程方案提供资料,对场地内建筑物地段的稳定性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其重要工作内容如下:(1)搜集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取得建筑区范围的地形图及有关工程

27、性质、规模的文献。(2)初步查明地层、构造、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埋藏条件以及冻结深度。(3)查明场地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规模、成因、分布、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4)对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的场地,应鉴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2、勘探工作勘探点、线、网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边界线、地质构造线及地层界线。勘探点宜按勘探线布置,并在每个地貌单元及其交接部位布置勘探点,在微地貌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勘探点应予以加密。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方格网布置勘探点。勘探线、勘探点间距与勘探孔深度可根据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按表1与表2拟定。表1 勘探线、点间距表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线

28、距(m)点距(m)一级501003050二级7515040100三级15030075200注:表中间距不合用于地球物理勘探。 表2 勘探孔深度表勘探孔类别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一般性勘探孔(m)控制性勘探孔(m)一级1530二级8151530三级815注:勘探孔涉及钻孔、探井、铲孔及原位测试孔。进行波速测试、旁压实验、长期观测等钻孔除外。勘探过程中,控制性勘探孔宜占勘探孔总数的1/51/3,且每个地貌单元或每幢重要建筑物均应有控制性勘探孔。当碰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适当增减勘探孔深度:当场地地形起伏较大时,应根据预计的整平地面标高调整孔深;在预定深度内遇基岩时,除控制性勘探孔应钻入基岩适当深度外,其他

29、勘探孔在确认达成基岩后即可终孔;当预计基础埋深以下有厚度超过35m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 (如碎石土、老堆积土等)时,控制性勘探孔应达成规定深度外,其他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减小;当预定深度内有软弱地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加大。3、取样与测试为了解岩土体的岩土工程性质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变化规律,适当选择某些坑孔取原状土样进行室内实验和一定数量的原位测试工作,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井)宜在平面上均匀分布,其数量可占勘探孔总数的1/41/2。取土试样或原位测试的数量和竖向间距,应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限度拟定,每层土均应采用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其数量不得少于6个。4、水文地质工作调查地下水类型、

30、补给和排泄条件,实测地下水位,并初步拟定其变化幅度;必要时应设长期观测孔。当需绘制地下水等水位线图时,应统一观测地下水位。本地下水有也许浸湿或浸没基础时,应根据其埋藏特性采用有代表性的水试样进行腐蚀性分析,其取样地点不宜少于2处。(三)具体勘察阶段1、任务与规定具体勘察一般是在工程平面位置,地面整平标高,工程的性质、规模、结构特点已经拟定,基础形式和埋深已有初步方案的情况下进行的,是各勘察阶段中最重要的一次勘察,且重要是最终拟定地基和基础方案,为地基和基础设计计算提供依据。该阶段应按不同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具体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应作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并应对基础设

31、计、地基解决、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和建议,重要应进行下列工作:(1)取得附有坐标及地形的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各建筑物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结构特点,也许采用的基础形式、尺寸、预计埋置深度,对地基基础设计的特殊规定。(2)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限度,并提出评价与整治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和整治方案建议。(3)查明建筑物范围各层岩土的类别、结构、厚度、坡度、工程特性,计算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4)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沉降、差异沉降或整体倾斜。(5)对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6度的场地,应划分场地

32、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对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的场地,尚应分析预测地震效应,鉴定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的地震液化,并应计算液化指数。(6)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当基坑降水设计时尚应查明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提供地层的渗透性。(7)鉴定环境水和土对建筑材料和金属的腐蚀性。(8)鉴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期间也许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9)对深基坑开挖尚应提供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和评价基坑开挖、降水等对邻近工程的影响。(10)提供桩基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并拟定单桩承载力;提出桩的类型、长度和施工方法等建议。2、勘探工作具体勘察的勘探点布置应按

33、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拟定。对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的建筑物,宜按重要柱列线或建筑物的周边线布置勘探点;对三级建筑物可按建筑物或建筑群的范围布置勘探点;对重大设备基础应单独布置勘探点;对重大的动力机器基础,勘探点不宜少于3个。在复杂地质条件或特殊岩土地区宜布置适量的探井。高耸构筑物应专门布置必要数量的勘探点。具体勘察的勘探点间距可按表3拟定。表3 勘探点间距表岩土工程勘察等级间距(m)一级1535二级2545三级4065 具体勘察勘探孔的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对按承载力计算的地基,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重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b不大于5m时,勘探孔深度对条形基础应为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柱基应为1

34、5倍。但不应小于5m。大型设备基础勘探孔深度不宜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23倍。对需要进行变形验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沉降计算z度,并考虑相邻基础的影响,其深度可按表4拟定。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勘探孔深度。3, 对边坡过程勘查有哪些内容,分哪些阶段,在详勘阶段包含哪些内容,哪些工作?一、勘察的目的和任务(一)勘察的目的(1)查明斜坡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斜坡稳定性计算参数。(2)分析斜坡的稳定性,预测因工程活动引起的斜坡稳定性的变化。(3)拟定人工边坡的最优开挖坡形和坡角。(4)提出潜在不稳定斜坡的整治与加固措施和监测方案。(5)进行场地建筑适宜性评价。(二

35、)勘察任务勘察应查明下列问题:(1)地貌的形态、发育阶段和微地貌特性。(2)构成斜坡岩土层的种类、成因、性质和分布;当有软弱层时,应着重查明其性状和分布;在覆盖层地区,应查明其厚度及下伏基岩面的形态与坡度。(3)对岩质边坡需查明结构面的类型、产状、间距、延伸性、张开度、充填及胶结情况,组合关系和重要结构面产状与坡面的关系等;对有裂隙的土质边坡需查明裂隙的性状。(4)地下水的类型、水位、水量、水压、补给和动态变化,岩土的透水性及地下水在地表的出露情况。(5)地区的气象条件(特别是雨期、暴雨期),坡面植被,岩石风化限度,水对坡面、坡脚的冲刷情况和地震烈度,判明上述因素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6)岩土

36、的物理力学性质和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二、勘察阶段的划分 斜坡岩土工程勘察是否需要分阶段进行视工程的实际情况而定。通常,斜坡的勘察多与建(构)筑物的初步勘察一并进行,进行具体勘察的边坡多限于有疑问或已发生变形破坏的边坡。对于坡长大于300m、坡高大于30m的大型边坡或地质条件复杂的边坡,勘察需按以下阶段进行:(1)初步勘察涉及搜集已有的地质资料,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必要时可进行少量的勘探和室内实验,初步评价斜坡的稳定性。(2)具体勘察应对不稳定的斜坡及相邻地段进行具体工程地质测绘、勘探、实验和观测,通过度析计算作出稳定性评价。对人工边坡提出最优开挖坡角,对也许失稳的斜坡提出防护解决措施。(3)施

37、工勘察应配合施工开挖进行地质编录,核对、补充前阶段的勘察资料,进行施工安全预报,必要时修正或重新设计边坡并提出解决措施。三、勘察技术方法(一)工程地质测绘测绘是在充足搜集和具体研究已有资料(涉及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除一般的测绘内容外,应侧重与斜坡稳定有关的内容。如斜坡的坡形与坡角、软弱层产状与分布,结构面优势方位与坡面的关系,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性质,本地治理斜坡的经验等。测绘范围应涉及也许对斜坡场地稳定有影响的所有地段。在有大面积岩石露头的地区,测绘路线按垂直于重要构造线或坡面走向布置,路线间距100300m,本地质条件复杂时应缩小路线间距。每个地质构造不同的区段均应布置测绘路线。

38、观测点间距视地质条件而定。对于断层破碎带等重要地质界线应进行追索。在露头不好的地区,应采用露头全面标绘法。岩体斜坡节理调查是一项重要且繁重的工作。调查方法通常采用测线法或分块法。采用前者时每条测线长1030m,采用后者时每一测区面积约25m。具体记录与测线相交或测区内的每条节理性状(长度小于2m的节理可略去不计)。每一节理组均应取样。除平面图外,工程地质剖面图是斜坡稳定分析的重要图件。剖面的方向多取平行于坡面倾向的方向,其长度一般应大于自坡底至坡顶的长度,剖面的数量不宜少于23条。同时,按需要可绘制平行坡面走向的剖面。(二)勘探与取样勘探线应垂直于斜坡走向布置,勘探点间距不宜大于50m,当遇有

39、软弱层或不利结构面宜适当加密。各构造区段均应有勘探点控制。为拟定重要结构面的方位、性状,宜采用与结构面成3060的钻孔,孔数不少于3个。勘探点深度应穿越潜在滑面并进一步稳定层内m,坡脚处应达成地形剖面的最低点。钻孔应仔细设计,明确所要探查的重要问题,并尽量考虑一孔多用。为提高重要地质界面处的岩心采用率,有条件时宜采用双层或三层岩心管。重点地段可布置少量的探洞、探井或大口径钻孔,以取得直观地质资料和进行原位实验。探洞宜垂直坡面走向布置并略向坡外倾斜。当重要地质界线处有薄覆盖层时,宜布置探槽。物探可用于探查边坡的覆盖层厚度,岩石风化层,软弱层性质、厚度及地下水位等资料,它常与其他勘探方法配合使用。

40、斜坡的重要岩土层及软弱层均应取样,每一层的试样不少于6件(组)。有条件时,软弱层宜连续取样。(三)测试工作岩土实验是为斜坡的设计、施工和加固提供数据。需要为斜坡的各个区段拟订实验程序,涉及实验项目、重要限度的顺序,实验方法及规定,取样地点与方法等。实验程序的拟定应符合不同区段的实际情况。例如,黄土边坡需进行湿陷实验,软岩边坡需进行抗风化实验等。在初勘阶段一般只进行有限数量的钻探取样室内实验,重要实验工作应在详勘阶段进行。实验工作应着重拟定岩土的抗剪强度。测定岩土体软弱面的抗剪强度(峰值强度与残余强度),室内采用直剪实验,剪切方向和最大法向荷载的选择应与试样的坡体中的实际情况相近。有必要时可作三

41、轴实验。对斜坡稳定起控制作用的软弱面,宜进行适量的大型原位剪切实验。对大型斜坡必要时可作岩体应力测试、波速实验、动力测试、模型实验和孔隙水压力测定。遇有地下水时应进行地下水流速、流向、流量和岩土的渗透性实验等。(四)监测工作斜坡监测的内容涉及: (1)对不稳定斜坡的范围、移动方向和速度以及地下水、爆破振动等取得定量数据,提供设计。(2)对防治工程的受力、变形等进行量测,验证其是否达成预期的作用,如未达到即应采用补救措施。目前的斜坡监测系统大多是借助仪器直接测取读数,采用自动遥测监测系统的仍是少数。斜坡监测的项目及所用仪器如表1所列。4, 表1 斜坡监测项目表测量类型仪器目的地表位移光电测距经纬

42、仪运用坡顶和坡面上设立的测点,测定移动区的范围、拟定破坏模式进行安全监测水准仪运用坡顶和坡面上设立的测点,测定移动区的范围、垂直位移和位移速度标桩和钢带在坡顶和平台上测量裂隙的小位移:拟定裂隙是否活动拟定移动方向安全监测地表位移伸长计安装在坡顶和平台表面上,测量位移量和位移速度全球定位系统(GPS)对斜坡变形和破坏进行总体监测地下位移倾斜仪探测相对于稳定地层的地下岩土位移,证实和拟定正在发生位移的特性和部位钻孔伸长计监测人工加固边坡的位移从地下巷道监测边帮位移安全监测倒置摆安装在坡顶和平台上,探测位移水压力水压计拟定坡帮内地下水的状态拟定作用在破坏面上的水压力评价疏干系统的效能地面震动地震仪测

43、量爆破引起质点速度和位移分析控制爆破技术的效果建立震级、位移和边坡破坏之间的关系岩石锚杆和锚索的载荷测力计测量锚固系统的载荷4, 基坑工程勘察有哪些内容,哪些工作?(1)对支护结构施工安设工作的现场监理。检查结构尺寸、规格、质量、施工方法及支撑程序是否与设计一致。在装设过程中,当由于客观情况致使支护系统构造、尺寸或装设位置不能与设计相符时,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应协商,及时采用调整措施,以保证施工正常进行。(2)监测土体变形与支护结构的位移,基坑流沙。观测的时间间隔视气象条件和施工进度而定,可为每日、每三日或每周进行一次。(3)对地下水控制设施的装设及运营情况进行监测。观测地下水及土体中孔隙水压力

44、的变化情况,注意施工影响及渗漏、冒水、管涌、流土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生。在支护系统运营过程中,观测时间间隔亦视气象条件和施工进度,可定为每日、每三日或每周进行一次。(4)对邻近的建筑物和重要设施进行监测。注意有无沉降、倾斜、裂缝等现象发生。观测的时间间隔,亦应根据施工进度、气象条件、施工进行检测分析。 5,管道和架空项目工程勘察有哪些内容?(一)道路岩土工程勘察的工作内容1、路线岩土工程勘察在踏勘、初察、详察各阶段,与路线、桥梁、隧道专业人员密切配合,查明各条路线方案的重要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地质条件相对良好的路线方案;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拟定路线的合理布设,以减少灾害。路线岩土工程勘察并

45、不规定查明所有工程地质条件,但对路线方案与路线布设起控制作用的地质问题,则应进行重点调查,得出对的结论。2、特殊地质、不良地质地区(地段)的岩土工程勘察特殊地质地段及不良地质现象,诸如盐渍土、数年冻土、岩溶、沼泽、风沙、积雪、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往往影响路线方案的选择、路线的布设与构造物的设计,在踏勘、初察、详察各阶段均应作为重点,进行逐步进一步的勘察,查明其类型、规模、性质、发生因素、发展趋势和危害限度,提出绕越根据或解决措施。3、路基路面岩土工程勘察路基路面岩土工程勘察亦称沿线土质地质调查。在初察、详察阶段,根据选定的路线方案和拟定的路线位置,对中线两侧一定范围的地带,进行具体的工程地质

46、勘察,为路基路面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工程、地质、水文及水文地质方面的依据。4、桥渡岩土工程勘察大桥桥位影响路线方案的选择,大、中桥桥位多是路线布设的控制点,常有比较方案。因此,桥渡工程地质勘察一般应涉及两项内容:一方面应对各比较方案进行调查,配合路线、桥梁专业人员,选择地质条件比较好的桥位;然后再对选定的桥位进行具体的工程地质勘察,为桥梁及其附属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要的地质资料。前一项工作一般是在踏勘与初察时进行,后一项则在初察与详察时分阶段陆续完毕。5、隧道岩土工程勘察隧道多是路线布设的控制点,长隧道特别影响路线方案的选择。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同桥渡同样,通常涉及两项内容:一是隧道方案与位置的选择;二是隧道洞口与洞身的勘察。前者,除几个隧道位置的比较方案外,有时还涉及隧道与展线或明挖的比较;后者是对选定的方案进行具体的工程地质勘察,为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要的地质资料。前一项工作一般应在踏勘及初察时完毕,后一项则在初察与详察时分阶段陆续完毕。6、筑路材料勘察修建道路需要大量的筑路材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就地取材,特别是像石料、砾石、砂、粘土、水等天然材料更是如此。这些材料品质的好坏和运送距离的远近,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造价,有时还会影响路线的布局。筑路材料勘察的任务是充足发掘、改造和运用沿线的一切就地材料,当就近材料不能满足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