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物联网工程概论结课论文.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906828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联网工程概论结课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物联网工程概论结课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物联网工程概论结课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物联网工程概论结课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物联网工程概论结课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南信息学院论文物联网工程概论学生姓名:杨帆学 号:201201265906年级专业:二一二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指导老师:李仲春二级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湖南长沙提交日期:2015年1月目 录摘要31 物联网的概述41。1定义41.2 发展状况41.3框架结构41.4关键体系41.4。141。4。24参考文献8致 谢9 物联网工程概论 作 者:杨帆 指导老师:李仲春 (湖南信息学院电信学院2012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长沙 410151) 摘要: 目前,世界各国以开始重视物联网的建设,并做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工作,我国已将物联网的发展列为信息产业发展的下一个战略高点,物联网将在中国得到快速的

2、发展,具有广泛的前景,并将逐步走入平常百姓家。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送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和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各种技术获取信息,并借助数据库来进行管理以达到一定的目的.文本通过对物联网所涉及的技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物联网在未来生活中的应用,即对物联网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论述和展望,最后提出了自己对物联网的应用前景的见解。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居家应用、智能、前景。 1 物联网的概述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标签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等物理接入与传输

3、技术,构建的覆盖世界上所有人与物的网络信息系统,强调的是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的自动交互和共享。11定义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12 发展状况 2012年到2014年,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开展和4G市场的快速增长

4、,物联网形成规模应用将会在不久的将来迅速的崛起,而电信运营商则将担任起物联网快速发展的重任。 由于物联网产业没有形成明确的分工,不同行业的应用也相对分离,整个物联网产业发展目前还处于零散阶段。 与此同时,不同行业信息化之间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使得各个企业只能投入在各自的领域,而很难提供完整、深入的行业应用。要大力发展物联网,必须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必须依托电信运营商。 得平台者得天下,在物联网领域更是如此.业内专家认为,在物联网产业链中,需要传输海量数据,需要在业务和管理方面实现物与物和人与人通信的结合,这些都离不开基础通信网络的保障。因此,电信运营商亟须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打造综合性的统一物联

5、网应用平台,与上下游之间展开紧密合作,抓住眼下物联网业务价值链分散的时机. 与此同时,由于物联网真正进入千家万户的居民市场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其应用必然是从行业或企业开始。目前国内物联网规模应用的主要瓶颈包括标准缺失,业务模式不清晰,用户需求不明确和碎片化,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亟待整合等,为此谨防主题性炒作。 面对物联网蛋糕时,电信运营商切忌急于求成,应当扬长补短,以获取最大利益。除了不断开发出新的应用,技术标准、商业模式也都需要电信运营商进一步探索。1.3框架结构 近年来,因特网的发展对商业模式和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巨大影响.社会网络、Web2。0以及移动网络等都是这种

6、环境下的成功的案例。随着计算技术、网络技术、识别技术的发展,因特网的互联思想已经逐渐从原来的狭义的计算机网络扩展到了利用所有可能的连接技术连接所有可能的计算设备、智能设备、甚至所有可以连接的物体对象以达到anyone-anywhereanytime-anything的目标,物联网的基本思想与愿景逐步形成并完善。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目前普适计算、环境智能、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健康监控、智能交通等已经发展成为当前的研究和应用热点。本书着眼于物联网的研究与未来发展,围绕系统设计思想、核心体系架构方法论、终端用户的参与、业务前景与应用模式、物联网的大批量的智能物体的管理与维护等诸多涉及物联网研究与发展

7、的关键方面展开论述,澄清了一些易被混淆的基本概念、提出了很多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思想,为未来物联网的学术研究与应用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1。4关键体系 物联网技术涉及多个领域,这些技术在不同的行业往往具有不同的应用需求和技术形态.对物联网涉及的核心技术进行归类和梳理,在这个技术体系中,物联网的技术构成主要包括感知与标识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计算与服务技术及管理与支撑技术四大体系。2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2。1 EPC和RFID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是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

8、的承包.通常公司在总价合同条件下,对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负责。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技术,俗称电子标签。 什么是RFID技术?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操作快捷方便。2。2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英文名称:transducer/sensor)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

9、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2。3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1(英语: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 2.4 智能处理技术 智能处理技术在其应用中主要体现在计算机技术,精密传感技术,GPS定位技术的综合应用.随着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智能化优势在实际操作和应用中得到非常好的运用,其主要表现在:大大改善操作者作业环境,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作业质量和工作效率;一些危险场合或重点施工应用得到解决;环保、节能;提高了机器的自动化程度及智能化水平;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降低了维护成

10、本;故障诊断实现了智能化等。3.物联网的应用3.1智能电网 所谓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设备技术、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智能电网的核心内涵是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即”坚强的智能电网(Strong Smart Grid)”。3.2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简称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

11、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3.3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一个居住环境,是以住宅为平台安装有智能家居系统的居住环境,实施智能家居系统的过程就称为智能家居集成。 3.4智能农业 智能农业(或称工厂化农业),是指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下,采用工业化生产,实现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超前农业生产方式,就是农业先进设施与陆地相配套、具有高度的技术规范和高效益的集约化规模经营的生产方式。3.5智能医疗 智能医疗的概念较为广泛,不仅仅局限于器械,更包括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

12、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在中国新的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智能医疗会真正的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4. 物联网的展望2014年的互联网一、 中国迎来互联网20年,大众创新成就了互联网二、 阿里巴巴上市显示了电子商务增量带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大力量三、 最高法院判决垄断案,在全球率先树立互联网平台的普世游戏规则四、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成为共识,信息经济全面发展时代到来五、 互联网+迈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第一步,互联网思维受到热捧六、 智能化成为互联网热点,产业落地与市场认可仍存在问题七、 政府择善而从,促进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有序发展八、 “宽带中国”战略走向实施2015年的互联网 对互联网的展望不同于算命,我们希望在展望中体现对未来本质的探索,探究最优秀的创新以及创新背后的精神源泉,在给行业带来启发的同时,又为企业指点新的机遇,同时关注和引领因网络而重生的新经济产业的未来,社会精神发展的未来!参考文献 1 毛树春。加入WTO后我国棉花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 (五号宋体)2 张燕。棉花的栽培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1,致 谢 本论文是在指导老师李仲春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