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姓 名: 准考证号: 010111407035 学 院: 管理学院 专 业: 会计学 指导教师: 2012年9月15日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像雨后春笋般蓬勃成长,并逐步趋于成熟。民营企业在解决社会就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发展高新技术、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个亮点。但是与国企外企不同,民营企业大多草根出身,所以我国民营企业却普遍存在观念陈旧、管理模式僵化现象,财务管理基础薄弱,资金短缺,投资盲目,财务存在巨大风险
2、。而这些也日益成为制约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桎梏。对于快速成长的民营企业而言,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建立财务总监制度、加强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术能水平、改善和加强预算管理、改善融资环境、合理充分使用资金、加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努力降低财务风险是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民营企业的核心是生存问题,而维持民营企业生存的关键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而现代企业管理目标的就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为此,根据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措施,以加强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促进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管理模式,对策 目 录摘要1一、绪论3二、我国民营
3、企业的发展历程及经营管理特点3(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3(二)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特点4三、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5(一)融资困难,企业资金短缺5(二)企业财务控制薄弱5 (三)观念陈旧,管理模式僵化5 (四)决策的主观性和缺学性乏科6 (五)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6四、完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7 (一)拓宽企业融资渠道7(二)加强企业财务控制7(三)更新财务观念,实现全面预算管理7(四)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努力降低财务风险8(五)提升财务人员整体素质8参考文献10一、绪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而不断完善,民营企业不论事数量上还是规模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涌现了很多优秀的民营企业,现在民营
4、企业已经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发展高新技术、维持社会和经济稳定的重要力量。但是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企业管理水平的那个问题,是民营企业面临的风险大大增加,据统计我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到5年。其中财务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脚步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企业在经营的运作中,结果都要体现在企业的财务上,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因此,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是民营企业管理的重心。财务管理是民营企业的核心内容 ,但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却存在很多的问题。中小型企业在我国民营企业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如果中小型的民营企业能够
5、发展壮大起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能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找出目前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研究出对策,改变管理问题的现状,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所在。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及经营管理特点(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作为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民营企业可以说是汇聚了中国社会制度变迁中的各种矛盾,各种新旧思想、新旧规则、新旧利益在此发生着最为直接、也是最为激烈的碰撞与交锋。回顾其发展历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民营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现实意义及历史必然性,同时也可以对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提供背景。关于民营企业的定
6、义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践领域的定义都很多,界限模糊。本文采用的观点是,以民间资产不包括国有资产和国外资产(境外所有者所拥有的资产),而是特指中国公民的私有财产。因此,我国民营企业是指在我国境内除了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外资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合伙制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等形式。从民营企业变革路径与成长特点看,其演进过程可大致划分三个阶段: 1. 20世纪70年代末到1987年(起步阶段) 1978年,在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第一次比较明确的提出“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对公有制是一种必要的补充”的论断。个体工商户的快速发展和积累奠定了民营企业成长的基础。在市场需
7、求旺盛的情况下,个体商户要求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是很自然的事情,于是雇工超过7人的所谓“个体大户”出现了,这些个体大户就是后来民营企业的雏形。然而由于国家当时对民营经济理论上还准备不足,以致当时的国家政策市:既不禁止,也不宣传;先调查研究,看看再说。所以这些民营企业那时是以个体工商户的名义存在,并未取得名正言顺的“名分”。 当时社会环境对民营企业而言,实际上是采取比较宽容大的保护或默许的鼓励政策。这一时期,民营企业在“个体工商户”、“合作经营组织”、“集体企业”的牌子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80年代初到中期,民营企业就是在国家的这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政策下迅速发展起来。 2. 1987年到199
8、2年(第一个发展高峰阶段) 1987年中央5号文件指出:“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个体经济和少量私营企业存在时不可避免的”,并把政策定为“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除弊,逐步引导”。表现出允许长期存在,但是要限制发展的方针。这是我国私营经济第一次在党中央的文件上中得到明确。继而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肯定:“实践表明,私营经济一定程度上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活跃市场,扩大就业,更好的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而在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大会议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益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益和利益。对
9、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并与1988年开始对私营企业开始登记注册(以前混在个体工商户中)。于是,民营企业纷纷从个体大户、合作经营组织和集体企业中分离出来。从此才开始了民营企业的正式统计。到1992年底,私营企业在短短的10年时间,从几乎为零发展到了9万多户,从业人员达到164万,形成了第一个发展时期。 3. 1992年到现在(第二个高速发展阶段)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停止了长期以来计划与市场问题上的姓“资”与“社”的争论。继而在1992年10月当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并存共同发展。使民营经济进入第二个高速发展期。民营企业从1992后开始加速增
10、长,连年翻番,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从业人员,反映经济实力的产值连年大幅度增长。到了90年代中后期,股份制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国普遍出现,民营企业也开始大量采用这些组织形式,不管是新成立的民营企业,还是原有的民营企业,它们往往更愿意采用这种适合现代化的较大规模的企业组织形式。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 1. 企业所有权或股权主要由家族成员控制我国家民营企业的股权基本由家族成员持有,与国外的家族企业所处发展在那阶段不同,中国的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还很短,家族企业创造者家族成员往往持有家族企业较多的股份。据研究,家族企业资本总量的76.7%为企业个人所有。由于中国文化的潜在约束,家族对企业的控
11、制权看的极重,减少交易成本,降低代理风险,减少代理成本等多种原因,家族往往不愿意采取控制权分散的股权控制形式,因此家族具有长期持股的惯性。2. 董事会决策体现家族经营的意志民营企业的董事会虽然经过股东大会的选举程序产生,但由于公司股份由家族拥有或企业家族持有公司较大份额股份,因而董事会成员担任是在家族提名产生。显然由此组成的董事会所作出的决策将高度体现家族经营意志。3. 民营企业的创业者具有很高权威我国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如家文化面子文化人情和关系式使民营企业创业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因为权威关系能够大量减少交易成本。在大多数民营企业中,创业者在企业中发挥着“灵魂”作用。4. 民营企业的委托代
12、理关系存在各种私人关系在我国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相对不健全的情况下,部分家族企业采取委托代理制来管理公司,但无论是委托方还是代理方,都存在一些特殊的私人关系。特殊的关系中委托方并不仅仅只追求经济收入还强调感情投资的关系。所选的职业经理大多是家族信得过的人。这既保护自己的声誉以利于长期获取各种利益的和追求,也有代理方在私人关系追求委托方的尊重和认同的本能反应。三、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融资困难 1. 融资结构不合理 。与国有企业相比,我国民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要低得多,主要以内源性融资为主,外部融资很少。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主要源自自身积累,难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外部融资中银行贷款
13、是主要的,权益融资占的比例很少。 2. 融资策略不科学。不能按照资本结构最优、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行融资。很多民营企业只要能融资,就不考虑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民营企业不计融资成本争着去一板市场和海外上市,但其实很多并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最大化。很多民营企业在民间借贷的利息率比银行利率高得多,但民营资本的平均本收益率一般都远低于这个比例,因此这种高成本债务会降低股权收益,减少企业价值。 3. 国家相关政策缺位。首先,国家没有专设民营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向民营企业倾斜的不多,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其次,尚未建立专门为民营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贷款的抵押和担保难以实现。 (
14、二) 企业财务控制薄弱 1.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二是彼此之间“三角帐”多,资金回收困难。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 2. 成本管理不实用。一方面,多数民营企业采用精打细算,减少浪费等措施控制成本绝对额。然而,有些企业走向极端,过分追求产品成本绝对额的降低,甚至不惜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达到目的。从长远来看,势必减少企业利润。另一方面,大部分的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由于管理知识薄弱,难以确定企业生产的盈亏平衡点,在相对成本的控制方面缺乏经验和措施,不能根据企业实际状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成本核算方面也十分粗放,这对安排产品品种、调整生产结构十分不利。 (三
15、) 观念陈旧,管理模式僵化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中小企业相当于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却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责任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多数民营企业尚未建立起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机会成本、等科学观念。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不高,管理思想落后。(四) 决策的主观性和科学性缺乏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投资缺乏整体战略意
16、识及可行性分析。民营企业投资项目往往缺乏完整的战略规划和科学的财务预测、决策、预算、分析、容易盲目投资和一人拍板投资决策情况。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不少中小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开始自觉地加快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新产品开发的速度,上了许多投资项目。但由于财务管理水平低,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加之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得不到运用,不能进行科学的投资分析和市场论证,其结果是“不改造等死,改造了找死”,造成投资失误。更有甚者,一些企业花了巨额资金进行投资,而最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以至陷入破产的边缘。一是中小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二是追求短期目
17、标。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三是投资盲目性,投资方向难把握把握。(五) 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中小民营企业虽然有一些会计管理制度,但因为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致使会计管理职责不分,越权行事,会计执行的随意性较大。会计核算不规范。此外, 企业普遍注重对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重视不够,对会计人员重使用轻培养,一个人兼任几种工作,分工不明确。会计人员满负荷地工作只能使其被动地处理日常事务,却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主动钻研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对介入财
18、务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与会民营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素质偏低,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在相对成本的控制方面缺乏经验和措施,不能根据企业实际状况提出建设性意见。大多数民营企业还是局限于小作坊模式下的核算体系,使现代化财务管理工具得不到应用,致使财务管理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四、完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 拓宽企业财务融资渠道1. 建立严格的信用体系。针对目前社会信用淡薄的问题,民营企业应尽快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加强信用文化建设。民营企业形象的塑造仅仅靠企业的道德是不够的,还需要银行的诱导与监管,对整体信用不高的中小企业应该采取“区别对待,严格监管”态度
19、。 2. 利用中介服务提高融资速度。信用保险介入可提高银行贷款的积极性,由保险公司为企业提供担保。使银行需要承担的部分风险转移到了保险公司,银行贷款的风险降低了,贷款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3. 培育民间金融市场。 在我国,一方面是大量的民间金融资本未进入投资领域,另一方面,地方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贷款,而民间正规借贷渠道很单一。可见这是一个有需有求的市场,尽管它是一种地下的非正规的金融,并且存在种种问题和缺陷,但是它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客观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4. 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发挥股份制融资功能,采取改制、兼并、联合等多种形式,吸收
20、民间资本、私人资本和外资进行参股。在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条件下,借助于多元投资主体上市在股票市场进行融资。 (二) 加强企业财务控制 一方面要健全财务组织机构,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专管资金调度、日常费用控制与审核、财务预决算、财务分析等职能。同时要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严格而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涵盖财务活动全过程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资金安全的同时建立完善的存货及应收账款控制系统。第三,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 资金管理是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首先要合理筹集资金,确保资金占用
21、和资金成本最低。加强对应收账款和货款回笼的管理,建立严谨的考核制度,可以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率。近年来,很多民营企业陷入经营流动资金紧缺的困境,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是重要的解困措施。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健全的收款管理办法,严格控制账龄。对死账、呆账、要在取得确定证据后,进行妥当的会计处理。 (三) 更新财务观念,实现全面预算管理 1. 财务管理观念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起点。民营中小企业只有全方位的转变财务管理观念,不断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才能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适应新形势要求,民营中小企业应树立如下财务管理观念: (1) 确立
22、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特别在企业高层管理转向资本经营阶段,切实的确立起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民营中小企业要彻底摒除老总思想,废弃一元化模式,舍弃任人唯亲的陈旧观念,把财务管理的指挥棒交到真正懂财务的专家手中。 (2) 确定“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人是企业最富有能动性的宝贵资源,重视人的发展和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趋势。企业的每项财务活动都是由人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其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智慧和努力程度。因此,在财务管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扬弃“以物为中心
23、”的观念,要理解人、尊重人,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其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员工科学理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 重视资本流动观念。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在于有效使用,资本闲置不用,就失去生命,不仅不能保值,而且还会贬值。确立这一观念,要求把资本流向效益高的产品,流向效益高的经营领域。 (4) 确立资本增值观念。即把资本这一生产要素同其他生产要素有效结合创造利润,并将其利润转变为积累,转化为投资,实现扩大再生产,从而使资本不但保值,而且增值。2. 民营企业实施预算管理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预算管理的核心在于对民营企业的未来行为事先
24、安排和计划,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各种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使企业按照即定的目标行事,从而有效实现民营企业发展战略。预算管理应在市场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以目标利润为前提,编制全面预算,使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能沿着预算管理轨道科学合理地进行。财务预算采取近细远粗的滚动预算,这样就可以时时把握企业全年的利润目标动脉,发现不足,及时改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四)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努力降低财务风险 企业既要敢于投资,敢于冒风险,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也越大;同时要善于冒风险,要重视投资的可行性,选准投资领域和投资项目,尽量防范风险,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民营企业要瞄准市场,准确地给自已
25、定位。要以挖掘企业自身的潜力为主,在没有条件或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不要盲目追求多元化,努力降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风险。当民营企业在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可以借鉴大型企业的普遍做法,规范项目的投资程序,实现投资监理,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做到精心设计和实施。 (五) 提升财务人员整体素质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财会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可实行有重点、专题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对于财务主管人员,除专业技能培训外,还要进行管理技能培训,以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应加强全员素质教育,企业的所有管理人员都必须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彻底解决民营企业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忽视财务制度、财经
26、纪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等问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是民营企业的重要部分,它贯穿于民营企业经营的整个环节,因此有必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控制企业成本,加强资金管理合理利用资金,建立财务监督制度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提高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1孙木非.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科技和生产,2012. (1)1162李玉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初探.商场现代化.2007,(1):68-693刘勇强.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32-334刘仲康.企业管理咨询.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417-4185王全喜,赵海强,增美欧.
27、我国家族式企业经营管理特点及现状分析.当代经济2011年12:526齐群力.农垦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农业会计.2006,(8):38-397刘建波.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6):578付振萍.浅探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管理信化.2007,(6):769刘娟也谈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财会通讯2007,(2):86-8710殷正国,田开云.优化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措施浅探财会通讯2007 ,(1):9011林建斌,徐世明.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财会通讯.2007,(1):88-89 12杨军.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财经界,2011(7)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