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4-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89287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4-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组 2017年8月 目 录 1.前言 1 1.1 指标体系编制的背景 1 1.2 指标体系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 1.3 指标体系编制的主要依据 2 2 行业概况 2 2.1 轧钢工序发展概况 2 2.2 轧钢工序产排污情况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3 2.3 轧钢工序能耗、水耗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 3 编制过程 6 4 适用范围 6 5 指标体系编制指导思想 7 6 指标体系编制原则、依据和参考资料 7 6.1 编制原则 7 6.2 编制依据 8 6.3 参考文献 8 7 编制方法和技术路线 9 7.1 编制方法 9 7.2 编制技术路线 10 8 指标体系框架的确立 12 9 指标内容的确定 12 9.1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12 9.2 二级限定性指标的确定 12 9.3 二级指标基准值的确定 12 10 指标体系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6 11 指标体系实施后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17 12 初审会修改意见采纳情况说明 18 1.前言 1.1 指标体系编制的背景 为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修正案),满足各行业推行清洁生产的迫切需求,加快形成统一规范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按照中央编办,加快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修编整合工作,指导重点行业推行清洁生产的要求,经公开征求编制建议并筛选,研究制定了《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修)订计划(第二批)》,并于2016年4月8日在互联网上联合颁布2016年第8号公告,向社会公布了第二批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修)订计划。冶金清洁生产技术中心接受了三部委的委托,承担了制(修)订计划中的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任务,成立了指标体系编制工作小组,制订指标体系编制工作计划,组织开展指标体系编制工作。 1.2 指标体系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管理手段 政府主管部门需要了解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水平状况、评估钢铁企业轧钢工序及钢延压加工企业清洁生产绩效、设置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节能减排导向目标;以及需要制定相关产业发展政策,促进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实施清洁生产,进而规范和指导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持续有效地向前发展,在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企业中建立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清洁生产机制。 (2)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节能减排存在巨大压力 我国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大量地消耗着国内外资源与能源,向企业周边环境排放了污染物。为此我国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被国家列为重点污染行业之一,成为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重点关注的行业之一。为推动钢铁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持续减少资源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就成为紧迫的任务。如何判断钢铁企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水平,如何判断其清洁生产方面存在的潜力和机会,如何推动其自觉实施清洁生产,迫切需要由国家政府主管部门出台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导向目标,规范企业行为,引领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3) 原标准修改的必要性 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钢延压加工类《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中厚板轧钢)》(HJ/T318-2006),因涉及产品单一,时间较早,已不适应当前行业清洁生产水平的发展等问题。 (4) 冷轧工序标准缺失 目前,还没有正式颁布的冷轧工序清洁生产标准,作为钢铁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情况,需要确立冷轧工序的清洁生产标准,应用于冷轧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评价。 1.3 指标体系编制的主要依据 本指标体系编制主要依据以下文件: (1)《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修)订计划(第二批)》(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第8号公告); (2)《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6月5日)。 2 行业概况 2.1 轧钢工序发展概况 轧钢工序包括热轧工序和冷轧工序,热轧工序根据产品形状可以分为中厚板、棒线材、热轧薄板、型材等;冷轧工序根据产品不同可以分为酸轧产品、连退产品、冷轧不锈钢、电工钢、镀层板、涂层板等。本指标体系热轧部分适用于生产中厚板、棒线材、热轧带钢产品,冷轧部分适用于工作辊辊身长度大于900mm,0.38mm以下厚度的冷轧板以及热镀锌工序(不含彩涂、不锈钢、电工钢)。 (1)2015年我国钢筋产量为2.04亿吨,同比下降3.5%,占钢材总产量比重为18.18%,较2014年下降0.76个百分点,是产量最大的钢材品种。2015年我国线材产量为2.04亿吨,同比下降4.5%,占钢材总产量比重为13.1%,较2014年下降0.7个百分点,是所有钢材品种中产量第二大品种。2015年中厚板产量为7333万吨,同比下降0.1%。2015年热轧薄板产量为7333万吨,同比下降0.1%。 (2)2015年我国冷轧薄宽带钢产量为8382万吨,同比增长4.9%。2015年我国镀层板产量为5210万吨,同比增长2.7%。 热轧工序主要的清洁生产技术包括连铸坯热装热送技术、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加热炉余热回收技术、辊道链接保温设施、热轧工艺润滑技术等;冷轧工序主要的清洁生产技术包括酸洗-冷轧联合生产技术、浅槽紊流酸洗技术、废酸再生回收利用技术、氧化铁红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技术、节能加热炉及退火炉技术(蓄热式燃烧+低NOx烧嘴 +二次燃烧+低硫燃料)等。 2.2 轧钢工序产排污情况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2.2.1轧钢工序产排污情况 轧钢工序在整个钢铁企业生产流程中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小,轧钢工序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厂排放量3.63%,氮氧化物占比5.22%,烟粉尘2.32%。 (1)大气污染物 轧钢工序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包括: 各种燃料在加热炉、退火炉内燃烧产生的含颗粒物、SO2、NOx的废气; 钢坯在轧制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铁皮、铁屑等粉尘; 酸洗过程中,酸槽加热,产生的大量酸雾; 钢材轧制过程产生的油雾,清洗过程中产生的碱雾; (2)水污染物 轧钢工序废水分热轧废水与冷轧废水两大类。 ①热轧废水:主要是轧制过程中的直接冷却废水。热轧生产是对加热到1000℃以上的钢锭或钢坯进行轧制,有关设备及轧件均需直接冷却。冷却后的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粒度分布很广的氧化铁皮及润滑油类。此外,热轧废水的温度较高,大量废水直接排出时,还将造成一定的热污染。 ②冷轧废水:冷轧生产以酸洗后的热轧产品为原料,冷轧过程中需要用乳化液或棕榈油作润滑或冷却剂,会产生酸性废水及含油、乳化液的废水;冷轧带钢在松卷退火及表面处理时,会产生碱性含油废水,在表面处理过程中还会产生含酸、碱、油及铬的废水。冷轧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化学污染,主要污染物是酸、碱、乳化液及有毒重金属。 (3)固体废弃物 轧钢厂主要的固体废弃物包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氧化铁皮、废钢、废耐火材料、废油、污水处理污泥等。 (4)噪声 轧钢工艺产生的噪声为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等运动引起的机械噪声以及气流的起伏运动或气动力引起的空气动力性噪声,主要噪声源有:各类轧机、矫直机、剪切机、卷取机等,一般情况下,在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前,各主要噪声源源强均大于85dB(A)。 2.2.2轧钢工序污染物控制技术 (1)废气治理技术 燃烧废气治理技术:目前国内钢铁企业主要通过采用蓄热式燃烧+低NOx烧嘴+二次燃烧技术,燃用清洁混合煤气等清洁生产技术(加热炉节能减排技术)控制其污染。 轧机粉尘治理技术:目前国内钢铁企业主要通过塑烧板除尘技术、布袋除尘技术、湿式电除尘技术或湿式除尘技术 进行轧机粉尘的处理。 酸雾、碱雾治理技术:国内钢铁企业对 于此类废气,主要通过填料吸收塔、填料洗涤塔、静电除雾等技术进行处理。 油雾(乳化液油雾)治理技术:国内钢铁企业对于此类废气,主要通过喷雾洗涤塔、丝网式油雾净化器等技术进行治理。 (2)废水治理技术 热轧废水治理技术:直接冷却废水是直接冷却轧辊、轧辊轴承等设备及轧件时产生的废水,其特点是水量大、水温较高,且含有大量氧化铁皮和油。目前,国内钢铁企业对于此类废水的处理,主要采用传统的三段式、化学除油器、气浮、稀土磁盘等方法。间接冷却废水,主要采用冷却塔冷却后返 回用户循环使用的方法进行处理。层流冷却水一部分用于冲氧化铁皮,排水加压送过滤器过滤,经冷却塔冷却后,送回水井;另一部分直接进入回水井与经过过滤、冷却处理的水混合,后加压送用户循环使用。 冷轧废水治理技术:冷轧废水是轧钢工序中成份复杂、处理难度较大的废水,涉及的废水种类较多,包括含酸碱废水、含油和乳化液废水、含光整液废水、含铬废水等。目前国内钢铁企业对于此部分废水,主要通过建立相对独立的供排水系统,并区分不同种类的废水进 行相应预处理后,再混合进行综合处理,后回用或达标排放。其中含酸、碱废水采用中和沉淀的方法进行处理;含油及乳化液废水主要通过撇油机去除浮油后,采用超滤的方法进行预处理;含光整液废水主要成分为阴离子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COD负荷很高。目前国内钢铁企业对于此类废水主要采用催化氧化的方法进行预处理。。目前国内钢铁企业对含铬废水主要采用化学还原法或阳离子交换法进行预处理。 (3)固废治理技术 目前国内钢铁企业对于各类含铁尘泥的处置方式主要是用作炼钢冷却剂、还原铁原料、烧结配料及氧化铁颜料或磁性材料的原料等;废钢主要用作电炉炼钢原料或炼钢冷却剂;废耐火材料主要用于铺路或用作生产造渣剂及耐火材料的原料;含铬污泥、废油及废锌渣主要利用密闭容器进行分别收集,并外送有资质的单位或部门进行相应的再生、填埋或焚烧处理等。 (4)噪声治理技术 钢铁企业轧钢部分的噪声污染主要可从声源、传播途径和受体防护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在声源控制上,可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设备消声、隔振和减振等措施;在传播途径上可采取隔声、吸声和绿化等降噪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①确保烟气通过风机与排气筒时顺利排出,不反复折叠和产生湍流;②除尘风机与排气筒之间设置为软连接;③在各类风机进、出口处加装管道消声器;④煤气鼓风机和空气压缩机内衬泡沫吸声材料,外罩钢板采用封闭结构;⑤鼓风机、离心机、泵类设置单独基础或减振措施,设备与管道间采用金属软管柔性联接。 2.3 轧钢工序能耗、水耗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报告(2016年)》中内容,2015年钢铁工业钢加工工序能耗为58kgce/t,同比下降1.93%;其中热轧工序能耗50.32kgce/t,同比下降0.38%;冷轧工序能耗67.31,同比上升0.90%。 根据2014年中钢协统计数据,热压延加工工序燃气消耗194.61m3/t,电力消耗88.12kwh/t,新水消耗0.57 m3/t。冷压延加工工序燃气消耗84.41m3/t,电力消耗159.13kwh/t,新水消耗1.48m3/t。 3 编制过程 本指标体系编制工作根据国家三部委要求,于2016年4月28日启动,8月31日底完成指标体系初稿,具体编制过程见下表。 表3-1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工作进度表 序号 工作内容 完成时间 1 召开指标体系编制工作启动会,明确编制工作思路,组建编制小组,布置各阶段工作任务及完成时间节点。组织编制和下发指标体系编制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给各课题小组负责人及相关参与人员。 2016年4月25日 2 完成铁合金指标体系框架表编制工作 2016年6月30日 3 完成铁合金指标体系文本及编写说明初稿编制工作 2016年7月31日 4 8月份组织行业专家对初稿进行内审,在行业专家修改意见基础上,对初稿进行修改完善,于8月31日前将初稿报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 2016年8月31日 5 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中心组织初审会,根据专家所提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完成初稿并报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中心。 2016年9月30日 6 完成征求意见稿并报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中心。 2017年5月 4 适用范围 本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装备指标、资源与能源利用指标、产品特征指标、污染物控制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本指标体系热轧部分适用于生产中厚板、棒线材、热轧带钢产品的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清洁生产审核;新改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新建项目审批核准;企业环保核查、节能评估等。 本指标体系冷轧部分适用于工作辊辊身长度大于900mm,0.38mm以下厚度的冷轧板以及热镀锌工序(不含彩涂、不锈钢、电工钢)的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清洁生产审核;新扩改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新建项目审批核准;企业环保核查、节能评估等。 5 指标体系编制指导思想 本指标体系遵循“科学、合理、易操作”的原则进行编制。指标体系的编制体现了绿色发展、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生产全过程预防控制和源头削减的思想。本指标体系框架及定量、定性指标内容的确定,充分依据现行的《钢铁企业节能设计规范》、《板带轧钢工艺设计规范》、《钢铁产业调整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钢铁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轧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企业实际运行数据,并充分考虑了国内外已有的清洁生产技术成果和成功的清洁生产管理经验、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未来的发展趋势等信息内容。指标体系中指标的选取考虑了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生产特点和指标的典型性、代表性、统计指标数据容易获得等因素,使编制的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6 指标体系编制原则、依据和参考资料 6.1 编制原则 (1)依据清洁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进行编制; (2)满足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评判钢延压加工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引导和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鼓励先进企业,淘汰落后企业要求; (3)满足政府环保主管部门对钢延压加工企业新扩改建项目环评审批的要求; (4)满足政府主管部门对钢延压加工企业开展自愿与强制清洁生产审核的管理要求; (5)满足政府主管部门对钢延压加工企业实施市场准入、环境准入管理要求; (6)反映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生产特点; (7)促进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小绿色发展、清洁生产和技术进步; (8)促进现有钢延压加工企业完善清洁生产长效机制,持续提升钢延压加工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要求。 6.2 编制依据 本指标体系编制主要依据以下文件: (1)《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修)订计划(第二批)》(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第8号公告); (2)《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6月5日); (3)《钢铁产业调整政策(2015年修订)(征求意见稿)》; (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 (5)《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 (6)《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中厚板)》(HJ 470—2009); (7)《钢铁企业节水设计规范》(GB 50506-2009); (8)《钢铁企业节能设计规范》(GB 50632-2010) ; (9)《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6-2012); (10)《轧钢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5-2012)。 6.3 参考文献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还参考了以下文件: (1)《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联合发布,冶金清洁生产技术中心起草,2014年版); (2 )《HJ-BAT-006 钢铁行业轧钢工艺污染防治可行性技术指南(试行)2010年12月); (3)《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报告,2016年版); (4)《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4]23号); (5)《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工信部规〔2016〕225号); (6)《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绿色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工信部节〔2016〕113号); (7)《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文); (8)《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第二批)》(国家工信部、水利部、节水办公室,2016年第21号公告)。 7 编制方法和技术路线 7.1 编制方法 本指标体系在编制过程中具体采用了以下方法: (1) 资料收集法 为编制本指标体系,课题组先后收集了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现行的钢延压加工行业设计规范、钢铁企业节能设计规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全国轧钢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统计报表、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报告(2016)等材料,做为编制本指标体系的支撑性资料。 (2) 指标体系框架法 针对钢铁行业轧钢生产流程特点,根据国标所《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国家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我国清洁生产技术规范整合研究报告》等有关编制要求,确定了本指标体系框架。 (3) 指标值确定法 本指标体系定量指标基准值的确定,主要是参照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现行的轧钢行业设计规范、钢铁企业节能设计规范、2012年-2014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报表、2013年-2014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环保统计等文献资料。 本指标体系定性指标内容的确定,主要是参照国家《钢铁行业轧钢工艺污染防治可行性技术指南(试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2014年版)、《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等资料。 (4)专家评审法 由嘉宇公司组织公司内部专家技术委员会对指标体系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进行评审,提出修改完善意见。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境保护部组织有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组成的专家评审组对指标体系文本内容进行初审和终审,编制小组根据评审会议专家组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7.2 编制技术路线 本指标体系按以下编制技术路线组织编写工作,有关编制技术路线内容详见下图。 第 审 三 定 阶 阶 段 段 第 起 二 草 阶 阶 段 段 组建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工作组 收集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资料 制定指标体系编制工作方案 研究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国家和地方相关环境法律法规标准文件及其它文献材料 编制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提纲 1 编制评价体系指标框架,确定指标值 2编制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文本及编制说明初稿 提交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广泛征求钢铁企业、协会及科研院所专家意见 提交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送审稿 组织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专家及政府相关部门审查 提交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报批稿 由国家三部委组织审批颁布 第 准 一 备 阶 阶 段 段 报 批 和 第 审 四 批 阶 颁 段 布 阶 段 反 馈 修 订 修 改 提出修改意见 图7-1 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技术路线图 8 指标体系框架的确立 本指标体系框架的确立,主要依据《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和《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2014年版)两个文件,并结合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生产特点,吸收采纳了已颁布清洁生产标准的研究成果予以确定。 9 指标内容的确定 9.1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9.1.1 一级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一级指标包括:工艺装备及技术、资源与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污染物控制、产品特征、清洁生产管理等六类指标,根据这六类指标在对钢铁企业轧钢工序及钢延压加工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程度大小,将生产工艺装备及技术指标权重值确定为25,资源与能源消耗指标权重值确定为25,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权重值确定为15,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权重值确定为20,产品特征指标权重值确定为5,清洁生产管理指标权重值确定为10。 9.1.2 二级指标分权重值的确定 对于隶属于一级指标的二级指标分权重值的确定,主要根据各二级指标在钢铁企业(钢延压加工)生产过程中对清洁生产的贡献多少,影响程度大小而定,二级指标权重值越大的指标说明其对清洁生产贡献越大、影响程度越大。各二级指标权重值的赋值情况见指标体系文本表1、表2和表3。 9.2 二级限定性指标的确定 根据国家三部委发布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的规定,结合钢铁企业(钢延压加工)生产特点,紧扣绿色发展、节能减排、低碳关键、重点问题,从二级指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做为限定性指标。通过编制5种限定指标组合及对多家重点钢铁企业轧钢工序统计数据多次试用测算后将限定性指标确定为:工序能耗、废水排放量、产业政策符合性、达标排放、环境污染事故预防等5项指标。 9.3 二级指标基准值的确定 9.3.1热轧工序二级指标基准值的确定 热轧部分清洁生产技术要求指标值具体确定方法如下所述。 (1)工艺装备及技术类二级指标内容的确定 生产工艺装备类二级指标共有7项。这7项指标是根据国家有关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产业结构指导目录、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以及参考中国钢铁协会和中国金属学会联合编制的《2011年~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科学与技术发展指南》确定的。 连铸坯热装热送技术,指标值选用《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连铸坯热装热送技术指标。 加热炉余热回收技术。指标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年鉴、互联网上轧钢工序双预热蓄热燃烧技术应用、汽化冷却等相关文献予以确定的。辊道连接保温措施、轧钢在线热处理技术及除尘技术及低氮燃烧等定性指标:考虑目前最前沿和实用的技术,参考《钢铁行业轧钢工艺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确定。 (2)资源与能源利用类二级指标内容确定 资源与能源消耗类二级指标共有3项,指标内容确定方法如下: 工序能耗指标参考钢协统计数据2015年12月全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能源消耗汇总表,以排序5%作为I级,20%作为II级,50%作为III级确定,最终以《钢铁企业节能设计规范》指标进行修正。 燃气消耗指标参考《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技术要求》相应指标,最终以《钢铁企业节能设计规范》指标进行修正。 吨产品新水消耗指标取用《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中厚板)》(HJ 470—2009)中数值,并通过首钢京唐二期环评、石钢环评相应指标进行了验证。 (3)资源综合利用类二级指标的确定 资源综合利用类二级指标共有2项,指标内容确定方法如下: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参照首钢京唐二期环评、石钢环评中相关指标确定。 氧化铁皮回收率参照《中国钢铁工业环境保护统计2014年》指标确定。 (4)污染物控制类二级指标内容的确定 污染物排放控制类二级指标共有6项,具体确定方法如下: 废水排放量指标:参考环保部颁布的《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I级取特别排放限值1.1m3/t的0.3倍;III级取新建企业排放限值0.5倍,II级按等差数列取值,并用企业实际运行数据做参考。 COD 、石油类单位产品排放量2项指标,根据《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2012)中I级按特别排放限值乘以废水排放量指标而定,III级按新建企业排放限值乘以废水排放量指标而定,II级适当调整赋值。 颗粒物、SO2 、NOx排放量指标根据分工序产品产量、排污量计算表中除尘设备风量、运行时间,结合钢铁行业排放标准排放浓度限值计算分工序排污量,并乘以相应系数,再折算出单位产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5)产品特征类二级指标的确定 产品特征类二级指标共有3项,指标内容确定方法如下: 钢材综合成材率指标、钢材质量合格率指标、钢材质量优等品率指标:是参考了《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应指标。 (6)清洁生产管理类二级指标的确定 管理类二级指标共有8项,具体确定方法如下: 管理类二级指标内容的确定主要是依据国家有关钢铁行业相关产业发展政策、相关清洁生产与环保法律、法规、政策;国家有关绿色发展、节能减排、减碳要求;国家与地方政府有关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要求;以及公司内审会、公司外部初审会和终审会的专家修改意见,以及钢铁企业热轧工序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节能工作先进经验予以确定。 9.3.2冷轧工序二级指标基准值的确定 冷轧部分清洁生产技术要求指标值具体确定方法如下所述。 (1)生产工艺装备及技术类二级指标内容的确定 冷轧工序从以下5项生产工艺装备及技术类二级指标中选取可以代表自身生产特性的指标,指标内容确定方法如下: 酸洗-冷轧联合生产工艺技术:是根据目前冷轧设计规范及成熟先进的工艺技术确定该项指标。 浅槽紊流酸洗技术:根据国家有关钢铁行业(冷轧)现状、工艺技术与装备发展趋势、环境保护等相关要求,参考《钢铁行业轧钢工艺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来确定浅槽紊流酸洗技术。 废酸再生回收利用技术及氧化铁红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技术:对冷轧生产中间产物处理、回收利用废酸及铁红,是国家对冷轧企业环境保护基本要求,因此设置了此项指标。 无铬钝化:是根据冷轧生产工艺与装备的技术进步、环境保护规范要求而设定的。 (2)资源与能源消耗类二级指标内容确定 资源与能源消耗类二级指标共有5项,指标内容确定方法如下: 原料卷消耗、燃料消耗、电力消耗及新水消耗:主要根据企业实际运行数据、《板带轧钢工艺设计规范》及《钢铁企业节能设计规范》的技术规定进行选取。 工序能耗:根据2015年钢铁协会统计数据,到企业实际调研确定,同时参考了《钢铁企业节能设计规范》确定该项指标数值。 (3)资源综合利用类二级指标内容的确定 根据冷轧工艺特点,从以下4项资源综合利用类二级指标中选取可以代表自身生产特性的指标,指标内容确定方法如下: 水重复利用率:根据企业实际运行数据,并参考《钢铁企业节水设计规范》对指标进行了调整。 新酸耗比率:根据2014年钢铁企业环保统计年报及企业实际调研计算得到。 氧化铁粉回收利用率:根据企业实际运行情况及环评报告确定。 退火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是根据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与资源的规定、主要是考虑二次资源的循环利用要求而设置的。 (4)污染物排放控制类二级指标内容的确定 污染物排放控制类二级指标共有13项,具体确定方法如下: 单位产品废水、石油类、COD和氨氮排放量等三项指标:是参考环保部2012年颁布的《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单位产品排水量和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及企业实际数据经计算确定的。 废水排放量指标:根据企业实际调研,参考环保部颁布的《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校核指标,最终确定吨产品废水排放量。 COD、氨氮、石油类排放量3项指标,根据《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2012)中I级按特别排放限值乘以废水排放量指标而定,III级按新建企业排放限值乘以废水排放量指标而定,II级适当调整赋值,并用企业实际运行数据做参考。 颗粒物、SO2、NOx排放量指标根据分工序产品产量、排污量计算表中除尘设备风量、运行时间,用钢铁行业排放标准排放浓度限值计校核排污量,重点考虑企业实际运行情况,算出单位产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单位产品烟尘、SO2、NOx:是参考某较先进冷轧企业实际运行数据计算确定的。 除尘技术及废水处理技术等定性指标:考虑目前最前沿和实用的技术,参考《钢铁行业轧钢工艺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确定。 (5)产品特征类二级指标的确定 产品特征类二级指标共有2项,指标内容确定方法如下: 板材合格率指标和板材成材率指标:是参照2012年-2014年中国钢铁协会统计数据确定。 (6)清洁生产管理类二级指标的确定 管理类二级指标共有8项,具体确定方法如下: 管理类二级指标内容的确定主要是依据国家有关钢铁行业(冷轧)相关产业发展政策、相关清洁生产与环保法律、法规、政策;国家有关绿色发展、节能减排、减碳要求;国家与地方政府有关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要求;以及公司内审会、公司外部初审会和终审会的专家修改意见,以及冷轧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节能工作先进经验予以确定。 10 指标体系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经济合理性 本指标体系颁布后对推动钢铁企业(钢延压加工)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推动钢铁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减碳、增效、改善管理,进一步改善企业及周边地区环境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 本指标体系的提出是从绿色发展、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立足于钢铁企业(钢延压加工),兼顾了轧钢生产过程中重点关键性指标,以便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清洁生产水平。钢铁行业(钢延压加))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定性指标的确定参考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2015年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2-2014年生产技术经济指标和中国钢铁协会2012年-2014年热轧/冷轧企业环保指标统计数据、现行的轧钢设计规范、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指南、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以及国内钢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工作的先进管理经验等。 为了确保颁布实施的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编制小组通过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工业协会相关统计数据选取多家重点钢铁企业对企业所达到的清洁生产水平情况进行试用试算。选取XXX、XXX、XXX等3家新建企业所达到的清洁生产水平情况进行试用试算。试算结果可以满足指标体系规定的要求。 (3)对钢铁企业(钢延压加工)节能、降耗、减污、减碳、增效的推动 本指标体系从六个方面针对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生产过程提出了定量与定性清洁生产要求,本指标体系所提出的清洁生产指标基准值、清洁生产工艺技术装备以及环保与清洁生产管理要求,均来自钢铁企业轧钢工序的生产实践,并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本指标体系的出台必将推动钢铁企业(钢延压加工)提升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减少资源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提高产品成材率和合格率,促进钢铁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利用,改进和完善环保与清洁生产管理,提升钢铁企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1 指标体系实施后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1)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的改进 本指标体系参照国家出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现行的轧钢设计规范、国内外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生产工艺装备未来发展趋势,按照“生产工艺装备大型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节能、低碳与环保”未来发展主要趋势提出了适合我国钢铁企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定量与定性指标内容,将有助于我国钢铁企业(钢延压加工)提升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从生产硬件建设上为节能、减污、减碳奠定基础。 (2)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 本指标体系根据《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钢铁行业轧钢工艺污染防治可行性技术指南(试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中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指南》、《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1年~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科学与技术发展指南》对企业提出了应用相关清洁生产技术的要求,这些清洁生产技术已经被国内外企业生产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技术,这些技术在企业推广普及后将会带来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将有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完善企业清洁生产组织管理 我国大多数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企业实施清洁生产走的是生产工艺技术升级改造和技术进步的道路,并且也收到了节能、降耗、减污、减碳、增效的效果,但忽视了运用管理手段来全面地、系统地、自觉地对本企业轧钢生产过程资源与能源消耗、污染物产生与排放进行有效地控制,大多数企业没有能够有效地建立起清洁生产领导机构和管理制度、清洁生产审核活动,需要政府推动,借助咨询机构来完成,而不能自主、自觉地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活动。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指标体系特别提出了在钢铁企业(钢延压加工)建立清洁生产领导机构和管理制度,应有清洁生产年度工作计划,定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活动,从而推动钢铁企业(钢延压加工)建立并形成清洁生产长效机制,使开展清洁生产活动成为企业自觉主动、持续有效的行为。 12 初审会修改意见采纳情况说明 2016年9月28日,国家环科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中心组织召开钢铁行业高炉炼铁等5个工序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初审会,相关方参会单位主要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钢铁设计院、钢铁企业等5位专家。会上轧钢工序所提修改意见共计6条,采纳意见4.5条,修改意见采纳率为75%,未采纳意见有1.5条并给予了解释和说明,具体意见采纳情况见表12-1。 17 表12-1 《钢铁行业(钢延压加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专家评审会修改意见采纳情况说明表 序号 修改意见 采纳情况 轧钢工序 1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选出若干家企业作为数据统计来源; 数据统计主要来源于中钢协环保和能源统计资料,汇集了数十家重点钢铁企业相关数据;同时,对首钢京唐、宝钢、首钢顺义冷轧等企业进行了重点调研。 2 热轧考虑增加钢筋、大中型钢; 部分采纳,已收集了热轧棒线相关资料、数据,其余各类型钢,因批量少,能耗差距大,难以区分统计。 3 补充规范性文件; 已采纳 4 完善规范名词解释; 已采纳 5 清洁生产管理类指标中,达标排放建议删去; 未采纳,经过论证认为达标排放指标为管理类指标里的一项必要指标。 6 限定性指标的选取要具有实际意义。 已采纳,对工序能耗等限定性指标的实际意义进行了进一步论证,均具有实际导向意义。 18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市场/行业分析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