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汉源采砂规划.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890898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源采砂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汉源采砂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汉源采砂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汉源采砂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汉源采砂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川省 雅安市汉源县采砂规划(审定稿)延边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一月批 准:核 定:审 查:校 核:编 写:目 录1概要11.1河道概况11.2河道采砂状况和存在的重要问题11.3河道采砂规划的原则与任务21.4采砂分区规划31.5采砂影响分析41.6规划实行与管理41.7结论与建议52基本情况62.1河道概况62.2水文泥沙特性及床沙组成72.3地质112.4已建与拟建涉河工程概况142.5生态与环境现状153河道演变与泥沙补给分析163.1历史时期演变163.2近期演变及趋势173.3河道泥沙补给分析184规划的必要性194.1河道采砂基本情况194.2河道采砂存在的问题224.3制订规划的必

2、要性225规划原则与规划任务245.1规划原则245.2规划任务255.3规划基准年与规划期286采砂分区划定296.1禁采区划定296.2可采区规划307采砂影响分析357.1采砂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357.2采砂对防洪安全的影响分析357.3采砂对通航安全的影响分析357.4采砂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分析357.5采砂对涉河工程正常运用的影响分析378规划实行与管理388.1规划实行388.2管理机构与管理设施388.3动态监测管理措施389结论与建议419.1结论419.2建议421 概要1.1 河道概况流沙河是大渡河中游左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扇子山东麓,整个流域位于汉源县境内。北面以大相岭

3、和青衣江分水,南面以鸡冠山与大冲河为界,分水岭最高海拔高程4021m。流域走向大体为西北东南向,略呈扇形。本流域除四周靠近分水岭地区为山区地形外,大部为深、浅丘地貌,中、下游干流沿岸有少量平坝。流域面积1150km2,河长71.0km,河道平均比降14。流沙河两河口以上约20km处有即将兴建的永定桥水库工程,该工程坝址以上流域集水面积127.5km2,水库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23m,水库总库容1869万m3,正常蓄水位1545m,为不完全年调节水库。旭家沟为流沙河中游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汉源县西北部海拔4021m的马鞍山东麓,界于东经1021910226、北纬29262935之间

4、,流域形似扇形,旭家沟全长21.5km,流域面积157.1 km2,河道平均比降159。宰骡河为大渡河中游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大山垭口,河源高程2800m,上游支流密布,整个水系呈树枝状发育。河流大体从南向北流,经窑厂、平坝、平等、河南乡,于小堡乡盐井村纳入右岸较大支流林罗沟后,经小堡乡团结村、高坪村,于小堡藏族彝族乡注入大渡河。流域内重要为高山,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呈“V”型,流域内植被较好,森林覆盖面积约90,人烟稀少,水土保持良好。西街河为大渡河中游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甘洛县俄洛村附近,河源高程2600m。河流大体从南向北流,经俄洛、凤窝、然莫、冒水洞,于桂贤乡中心村注入大渡河。流域

5、内重要为高山,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呈“V”型,流域内植被较好,森林覆盖面积约90,水土保持良好。上堰沟为流沙河中游左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天井坝,河源高程3138m。河流大体从东向西流,经喜鹊沟、干海子、杨家山、窑坪子,于甘溪坝注入流沙河。流域内山高坡陡,沟短落差大,山上乔木稀疏,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域内水土保持良好。1.2 河道采砂状况和存在的重要问题规划各砂场中除西街河砂场没有采砂活动外,其余各砂场均有采砂活动,采砂活动为自发性,采砂人员为周边村民,均未办理相关手续。各堆砂场均处在主河道内,旭家沟砂场有本地居民自筑浆砌石拦砂坎截砂。工程区采砂活动为自发性的,采砂人员均为周边村民。由于缺少

6、采砂规划,导致采砂活动混乱,环境及安全问题突出,水务部门管理难度很大。采砂人员只追求作业操作方便,只要河砂产量高,就大量采挖,局部河段采挖太深,出现大量深坑,水流易形成旋涡,影响行洪安全,加剧了河岸冲刷。采砂作业结束后,对坑潭不及时进行有效的回填复平,使河势稳定、两岸农田、防洪堤和桥梁受到威胁。采砂机械在上游河道内作业,扰动水面,导致下游水质严重破坏,同时,采砂机械上的柴油、汽油、机油滴漏及产生的含油废水、污油,直接排入河道,影响水质。砂石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重要表现在:各级政府对采砂管理和执法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采砂管理执法装备缺少;采砂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亟待完善。1.3 河道采砂规

7、划的原则与任务1.3.1 河道采砂规划的原则根据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规程(SL423-2023)相关技术规定,结合现场踏勘河道采砂现状制定本次规划原则。(1)坚持以维护河道河势稳定,保障防洪、通航、供水和水环境安全的原则。充足考虑防洪安全和通航安全以及沿江沿河涉水工程和设施正常运用的规定,并与区域防洪、河道整治、航道整治等专业规划相协调,注重生态环境保护。(2)坚持科学发展,可连续发展的原则。解决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体现人水和谐、协调发展的治水理念和“在保护中运用、在运用中保护”的规定,适度、合理地运用河砂资源。(3)坚持全面、协调、统筹兼顾的原则。对的解决流域上下游、左右岸以及各地区之间的关系以

8、及保护与运用、规划与实行、实行与监管、中央或省重点项目与地方建设用砂的关系,最大限度将采砂规划与河道治理和航道治理相结合,尽量满足新形势下河道采砂的需求。(4)坚持总量控制、分年实行的原则。突出规划的宏观性、指导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定,为采砂管理提供基础依据。(5)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对采砂管理矛盾突出、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采砂对河道影响较大的河流,采砂规划应尽量具体具体,在此基础上,兼顾一般河流的采砂规划。(6)坚持与河道、航道治理工程及河道内其他综合运用相结合,实现互利双赢的原则。尽量减少疏浚弃砂,实现砂石资源运用的最大化。1.3.2 规划任务本次规划任务是根据河道的演变

9、情况、演变趋势、来水来砂情况,充足考虑保障防洪和通航安全、保障沿江涉水工程和设施正常运用以及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定,研究提出规划期内河段禁采区、可采区规划,年度采砂控制总量及分派规划,在认真总结以往采砂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河道采砂规划实行与管理意见。重要工作内容如下:1、河道演变及泥沙补给分析2、年度采砂控制总量3、禁采区规划4、可采区规划5、采砂影响分析6、规划实行与管理1.4 采砂分区规划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河道(水库)现状、砂石资源及城市建设情况,拟定禁采区、可采区。禁采区、可采区、可采期、禁采期及年度控制采砂总量如下:1、禁采区两河口砂场已建有防洪堤工程

10、,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拟定防洪堤临水侧50m范围内为禁采区,农田边沿30m范围内为禁采区。甘溪坝砂场上游防洪堤50m范围内为禁采区,砂场下游桥梁以上200m范围内为禁采区。旭家沟砂场上游农田30m范围内为禁采区,下游左侧农田、右侧岸坡30m范围内为禁采区,下游桥梁以上200m范围内为禁采区。宰骡河砂场上游水电站厂房100m范围内为禁采区,砂场中间桥梁上下游各200m范围内为禁采区。西街河砂场农田30m范围内为禁采区。上堰沟砂场上游庙宇50m范围内为禁采区,下游房屋50m范围内为禁采区。2、可采区规划河段禁采区以外的河面均为可采区,年度控制采砂总量为40万m3。1.5 采砂影响分析本次规划采砂控

11、制在主河道内,主流不会出现改向,保证河势在平面形态上的稳定。因此,本采砂规划对河势稳定基本无影响。河道采砂后,由于增长了过水断面面积,同频率洪水情况下,采砂河段洪水位有所减少,并且断面平均流速也有所减少。因此,河道采砂改善了河道行洪断面,对河道行洪、输水是有利的。以此类推,规范的采砂作业取走了河道内砂石,可有效的清除河心洲,拓宽河道,增大过水面积,提高河道的输水和行洪能力,对本地防洪安全是有利的。本次采砂规划中两河口砂场、甘溪坝砂场、旭家沟砂场和上堰沟砂场无通航规定。宰骡河砂场、西街河砂场虽与汉源湖相接,但是采砂区域范围在可采期内大部分未被水面淹没,同时在开采作业方式中提出了严禁将尾料弃入汉源

12、湖的规定。因此,本采砂规划对通航安全无影响。规划河段内无重要、珍稀水生物和渔业保护区等敏感生态环境因子。但是,由于采砂机具和作业方式的特殊性,必然会对生态和环境导致一定负面影响,重要体现在水质、废气及粉尘、噪声等几个方面。鉴于采砂对生态和环境有不同限度的影响,必须采用一定的措施消除或减小不利影响。措施涉及粉尘防治措施、声音管理、燃油、燃煤废气控制措施、作业区环境卫生管理等措施两河口砂场涉河工程重要为防洪堤,甘溪坝砂场、旭家沟砂场和宰骡河砂场范围内或附近均涉及到桥梁,上堰沟砂场规划河段内修建有临时性的干砌块石防洪堤。本次规划将防洪堤临水面30m和各桥梁上下游各200m范围划为了禁采区,对各涉河工

13、程基本无影响。因此,本次采砂规划对涉河工程正常运用无影响。1.6 规划实行与管理汉源县水务局是负责河道采砂现场管理工作的行政机关。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县水务局负责牵头、协调水政、公安、交通等相关单位依法进行处置。管理机构应在水库现场设立办公室,并配备必要的交通(陆地和水上)、通讯、摄像等办公工具及器材,所需经费来自采砂权拍卖收入。动态监测管理的内容重要有开采范围、开采深度、开采时间、砂料堆放及运送等。1.7 结论与建议1.7.1 结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在满足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定、保证河势稳定、保障防洪安全、保证涉河工程正常运用的前提下,规范汉源县流沙河流域、宰骡河流域和西街河流域的采砂行为,适度

14、、合理地运用河道砂石资源是合理可行的。规划的起始年份为20232023年,规划期5年,年度控制采砂总量为40万m3。根据现场勘测和调查分析,规划区采砂对河势稳定、防洪安全、通航安全等无不利影响;对涉河工程正常运营无不利影响;对生态与环境有一定影响。本次采砂规划满足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砂方案合理可行,对于规范河道采砂行为,可连续地开发运用河道砂石资源,维护河势稳定,保证防洪安全,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立人水和谐的良好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1.7.2 建议在管理机构内设立专职管理人员,并配备专门的管理工、器具,实行常年动态管理。每年总结经验,改善管理方法及措施。实行中加大监管力度,减小环境污染,

15、保证电站建筑物及堤防等涉水设施的安全,保证河势稳定。2 基本情况2.1 河道概况2.1.1 流沙河流沙河是大渡河中游左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扇子山东麓,整个流域位于汉源县境内。北面以大相岭和青衣江分水,南面以鸡冠山与大冲河为界,分水岭最高海拔高程4021m。流域走向大体为西北东南向,略呈扇形。本流域除四周靠近分水岭地区为山区地形外,大部为深、浅丘地貌,中、下游干流沿岸有少量平坝。流域面积1150km2,河长71.0km,河道平均比降14。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流域的植被较好,树木很多,水土流失并不严重。但从三十年代起,树木被大量砍伐,植被逐渐减少,导致水流中的泥沙含量和推移质显著增长。本河段两岸居

16、民较多且集中,土地运用率和水利化限度较高,出产较丰富,为汉源县重要产粮和经济作物区之一。由于人类活动频繁,致使周边一带植被较差,仅在人口居住区附近种植有较多的果树,在沿河两岸山上有较多的荒坡、零星草甸,以及为数较少的灌木和树丛。流沙河两河口以上约20km处有即将兴建的永定桥水库工程,该工程坝址以上流域集水面积127.5km2,水库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23m,水库总库容1869万m3,正常蓄水位1545m,为不完全年调节水库。2.1.2 旭家沟旭家沟为流沙河中游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汉源县西北部海拔4021m的马鞍山东麓,界于东经1021910226、北纬29262935之间,流域形

17、似扇形,旭家沟全长21.5km,流域面积157.1 km2,河道平均比降159。流域内河道走向大体为西东向整个流域北部最高,另一方面为西部,主河道上游河道由北向南流,在海拔1800m后转为由西向东流,在富庄附近汇入流沙河。旭家沟流域内山高坡陡,沟短落差大,海拔1500m以上人迹罕至,山上乔木稀疏,多为灌木、草甸所覆盖,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域内水土保持良好。2.1.3 宰骡河宰骡河为大渡河中游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大山垭口,河源高程2800m,上游支流密布,整个水系呈树枝状发育。河流大体从南向北流,经窑厂、平坝、平等、河南乡,于小堡乡盐井村纳入右岸较大支流林罗沟后,经小堡乡团结村、高坪村,于

18、小堡藏族彝族乡注入大渡河。流域内重要为高山,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呈“V”型,流域内植被较好,森林覆盖面积约90,人烟稀少,水土保持良好。2.1.4 西街河西街河为大渡河中游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甘洛县俄洛村附近,河源高程2600m。河流大体从南向北流,经俄洛、凤窝、然莫、冒水洞,于桂贤乡中心村注入大渡河。流域内重要为高山,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呈“V”型,流域内植被较好,森林覆盖面积约90,水土保持良好。2.1.5 上堰沟上堰沟为流沙河中游左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天井坝,河源高程3138m。河流大体从东向西流,经喜鹊沟、干海子、杨家山、窑坪子,于甘溪坝注入流沙河。流域内山高坡陡,沟短落差大,山上乔

19、木稀疏,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域内水土保持良好。2.2 水文泥沙特性及床沙组成2.2.1 水文特性1、气象特性流沙河、宰骡河、西街河流域均属北温带与季风带之间的亚热带气候区,流域处在大相岭的焚风地带,气候较为干燥,除山区与深丘区外,大体属冬温、春暖、夏热、秋凉的干燥型气候。根据汉源气象站19512023年资料记录,数年平均气温19.2,极端最高气温40.9(1988年5月2日),极端最低气温3.3(1955年1月6日),数年平均年降水量738.8mm,平均年降水日数为143天,历年最大日降水量168.2mm(1990年7月),数年平均年蒸发量1395.6mm,数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8%,定期最

20、大风速15.3m/s(1953年11月2日),汉源气象站气象要素记录见表2-1。汉源气象站气象要素登记表表2-1项 目123456789101112全年记录资料年限降水数年平均降水量(mm)1.65.317.047.473.2107.4169.1159.0100.142.614.51.6738.81951-2023数年平均降水日数1.53.88.012.716.919.019.117.719.414.67.72.1142.51961-202310.0mm天数0.00.00.31.32.33.05.85.13.21.00.30.022.31961-199025.0mm天数0.00.00.00.1

21、0.30.41.71.80.40.10.00.04.81961-199050.0mm天数0.00.00.00.00.00.10.40.40.10.00.00.01.01961-1990历年最大日降水量(mm)610.72232.350.985.9168.2108.368.328.916.94.4168.21951-2023气温()数年平均8.510.414.719.122.023.525.625.422.018.314.310.017.81951-2023极端最高21.92733.740.140.939.540.340.238.832.728.32240.91951-1990极端最低-3.3-

22、1.10.25.79.814.2161613.26.62.6-3.3-3.31951-1990相对湿度数年平均(%)59.558.259.261.666.374.677.276.578.074.568.563.568.11951-2023历年最小(%)61186141828211923211461951-2023风数年平均风速(m/s)0.91.11.31.31.00.60.61.40.60.50.60.80.91952-2023定期最大风速(m/s)12131414.31410.3151210.21015.310.215.31952-2023相应风向SESSESSESSESSEWNWNWNW

23、SSESSESSESSESSE蒸发数年平均(mm)74.585.2138.6169.8169.6134.4154.1150.4100.880.170.867.31395.61953-1966(口径20cm蒸发皿)1980-1990雷暴数年平均0.00.11.16.36.24.99.59.32.71.00.50.041.51961-2023雾日数年平均0.00.00.00.00.00.00.70.00.00.00.00.00.71961-20232、洪水特性流沙河洪水重要由暴雨形成,流域内实测年最大24h点雨量达204.5mm(大堰站,1999年6月15日)的特大暴雨,另在河口附近的汉源气象站于

24、1990年7月测得最大一日雨量为168.2mm。该流域洪水过程一般为单峰,洪水陡涨陡落,洪水历时一般不超过一天,峰顶历时为半小时左右。年最大洪水一般发生在79月,其中7、8月发生次数占90%以上。流沙河水文站实测年最大流量最早发生在7月(1984年7月2日,洪峰流量为644 m3/s),最晚发生在9月(1986年9月9日,洪峰流量为351m3/s)。年最大流量系列最大值为1020m3/s(1960年8月4日),最小值为173 m3/s(1983年7月30日),两者之比为5.90。宰骡河、西街河流域内无实测洪水资料,因两流域距流沙河流域较近,下垫面情况基本相同,两流域暴雨洪水特性可参照流沙河流域

25、暴雨洪水特性。宰骡河、西街河流域的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出现的时间与暴雨相应,年最大洪峰流量均出现于69月,以7、8两月出现频次最高。据邻近的流沙河水文站实测资料记录,年最大流量出现在6月,最晚出现在9月,年最大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洪水过程线多为单峰过程线,洪水具有陡涨陡落,峰高量小,洪峰连续时间短,过程尖瘦等特点。2.2.2 泥砂特性及床砂组成2.2.2.1 流沙河1、流域产沙概况流沙河为大渡河中游左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扇子山东麓。流域内除四周靠近分水岭地区为山区地形外,大部为深、浅丘地形。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流域植被较好,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树木被大量砍伐。出露地层以紫红色、棕红色砂质粘

26、土岩(泥岩)泥质粉砂岩、细沙岩为主。该流域处在大相岭的焚风区,气候较干燥,岩体风化较严重。数年平均降水量700mm以上,重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7.9%,暴雨年均23次,降水强度一般在6080 mm。固体径流蕴藏量丰富。冲沟发育,暴雨强度大,水土流失较严重,泥石流活跃。据流沙河水文站悬移质测验资料记录,数年平均年输沙模数为1130t/(km2a),数年平均含沙量1910g/m3。2、悬移质该流域仅设有流沙河水文站,控制集水面积1075km2,为本报告各砂场悬移质泥沙设计依据水文站。流沙河水文站从1956年开始施测单沙至今。单沙垂线固定在起点距15m处,用一线一点或定比混合法取样。19

27、691975年停测。1959、1960、19621975年施测有输沙率,但测次不多。19631967年进行了颗粒级配分析。含沙量资料1965、1966年系用单断沙关系法整编,其于各年用近似法整编。共有19561968年、19762023年共43年实测资料系列。悬移质最大粒径1.98mm,中数粒径0.036mm,平均粒径0.126mm,流沙河水文站悬移质颗粒级配成果见表2-2。流沙河水文站悬移质颗粒级配成果表表2-2粒径级(mm)0.00050.010.0250.050.100.250.501.02.0小于某粒径沙重百分数(%)14.625.041.558.373.685.092.598.610

28、0据记录,流沙河水文站数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121万t,数年平均含沙量1910g/m3,输沙量年内分派极不均匀,重要集中在汛期(69月),占全年输沙量的94.2%;其中8月份输沙量最大,占全年输沙量的42.3%。3、推移质流沙河无推移质实测资料,瀑布沟电站设计时,成都院对流沙河推移质进行了水槽实验。根据流沙河推移质输沙水槽实验成果,推算得流沙河水文站河段中水年推移质年输沙量为8万t。2.2.2.2 宰骡河1、泥沙来源宰骡河泥沙重要来源于汛期大气降雨引起的表土侵蚀和水流对河床的下切,以及沿河大小支沟两岸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流域内地质构造较复杂,岩石较破碎,坡度较陡,遇集中大雨,在不稳定的坡面及

29、支流时有崩塌、滑动和泥石流等发生,成为河道泥沙的重要来源。据流沙河水文站悬移质测验资料记录,数年平均年输沙模数为1130t/(km2a),数年平均含沙量1910g/m3。2、悬移质泥沙宰骡河砂场地处宰骡河下游,查四川省水文手册数年平均悬移质输沙模数等值线图,M01250 t/(km2a),与流沙河站数年平均年输沙模数相比偏大,为保守计,宰骡河砂场采用流沙河水文站数据M0=1130 t/(km2a)。由此计算出设计断面的泥沙特性值见表2-3。泥沙计算成果表表2-3电站宰骡河砂场年数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万t)32.3数年平均含沙量(kg/m3)1.91数年平均推移质年输沙量(万t)6.463、推

30、移质四川省水文手册指出:“推移质占悬移质泥沙的百分率(),在一般平原河流可采用510%,山丘区河流可采用1030%(块石砾石河床可采用10%,沙卵石河床可采用20%,悬移质含沙量不大而河床组成很细时其百分率也许更大)。” 结合宰骡河的具体情况,采用为20%,计算宰骡河砂场的数年平均推移质年输沙量(见表2-3)。2.2.2.3 西街河1、泥沙来源西街河泥沙重要来源于汛期大气降雨引起的表土侵蚀和水流对河床的下切,以及沿河大小支沟两岸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2、悬移质泥沙西街河砂场数年平均悬移质输沙模数取流沙河站数年平均年输沙模数数值,即M0=1130 t/(km2a)。由此计算出设计断面的泥沙特性值

31、见表2-4。泥沙计算成果表表2-4电站西街河砂场年数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万t)12.7数年平均含沙量(kg/m3)1.91数年平均推移质年输沙量(万t)2.543、推移质西街河砂场采用为20%,计算西街河砂场的数年平均推移质年输沙量(见表2-4)。2.3 地质区域从属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交接地带。区内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上表现为高山、深谷,山岭高程一般25003500m,河流水系发育,河谷深切,岭谷高差10001500m,强裂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塑造了本区典型的侵蚀构造地貌形态特性。区内出露地层较齐全,除石炭系、白垩系和第三系缺失外,其余各系均有不同限度出露,第四系松散堆积物重要分布于河

32、谷及两岸斜坡地带。分布的覆盖层暗其成因、结构特性、性状可分为五大类型:早更新世河湖相沉积的昔格达(Q1x)黄色黄绿色粉细砂、粉砂质半成岩;河流冲积的阶地堆积层(Qal)洪积堆积层(Qpl)泥石流堆积层(Qset)崩坡积残积层(Q4dl+col+el )在大地构造部位上,区域位于扬子准地台西缘的上扬子台褶皱带内,属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东亚带的北段,其西侧分布有金坪断裂,东侧有近南北西向展布的汉源昭觉断裂。区内为中高山区,沟谷发育,各种规模的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较发育。现对各砂场属性分述如下:2.3.1.1 两河口砂场两河口砂场位于流沙河上游,旭家沟与流沙河交汇处,河流为宽阔的“U”型河谷,宽度20

33、0400m,河流流向总体为S4565E,岸坡大部分基岩出露,坡度较陡,山体雄厚,两岸阶地不发育,漫滩平缓开阔,漫滩多被开辟为耕地。该砂场地层由新到老重要分布有第四系全新统根植土、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泥石流堆积层,下更新统昔格达层,侏罗系中统遂宁组砂泥岩互层。河道内覆盖层厚度1020m,可开采长度约1Km,重要成分为花岗岩、砂岩,漂卵砾石夹砂,级配较均匀,松散堆积,无架空结构。下游左岸已建有防洪堤,开采时应注意与防洪堤的距离。2.3.1.2 甘溪坝砂场甘溪坝砂场位于富春乡甘溪坝下游,上游河段为人工农田,砂场位于农田下游河段。河流为“U”型河谷,河谷宽度3070m,河流流向总体为S4535W,河

34、谷不对称,总体为斜纵向谷,右岸岸坡较陡,时有基岩出露,局部残留级阶地;左岸地形呈台阶状,级阶地较发育,阶面宽缓,延伸长,略像河床倾斜,阶面高出河床310m。砂场河床内分布为第四系现代河流冲洪积层,覆盖厚度410m,可开采长度约800m。重要成分为紫红色花岗岩,棕红色砂岩,漂卵砾石夹砂,砂岩为主,含泥量较小,松散堆积,级配较均匀。适合人工开采,但受防洪堤影响,应注意防洪堤的开采距离。2.3.1.3 旭家沟砂场旭家沟砂场位于旭家沟与包家沟交汇处,河流为“U”型河谷,河谷宽度50150m,河流流向总体为SE向,河谷对称,两岸岸坡较陡,基岩出露,级阶地发育,为典型的高山深切河谷。砂场河床分布为第四系现

35、代河流冲洪积层,重要由漂卵砾石夹砂组成,厚度10m15m。卵石成分以花岗岩、砂岩为主,粒径一般为30200mm,漂石含量为10%15%,以漂卵石为骨架,砂粒充填其中,无架空现象,结构松散稍密。可开采长度约为1km,开采宽度5080m。2.3.1.4 宰骡河砂场宰骡河砂场位于汉源县宰骡河于大渡河交汇河口处扇形地带,河流为高山“U”型河谷,两岸山体陡峭,基岩出露,无阶地发育。砂场河床重要分布为第四系现代河流冲洪积层,重要由卵石夹砂组成,厚度715m ,卵石成分重要为红色砂岩,粒径20100mm,卵石含量35%40%,重要成分为砂,结构密实。可开采长度约1.2km,开采宽度2550m,开采区无防洪堤

36、限制,也无农田影响,但与上游电站尾水距离较近,开采应考虑与电站的影响关系。2.3.1.5 西街河砂场西街河砂场位于西街河于大渡河交汇以上1.5km地段,该段河段为高山深切河谷,河谷呈“U”型,河流流向NW向,河谷对称,两岸山体陡峭,基岩部分出露,无阶地发育。由于该段河床靠近河口交汇地段,河床开阔,河谷宽80150m,冲洪积堆积较厚。砂场河床重要分布为第四系现在河流冲洪积层,重要成分为票卵砾石夹砂,厚度1020m ,卵石重要成分为浅灰色灰岩、花岗岩和砂岩,漂石含量2530%,卵石含量3045%,级配均匀,结构松散稍密,无架空现象。开采区无防洪堤等其他影响,开采宽度约75140m,长度约1.5km

37、。由于山体较陡,局部为覆盖层堆积,开采过程中应注意对坡脚的扰动,避免开采过程中出现滑坡现象。2.3.1.6 上堰沟砂场本砂场位于富村乡上堰村上游上堰沟内,该段河流为高山河流出口段,河谷宽阔呈“U”字型河谷,河流流向SW向,河谷对称两岸山体陡峭,河流两岸有级阶地发育,无基座出露。由于该段河流为出口段,相应下游为冲洪积扇形地带,河床开阔,河谷宽70200m,冲洪积堆积。砂场河床重要分布为高山河流第四系现在河流冲洪积层,重要成分为票卵砾石夹砂,厚度820m ,卵石重要成分为浅灰色灰岩、花岗岩和砂岩,漂石含量5%左右,卵石含量65%70%,含少量砂,含泥量成分较高,结构密实。级阶地重要成分为票卵砾石夹

38、砂,漂石含量2530%,卵石含量4550%,其余成分为砂夹泥。开采区无其他因素影响,开采长度约1.3km,开采宽度60100m。2.4 已建与拟建涉河工程概况两河口砂场合在流沙河左右两岸均建有防洪堤。甘溪坝砂场上游流沙河左岸建有防洪堤,下游建有一座桥梁。旭家沟砂场下游建有一座桥梁,附近有少量民居。宰骡河砂场内建有一座桥梁。西街河砂场未建有桥梁、防洪堤等涉河工程。上堰沟砂场内部分河段建有干砌石防洪堤。2.5 生态与环境现状汉源县位于长江上游川西南大渡河中游、雅安市南部,幅员面积2349km2。汉源县属大渡河中游亚热带干热河谷少雨区,气候干燥,降雨量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降雨集中在5月至10月,尤以

39、7、8月最多。汉源县山高坡陡,地表破碎,中低山植被稀疏,河沟短促狭窄,河床河岸陡峻。由于受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们过度开发经营的影响,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是四川省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区之一。水土流失导致土地保水抗旱能力减少,养份流失,农业产量低下。水土流失不仅对土地资源导致破坏,并且携带着大量养份、重金属和化肥、农药及泥沙进入江河湖库,为水体富营养化提供物资,增大水体浓度,污染水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制约着汉源经济社会的发展。汉源县1997年实行“长治工程”以来,水保部门坚持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在开发建设项目中避免边治理边破坏。从源头上防止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用地

40、”封禁治理,充足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防治水土流失;人工治理坚持山水林田路全面规划,农耕措施、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因地制宜,综合配置,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筹兼顾,相得益彰。通过综合治理,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使汉源山川秀美,并且使人民生活富裕,社会经济协调发展。3 河道演变与泥沙补给分析3.1 历史时期演变3.1.1 流沙河历史时期演变流沙河是大渡河中游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扇子山东麓,整个流域位于汉源县境内。北面以大相岭和青衣江分水,南面以鸡冠山与大冲河为界,分水岭最高海拔高程4021m。流域走向大体为西北-东南向,略呈扇形。本流域除四周靠近分水岭地区为山区地形外,大部为深、浅丘地貌,

41、中、下游干流沿岸坡有少量平坝。上游两河口至二郎河(田嘴河)河段,为斜向谷,河谷较狭窄,岸坡大部分基岩出露,坡势较陡,山体雄厚,两岸阶地不发育;二郎河(田嘴河)以下河段,河谷不对称,总体为斜纵向谷;右岸岸坡较陡,时有基岩出露,局部残留级阶地;左岸堤型呈台阶状,级阶地较发育,阶面宽缓,延伸长,略向河床倾斜,阶面高出河水面一般520m。河床演变的特点如下:在狭窄段,河道比降较大,流速较高,挟沙能力常处在不饱和状态,而河床的抗冲击性也较强,河道冲淤变幅很小,河道稳定性较好。在河道的展宽段由于通常比降相对较缓,水流流速也相对较小,水流挟沙能力较狭窄段小得多,所以在大洪水时通常将发生普遍淤积,待到洪水退水

42、过程又将产生冲刷,重新形成河道主槽。但涨水过程中形成的淤积体通常不会再退水过程中所有冲刷干净,洪水过后,经常会在河心沙洲上或两岸漫滩上留下泥沙淤积痕迹,这些淤积的泥沙有的被后来的雨水和洪水冲刷带走,有的就留在了河漫滩上,导致河漫滩的冲淤变化。3.1.2 旭家沟、宰骡河、西街河、上堰沟历史时期演变旭家沟为流沙河右岸一级支流、大渡河二级支流,宰骡河、西街河均为大渡河右岸一级支流,上堰沟为流沙河左岸一级支流、大渡河二级支流。四条流域都为典型的山区河流,河谷较狭窄,岸坡坡势较陡,山体雄厚。河床演变的特点如下:在狭窄段,河道比降较大,流速较高,挟沙能力常处在不饱和状态,而河床的抗冲击性也较强,河道冲淤变

43、幅很小,河道稳定性较好。在河道的展宽段由于通常比降相对较缓,水流流速也相对较小,水流挟沙能力较狭窄段小得多,所以在大洪水时通常将发生普遍淤积,待到洪水退水过程又将产生冲刷,重新形成河道主槽。但涨水过程中形成的淤积体通常不会再退水过程中所有冲刷干净,洪水过后,经常会在河心沙洲上或两岸漫滩上留下泥沙淤积痕迹,这些淤积的泥沙有的被后来的雨水和洪水冲刷带走,有的就留在了河漫滩上,导致河漫滩的冲淤变化。3.2 近期演变及趋势3.2.1 流沙河近期演变流沙河历来灾害频繁,沿岸人畜伤亡不断发生,大片农田被冲毁,群众迫切规定治理,减轻水患。解放前流沙河无永久性河堤,农民为了生产、生活,只能采用简朴的临时性防御

44、措施,垒干堆鱼嘴、石坝,扎竹篓,石灰浆砌鱼嘴等,以保护耕地、碾磨和住房。1949年冬国民党胡宗南部队在流沙河下游修飞机场,拆去河堤,垫高河床,砍光两岸树木,加重了洪水泛滥,冲毁良田千余亩,给两岸农民带来更大劫难。解放后两岸人民采用临时性与半永久性工程相结合措施,以竹笼、铅丝笼装卵石护岸,羊圈装卵石干砌河堤,干砌鱼嘴和浆砌鱼嘴,修筑丁坝、河堤等办法与洪水作斗争。在上世纪50-70年代,先后在九襄民主、清泉、刘家村、富林乡,市荣乡前进村、大田乡新中村等河段修建防洪工程。至1983年,共在流沙河两岸修建堤防工程25处,长14470m,临时防洪工程8处,长870m,保护农田10745亩。瀑布沟水电站移

45、民安顿过程中实行的流沙河整治及农田防护工程,在流沙河部分河段修建有防洪堤,使整治河段形成防洪体系。防洪堤建成后提高了整治河段的防洪标准,使整治河段河岸线变得平滑顺畅,整个河段处在比较稳定的单一主流状态,水流主流方向固定,河道冲淤摆动变幅减小。其余河段虽先前修建有防洪工程,但由于这些工程都未按标准修建,未形成防洪体系,防御洪水能力低下。不能使河道水流归顺,未改变河道的演变趋势。3.2.2 旭家沟、宰骡河、西街河近期演变旭家沟砂场、上堰沟砂场规划河段大体上河床变形呈“汛期大水冲刷,汛未小水淤积”的规律,总体表象为汛前某些部位淤积,汛后冲刷。宰骡河砂场、西街河砂场分别位于两流域汇入瀑布沟水电站库区区域,该河段流速变缓,总体表象为逐年淤积。3.2.3 采砂场河段演变趋势各规划河段河道由于历史采砂缺少有效管理,形成了大小不一的采砂坑,呈点、线和面状分布。水流流经采砂坑,流动水面有明显跌落,采砂坑上下游缘口处流速均有增长,坑内缘口附近易形成回流。水流挟砂能力显著提高,冲刷能力加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