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病...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_张团结.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89065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病...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_张团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病...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_张团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病...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_张团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著临床研究基金项目:安徽省阜阳市自筹经费科技计划项目()第一作者简介:张团结,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急慢性乳腺炎的诊断及综合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病灶区脓液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张团结 巩福玉 卢玉宁(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外二科,安徽省阜阳市)【摘要】目的分析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病灶区脓液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 获取 例 患者的病灶区脓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采用 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检测。统计 患者病灶区脓液病原菌的构成比及耐药率。结果 例 患者病灶区脓液的病原菌培养结果均为阳性,分离出的优势菌包括革兰阳性球菌 株()、革兰阴性球菌 株()、真菌 株()

2、;革兰阳性球菌中有 株()为棒状杆菌属,检出率位居前四的分别为微小棒状杆菌()、水生棒状杆菌()、群棒状杆菌()、群棒状杆菌()。药物敏感检测结果显示,微小棒状杆菌、水生棒状杆菌、群棒状杆菌、群棒状杆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 、,其他革兰阳性球菌(除棒状杆菌外)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 ;微小棒状杆菌、水生棒状杆菌、群棒状杆菌、群棒状杆菌及其他革兰阳性球菌(除棒状杆菌外)对青霉素、盐酸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均在 以上,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不耐药。不动杆菌及其他革兰阴性球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对氨曲南、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耐药率均较高,均在 以

3、上。结论 患者病灶区脓液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主要为棒状杆菌属,其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庆大霉素的耐药性较低。【关键词】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病原菌;棒球杆菌;耐药【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一种发生于乳腺小叶,以肉芽肿形成为主要特征的乳腺慢性炎症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约占乳腺良性疾病的 ,多见于哺乳期女性,产后 年内是该病的高发期。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数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乳房肿块,可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后期可伴有窦道或溃疡。目前 的病因尚未

4、完全阐明,部分学者认为 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与乳汁残留、高泌乳素血症有关;另有学者认为 与细菌感染、药物、外伤、乳头内陷等因素有关。的临床治疗尚未有规范、统一的方案,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切开引流,但易复发,病情反复。研究表明,患者病灶脓液细菌培养阳性率较高,感染在 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本研究分析 患者病灶区脓液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 的诊治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选取 年 月至 年 月在我院诊疗的 例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手术切除组织或穿刺组织病理检查提示;()临床表现为乳房红肿、肿块、乳头溢液,部分伴有皮肤破溃,无发热。排除标准:(

5、)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者;()伴有其他系统感染者;()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有结核病史者。患者均为女性,其中病灶为单侧 例、双侧 例,年龄()岁,病程 (),临床分型为脓肿型 例、肿块型 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检测方法 标本采集:采用空心针抽取患者病灶区 脓液标本,置入无菌试管或一次性无菌平皿中,立即送至我院检验科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检测设备及试剂:型全自动快速鉴定 药敏分析系统 公司,型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仪(上海嘉定光电仪器有限公司),型棒状杆菌鉴定试剂盒试条及配套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鉴定卡(公司),麦

6、康凯琼脂平板(南通凯恒生物 科 技 发 展 有 限 公 司,批 号:、),血平板(上海紫一试剂厂,批号:、),厌氧血平板(上海齐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药敏纸片(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批号:、),琼脂(浙江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批号:、)。病原菌培养、鉴定方法:将采集的标本进行接种培养,需氧菌接种培养于麦康凯琼脂平板和血平板,厌氧菌接种培养于厌氧血平板,置于 培养箱培养 后,对有菌生长的平板进行鉴定(阳性为有棒状杆菌或其他菌落生长,阴性为无菌生长或非棒状杆菌的生长),将阳性且优势菌株进行分离。对于常规方法难以鉴定或生长缓慢的病原菌,采用全自动快速鉴定 药敏分析系统和棒状杆

7、菌鉴定试剂盒试条进行鉴定;对于仍不能鉴定的病原菌,需检测病原菌的 基因核酸序列(上海英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并在 数据库利用在线工具 查找同源基因信息。药敏检测:采用 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的药敏纸片所含抗菌药物为临床常用的药物,结果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相关标准进行判读。棒状杆菌的药物敏感性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 标准进行判读。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微小棒状杆菌(,)。观察指标()统计 患者病灶区脓液病原菌的构成比,包括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球菌、真菌等。()统计 患者病灶区脓液病原菌的耐药率。广西医学 年 月第 卷第 期 统计学分析

8、采用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结 果 患者病灶区脓液病原菌的构成 例 患者病灶区脓液的病原学培养结果均为阳性,分离出的优势菌分别为革兰阳性球菌 株()、革兰阴性球菌 株()、真菌 株()。革兰阳性球菌中有 株为棒状杆菌属。见表。表 例 患者病灶区脓液病原菌构成病原菌类型检出株数()构成比()革兰阳性球菌 棒状杆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链球菌 其他 革兰阴性球菌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黏质沙雷菌 不动杆菌 其他 真菌 白色念珠菌 合计 棒状杆菌属的构成 患者病灶区脓液分离出的 株棒状杆菌属中,检出率位居前四的分别为

9、微小棒状杆菌、水生棒状杆菌、群棒状杆菌、群棒状杆菌。见表。表 株棒状杆菌属的构成情况棒状杆菌种类检出株数()构成比()微小棒状杆菌 水生棒状杆菌 群棒状杆菌 群棒状杆菌 杰氏棒状杆菌 库氏棒状杆菌 群棒状杆菌 群棒状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 牛棒状杆菌 其他 合计 主要病原菌的药敏检测结果 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棒状杆菌属中检出数位居前四的微小棒状杆菌、水生棒状杆菌、群棒状杆菌、群棒状杆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 、,而对青霉素、盐酸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均在 以上,但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其他革兰阳性球菌(除棒状杆菌外)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对青霉素

10、、盐酸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也较高,均在 以上,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见表。革兰阴性球菌耐药试验结果显示,不动杆菌及其他革兰阴性球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而对氨曲南、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耐药率均在 以上。见表。表 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抗菌药物棒状杆菌属微小棒状杆菌()水生棒状杆菌()群棒状杆菌()群棒状杆菌()其他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万古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盐酸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奈唑胺表 革兰阴性球菌耐药率()抗菌药物不动杆菌()其他

11、革兰阴性球菌()庆大霉素()()亚胺培南()氨曲南()()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讨 论 是乳腺慢性疾病之一,因病变仅局限于乳腺小叶而得名,由于该病诊断困难,常被误诊为乳腺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 的“金标准”。目前国内外关于 诊治的文献较少,相关研究以个案报告居多。近年来,随着病理检查技术水平的提高,的检出率也随之上升,既往多采用手术切开引 ,流治疗,但创伤性较大,术后易形成瘘管,病情反复,治愈率低。最初大多数学者认为 的主要诱因为机体内分泌紊乱、妊娠哺乳、吸烟、口服避孕药等,细菌感染在 发生中的作用并未受到关注。随着病原菌培养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有学者发现

12、 患者病灶区引流液的病原菌培养阳性率较高,提示细菌感染可能与 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对 例 患者病灶区脓液的病原菌感染特点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上制订 患者抗感染方案提供参考。棒状杆菌属为革兰阳性需氧菌,因其形状菌体呈棒状,一端或两端膨大而得名。既往普遍认为棒状杆菌属于皮肤正常菌群,寄生在人类皮肤、黏膜组织中,属于条件致病菌。有学者发现化脓性棒状杆菌可引起牛、猪、羊等哺乳动物的乳腺炎,奶牛乳腺炎的感染病原菌以棒状杆菌为主,认为棒状杆菌是引起动物乳腺炎的主要原因。年,等率先从 患者病灶区脓液中分离出棒状杆菌,认为棒状杆菌可能是 的病原菌,其后国内外陆续有学者报告在 女性患者的病灶区

13、脓液中分离出棒状杆菌。分析 例 患者病灶区引流液的病原菌构成情况,发现棒状杆菌属占比为();赵中华等在 例 患者病灶区脓液中培养分离出 株棒状杆菌,占比为,其中棒状杆菌属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水生棒状杆菌、微小棒状杆菌、群棒杆菌、杰氏棒杆菌、群棒杆菌。本研究中,从 例 患者病灶区脓液中共分离出 株棒状杆菌属,占比为 ,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此外,本研究进一步分析棒状杆菌属的构成,检出株数位居前四的分别为微小棒状杆菌()、水生棒状杆菌()、群棒状杆菌()、群棒状杆菌(),与赵中华等的研究结果相似,但本研究以微小棒状杆菌检出最多。棒状杆菌作为一种内源性病原菌存在于乳腺组织,并在哺乳过程中经乳腺管到达乳腺

14、内部组织,在此过程中患者出现激素分泌变化、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均可引发组织感染和血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多发生于哺乳期或产后 年内的女性,其原因可能为哺乳期女性的乳腺导管处于开放状态,棒状杆菌可经乳头进入乳腺小叶;而在哺乳结束后若乳腺导管闭合不良或闭合不全,棒状杆菌可通过乳头经导管进入乳腺小叶。研究表明,棒状杆菌具有嗜脂性,脂肪组织利于其生长,且棒状杆菌属具有免疫介导及激活作用,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受到外伤时,可能暴露抗原并启动局部免疫反应而导致。此外,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脓肿形成,与棒状杆菌感染的症状高度一致。本研究在 例 患者中还培养分离出其他病原菌,分析原因可能与标本污染有关,由于患者均

15、采用手术切开引流留取标本,多于表浅伤口处取材,培养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黏质沙雷菌、白色念珠菌等可能为切口污染或逆行感染所致。目前临床治疗 的方法包括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多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但疗程长、起效慢、治愈率低、复发率高;手术治疗创伤大,术后易形成瘘管,难以彻底清除病灶,复发率较高。本研究药敏检测结果显示,棒状杆菌属中的微小棒状杆菌、水生棒状杆菌、群棒状杆菌、群棒状杆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 、,其他革兰阳性球菌(除棒状杆菌外)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 ;微小棒状杆菌、水生棒状杆菌、群棒状杆菌、群棒状杆菌及其他革兰阳性球菌(除棒状杆菌外)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不耐药,

16、而对青霉素、盐酸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均在 以上。因此,针对 的病灶区脓液病原菌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但由于 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抗生素治疗 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还需大量临床实践研究证实。综上所述,患者病灶区脓液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主要为棒状杆菌属,其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庆大霉素的耐药性低。临床上治疗 患者时可考虑行抗感染治疗,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以提高疗效。参 考 文 献 王娟娟,张惠萍,许明亮,等 超声检查在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断中应用价值 临床军医杂志,():,():陈玲,张晓云,王延文,等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例临床病理学分

17、析 中华病理学杂志,():(下转第 页)广西医学 年 月第 卷第 期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上接第 页)李齐云,马东东,张珍珍 磁共振成像在鉴别诊断浸润性导管癌与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中的价值分析 山西医药杂志,():唐玲玲,刘成义,纪存委,等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中国抗生素杂志,():刘晓雁,佟琳,罗强,等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细菌学分析 广东医学,():罗 强,林 敏,徐 宁,屈平华 化脓性乳腺炎病原菌分型对比分析 广东医学,():,:,():鲁嘉,刘赫,姜玉新,等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18、:唐振华,李开坤,谢芳,等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患乳腺炎水牛生乳中的细菌多样性 中国乳品工业,():,(),():陈惠娴,于海静,谢四梅,等 肉芽肿性乳腺炎棒状杆菌检测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刘 恒,张宏伟,丁松涛,等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中国全科医学,():,():赵中华,高 丹,程丽萍,等 细菌感染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发病中的作用及病原菌分布和药敏性分析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黄汉扬,贾卫娟,黄静吟,等 激素联合手术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疗效观察 海南医学,():,:,():(收稿日期:修回日期:)(上接第 页),():,:,():,():牛广林,程昌盛,潘卫珍,等 铁蛋白与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吉林医学,():,():,():,():,:(收稿日期:修回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