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873768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36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一、目的 为使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熟知有限空间作业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增强预防事故和应急处理的能力,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适用于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 三、职责 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的培训统计工作。 四、内容 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的对象为: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 2、未经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与有限空间相关的作业. 3、相关人员的培训记录存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档案。 4、培训内容 (1)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内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使人发生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等;也可能发生中暑、触电、淹溺、掩埋、物体打击等危害。 在对有限空间进行初次气体检测或不确定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情况下,进入者必须穿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等同有效的防护装置;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指定专人监护,不得在无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监护人员必须每2分钟拖动救生绳一次,询问进入者身体情况,出现异常应立即将进入人员拖出,严禁无防护进入抢救. (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①有限空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②作业前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估作业环境 ③检测气体浓度并如实记录;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浓度、有毒气体浓度等.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应在19。5%-23.5%范围内),易燃/可燃气体浓度(应小于最低爆炸极限的10%),一氧化碳浓度(应小于25PPm)。未经检验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的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④确定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作业人员; ⑤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许可证; ⑥通风。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 通风设备尽可能安装在受限空间的顶部或接近顶部的地方,这样可以提高通风的效率,而且可以避免通风中断;强制通风设备应持续、有效工作,一旦设备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 ⑦建立健全照明、通讯系统,配备齐全的人员防护和救援装备; ⑧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 ⑨作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a、所有人员应遵守有效空间作业的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 b、加强通风。 c、存在可燃性气体的作业场所,所有的电气设备设施及照明,不允许使用明火照明和非防爆设备. d、机械设备的运动、活动、传动装置应设置防护装置。 e、有限空间的坑、井、洼、沟、人孔通道出入口应设置安全标志. f、当作业人员意识到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向监护者报告或自行撤离,不得强行作业. g、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封闭、半封闭设备内部作业时,应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设置“禁止启动”等警告标志。 h、发生事故查明原因、立即采取有效、正确的措施进行急救. (3)检测仪器、劳保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①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②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或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③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4)紧急事故的救援 ①窒息事故的救援 窒息事故者的抢救主要时确保其呼吸畅通,调整事故者的姿势,将患者的头部尽量往上抬,使得颈部紧紧绷直,这样做时,一手放在患者的脖子后面用力抬,一手放在患者额头往外推,这个动作通常使患者的嘴自然张开,如果抬起头使得呼吸畅通,患者开始呼吸,就保证事故者的姿势使其慢慢恢复状态,否则继续进行强制空气进入肺中,如不起作用,立即通知120急救中心,并继续进行人工呼吸。 ②CO中毒的救援 对于CO中毒事故者,应迅速,将其转移至现场通风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观察意识形态,在等待急救车辆过程中,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吸入肺中,对于昏迷较深的患者不应立足于就地抢救,而应尽快往医院送,在送往过程中人工呼吸决不可停止。 ③爆炸事故应急救援 事故发生具有突发性,如遇到爆炸时,应面背爆炸点迅速卧倒,如眼前有水,应俯卧或侧卧水中,并用湿毛巾捂住鼻口,距爆炸中心较近的作业人员,在采取上述自救措施后,迅速撤离现场,防止二次爆炸发生,当爆炸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切断通往事故的一切电源,马上恢复通风,设法扑灭各种明火及残留火种。 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