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市政道路下排水管线的位置设计分析.pdf

上传人:fir****x8 文档编号:38685 上传时间:2021-05-2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道路下排水管线的位置设计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市政道路下排水管线的位置设计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市政道路下排水管线的位置设计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市政道路下排水管线的位置设计分析 沈 贤琴 ( 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院, 安徽 合肥 2 3 0 0 0 1 ) 近年来 , 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 , 城市道路路网建设飞速发 展,具有城市生命线之称的各种地下地上管线建设也飞速发 展。随着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新建市政道路下已由原来单 一 的雨水管道建设, 变成了有雨水 、 污水、 供水、 热力、 燃气 、 电 力 、 电信、 移动、 有限电视等各种地下管线的综合建设。在这些 管线当中, 雨污水管线常为重力流管线 , 其 E l 径大、 埋深大 , 因 此当雨污水管线埋设与其它管线发生冲突时 , 原则上都是其它 管线避让雨污水管线。 所以道路下的

2、雨污水管线位置的设计是 否合理 , 既关系到能否满足排水的功能要求, 也对其它管线的 设计位置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 B 5 0 2 8 9 9 8的要求, 工程管线在道路下面的规划位置, 应布置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 道下面 , 电信电缆 、 给水输水 、 燃气输气 、 雨污水排水等工程管 线可布置在非机动车道或机动车道下面。 结合多年的设计经验, 笔者认为对于雨污水排水管线的设 计位置, 需要根据项 目是新建还是改建 、 路幅宽度的大小、 路幅 分配情况以及其它地下管线的布置要求, 具体分析, 灵活处理。 经济发达地区, 地下管线有雨水、 污水、 供水、 热力、

3、燃气、 电力、 电信、 移动、 有限电视等, 往往因为牵涉的单位和因素较多, 而 大多由当地的规划部门统一确定。经济欠发达地区, 道路下则 只有雨污水、 给水和弱电( 电信 、 移动、 有限电视等) 管线。对于 这种情况, 一般由排水设计单位先行确定雨污水管线在道路下 的设计位置, 然后报给建设单位和当地规划部门最终认可。本 文就针对这种情况, 对于道路下的雨污水管线设计位置按新建 项 目和改建项目的不同进行具体分析。 1 新建市政道路项 目 一 般新建道路其道路两侧的地块大多没有开发,也就是 说, 道路控制红线边很少有现状的建筑物 , 另外拟建道路下面 也没有已建其它管线制约, 所以雨污水管

4、道位置设计不受外界 因素影响,只要按照满足管道的设计规范要求和收水功能、 节 约工程造价、给其它管线预留布置空间的 3个原则设计即可。 针对不同的路幅宽度, 详述如下。 1 1 4 0 m以内( 含 4 0 m) 的路幅宽度 根据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 B 5 0 2 8 9 9 8的要求, 路幅宽度小于 5 0 m的, 宜单侧布置雨污水管线, 本案例均按单 侧布管设计。 1 1 1 雨水管道位置 需要按机动车道宽度2 4 m和 2 4 m的, 建议将雨水干管设计 在机动车道下, 且避开车辆轮迹线的位置。 按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 B 5 0 0 1 4 2 0 0 6要求, 雨水

5、17 1 连接 管长度不宜超过 2 5 m, 雨水口埋设深度不宜大于 1 m。 如果放置 在车行道以外位置,则雨水口连接管长度一般都会大于 2 5 m 。 规范还规定, 雨水 口连接管坡度不得小于 1 , 按照车行道下 管顶覆土厚度不应小于 0 7 m的规范要求,则雨水口起端埋深 为 1 m, 至终端埋深至少为 1 2 5 m, 埋深和规范规定相差太多, 故 宜设计在机动车道下, 以减小雨水口埋深和连接管长度。 另外, 考虑到应尽量降低车辆轮胎碾压井盖座的几率, 以减少车辆对 井圈路面的破坏 , 也减少井盖的噪音, 还需将雨水管线布置在 避开车辆轮迹线的位置。这样设计既满足规范要求, 还能在机

6、 动车道以外给其它管线的埋设预留了足够的空问。排水设计 时。 需要对车行道上的检查井井圈进行加固设计 , 对于井盖座, 则选择带 防噪消音功能的球铁重 型井盖座 。 第二, 对于机动车道宽度 2 4 m且 4 0 m, 建议将雨水 管道 放置 在靠近机动 车道外边线约 2 m的非机动车道上。 这样布置主要是为了满足规范关于雨水口连接管长度和雨水 口深度的规定。 以上两种布置位置, 均在满足规范的情况下, 避免了将雨水管 道布置在车行道下的 3个不利因素: a 车行道上的检查井井圈是施工的薄弱环节 , 容易被车辆压 塌瘪, 虽然设计也有检查井井圈加固措施 , 但 由于施工质量难于控 制, 井圈周

7、围路面损坏、 塌瘪现象难于避免, 且不易修复; b 井盖座随着车轮的碾压, 产生噪音污染较大; c 管道检修维护时, 对道路交通影响较大。 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设计不是人非一体,建议将雨水管道 设计在非机动车道以内, 满足雨水口连接管长度2 5 m的位置, 若 不能满足满足雨水口连接管长度2 5 m, 则按位置布置。 1 1 2污水 管道位置 建议布置在雨水管道另一侧道路的红线内边 l m处。 道路上污水干管的功能,主要是收集道路两侧地块和相交道 路转输的污水。 将污水干管设计在此位置, 一方面可以在干管所在 一 侧不再设计污水预留管也可以非常方便地收集干管所在一侧的 地块的污水,另一方面干管所

8、在另一侧的污水则可以通过在间距 1 2 0 m 2 0 0 m处的检查井处向道路另一侧布置过路预留管井来收 集, 以满足污水管道的收水功能。 若污水管道设计在离红线内边较远的位置 ,则需要在道路的 两侧都要预留污水管和检查井。 虽然预埋管长度相差不多, 但是按 平均间距 1 2 0 m测算 , 每公里则至少要多做 8座污水检查井 , 增加 了工程造价。同时按检查井常规间距 3 0 m 4 0 m推算, 布置管道一 侧的地块的污水可以在间距 3 0 m 4 0 m就近排入道路的污水干管, 这对于路边建筑物来说,大大缩短了从建筑物到污水干管间的污 水管道铺设距离, 节约工程投资, 也降低了某些用户

9、为图方便 , 就 近把污水排人雨水井 的可能性 。 污水管道一般管径都不大, 除掉进污水处理厂的主干管, 其管 径一般不大于 d 8 0 0 , 其相应的检查井最大外径尺寸也小于2 m, 所 以将其布置在机动车道以外位置, 其占用地下空间也很有限, 对于 其它管线的埋设影响很小。 图 1 - 4为四种情况下, 4 0 m以内( 含 4 0 m) 的路幅的雨污水管 线位置设计示意图。 1 2 4 0 m 5 0 m( 不含 4 0 m和 5 0 m) 的路幅宽度 根据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 B 5 0 2 8 9 9 8的要求, 路幅 宽度小于5 0 m的, 宜单侧布置雨污水管线, 本

10、案例按单侧布管设计。 1 2 1 雨水管道位置 同4 0 m以内( 含 4 0 m) 的路幅宽度的雨水管道布置。 1 2 2污水管道位置 建议布置在距雨水管道所在一侧道路红线内边不超过 3 9 m 的机动车道以外 的位置 。 这样设计, 除掉有上面的因素考虑, 主要是因为污水预留管道 长度的限制。根据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 B 5 0 0 1 4 2 0 0 6要求 d 3 0 0 和d 4 0 0污水管道检查井的最大间距宜为 4 0 m, 再结合现实中管道 清淤疏浚条件的限制,设计时最好把检查井间距控制在 4 0 m之 内。收集两侧地块污水的预留管管径一般不大于 d 4 0 0 , 所以对

11、于 这种情况, 不宜再放置在雨水管道另一侧道路的红线内边 1 m处 , 如果这样放置,则在污水干管检查井和道路另一侧红线外边预留 萃 神 官 盆 伯 9 1 J 。 污 水 l 车 行 道 簧 I 摩 2 4 I L 4 O re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的检查井间距将大于 4 0 m, 检修不易。 故建议布置在距雨水 管道所在一侧道路红线内边不超过 3 9 m的机动车道以外的 位置, 因为设计中一般预留管井都在红线外 l m处 , 这样刚 好不超过 4 0 m。 至于是放置在非机动车道还是人行道下。则要兼顾其 它管线的埋设要求和方便 , 灵活处理。 图5是一个典型的 4 5 m宽的路

12、幅的雨污水管线位置布 置图。 1 3 5 0 m 以上( 含 5 0 m) 的路幅宽度 根据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 B 5 0 2 8 9 9 8的要 求,道路红线宽度超过 5 0 m的城市干道应在道路两侧布置 排水管线, 本案例按双侧布管设计。 1 3 1 雨水管道位置 建议雨水管道尽量布置在车行道外边线和人行道内边 线之间非机动车道上。 这样设计, 一方面避免了雨水管道布置在车行道上, 另一 方面也可以尽量缩短雨水口连接管和雨水预留管道的长度。 1 3 2污水管道位置 建议布置在距道路两侧红线内边 1 m处。 这样既满足污水管道的设计规范要求和收水功能要 f 心 室 垦 耋 量

13、_ f 8 自 缄 圄 I 水 。 污 水 西 L3 9 m 4 d 5 0 m 图 5 求, 也极大地方便了道路两侧地块建筑物污水的就近接入, 大大节约了工程造价。 图 6 是一个典型的 6 0 m宽的路幅的雨污水管线位置布置图。 2 老路改造项目 图 6 污水干管是否宜布置在距道路红线内边 l m 的位置, 需要充分结合道路两侧现状建筑物 的情况再确定。如果老路两侧有现状建筑 物 , 并且离道路较近 , 小于 2 m, 则污水管道 就不能再设计在距道路红线 内边 l m的位 置。因为污水管道埋设一般较大, 深挖沟槽 会对建筑物的基础安全有影响。所以在设 计时, 必须以安全为第一考虑, 在满

14、足安全 和使用功能的情况下, 再考虑方便收水、 缩 短预留管长度、 减少预留井数量等。 2 2老路下面没有现状雨污水管道 此情况参照老路改建项 目中新建雨污 水管道情况处理 。 总之, 雨污水管线位置设计必须在满足 排水规范和管线综合规范的前提下, 针对不 同情况, 灵活处理, 以达到适用、 方便、 造价 省 。 参考文献 1 C B 5 0 0 1 4 2 0 0 6 ,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s 北 京 : 中国计划 出版社 , 2 0 0 6 2 1 老路下面原来已经埋设过雨污水管道 2 G B 5 0 2 8 9 9 8 ,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 规划规范 s 】 _ 对于这种情况 , 一般设

15、计时, 如果采用老管利用, 则原有位置不变。如设计废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 9 9 8 除老管, 新建雨水和污水管道 , 建议根据拟改造道路下已建保留和拟建的各种管 3 3 0 6 M S 2 0 1 ,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 线情况, 以及改建道路的路幅分配, 参照新建项 目酌情处理。但是必须注意的是, s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 0 0 7 ( 上接 第 1 2 5页) 求的质量水平后, 设计所预期的结构可靠度就可以通过材料性能的质量控制来保 证 。 基于现行标准方法所验证的材料性能 ,是一个基本不随时间变化的随机变 量, 它已渡过了随时间的增加而变化比较明显的施工

16、期 , 对处于施工期的材料性 能的质量控制, 则不能按照该法进行。 具有部分强度的混凝土结构和模板及其支架, 共同组成了施工期临时承载体 系, 结构的施工按照由支模 、 浇筑混凝土、 养护混凝土及拆模等施工阶段组成的施 工周期循环进行。这些施工阶段的交替, 须基于一定的结构构件抗力水平。 此抗力 水平可通过相应施工阶段结构材料性能的质量控制来保证。 施工期结构构件的质量水平可以其施工期目标可靠指标 来衡量, 施工期内 z 时刻材料性能 【 ) 的实际质量水平可用其统计特征值均值 ) 和标准差 ) 来 表示, 为了控制施工期材料性能的质量 , 须建立 B与 t ) 、 盯 , ( ) 之间的函数

17、关系, 以明确提出施工对 t 时刻材料性 , ( t ) 的质量要求。 在选用的施工方案下, 并考虑与包括施工荷载、 支模方案和施工周期在内的 众多因素, 文献 1 建立了对施工期结构构件材料性能进行质量控制的“ 动态质量 方程式” 的通式, 它表达为: f ) , f ) , JB ) = 0 当结构构件尚处于施工期 ,即其材料性能的变化随时间的增加比较明显时, 对材料性能的质量控制按“ 动态质量方程式” 式进行 ; 当结构构件由施工期跨入使 用期时, 材料性能的变化随时问的增加基本不变, 施工期结构 目标可靠指标口为 使用期结构 目标可靠指标 所替代,则此时试件材料性能的质量控制应按现行

18、标准规定的“ 质量方程式” 进行, 以检验施工过程中形成的结构对设计质量的符合 程度 “ 动态质量方程式” 的使用 。 应基于一定 的施工荷载水平。对施工荷载水平的控制, 主要是针对在施工各阶段随时间及空间变 异性较大的楼面活荷载的水平控制。 5 结语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绝对安全是不 可能达到的, 但在可接受的概率水平上可以 得到保证, 该水平可以通过可靠性理论的应 用得到。 参考文献 1 巴松涛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可靠性控制 研究【 M】 大连 : 大连理工大学 出版社 , 1 9 9 9 2 杨宗放, 郭正兴 现代模板工程【 M 】 北京: 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 9 9 5 3 G B 5 0 2 0 4 2 0 0 2 ,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规范圈 匕 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0 0 2 4 G B J 6 8 8 4 ,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s 】 j E 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1 9 8 4 5 余安东, 叶润修 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 性【 M 】 上海科技技术文献出版杜 , 1 9 8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设备安装设计/排水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