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测绘制图资料著录规则(GBT 3792.6-2005).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86690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绘制图资料著录规则(GBT 3792.6-200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测绘制图资料著录规则(GBT 3792.6-200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测绘制图资料著录规则(GBT 3792.6-2005).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测绘制图资料著录规则(GBT 3792.6-2005).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测绘制图资料著录规则(GBT 3792.6-2005).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 C S 0 1.1 4 0.2 0一一A 14看羚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 B/T 3 7 9 2.6-2 0 0 5 代替 G B/T 3 7 9 2.6-1 9 8 6 测绘制图资料著录规则 B i b l i og r a ph i c a l d e s c r i p t i on f or c a r t og r a ph i c m a t e r i a l s2 0 0 5-0 3-2 3发布2 0 0 5-1 0-0 1 实施 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 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小 蔺、菌、篆 V 秘 埔 M L IM V!M IM/-X.4w,%荟发

2、布 G B/T 3 7 9 2.6-2 0 0 5 JJ山 o i舀 本标准是对 G B/T 3 7 9 2.6-1 9 8 6 地图资料著录规则 的第一次修订,代替 G B/T 3 7 9 2.6-1 9 8 6.本标准与 G B/T 3 7 9 2.6-1 9 8 6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与文献著录总则同步调整,本标准由初版时的 1 1 章,归并为 8 章,编排较前紧凑,表述较前严 密,更便于操作。为与国际标准尽求一致,将标准的名称由初版时“地图资料著录规则”改为“测绘制图资料著录 规则”,将“数学基础项”改为“数学数据项”,将“副图名和说明图名文字”改为“其他图名信息”,将“集合图名”改为

3、“无总图名制图资料”,将“尺寸或开本”改为“尺寸”。术语和定义由初版时的2 7 条,精简为2 3 条。将多卷(册、幅)制图资料、丛编制图资料的著录方法从正文部分抽出,改作为附录。按照G B/T 1.1-2 0 0。对原标准的格式、编排进行了重新调整。本标准的附录 A和附录 B均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国家图书馆。本标准主要修订人:陆希泰、石酉先。G B/T 3 7 9 2.6-2 0 0 5 测绘制图资料著录规则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绘制图资料著录项 目 及其排列顺序、著录

4、用标识符、著录用文字、著录信息源、著录项 目 细则等。本标准是著录测绘制图资料的依据。本标准适用于编制国家书目及各类型 目录。本标准不涉及测绘制图资料 目录组织规则。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 B/T 3 4 6 9-1 9 8 3 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 G B/T 1 2 4 0 6-1 9 9 6 表示货币和资金的代码(i d t I S

5、 O 4 2 1 7;1 9 9 0)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测绘制图资料c a r t og r a ph i c m a t e r ia l s 按照一定的数学原理,用形象化的符号(或影像),经过科学综合,显示地球(或其他星球)表面现象的信息载体。它反映各种 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及其在时间中的变化和发展。测绘制图资料包括平面图和地形图;航空图、海图、星空图和行星图;航空、卫星或空间影像图;鸟瞰图;地(天)球仪;剖面图、地形模型;地图集等等(“测绘制图资料”以下简称“制图资料”)。3.2 正图名t i t l e p r ope r 制图资料的主要图名,

6、即主要信息源所载的图名。正图名包括交替图名,但不包括并列图名和其他图名信息。3.3 共同图名c om m on t i t l e 一组相关制图资料各分辑图名之外的共有图名。它用于表示这些制图资料之间的关系,并与分辑图名一起识别该制图资料。3.4 交替图名a l t e r n a t i v e t i t l e 由各具有一个图名形式的两部分组成的正图名的后一部分。两部分之间常用“或”、“又名”等词连接。3.5 无总图名制图资料n o c om m on t it l e f or a n i t e m 由多部作品合订出版,主要信息源出现多个图名而无总图名的制图资料。GB/T 3 7 9

7、 2.6-2 0 0 53.6 并列图名pa r a l l e l t i t l e 对应正图名的其他文种图名。与汉字对照的汉语拼音图名不视为并列图名。3.7 其他图名信息ot h e r t i t l e i n f or m a t i on 与正图名、并列图名、丛编图名相连,限定、解释、补充或说明这些相关 图名的副图名及图名信息。3.8 制图资料丛编 m a p s e r i e s 按照一定的主题范围,汇集多种可独立的单图成为一套,冠有一个共同图名,以编号或不编号的方式出版的制图资料。3.9 丛编编号n u m b e r i n g w i t h i n s e r i e

8、 s 丛编连续出版的各期的识别标识。可以是数字、字母、其他符号或它们的组合形式。3.1 0 多 层次著录 m u l t i-l e v e l d e s c r i pt i on 文献著录的一种方法。它将著录信息分成两个或多个层次,第一著录层次包括整部出版物共有的信息,第二或其余层次只包括各组成部分所独有的信息。3.1 1 分辑图名s e c t ion t i t l e 连续出版的制图资料的分卷、分册、分幅、补编或分丛编的专有图名。3.1 2 贵任说明s t a t e m e n t of r e s pon s i b i l it y 对制图资料的知识性或艺术性内容 的创造或完

9、成负有责任 或作 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 及其责任方式。3.1 3 第一资任说明 f i r s t s t a t e m e n t 一图具有几个不同责任说明时,其列居首位的责任说明。3.1 4 其他责任说明 s u b s e q u e n t s t a t e m e n t 一图具有几个不同责任说明时,除第一责任说明以外的其他责任说明。3.1 5 与本版有关的贵任说明s t a t e m e n t of r e s pon s i b i l i t y r e l a t in g t o t h e e d i t ion 与被著录制图资料本版次(不含初版)工作相关的个人或团

10、体及其责任方式,不是指与该图所有版次相关的个人或团体及其责任方式。3.1 6 比例s c a l e 制图资料上的距离与它们所代表的实际距离之比。3.1 7 投影p r oj e c t i on 运用数学原理,将弧形的球体表面相应地转换到平面上的一种方法。3.1 8 图名页t i t l e pa g e 图集中载有详细图名的一页,通常还载有责任者、比例、出版等事项。图名页被视为主要信息源。G B/T 3 7 9 2.6-2 0 0 53.1 9 图廓ou t l i n e of m a p 制图区域四周所加的范围线。不仅是艺术装饰,更主要是为了注明经纬度或坐标数值,以便在制图资料上决定点

11、的地理位置。一般分为外廓、分廓(经纬廓)和内廓。除图形外,图廓内外通常还载有图例、比例尺、投影法、补充性质的剖面图,以及图名、责任者、出版事项等,亦被视为主要信息源。3.2 0 幅m a p 完整制图资料的计量单位。3.2 1 张s h e e t 在其一面或两面绘有或印有制图资料的单张纸、帛或兽皮等。3.2 2 分切图 c u t e d m a p 受纸张大小限定,要求印制者化整为零分若干张印刷的制图资料。3.2 3 二分点e q u i n ox 黄道和天 球 赤道相交的两个点。每年有两个分点,一个在 3月2 1 号左右,视为春分(S pr in ge q u i n ox),一个在 9

12、 月 2 2 号左右,视为秋分(A u t u m n e q u in ox)o4 著录项 目4.1 图名与责任说明项4.1.1 正图名4.1.2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选用)4.1.3 并列图名4.1.4 其他图名信息4.1.5 第一责任说明4.1.6 其他责任说明4.2版本项4.2.1 版本说明4.2.2 并列版本说明(选用)4.2.3 与本版有关的责任说明4.2.4 附加版本说明4.2.5 附加版本说明的责任说明4.3 数学数据项4.3.1 比例4.3.2 投影4.3.3 图廓坐标(选用)4.3.4 二分点和年份4.4 出版发行项4.4.1 出版地或发行地4.4.2 出版者或发行者4.4.

13、3 发行者职能说明(选用)4.4.4 出版年或发行年GB/T 3 7 9 2.6-2 0 0 54.4.5 印制地、印制者、印制年(选用)4.5 载体形态项4.5.1 数量和制图资料类型标识4.5.2 其他形态细节4.5.3 尺寸4.5.4 附件4.6 丛编项4.6.1 丛编正图名4.6.2 丛编并列图名4.6.3 丛编其他图名信息(选用)4.6.4 丛编第一责任说明4.6.5 丛编其他责任说明4.6.6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 S S N)4.6.7 丛编编号4.6.8 附属丛编图名4.7 附注项(选用)4.8 标准书号及获得方式项4.8.1 国际标准书号(I S B N)4.8.2 装帧

14、(选用)4.8.3 获得方式 和或价格(选用)4.8.4 限定说明(选用)5 著录用标识符5.1 著录项 目、著录单元与著录用标识符一览表 表 1 著录项目、著录单元、著录标识符一耳 G B/T 3 7 9 2.6-2 0 0 5 表 1(续)乌5.2 根据G B/T 3 7 9 2.1 的规定,本标准各著录项目和著录单元采用如下规范的前置标识符和 或外括标识符:a)一 置于首项以外的各著录项目之前。b)置于并列图名、并列责任说明、并列版本说明之前。c):置于其他图名信息、出版者或发行者、印制者、其他形态细节、获得方式或价格之前。d)置于第一责任说明之前。e),置于有分辑标识的分辑图名、相同责

15、任方式的其他责任说明、附加版本说明,出版年或发行 年、印制年、分段页码、I S S N之前。f);置于不同责任方式的其他责任说明、投影、二分点和年份、第二出版地或发行地、尺寸、丛编 编号之前,或相同责任说明的无总图名的各个图名之间。9)置于分辑标识、无分辑标识 的分辑 图名、附属丛编图名之前,或不同责任说 明的无总图名 的各个 图名之间。h)置于附件之前。1)括于一般文献类型标识、规定信息源以外的著录信息、自 拟著录内容之外。J)()括于中国责任者时代、外藉责任者 国别及姓名原文、图廓坐标、二分点和年份、印制事项,附件的附加说明、丛编项、装帧和 或限定说明之外。5.3 根据G B/T 3 7

16、9 2.1 的规定,本标准采用如下著录内容识别符:a)?用于推测附注、不能确定的年代或地点。b)一 用于起迄时间、起迄经纬度、起迄页码等。c)用于表示省略的著录内容。G B/T 3 7 9 2.6-2 0 0 55.4 著录用标识符使用说明5.4.1 各著录项 目 及单元所使用的标识符中,除逗号“,”和句点“”只在后面空一个字符位以外,其他标识符前后均需各空一个字符位。5.4.2 除“图名与责任说明项”以外,各项连续著录时均需冠以句点、空格、短横、短横、空格“一”。换项移行时,可省略“一”,或在前项结尾加“”。各项另起段落著录时可省略该标识符。5.4.3 其他标识符用于区分各著录单元,著录单元

17、移行时,标识符不得省略,但可视情况,或赘于前项之尾,或置于后项之首。5.4.4 凡重复著录一个项 目 或单元,都需重复其标识符。5.4.5 如某项缺少第一著录单元时,应将处于首位的著录单元原规定的标识符改为“一”。5.4.6 不著录的项 目或单元,其标识符随同该项目或单元一并省略。5.4.7 当一个著录项 目或单元末尾是一个句点,而下一个项 目或单元的规定标识符也以句点开始时,两个句点只著录一个。5.4.8 前后均需空格的标识符连续著录时,其间只空一格。6 著录用文字6.1 图名与责任说明项、版本项、数学数据项、出版发行项和丛编项一般用被著录制图资料本身的文字著录,其书写应遵循该文字的习惯和规

18、则。现有设备无法转录的图形及符号等可由编 目人员改用其他形式表示,但需用方括号“”括起。6.2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发行者职能说明、载体形态项、附注项、标准书号与获得方式项可采取编 目机构所选定的文字著录(引文除外)。6.3 各著录项 目中选录的数字,除另有规定者外,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著录。6.4 著录源中的文字如有错漏,仍须照录,但应将考证所得的正确文字著录于后,外加“”;如确知有误,又难以考证者,可在其后注记“原文如此”。此外也可在附注项内说明。7 著录信息源7.1 制图资料著录的信息来源是著录对象本身,如本身信息不足时可参考其他有关材料。但取 自著录对象本身之外的著录信息,应置于“”内或著录

19、于附注项。7.2图名与责任说明项、版本项、数学数据项、出版发行项、丛编项的主要信息源为图廓内外、图名页、版权页、封面、书脊、序言、题跋、出版说明等。7.3载体形态项的信息源为包括附件在内的整部制图资料。7.4 附注项、标准书号与获得方式项可取自任何信息源。7.5信息源有多处并出现差异时,应在附注项内说明。8 著录项目细则8.1 图名与责任说明项 结 构形式:正图名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 正图名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 责任说明 正图名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 第一责任说明;其他责任说明 正图名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 第一责任说明;其他责任说明 正图名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其他图名信息 责任说明 正图名 一般文献类型

20、标识 并列图名 责任说明 正图名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 并列图名:其他图名信息 责任说明 G B/T 3 7 9 2.6-2 0 0 5 正图名 仁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其他图名信息 并列图名:并列其他图名信息 责任说明 正图名 巨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 责任说明 并列图名 并列责任说明 无总图名制图资料的第一图名 巨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第二图名 责任说明 无总图名制图资料的第一图名 巨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 责任说明 第二图名 责任说明 共同图名 分辑标识,分辑图名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 责任说明 共 同图名 分辑图名 仁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 责任说明8.1.1 正图名8.1.1.1 正图名是第一著录单元。既使

21、主要信息源中责任说明、版本说明、丛编说明、出版事项或其他非题名信息位于正图名之前,正图名仍然是第一著录单元。8.1.1.2 图名一般反映制图资料的地域范围及学科属性。图上题图名的地方很多,幅图以图廓内、外所题图名为准;地图集以图名页上所题为准。其他题名处出现的有异于主要题名处的图名,可在附注项内注明。8.1.1.3 折叠式幅图的图廓内、外不反映图名时,可根据折叠封面所题 图名著录;地图集无 图名页时,可依据封面、书脊、版权页、序言、题跋、正文卷端、出版说明等处所题著录。8.1.1.4 正图名原则上应按主要信息源上的文字转录,但大写不一定照录。8.1.1.5 图名中的标点、符号、数字、比例、外文

22、字母等一律照录。书写时起语法标点作用的空格应予保留。示例 1:水乡古城 一 一 绍兴 示例 2:隋、唐、宋三代沛河河道图 示例 3:渤海海峡 T磁力异常图 示例 4:北半球 5 0 0 毫巴平均图 示例 5:直隶省十万分一图8.1.1.6 凡图名前冠有责任者或 出版发行者名称时,无论字体大小,均视为正图名的组成部分一并照录。示例 1:东方 中华新地图 示例 2: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8.1.1.7 凡图名前冠有“实测”、“新编”、“新撰”、“最新”、“袖珍”、“甲乙种”、“两用”、“修订”、“钦订”、“笺注”、“精密”、“详校”、“实用”等字样时,一律依原题著录。示例 1:实测北京内外城地图 示

23、例 2:新撰朝鲜地舆全 图 示例 3:甲种 中华析类分省地图 示例 4:详校首善全图8.1.1.8 图名用多种文字对照,正文使用一种文字时,应选取与正文文种相一致的图名为正图名;图名与正文均用多种文字对照时,一般可根据版式或顺序选取最突出或第一个图名为正图名;其余图名作并列图名处理。8.1.1.9 交替图名依原题顺序著录,中间用“,又名,”连接,总体构成正图名。示例:最新世界现势地图,又名,世界平方 图8.1.1.1 0 尤总图名制图资料按下述情况著录:一责任者相同时,依次著录各作品图名,图名间用“;”隔开。一 一 责任者不同时,将图名与对应的责任者归纳著录,第二个及其以后的图名前用“”标识。

24、无总图名制 图资料由三个 以上作品组成时,可 只著录前三个作品的图名与责任者,其后用 “”;或 自 拟一个可概括整部制图资料内容的图名著录,外加“”。未著录的图名和责任者 著录于附注项。8.1.1.1 1 当正图名由共同图名与分辑标识和(或)分辑图名构成时,应先著录共同图名,再著录分辑标G B/T 3 7 9 2.6-2 0 0 5识和(或)分辑图名,分辑标识前用“”,分辑图名前用“,”;若只有分辑图名时,其前则用“”。示例 1: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 第四册,底秦郡县图 示例 2:马王堆汉墓帛书古地图 第一幅,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地形图8.1.1.1 2 如分辑图名能与共同图名分开独立,正图名可只

25、取分辑图名,而将共同图名著录于丛编项。8.1.1.1 3 图名冗长,著录时可作节略,但不能改变图名含义或造成语法错误。节略部分由“”取代。注:图名起首文字段不得删节。8.1.1.1 4 著录无图名的制图资料时,可自拟简明并能概括其内容的图名,外用“”括起。自拟图名应采用与制图资料正文一致 的语言文字。示例:江西省府、县分图8.1.2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8.1.2.1 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在于用概括性术语先行说明文献所属的资料类型,在综合性 目录中十分有用。8.1.2.2 若使用本项,凡依本标准著录的制图资料其“一般文献类型标识”均为“测绘制图资料”,并总是著录于首图名之后。示例 1:苏州市区经济地图

26、 测绘制图资料 示例 2:泰晤士历史 地图集 测 绘制图 资料 T h e T im e s A t l a s of W or l d H i s t or y8.1.3 并列图名8.1.3.1 依次著录主要题名处对照正图名的并列图名,并列图名前用“”。示例:中 国旅 行略图 S k e tc h T ou r is t M a p of C h in a8.1.3.2 并列图名原则上应按规定信息源上的文字转录,但大写不一定照录。8.1.3.3 与汉字对照的汉语拼音图名,不属并列图名,不予著录。8.1.3.4 主要图名页以外出现的对应正图名的其他文种图名(多见于翻译作品)应著录于附注项。8.

27、1.4 其他图名信息8.1.4.1 其他图名信息著录于与其关连的正图名或并列图名之后,其前用“:”标识;若有多个其他图名信息,其前均用“:”标识。示例 1:中国近代工业分布图: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一 九十年代 示例 2:东北区:地形 示例 3:济南向导图:衣、食、住、行、游、娱乐、服务指南8.1.4.2 其他图名信息原则上应按信息源上的文字转录,但大写不一定照录。8.1.4.3 综合说明制图资料的卷(册、幅)总数的信息应作为其他图名信息著录。示例 1:今古舆地图:三卷 示例 2:海国图志:五十卷8.1.4.4 正图名含义不清时,可根据被著录制图资料的内容 自 拟简括字句对正图名作必要 的解释或说

28、明,并用“仁 ”括起。示例 1:市区公共汽车路线图:北京 示例 2:承德:旅游交通图8.1.4.5 若主要信息源中有多语种并列图名及其他图名信息,各个语种的其他图名信息应著录于相应语种的并列图名之后;只有一语种的其他图名信息时,应将其著录于全部并列图名之后。8.1.5 责任说明8.1.5.1 责任说明包括制图资料的责任者名称及责任方式(如:制、编、绘、著、辑、译、编制、编绘、编著、编辑、编纂、编译、绘制、辑制、主编、校订、修订、增订、摹绘、雕刻、摄等),除另有规定者外,均依原题顺序著录。责任者前用“”标识。8.1.5.2 相同责任方式的责任者之间用“,”分隔。不同责任方式之间用“;”分隔。示例

29、 1: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 (清)周世棠,(清)孙海环编辑 G B/T 3 7 9 2.6-2 0 0 5 示例 2:世界形势一览图 童世亨编制;陈镐基修订8.1.5.3 相同责任方式的责任者在三个及三个以上者,只著录第一个,其后用“等”字;不同责任方式的责任者,著录时,一般不宜超过四种。示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 金擎宇 等 编 示例 2: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图解(美)鲁道夫马德利原著;詹宣国,丁会恒编译;张隆治,蒋兆龙绘图8.1.5.4 责任者作为正图名的组成部分,已在正图名项中反映,责任者项可以省去。8.1.5.5 责任者的学位、职位、头衔等,如果不是识别该责任者所必需,则均不著录。8.

30、1.5.6 中国清代以前的责任者姓名前应加著朝代名称,并用“()”括起。示例:海国图志 七十卷(清)魏源著8.1.5.7 责任者系外籍人员时,除著录中译姓名外,若载明国籍,其前 尚须著录国籍;若题有姓名原文,其后还应著出原文。国籍与姓名原文均用“()”括起。示例:坤舆万国全图(意)利玛窦(R i c e i Ma t t e o)8.1.5.8 凡制图资料上同时题有主编者和编辑者时,只著录主编者。示例:新世界列国地 图 欧 阳缨主编8.1.5.9 凡重绘、摹制、改编、修订、汇编的制图资料,首先著录原责任者,再著录重绘者、摹制者、改编者等。示例:万国舆图 (清)陈兆桐原本;李节斋重绘8.1.5.

31、1 0 凡译著,首先著录原责任者,再著录译者。示例:世界政区:蒙文 地图出版社编制;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翻译8.1.5.1 1 被著录制图资料带有并列图名,但责任者只使用与正图名一致的一种语言文字时,责任者著录于所有并列图名之后;带有并列图名,而责任者也使用相应的几种语言文字时,责任者应分别著录在文种相一致的图名之后。示 例 1:山 东省 人口 经济 地图 集 A t l a s of P opu l a t ion a n d E c on om y of S h a n d on g 示例 2:P r ov i n c e 周文昌,翟焕波主编 示例 3:加拿大地图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制 C a

32、 n a d a A t l a s/C om pi l e d b y 示例 4:C h i n a C a r t og r a ph i c P u b l i s h i n g H ou s e8.1.5.1 2 图中未载明责任者时,应尽量考证著录,考证责任者用“”括起。当责任者无从考证时,可不著录,但原题“佚名”者,仍须照录。8.1.5.1 3 原题责任者属于使用别名、非全称、汉语拼音、夫姓、传说名称、误名或非规范译名者,除照录外,一般还应将考证所得名称著录于附注项。8.1.5.1 4 若被著录制图资料上载有关于附录、补编等的责任说明,可将其作为责任说明的一部分著录,亦可著录于附注

33、项。8.1.5.1 5 题辞、献言、赞助、获奖等一类的说明原则上不视为责任说明,如认为必要,可著录于附注项。8.1.5.1 6 丛编的单独作品作分散著录时,整套丛编的主编者不著录于此,应著录于丛编项。8.2 版本项 结构形式:一版本说明 一版本说明 并列版本说明 一版本说明 与本版有关的责任说明 一版本说明 与本版有关的第一责任说明;与本版有关的其他责任说明 一版本说明,附加版本说明 与本版有关的第一责任说明;与本版有关的其他说明 一版本说明 与本版有关的责任说明,附加版本说明 责任说明8.2.1 版本说明8.2.1.1 初版免著,以后版次照录,但可省略“第”字,版次数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即“

34、2 版”、3 版”。G B/T 3 7 9 2.6-2 0 0 5其前用“一,标识。8.2.1.2表示被著录制图资料内容特征的通俗本、节(译)本、校点本、初级本、甲种本、乙种本、工商版、工交版、沿海版、综合版等说明性文字,均视为版本说明,著录于版本项。示例 1:最新世界大地图 马宗尧编制;金擎宇校订一甲种本 示例 2:无锡工商交通经纬图 王惠东等编辑 一综合版 示例 3:世界历史地图册 第一册 陈周裳主编一 沿海版8.2.1.3 图上载有版次,又载有补充解释版次的附加版本说 明,这类说明应著录于版次之后,其前用“,分 隔 示例 1:一 2 版,修订本 示例 2:一5 版,增订本8.2.1.4

35、除铅印或胶印本外,其他制版类型(如石印本、油印本、晒蓝本、绢绘本、绘本、刻本、拓印本、影印本、静电本、照相本等)无论图中载明与否,均应如实著录。示例 1:一石印本 示例 2:一绢绘本8.2.1.5 一图包括多种制版类型时,可选其中主要的两种著录。示例 1:一 刻印与抄配本 示例 2:一影印与晒印本8.2.2 并列版本说明 并列版本说明著录于版本说明之后,其前冠以空格、等号、空格“”。8.2.3 与本版有关的责任说明 著录原则和标识符用8.1.5 08.3 数学数据项 结构形式:一比例 一比例;投影 一比例;投影(图廓坐标)。一比例(图廓坐标)一比例(图廓坐标;二分点和年份)一比例;投影(图廓坐

36、标;二分点和年份)8.3.1 比例8.3.1.1比例是制图资料著录中十分重要的项 目,不得省略。即使正图名中已含比例,亦要重录于此。其前用“一”标识。示例:山东五万分一胶济、津浦两路地形图 山东省陆地测量局制 一 1,5 0 0 0 08.3.1.2应尽量采用分数式比例著录制图资料比例。如:原题 1 厘米代表 1 公里、1 厘米1 公里,均应著录成 1,1 0 0 0 0 0,外用“”括起。8.3.1.3 若图上仅提供线段式比例时,应推算成分数式比例,并将其著录于“”内。此外考证所得的比例,亦著录在“”中。8.3.1.4 若比例仅与图中特定部位相关时,应予以说明。示例:赤道处比例 1:3 9

37、8 2 2 0 08.3.1.5中国古地图资料用计里画方的方法表示 比例时,一律照录。示例 1:山东全图(清)叶圭缓制 一刻本一 五里方 示例 2:禹迹图一 墨拓本一 百里方8.3.1.6一种制图资料采用两种比例时,应照录。之间用“;”隔开。8.3.1.7凡制图资料上未注比例,或比例不等时,应著“未注比例”或“比例不等”字样。G B/T 3 7 9 2.6-2 0 0 5 示例 1:山东省黄河全图 一清绘本一 未注比例 示例 2:参谋旅行记事附图 陆军大学校制,一 比例不等8.3.1.8地形模型、断面图等除具有水平比例外,还具有垂直 比例,著录时一律首先著录水平 比例,再著录垂直比例,之间用“

38、,”隔开。示例:一1,7 4 4 0 8 0,垂直比 例 1,9 6 0 0 08.3.1.9星空图的比例,以毫米度形成的角比例表示。8.3.2投影 图上载明投影法时,应予著录,其前用“;”标识。一些辅助说明投影法的文字,如经纬网、军事坐标网等,实属必要时,可加著于后。示例:一 1:5 0 0 0 0 0;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8.3.3图廓坐标8.3.3.1图廓坐标著录于“()”中。8.3.3.2 著录图廓坐标是为了明确依如下顺序规范的制图资料的最大区域限度。图最西边一最东边的限度(以经度表示)图最北边一最南边的限度(以纬度表示)经纬度以六十进制体系(周圈3 6 0 度)的度(“)、分()、

39、秒(,)来表示。著录时在度、分、秒前加上代表北(N)、南(S)、东(E)、西(W)的英文大写字母。两组经纬度彼此用斜线符号隔开。每边的经度或纬度与其相对应边的经度或纬度用起迄符隔开。示例 1:(E 7 9 0-E 8 6 0/N 2 0 0-N 1 2 0)示例 2:(W7 4 0 5 0 -W7 4 0 4 0 /N 4 5 0 0 5 -N 4 5 0 0 0 )示例 3:(E 1 5 0 0 0 0 0 -E 1 7 0 3 0 4 5 /N l 0 3 0 1 2 -S 2 0 3 0 3 5 )8.3.3.3 对于星空图来说,将东西赤经范围和南北赤纬范围作为坐标著录。赤经用“R A,

40、表示,其后以2 4 小时时钟的时(h r)、分(m i n)、秒(s e c)标识。赤纬用“D e d”表示,其后以六十进制体系(周圈 3 6 0 度)的度(“)、分()、秒(与 标记。北天球用正号(),南天球用负号(一);赤经之间或赤纬之间用“t o 相连;赤经与赤纬之间用“”隔开。示例 1:(R A 1 6 h r.3 0 m i n.t o 1 9 h r.3 0 m i n/D e c l 一1 6 0 t o 一 4 9 0;e q.1 9 5 0,e poc h 1 9 4 8)示例 2:(R A 2 h r/D e c l+3 0*;e q.1 9 5 0)8.3.4二分点和年份

41、8.3.4.1 二分点和年份著录在图廓坐标之后,之间用“;”隔开,外用“()”括起。二分点(e q.)应著录在年份之前。示例:(R A 2 h r.0 0 m i n.t o 2 h r.3 0 m i n/D e c l 一3 0 0 t o 4 5 0;e q.1 9 5 0)8.4 出版发行项 结 构形式:一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一出版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一出版地:出版者:出版者,出版年 一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一发行地:发行者 发行者职能说明,发行年 一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印制地:印制者,印制年)8.4.1 出版发行地8.4.1.1 一般以出版者所在城镇

42、名称著录,前置“一”。如图上只提供非城镇政区名称时,亦可将其作为出版地著录。8.4.1.2 如有识别需要,可将国名、省(州)名等限定词加注于出版地之后,如限定词取 自 规定信息源时,可用“()”括起,如取 自 其他信息源时,则用“仁 ”括起。G B/T 3 7 9 2.6-2 0 0 5 示例 1:一 剑桥(马萨诸塞州)示例 2:一 剑桥 英格兰8.4.1.3 原题出版地为旧称,除照录外,还应在其后加著现称,并用“”括起。示例 1:一 奉天府 沈阳 示例 2:一 列宁格勒 圣彼得堡8.4.1.4 信息源中一家出版社有两个出版地时,应一并著录,中间用“;”隔开;有三个及三个以上出版地时,只选择最

43、突出或排列最前的出版地著录,余者用“等”字取代。示例 1:一 北京;香港 示例 2:一 伦敦 等8.4.1.5 一种制图资料 由多家出版社出版,出版地相同时,应将 出版地著录在所有出版者之前;出版地不同时,应将出版地著录在相应的出版者之前,出版者前用“:”标识,而各组出版事项之间用“;”隔开。示例 1:一 北京:测绘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示例 2:一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南宁:广西地图出版社8.4.1.6 无出版地而有发行事项时,应著录发行地;既无出版地,又无发行地时,应考证著录,将考证所得出版地置于“”中;如考证存疑,可在存疑地名后加“?”,一并著录于“”中;出版地无从考证时,则著录“出

44、版地不详”。示例 1:一 美国口 示例 2:一 武汉?示例 3:一 出版地不详8.4.1.7 出版者名称中已含有出版地名称时,出版地单元仍需著录。示例 1:一 重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示例 2:一 成都:成都地图出版社8.4.1.8 影印本、复制本制图资料,应著录影印或复制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著录于附注项。8.4.2 出版发行者8.4.2.1 一般只著录出版机构,与出版机构同时出现的代理人不予著录。除国内外知名而又易于识别的出版机构可简称著录外,其他均以全称著录,表示其职能的“出版”等字样可以省略。出版发行者前用“:”标 识。8.4.2.2 出版者即责任者时,可

45、用责任方式加“者”字替代著录。示例:隋朝运河图 地图出版社编绘一1:1 5 0 0 0 0 0 一 北京:编绘者8.4.2.3同时载有两个出版者时,应依次著录,并重复使用相同的标识符。载有三个及三个 以上 出版者时,只著录最突出或排列于前的出版者,后加“等”字。示例 1:一北京:测绘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示例 2:一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示例 3:一 北京:地图出版社 等8.4.2.4 图上未载明出版者时,可用发行者或经销者替代,但应在其后注明“发行”、“经销”字样。8.4.2.5 出版发行者不明,又无从考证时,以“出版者不详”字样著录。示例:一武 昌:仁 出版者不详

46、8.4.3 出版发行年8.4.3.1 一般以公元纪年著录,其前用“,”标识。“年”可省略,中间以“。”分隔。公元纪年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示例:一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 9 9 58.4.3.2 连续出版的制图资料,凡卷(册、幅)已出版齐全,须著录出版起迄年,中间用“一”衔接;若卷(册、幅)尚未出版齐全,一般著录整部文献中最先出版的卷(册、幅)的出版年,后跟“一”,并留出适当空格,待著最终出版年。G B/T 3 7 9 2.6-2 0 0 5 示例 1:,1 9 6 8-1 9 8 2 示例 2:,1 9 7 9-8.4.3.3 原题为非公元纪年者,照录,但需在其后加著公元纪年,外用“”括起

47、。示例 1:,光绪 3 0 年 1 9 0 4 口 示例 2:,民国 1 8 年 1 9 2 9 18.4.3.4 原题出版年有误,亦照录,但应将正确年代加著于后,并用“”括起。示例:,1 6 9 7 1 9 6 7 8.4.3.5 无出版发行年时,可著录版权年、序言年等,但需将说明年份性质的文字著录于前。(版权年可用“c,表示)示例:,版权年 1 9 7 1(c 1 9 9 7)8.4.3.6 既无出版发行年,又无版权年、序言年等,应考证著录。可以确定者,著录于“”之中,难于确定者,可取一大致年代,后加问号(?),一并著录于“”中。示例 1:,仁 1 9 3 6 1 示例 2:,1 9 8

48、1?三 示例 3:,1 9 2?18.4.3.7 绘本制图资料以成图年代作为出版年著录。8.4.4 印制地、印制者、印制年8.4.4.1 图上未题载出版发行事项或出版发行事项不全时,可在与出版发行事项相对应的位置上著录印制地、印制者及印制年,并使用对应的标识符,外用“()”括起。示例:一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 9 5 8 印)8.4.4.2 出版发行事项齐全,又另有印制事项,如属必要,可将印制事项著录于出版发行年之后,外用“()”括起。示例:一 北京:地图出版社,1 9 8 0(西安:陕西人民印刷厂 印刷,1 9 8 1)8.5载体形态项 结构形式:一数量和制图资料类型标识:尺寸 一数量和

49、制图资料类型标识:其他形态细节;尺寸 一数量和制图资料类型标识:尺寸或开本 附件 一数量和制图资料类型标识:其他形态细节;尺寸 附件8.5.1数量和制图资料类型标识8.5.1.1 资料的数量用阿拉伯数字著录,其单位应视制图资料类型而定。8.5.1.2 幅图按实际幅数著录。一幅分切数张者,加著分切张数。示例 1:一 8 幅 示例 2:一 1 幅分切 4 张8.5.1.3 单本图集按图集最后标记页码著录。正文与正文前后其他材料的页数各 自 编码时,凡正文前后材料的内容不甚重要,或页数甚少者,可略而不著;反之,则分段依次著录,之间用“,”分隔。示例 1:1 8 0 页 示例 2:2 5,2 7 9,

50、6 0 页8.5.1.4 综合著录的多卷(册)地图集,各卷(册)连续编码时,先著录卷(册)数,再著录总页数,页数用“()”括起;各卷(册)单独编码时,则只著录总卷(册)数。示例 1:4 册(2 3 6 0 页)示例 2:6册8.5.1.5 作分散著录的多卷(册)地图集,如分卷(册)具有单独页码,则著录单独页码;如系连续编码的一段,则著录本段起迄页码。G B/T 3 7 9 2.6-2 0 0 5 示例 1:6 8 2页 示例 2:4 5 6 0-5 0 6 2 页8.5.1.6 图集的页数只标在单面上时,应著录版面数。示例:7 8 面8.5.1.7 未装订的散页(或叶)制图资料,除著录页(或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测绘测量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