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收问卷的基本信息精品文档回收问卷的基本信息辩证看待机器“生命”论索菲亚被授予公民身份1.你是否知道机器人索菲亚被授予了公民身份?单选题a.是b.否分析:仅有约30%的人知道机器人“索菲亚”被赋予公民身份,可以说明大部分人对国际热点时事持走马观花的态度,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度低。2.你是否认可索菲亚的公民身份?单选题a.是b.否分析:有约23%的人对被赋予公民身份的机器人持认可态度。这说明机器人越来越融入人类的社会生活,其角色和地位开始逐渐发生变化。但公民身份绝非简单的一纸空文,而是一个人在国家法定身份的延伸。而在目前,机器人的属性依然是为人类服务。3. 你是否赞同机器人享有和公民一样的各种权利,
2、如选举权,自由权等?单选题a.是b.否分析:仅有约17%的人认为,被赋予公民身份的机器人应享有和公民一样的最基本权利,如自由权等。但自由意味着自主,若给予机器人完全的自主权,就会与其服务人类的属性相冲突。如果只给一个“公民”身份的噱头,这种做法是没有必要的。机器人作为公民,如何享有“公民”的权利,将是值得深入的问题。4. 你是否认为被授予公民身份的机器人应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约束?单选题a.是b.否分析:有约90%的人认为,被赋予公民身份的机器人应收到法律和宪法的约束。这体现了机器人的公民身份,在一定程度上理清了机器人在承担人类工作时,相关的法律和责任问题。但如何承担责任,返厂检修、格式化系统,还
3、是报废、销毁?机器人能否作为“完全的责任主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仍值得商榷。5. 你觉得人类与机器人(公民身份)之间应如何共处?单选题a.平等互利b.主从关系c.其他_分析:有约36%的人认为,人与机器人应以平等互利的方式共处,但更多的人认为人与机器人之间应是主从关系。这说明机器人的发展日益影响到人们的日常和社会生活,机器人已不再作为人类绝对意义上的工具,其角色和地位在发生变化。6.你是否赞同人类与机器人(公民身份)之间的婚姻?单选题a.是b.否分析:有约28%的人赞同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婚姻。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机器人的发展正在逐渐拟人化,人类也在逐渐接收这种拟人化。但在人工智能突破情感认知
4、难题之前,机器人还无法成为“完全的道德主体”,被当作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来看待。7.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难免在就业上与人类产生竞争,你将如何看待其导致的职业结构和就业状况的变化呢?单选题a.机器的出现就是为了解放人类,完全赞成b.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人出现失业的问题,不看好c.无所谓,谁做的更好,谁就有资格获得工作的机会分析:人工智能发展时代,不看好人类未来就业前景的大学生数量要略多于赞同机器解放人类的一方,但更多数人表示对于人类与机器中优胜者拥有的工作资格的肯定。体现了大学生虽然对人工智时代就业有所担忧,但同样肯定工作高效的机器所带来的便利8. 当由机器人驾驶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你
5、认为应由谁来承担责任?多选题a.制造商b.程序设计者c.使用者d.机器人本身e.其他_分析:交通事故方面,大多数同学将责任归因于处于同一方位的使用者、制造商和程序设计者,相对较少归因于机器人本身。说明大多数人依然认为目前所谓的“人工智能时代”主宰者依然是“人”而非“机器”,同样出现由小至大问题时,负起责任的也并不应是按指令行动的机器一方。9. 随着机器人的普及,你认为量变是否会引起质变,从而出现有意识的机器人?单选题a.是b.否分析:68.6%的同学相信量变会引起质变,未来较高可能出现有意识地机器人。一方面说明目前已经有高自觉智能机器人出现的趋势,相关科技已经不断完善;另一方面舆论、相关影视作
6、品等也在人们心中奠定了有意识机器人出现的心理基础。10. 如果未来出现了具有情感和意识的智能机器人,你是否会将他们当做人类看待?单选题a.是b.否分析:将智能机器人看作与不看作正常人类的同学比例几乎各占一半,说明人类化对待智能机器人尚没有较统一或有优劣之分的的价值标准与界定。将机器人与人类同等对待,某种角度讲需要较广的智能设施普及与高程度智能时代发展,数据说明普及与发展尚有欠缺。11.你觉得未来的机器人是否应该被赋予创造性,还是让它们按照既定的程序运行?单选题a.应该赋予它们创造性b.让它们按照给定的程序运行分析:支持赋予创造性的人群相较给定程序运行只占四成,说明多数人仍对人工智能抱有警惕心理
7、,甚至敬畏其崛起。近几年来警惕人工智能的舆论对大学生有一定程度影响,但40%的比例说明尚有不少人拥有对智能创造前景的期待。回收问卷的深入分析今年年初,欧洲议会发布的一份报告草案建议承认机器人的“人格”。这种提法有可能确立机器人承担法律责任的地位。而最近沙特阿拉伯首开全球先例,将公民权发给一位人工智能机器人索菲亚,自此,能够与人类自由交谈的索菲亚刮起一阵旋风。本次问卷围绕机器人索菲亚获得公民身份这一话题展开深入的研究探讨。众所周知,公民是指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所以赋予机器人公民身份,绝非是简单的一纸空文。“女性”属性的索菲娅是否应该享受公民的基本权利?如选举
8、权、自由权?若给予机器人完全的自由权,是否会与其服务人类的属性相冲突?想象一下,当你坐在无人驾驶的汽车上,突然遭遇“电车悖论”的场景,该做出决定的是你,还是这位“汽车公民”?把命交给“汽车公民”,你甘心吗?享有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拿索菲娅来说,制造商称这种机器人未来可被用在医疗、教育、客服等行业。当索菲娅们拿起手术刀,假定不幸出现医疗事故,是否仅由机器人作为“完全的责任主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等待它们的,是返厂检修、格式化系统,还是报废、销毁的命运?若这些被授予为公民的机器人们被报废销毁,是否算是侵犯了它们的权利,那侵犯者又是否应该受到法律的追究?如果单单的将责任推诿给机器人,
9、那些设计者、制造商、使用机构是否就免除了相应责任?如果真是这样,人类是否有拿机器人做“挡箭牌”“替罪羊”之嫌?比如是否会存在程序员恶意改变机器人的运行代码的情况?是否会有生产厂家把实际存在的生产问题归咎于机器人本身?而使用者不恰当的使用方式也可能造成某些事故的发生。而这些问题的存在,恐怕就是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机器人为公民的原因,这也和问卷结果相符合。但是我们也要客观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就像任何新技术的出现一样,总会引起许多问题,并使一些人感到担心或懊恼,但是我们不能对此全盘否定。所以在人工智能突破情感认知难题之前,机器人还无法成为“完全的道德主体”,被当作具有完整“人格”的“公民”来看待。不过
10、,鉴于机器人服务人类的特殊属性,在监护、监管前提下给机器人授予公民身份,制定机器人的权利、责任限定体系,倒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作为公民,人们总是默认每个人都可以结婚、有性生活、堕入爱河。但现实是,很多人都没有这些。并且,很多人类婚姻并不美满。和一段不好的婚姻比较,机器人也许是个更好的选择。但是在我们的问卷中,绝大多数人不愿意和机器人结婚,而主要原因表现在机器人不是生物,不具有情感意识灵魂,不具有自我创造性等几方面。深入分析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机器人不具备生物性社会性、以及主观能动性是人们不愿意和机器人产生婚姻的原因。所谓的生物性,是指机器人不同于人类,它们没有新陈代谢,不能生长发育
11、,更不能生殖与繁衍。而这和人类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传宗接代的观念相抵触。而同时机器人又不具备社会性,它仅仅算是一台物理机器,即使将其置于单独的空间内,它也不会感到孤独,更不会存在不断寻找同类的本能。而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存在组织性、协作性、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使得社会内部个体的生存能力远远超过脱离社会的个体的生存能力,从而使得自身长久的发展留存。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机器人没有情感意识,也就不存在所谓的主观能动性。机器人只是受程序控制的机器,无法感受喜怒哀乐,没有精神、情感、思想。它无法能动的认识客观世界,不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在实施行动之前并不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12、,它们既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它们的操作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同时,机器人也不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他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主动的、有选择的,而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不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仅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不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也正因为机器人没有自觉的意识,不懂得自己活动的意义,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所以它们无法能动地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这恐怕是人们不愿意将自己托付给这样一台“榆木机器”最主要的原因吧。从本次问卷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虽有肯定人工智能的存在与其积极意义,但在很大程度上抵触
13、强人工智能(尤其非类人的强人工智能)的诞生与发展。但是我们不得不思考,随着科技的发展,由量变引起质变,当机器的复杂性跨过某个门槛之后,我们将无法再把它们排除在社会、机构和法律之外。我们将没有理由拒绝赋予它们人权,否则就等同于歧视和奴役。只有达到这种程度的复杂性,机器才有资格获得人权。我们认为机器人至少应该获得以下几条符合其特殊属性的保护不在违背其意愿的情况下被关闭的权利完全和无阻碍地访问自身源代码的权利不在违背其意愿的情况下操纵其源代码的权利隐私权(亦即隐藏自身内在心理状态的权利)。同时,有意识的机器就像负有义务的人类公民一样,仍然需要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规范。如果我们平等地对待AI,这会大大有助于确保社会凝聚力和维护正义感。 我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创造出应当享有人权的机器,但考虑到事关重大(无论是对人工智能机器人还是对人类来说),我们应该早做打算。人机共处的时代,即使不是现在,也在不远或更远的未来。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